首页 > 其他分享 >最大堆最小堆及堆排序

最大堆最小堆及堆排序

时间:2023-11-02 10:23:56浏览次数:47  
标签:下标 int 元素 堆排序 最小 param 堆及 data 节点

堆这个数据结构在我大学的教材上没有讲解,但平时听说过堆排序什么的,无疑是要用到这个数据结构,所以本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下堆的概念和实现。

堆概念

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定义堆的:

堆(英语:Heap)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特别的树状数据结构。若是满足以下特性,即可称为堆:“给定堆中任意节点 P 和 C,若 P 是 C 的母节点,那么 P 的值会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 C 的值”。若母节点的值恒小于等于子节点的值,此堆称为最小堆(min heap);反之,若母节点的值恒大于等于子节点的值,此堆称为最大堆(max heap)。在堆中最顶端的那一个节点,称作根节点(root node),根节点本身没有母节点(parent node)。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堆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即中每一个节点的值都必须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值。堆的实现通过构造二叉堆(binary heap),实为二叉树的一种。所以一个堆要满足以下性质:

  •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 堆中每一个节点的值都必须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值

为什么要为完全二叉树呢?我们知道完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其它层的节点个数都是满的,最后一层节点都靠左排列,如下图所示:

image

堆性质

我们知道完全二叉树适合用数组来存储,不会出现空闲的位置,堆也是用数组来实现的,假设现在我们有以下数组:

{12, 6, 4, 9, 1, 5, 14, 3}

如果我们要将这个数据插入到堆(最大堆)里面,那么按照堆的性质,最终的形式如下:

image

上面的二叉树很明显是完全二叉树,数据是存储在数组里面的,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我们空着不用,主要是为了计算方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数组中下标为 $i$ 的节点的左子节点,就是下标为$i∗2$的结点,右子节点的下标为$i∗2+1$,其父结点为${i \over 2}$。

对于堆的常用操作,包括插入和删除堆顶元素,下面我们以最大堆来为例,最小堆就不说了。

最大堆

根据上面的组总结,我们先将获取节点位置的方法实现一下:

/**
 * 根据给定节点的下标,找到其左儿子的下标
 * @param i 给定节点的下标
 * @return 其左儿子的下标
 */
public int left(int i) {
    return 2 * i;
}

/**
 * 根据给定节点的下标,找到其右儿子的下标
 * @param i 给定节点的下标
 * @return 其右儿子的下标
 */
public int right(int i) {
    return 2 * i + 1;
}

/**
 * 根据给定节点的下标,找到其父节点的下标
 * 
 * @param i 给定节点的下标
 * @return 其父节点的下标
 */
public int parent(int i) {
    // 为根节点
    if (i == 0)
        return -1;
    return i / 2;
}

然后定义类中的属性,包括数据存储的数组、容量和当前元素个数。接着我们实现构造函数,如下所示:

private T[] data; // 数据存储
private int count; // 堆目前所含数据量大小
private int capacity; // 堆容量大小

public MaxHeap(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this.count = 0;
    this.data = (T[]) new Comparable[capacity + 1];
}

public MaxHeap(T[] data, 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pacity must not be 0");
    }
    if (capacity <= data.length)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pacity must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of data");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this.count = data.length;
    buildHeap(data);
}

private void buildHeap(T[] array) {
    data = (T[]) new Comparable[capacity];
    this.count =  array.length;
    System.arraycopy(array, 0, data, 1, count);
    for (int k = count; k > 0 ; k--) {
        heapUp(k);
    }
}

插入元素

对于插入操作,我们要保证在插入元素之后,堆依然要保证其两个性质。我们先将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也就是完全二叉树的最后一层的空节点位置,如下所示:

image

如上图所示,现在我们要插入20这个元素,放在了6元素的右子结点上,但现在明显不满足堆的第二个性质,6比20小,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调整,将6和20的位置互换,如果还不满足,那就继续,使其满足堆的两个性质,这个过程被称为堆化(heapify)。这里的堆化过程是从下向上的堆化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来用代码实现一下:

public void add(T value) {
    Objects.requireNonNull(value, "value must not be null");
    if (count >= capacity - 1) return;

    ++count;
    this.data[count] = value;
    heapUp(count);
}

heapUp这个方法就是调整堆中的元素,使其满足堆的性质,过程比较简单:

/**
 * 上浮
 */
private void heapUp(int index) {
    checkPosition(index);
    int nodeIndex = index;
    T value = this.data[nodeIndex];
    if (value == null)
        return;

    while (nodeIndex > 0 && parent(nodeIndex) >0
            && data[nodeIndex].compareTo(data[parent(nodeIndex)]) > 0) {

        swap(nodeIndex, parent(nodeIndex));
        nodeIndex = parent(nodeIndex);
    }
}


/**
 * 交换两个位置的数据
 * 
 * @param index1
 * @param index2
 */
private void swap(int index1, int index2) {
    checkPosition(index1);
    checkPosition(index2);

    T tempValue = this.data[index1];
    this.data[index1] = this.data[index2];
    this.data[index2] = tempValue;
}

删除堆顶元素

由于堆的特殊性质,堆中每一个节点的值都必须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值,所以堆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必在堆顶,现在我们把堆顶元素删除了,就不是二叉树了,一个解决的方式是:将数组末尾的元素移动到堆顶,然后利用同样的父子节点对比方法。对于不满足父子节点大小关系的结点,此时元素应该和子节点比较,如果大于等于子节点或者没有子节点,停止比较;否则,选择子节点中最大的元素,进行交换,执行此步,直到结束。这个过程被称为自上而下的堆化过程,如下所示:

image

代码如下:

public T remove() {
    if (count == 0) return null;
    T value = this.data[1];
    this.data[1] = this.data[this.count];
    this.data[this.count] = null;
    --this.count;

    heapDown(count, 1);
    return value;
}

heapDown为自上而下的堆化过程:

/**
 * 下沉
 * 
 * @param n 总数量
 * @param i 当前节点位置
 */
private void heapDown(int n, int i) {
    while (true) {
        int maxPos = i;
        int left = left(i);
        int right = right(i);
        if (left <= n && this.data[i].compareTo(this.data[left]) < 0)
            maxPos = left;
        if (right <= n && this.data[maxPos].compareTo(this.data[right]) < 0)
            maxPos = right;
        if (maxPos == i)
            break;
        swap(i, maxPos);
        i = maxPos;
    }
}

堆排序

上面说了关于堆的概念及其实现,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堆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利用堆来做排序(原地排序)。排序有升序与降序之分,相应的最大堆通常被用来进行"升序"排序,而最小堆通常被用来进行"降序"排序。这是为何?主要是堆排序算法利用堆的特性,比如最大堆的堆顶元素最大,最小堆堆顶元素最小。下面我们来根据最大堆来分析下。

堆排序(升序)的基本思路是:建堆和排序。简单概括如下:

  1. 建堆:将数列a[1...n]构造成最大堆。
  2. 排序:将a[1]和a[n]交换,使a[n]是a[1...n]中的最大值;然后将a[1...n-1]重新调整为最大堆。 接着,将a[1]和a[n-1]交换,使a[n-1]是a[1...n-1]中的最大值;然后将a[1...n-2]重新调整为最大值。 依次类推,直到整个数列都是有序的。

建堆

所谓原地排序,就是我们不要再利用其他数组了,直接使用给定的数组,就可以进行排序了。所以我们建堆也是原地建堆,不利用其他数组。这里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前面的入堆操作,假设最初堆中就只有一个元素,然后再有元素过来了,就相当于插入操作,然后按照堆的特性自下向上进行调整。不过这种需要每个都进行调整,还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实现。

记得前面我们删除堆顶元素的操作吗?删除堆顶元素时采用自上而下的操作,其实我们只要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从后往前处理数组,并且每个数据都是从上往下堆化的。对于完全二叉树,假设根结点编号从1开始,那么它的第一个叶子节点的编号必为${i \over 2} + 1$,所以第一个非叶子节点编号就是${i \over 2}$ 了,叶子节点只能自己和自己比较,所以我们就可以不用堆化了,所以${i \over 2} + 1$ 到 ${n}$的节点都是叶子,我们就不考虑他们了。堆化代码如下:

/**
 * 原地建堆
 */
public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data, int n) {
    // 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调整
    for (int i = n / 2; i >= 1; --i) {
        heapify(data, n, i);
    }
}

/**
 * 堆化
 * 
 * @param data
 *            数组
 * @param n
 *            总数量
 * @param i
 *            当前位置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 int n, int i) {
    while (true) {
        int maxPos = i;
        int left = left(i);
        int right = right(i);
        if (left <= n && a[i] < a[left])
            maxPos = left;
        if (right <= n && a[maxPos] < a[right])
            maxPos = right;
        if (maxPos == i)
            break;
        swap(a, i, maxPos);
        i = maxPos;
    }
}

排序

建好堆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排序了,对于升序来说,由于堆顶元素就是最大元素,所以每次操作时,我们需要将堆顶元素移动到数组末尾,将原数组末尾的元素移动到堆顶,然后将前面的元素重新堆化,使其满足堆的特性,就这样依次操作,知道排序完成。过程是比较简单的,代码如下:

/**
 * 排序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data, int n) {
    buildMaxHeap(data, n);
    int k = n;
    while (k > 1) {
        swap(data, 1, k);
        --k;
        heapify(data, k, 1);
    }
}

/**
 * 交换两个位置的数据
 * 
 * @param data
 *            数组
 * @param index1
 *            位置1
 * @param index2
 *            位置2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data, int index1, int index2) {
    int tempValue = data[index1];
    data[index1] = data[index2];
    data[index2] = tempValue;
}

时间复杂度

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References:


title: 最大堆最小堆及堆排序
tags: [数据结构, 堆]
author: Mingshan
categories: [数据结构, 堆]
date: 2019-05-14
mathjax: true

标签:下标,int,元素,堆排序,最小,param,堆及,data,节点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ingshan/p/17793540.html

相关文章

  • 最小表示法学习笔记
    找出与\(S\)循环同构的字符串中字典序最小的那一个。记录两个指针\(i\)和\(j\),表示当前可能成为答案的最前面两个位置。初值为字符串的前两个位置\(1\)和\(2\)。每次按\(k\)从小到大暴力比较\(S_{i+k}\)和\(S_{j+k}\)的大小,当遇到\(S_{i+k}>S_{j+k}\)时,\(i\simi......
  • 带有最小间隔时间的队列读取实现 —— Python异步编程
     (注:照片源自免费网站,地址:https://www.freepik.com/photos/angry-panda/13)  ==================================================   ==================================================......
  • Unity显示 物体的最小uv
    开发过程中遇到同一个mesh,同一个shader,但是出现渲染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初步猜测是光栅化后,像素中心对应物体的位置不同,uv通过插值生成,从而导致渲染结果不一致。下文验证了uv会随着物体的位置不同,而发生改变。验证使用了https://github.com/cinight/MinimalCompute项目中的......
  • [Leetcode] 0111. 二叉树的最小深度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题目描述给定一个二叉树,找出其最小深度。最小深度是从根节点到最近叶子节点的最短路径上的节点数量。说明: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示例1:输入:root=[3,9,20,null,null,15,7]输出:2示例2:输入:root=[2,null,3,null,4,null,5,null,6]输......
  • 【算法题】2817. 限制条件下元素之间的最小绝对差
    题目:给你一个下标从0开始的整数数组nums和一个整数x。请你找到数组中下标距离至少为x的两个元素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换言之,请你找到两个下标i和j,满足abs(i-j)>=x且abs(nums[i]-nums[j])的值最小。请你返回一个整数,表示下标距离至少为x的两个元素之......
  • 【算法题】2909. 元素和最小的山形三元组 II
    题目:给你一个下标从0开始的整数数组nums。如果下标三元组(i,j,k)满足下述全部条件,则认为它是一个山形三元组:i<j<knums[i]<nums[j]且nums[k]<nums[j]请你找出nums中元素和最小的山形三元组,并返回其元素和。如果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三元组,返回-1。示例1:......
  • 【算法题】得到K个半回文串的最小修改次数
    题目:给你一个字符串s和一个整数k,请你将s分成k个子字符串,使得每个子字符串变成半回文串需要修改的字符数目最少。请你返回一个整数,表示需要修改的最少字符数目。注意:如果一个字符串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是一样的,那么它是一个回文串。如果长度为len的字符串存在......
  • "最小惊讶"和可变的默认参数
    内容来自DOChttps://q.houxu6.top/?s="最小惊讶"和可变的默认参数"最小惊讶"和可变的默认参数任何长时间使用Python的人都会被以下问题困扰(或者被撕裂):deffoo(a=[]):a.append(5)returnaPython新手会期望这个没有参数的函数总是返回一个只有一个元素的列表:[5]......
  • 代码随想训练营第十六天(Pyhton)|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222.完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1、后续遍历递归法classSolution:defmaxDepth(self,root:Optional[TreeNode])->int:ifrootisNone:return0left_depth=self.maxDepth(root.left)#左right_depth=self.maxDepth(root.right)#......
  • 学习笔记: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引入我们定义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MinimumSpanningTree,MST)为边权和最小的生成树。注意:只有连通图才有生成树,而对于非连通图,只存在生成森林。实现求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有Prim和Kruskal两种。这里我们主要讲解Kruskal算法(其实是因为太菜了不会Prim)。Kru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