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了篇文章《不要仅限于只做测试工作》,我想要表达的是不要被岗位名称和定义的职责范围困住自己,要尝试去做一些更大范围的更能锻炼自己能力的事情。
后台有一位同学留言如此说道:
质量保障之外潜台词里面关注效率,测试左移、右移都是在围绕提升效率和质量做文章。
单系统问题的定位应该开发更熟悉,但多系统复杂场景联调以及全流程串联,测试的同学应该是更擅长更能有效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在项目中,谁创造的价值高,谁就更有影响力,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看完这段话,深有感触。
近几年身边听到越来越多关于“躺平”和“内卷”的讨论。
躺平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去参与竞争,不说能不能竞争的过,即使赢了也是惨胜,还搭进去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实在划不来,还不如直接认命,反正把工作当作一个收入来源,至少饿不死就行。
不得不参与内卷的同学说,自己现在有父母要赡养,每个月有房贷车贷,还有小孩子快上学了,教育支出也是很大一笔。
如果过早躺平,日子就没法过了,只能咬牙内卷。这两年经济和就业形势这么差,只能想办法去卷别人,多抢一些蛋糕来弥补家用了。
除了内卷和躺平,职场人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吗?我不这么认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这五个阶段:
- 大部分人工作的第一目的是获得物质收入来满足现实生存的需要,这是生理需求。
- 如果能多获得一些物质收入,配置各种医疗保险,这就是在生存基础上追求生活品质,可以看做安全需求。
- 归属需求,可以看做在工作和生活社交中,获得一定的支撑因素,比如职场影响力或者所谓的话语权。
- 尊重需求,主要由内在的自信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身创造的成就所带来的社会群体认可构成。
- 至于最高的自我实现,可以看做是理想终被实现,我们超脱物质和外界,收获了巨大的自我内在满足。
回到内卷和躺平,其实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物质收入,也就是说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第一和第二需求,这种生存无法保证和生活的安全感无法满足的焦虑,让大家或主动或被动的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会思考的芦苇。这句话要表达的是,生命是脆弱的,唯有思想或者精神让我们感觉到高于其他生物或物体,才能有永远追求无限的向上心,才可能创造更多伟大的事情,但人又两腿深陷现实的泥泞中。
我个人觉得,无论是现实下的经济差或者就业形势不好,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对于无法改变的,我们除了保持敬畏,还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发挥自己擅长的点,尝试去做一些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事情,这是一种破局的关键。
而陷入内卷和躺平,就相当于一直处在泥泞中,不可自拔,终将被其吞噬。
回到文章开头,很多同学认为在职场中,自己由于所处的岗位在工作链下游或者终端,没有话语权,导致自身无法或者很少获得归属和尊重需求,于是选择躺平或者内卷。
短期来说,这样确实能获得暂时的舒适或者安全感,但长期来说,反而丧失了职场更进一步的机会和空间。
我个人认为,在职场中,特别是当下的这种环境中,除了内卷和躺平,其实还是有其他好的选择的。
就是尽全力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短期内物质需求匮乏,不妨尝试去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平衡物质和精神的配比,同样也是自我价值和需求的丰富。
标签:需求,或者,物质,内卷,职场,躺平 From: https://www.cnblogs.com/imyalost/p/1761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