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出国留学的家长和孩子都知道要提升他们的「软实力」,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投入时间、精力和热情。参加一些特别的活动能帮着充分展现出「你」的独特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活动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过去有一种观点是:“只有参加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活动,才能在申请中脱颖而出。”但真的是这样吗?只看重表面的东西在申请中还有价值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并不一定非得看起来高大上。活动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出身”,而在于它是否能体现你的热情,能够帮助你找到或者增强学术兴趣。如果最后还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改善,那就更加有意义了。
比如我们之前有一个学生,因为对植物学很有兴趣,就在自家阳台上建了一个小花园,每天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它,买土、架子材料等。当有一天发现很多葡萄叶枯萎生病时,焦虑万分的他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种植物学的书籍,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照料方法。他甚至开始在社区中分享他的植物知识,激发更多人对植物学的兴趣。这个活动乍一看并不显眼,但为什么这个活动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也帮助这个孩子取得了梦校的录取呢?
许多家庭都有阳台,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意愿在阳台上种植小花园。植物的生长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定期的呵护和极大的耐心,从播种到萌芽再到开花结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并且缺乏热情,很可能会在中途放弃,导致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因此,校方仅凭这项活动就足以筛选出对植物有兴趣的学生。
孩子和我们分享他搭建“小花园”的过程中说,出现叶子枯黄、生发小虫的时候,得赶紧去浇水、买营养土、营养液、配药,接着去期待植物可以尽快自行修复。如若植物无法自行修复,还要去查是不是浇水、晒太阳出问题,配药、喷洒浓度和频率是不是出错,然后接着再去观察和尝试。
这些过程需要孩子的兴趣,也需要涉猎一些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很多时候不是学校里的课堂里能直接接触到的,需要孩子把投入在其他玩乐上的时间拿出来,去自己做研究。这里就有大学非常想看到的两项,课堂外的实践和学术探索。
即使冠以高大上的名牌,短期活动如果不能体现孩子的热情、持续探索和思考,那么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听到孩子讲述他遇到的挑战,更难以看出他在遇到困难后是怎样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而这些都是招生官非常关心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活动也是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有效渠道。通过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这个孩子对植物学的热爱更加坚定了。在打理小花园的过程中,他展开了个人的探索和思考,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特色。
一项持续的活动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选择和困难
当给孩子设计,规划活动时,还是要回归到孩子本身:
为什么我要选择做这样的活动?
如果它并不是我真正关心且能有能力贡献一份力的事情,可能自己在描述整场经历时候,都无法打动到自己。
我要在里面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如果只是简单参与,或者就算是核心骨干、发起人,但并没有好好组织过什么事情,那太难能遇到什么困难,团队合作共同去解决什么更无从谈起。
这个活动能否体现自己的学术热情?
找到自己的学术热情并非易事,只是课堂(不论线上授课还是线下代考,不论校园里还是夏校或其他形式)的收获不足以判定自己是真喜欢某一个方向。
如果加上相关活动的探索,且能有兴趣做更多调研实践,把问题做更深度的思考,就能逐渐让自己、让更多人看清楚,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
最后,有时候家长孩子会担心,活动给周围人带来了哪些价值?其实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能升华到它带给整个社会或环境怎样的意义。但如果自己在一开始都不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明知它重要但就是不好意思去做,那放在任何一个不熟悉自己的人眼里,都无法看明白,你是不是一个真正关心周围环境的人。
比如通过搭建“小花园”的努力,使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在申请环节,招生官希望看到这些分数之外,课堂和学习能力之外,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学也关心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责任感、合作力和创新精神,好奇心和洞察力,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等,这些直接关系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术成就和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因此,真正的好活动是孩子对一个事情的热爱,热爱背后是看得见的投入,成果,以及孩子对这件事价值的思考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