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篇
![[Pasted image 20210906212426.png]]
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应该掌握的字数
上小学前孩子应该完成的事情包括:常用汉字500-1000个左右,会认就行,数学20以内加减法,英语简单的听说读对话,写不要求,基本上就达标了。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阅读大部分中文少儿读物,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有是非观念。
在这段时期,家长要教给孩子知道什么是规则,这个非常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讲规则,不能越界,要有底线,超出了底线就必须受罚,无论多么爱孩子这时都必须板起脸来训斥甚至是轻微体罚,然后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在上小学前能做到上面几点,你的孩子就己经跑到其他孩子前面了。
小学一到三年级,应该让孩子的识字量快速达到三千字左右,为今后的无障碍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段时间,应该让孩子阅读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科普类、探险类等的书籍。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以泛读为主,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在于书籍的内容如何吸引人,而不会在乎书的修辞手法如何精妙。这个阶段让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到六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学校的学习内容太简单,而且没有考试排名,容易让孩子将注意力转到游戏,看玄幻漫画书并沉迷于此难以自拔。这个阶段就应该让孩子多看一些少儿版的名人传记,中外简史之类的,让孩子逐步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且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与此同时,可以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学习类的如奥数、英语、编程、机器人等,其他的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选取其中一到两项长朗坚持。不是说一定要弄出个啥名堂来,而是锻炼孩子的一种坚持的品质,这是为了以后打基础。
小学到底应该放养还是陪着学习
关于孩子小学开始到底是应该盯严点还是该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这个话题其实大家一直都在争论不休。今天看到一个短视频,里面是所谓的两个家长,反正我也不认识。就一直说各自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没有管过,都是让孩子自由成长,结果孩子特别自律,学习特别好,各方面都好,家长也能过自己的生活。
从他们的话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俩人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孩子啊,尤其是那个作为爸爸出现的家长。听他说那话就感觉是在瞎说,不过按照目前小学减负的大环境,也许是有宣传任务在身,就不深究了。
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我最初也是这种想法,想着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玩过来的,自己的孩子为啥要那么辛苦呢?也准备放养,孩子能轻松,我自己也能落得个轻松,能偷懒玩一下。但现实打脸太快,虽然上小学前娃己经有认字过千打底,期中考试还是垫底。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有两个和我娃一样考得特别差,一个是香港户口在这边上学由保姆带,另一个由于爸妈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带,其他的都在家老老实实地陪孩子学习,成绩差别有一道鸿沟,一上期中考试就是七十几分和遍地的满分的差别,由此对心灵的震撼直到灵魂深处。
考完试后我陷入了沉思,我每天坐在电脑前上网都无法控制自己,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天不看都憋得难受,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抛开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能静下心来搞相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呢?这不可能啊,这完全是反人性的,除非你说你的孩子不是人,要不然他那小小年纪,怎么可能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去做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呢?所以后来才开始管孩子的学习,小学才不至于被甩到后面。所以说,大家在孩子的教育上,千万不要相信孩子可以在没有大人陪伴和管教的基础上,自学成才。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是整个家庭的倾力付出,只不过,大部分的家长并不想让你知道或看见而己。
当然,现在国内的现状,是必须要有一部分孩子将来去工地、去搬砖的,要不然等现在干这些活的人都老了后,脏活累活都没人干了,出现断层。这些人现在大概是五十多岁,等到他们千不动了,差不多还有十年。现在的小学减负,差不多刚好十年后,正好可以接上茬。到时学习上啥也不会,高大上的工作直接一纸文凭就把你拦在外面。不管你到时甘不甘心、愿不愿意都得去干现在年轻人都看不上的活,那时再来后悔也来不及了。佛法里说,你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当初选择放养、快乐童年,长大后就得承受啥都不会的果。
就像现在的美国大部分公立高中,能会两位数的数学加减法就算是优秀毕业生了。为啥,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如果给孩子多布置作业还会被投诉、失业,那老师为啥还要那么负责?大家一起玩就好了,都开心。时间不要长,经过两代人的时间,这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就已经反智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看起来荒谬无比的言论,在美国大有人信的原因。他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是真的不知道,说的是平民百姓,不是精英阶层。国内这个50%的中考升学率也算是不得己而为之,反正觉醒的也只是少部分的家长,大部分的家长还没付诸实施,所以有缘看到我的文章的家长,你们要摒除杂念,小学好好陪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再来言放手,否则就是自废武功,把孩子更好的人生让给其他有准备的人。
如何陪伴孩子学习
我之前跟大家说要陪伴孩子学习,但是没具体说,很多家长可能不太淸楚到底应该怎么陪伴孩子学习。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首先,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是”器?就是学习的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呢?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专门用一间房来做孩子的书房,房间不需要太大,处于比较安静的方位即可,只要能放下一张大书桌和一排书柜就行。书桌大一点主要为了方便孩子将学习要用到的各种资料分类摆成一排,这样就会心里有数大概有多少作业量(学校的和自主的),每完成一项就收起来一项,直到最后一项做完,桌面清零。没有大书桌也没关系,只要能写作业就行。如果没有专门的书房,那在孩子房间一般都会有书桌,也是一样。家长准备一把舒服的椅子找个合适的位置坐好,一般应避免在孩子的正前方,最好是在孩子的斜后方一米开外。因为在孩子的前方,你的一举一动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对学习不利。其次,就是具体怎么来陪孩子学习了。
1、列计划,刚开始执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列,可以用一个通用模板(各科书面作业、笔记本、错题本、背诵、预习,课外作业等),每一项都列出具体时间,完成后打勾,并标注完成时间,提前或超时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有时间观念,买—个计时器,每一项都计时。
2、刚开始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之前,家长有必要在每一项作业完成时督促孩子记录完成时间,提前或延时都不要说孩子,尽量减少对话,保持安静。
3、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可以选择看书,看手机平板。但看手机平板要注意不要看那些容易让你“噗嗤笑出声的内容,不要看那些会突然爆出奇怪声音的内容(最好是静音),不要带耳机听有声音的内容(你以为只有你能听到,其实在安静的环境里,你的孩子也能清楚地听到)。
4、要随时关注孩子是不是开小差(刚开始都会有,要有耐心提醒,不要随意发脾气,想发脾气时提醒自己,都是因为之前没有好好教,所以现在承受孩子没有好习惯的后果,不要怪孩子,要揍就揍自己),督促孩子回到学习中来,刚开始会反复很多次,要学会忍耐,就当他是你的老板上司,对于老板上司只能态度温和地提醒,不能发脾气。
5、家里有阿猫阿狗的在学习期间要关起来,不要让它跑来跑去地发出声音。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尽量保持安静,因为人在进入学习状态前大概需要5-10分钟的时间,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后,外界的声响会很容易对他产生千扰,等他排除干扰后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时又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经常打断孩子的学习,会让他很难集中注意力,对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6、尽量避免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下位,喝水,上厕所等活动,可以每隔几十分钟让孩子休息5分钟。
7、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不会的题,家长可以把题目记录下来,让孩子跳过题目接着往下做,家长可以自己解题或网络寻求答案(去其他房间,不要影响孩子),等孩子把该科作业做完后再来讲题。
刚开始,家长投入的精力会多一些,过一段时间,等孩子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进步后,就会开始正反馈,他会觉得这个方法好,从而会愿意继续坚持下去,然后越来越好,就更愿意用这个方法,经过一到两个学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后,孩子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后,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侧重点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给孩子上培训班,要往前学。但是在每个不同阶段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或者不是很清楚。
因为大部分家长的注意力都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比如每天要监督完成学校的作业,或者应该做某种教辅的课外作业等等。这些都没有错,相反在细节上很多家长都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小学生家长。
但是如果跳出小学的具体某一年级,看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应该要那些学习技能呢?
其实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最应该培养的是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将来到了初中,就能内生出学习的动力。主要包括阅读的兴趣,学英语的兴趣,学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学数学的兴趣,不光是感兴趣,而且要学得好,包括奥数,这将决定你将来髙中能达到的高度,要特别重视。小学的数学不能反映你的孩子将来能否当学霸,奥数可以。如果你的孩子小学数学学得好,奥数不行,那他初中也可能进入学霸行列,但高中就不行了,会原形毕露。小学阶段,数学学得好的和奥数学得好的差别不大,基本上看不出来,但是一个是靠走的,另一个己经在推着自行车开始学骑车了。初中阶段,除了要继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外,更加要注意的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初中阶段仅靠学习热情是没有办法一直保持领先的,但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你。 八年级一个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量跟整个小学差不多,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帮你,早就不知道掉队到哪了。如果你的学习习惯很好,即使你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孩子,也依然可以保持在学霸行列,顺利进入重点高中。初中重点在打基础,基础打得好,学习习惯是关键。就好比你在骑自行车,他在骑摩托车,虽然有差距,但差距不大。高中阶段,光有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够用了。这时就需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了。高中一个学期的知识量就比整个初中还要多,所以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死记硬背在高中是没有出路的。 高中阶段基础要打好,难题压轴题拉开距离。这部分的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单纯靠刷题是无法提升的,反而会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奥数学得好的同学在这方面的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善于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借助外力、善于思考等等。初中的难题压轴题可以通过死记硬背七大方法八大解法之类的,不管会不会都能做对一大半,高中行不通,高中的压轴题是把很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来考察。排列组合大家知道吧?那么多知识点排列组合的解法千千万,你能都背下来吗?所以高中的学霸都是物理数学特别好的,尤其是顶级学霸,那更是触类旁通,门门科目都好,一通百通,就像你骑着摩托车,他开着飞机。总结:小学--学习兴趣,初中一学习习惯,髙中-学习方法。三样都很重要,每个阶段都有侧重点,对应的侧重点搞好了,即使成绩不是顶尖,也不必焦虑,到了髙中一定会有厚报。
分流在中考,起点在小学
前两天通过期中考试分析,发现人员分流虽然是在中考,但真正的起点还是在小学,尤其是语文和数学。
小学语文主要指的是阅读这块。通过阅读来培养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通过阅读来积累丰富的素材和大量的好词好句甚至名人名言。这些积累在小学可能感受不深,因为小学语文主要还是学基础知识,对考试分数的区分度不大。也就是说无法通过考试分数来确定孩子是不是很优秀。但是这些积累到了初中就慢慢开始显露出优势。
阅读量大的孩子对于各种形式内容的文章都有所涉猎,非常熟悉各类文章,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已经深深印入脑海中。经过一定的教导和训练,这类孩子就会比较容易开窍,很容易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精髓,作文也能更容易地写出内容丰富、形象饱满、见识深刻、角度新颖的优秀作文。
小学数学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四则运算展开,以语文阅读为基础,能正确理解应用题的内容,并能正确解答基本上就算过关。而且小学数学也没有什么区分度,考试满分一大堆,除了让家长髙兴以外,也不能帮助家长正确判断自家孩子的真实情况,造成误判,在初中耽误孩子的学习。小学数学真正能让家长正确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的目前也就是奥数一条路了。小学奥数是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等于一身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小学奥数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学习,有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够,就无法读懂题目意思,对于题目的解法也没办法理解,无法转过弯。这类孩子就要尽量避免去强行学奥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奥数题太难,如果被逼着学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会抹杀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中,对于突然加难度的科目,一旦学不会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如果能在小学就学好奥数,那说明孩子的各项能力都比较超群,后期可以承受提前学和拔高学的压力,并转换成自己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对普通孩子的碾压优势,跻身学霸甚至顶级学霸的行列。所以说虽然赛道是在中考后才分道扬镳,但起点却早就在小学就己经不同,加上中间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有快有慢,所以结局其实早就己经注定。
论真假学霸
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是期待孩子成龙成凤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家长就开始慢慢怀疑自家孩子不是那块料,逐渐开始放弃自家的孩子了。其实,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家的营养摄入水平都差不多,再加上中国的平均智商水平也相差不大,理论上大家的孩子都可以达到学霸的水平的。但最后实际上能达到学霸水平的孩子也确实不多,也非常符合统计学里的正态分布情况,也就是说特别差的不多,特别拔尖的也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挤在中间的普娃。
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竞争非常激烈,经常出现1分并列十几二十个这样的情况,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内卷。可不嘛,都挤在一起了能不卷吗?于是大家为了避开激烈竞争,就采取了提前抢跑的方式。诚然,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是肯定效果明显的,这会让一部分家长产生一种错误的感觉,觉得自家孩子己经跳过了内卷区,可以放心了。实际上,在孩子还没有高考结束前,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是会出现原来的学霸变学渣,原来的学渣变学霸的情况,当然也有一批自始至终都是学霸的孩子。分析这类孩子的学习路径才能避免掉入”假学霸“的尴尬境地,丢了面子事小,影响学业才是事大。
那按照我的习惯,我还是要从底层本质来分析,这样才不会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影响实际的成绩。那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辨别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正具有学霸潜质呢?首先,反应快,也可以说是很机灵。就是说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或知识的接受程度很快,能够很快掌握其中的诀窍。换一个比较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理解力很强,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在初中,尤其是高中,这种能力甚至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大脑发育的晚一些,但并不代表他的理解力就会差,只是没有这么早表现出来而己,有些甚至到高中才能表现出来,尤其是男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初中表现不起眼的男孩,到了高中成绩一下子就窜起来了,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其次,记忆力特别好。这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孩子对文字(包括汉字和英文)、书本的具体内容的记性特别好,孩子认字特别容易,而且能记注大量的字,包括背单词。记忆力在高中尤其重要,不仅仅是用来背文科,更重要的是能记住大量的公式定理以及各种二级推论,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快速准确地从大脑中调用出来。比如做一道髙中物理的力学题,如果一个普通学生用正常的做法,根据题目条件采用某个公式来推算,可能需要十分钟的时间,但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学霸,他记得这个公式下面有6个二级推论,并且这道题应该采用哪个推论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这样,学霸只需要1分钟甚至更少时间就可以正确得出答案。剩下的时间可以去思考最后的压轴题,而普娃连看最后压轴题的时间都没有。第三,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这块主要反映在对事物的内在关系把握得特别好,这方面比较强的孩子在分析问题时不是线性思维,意思就是说不是单纯地就这个问题来想如何解答,不会钻牛角尖,而是发散性思维和分层思维,意思是说会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解法,分析哪个角度最有可能解出答案,然后再一层层往下抽丝剥茧,最终解出答案。在小学,最能直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就是奥数课了。这块能力不强的话,即使你读懂了题目,听老师讲解后也能做出来,但是过段时间甚至是回到家中就发现又不会做了,或者换道题就不会做了。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孩子在上高中前有上述能力,那就说明孩子具备当学霸的潜力。后续家长只要按部就班,科学鸡娃,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相信到了髙中,孩子会越来越优秀,成为真正的学霸。如果孩子上述3条不是全部具备,那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大意,不要觉得小学初中学习都还不错,就觉得万事OK了,高中很有可能会掉下来,高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把弱项补起来,要不然一旦掉队就很难再跟上了。
初高中的语文和英语应该挪到小学提前学
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特点来说,花大量的时间来学语文和英语是性价比非常低的事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了初中后,你每天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你再另外花大量的时间来做语文阅读和背英语,对你考试分数的提高效果不大。相反,如果你把相应的时间分一大半出来搞数理化,甚至史地生政,提分的效果明显。所以说应该把语文阅读和英语的学习提前到小学来完成。其实语文的阅读和英语应该来说都属于语言学习的范畴,语言学习是可以提前学习和积累的,到了初中可以拿来继续用的。这样到了初中,你就可以多分配一点时间给到其他科目,或者自己的短板科目,这样达到均衡学习,尽量减少短板,同时又不用额外耗费大量时间,同样能达到学习好的目的。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阅读应该以泛读为主,主要是通过内容情节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顺便快速提髙识字量(只要会认就行)。小学髙年级应该以精读为主,这时的注意力应该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上,每天几十页的阅读量,读完后要给家长讲这几十页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词句觉得写得好,能说出原因最好,这样孩子会思考,同时大量的阅读素材装进脑子里,将来上初中后就肚子里有货。
小学的英语可以早点学,一直把初中高中的词汇全部学完,语法之类的可以不学,但可以多做题多听文章句子来提高语感,语法可以到初中再学也不迟。 小学数学不做特别要求,只要四则运算和应用题能熟练运用就足够了,能力强的再学一下小学奥数,开拓一下思路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你把上初中前需要准备好的基本技能都掌握了,就够了,再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家长要搞清楚鸡娃的目的
其实鸡娃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把这个因果关系给搞反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家孩子不行,所以才鸡不好娃,其实我觉得正相反,因为家长不会鸡,所以才鸡不好娃。现在大家鸡娃都趁早,有从小学就开始鸡娃的,还有早一点的从上幼儿园开始鸡娃的,还有更着急的父母从一两岁就开始鸡娃的。
我不反对父母从小就开始鸡娃,但你在鸡娃之前可不可以先做一下功课。既然国家规定从6岁才开始进行启蒙教育,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你非要提前让孩子学英语、认汉字、学算术,这些都可以,但你在教孩子或给孩子报这些班的时候,首先要学一下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大脑发育的相关知识。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你就不知道孩子这个时期到底需要学什么、到底能学什么。那么在这么盲目的情况下,你有可能给孩子学了超出他年龄的知识,虽然看起来比同龄儿童要学得多,认识得多,但孩子未必能理解,只能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上。将来娃开始上学后,因为比同龄人领先的缘故,心中优越感爆棚,也不可能静下心来认真学基础知识,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己经早早就会了,根本不在意。所以很多幼儿园就认字过千的孩子,在小学期间语文成绩并不好。
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拼音会用,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概念不清,考试得不到分。
2、笔画笔顺不淸楚,很多字会认,但写不正确,考试得不到分。
3、由于认识大部分字,可以自主阅读,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一般都懒得去查,去问,很多都是猜个意思就直接跳过,这样就养成阅读很随意,不仔细,甚至有跳行跳字的坏习惯,对将来的阅读理解造成很大的隐患。
这是很多家长说孩子小时候看了很多书,怎么到初中语文还是差的一个原因。
所以早早鸡娃,除了要在知识上让孩子走在前面,还要在习惯上纠正孩子,否则鸡出来的孩子眼高手低,除了让周围的家长和孩子羡慕外,一到考试就露馅,没有达到真正的领先优势,属于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那些按部就班上学的习惯好的孩子成绩好。
那么家长要鸡娃,首先自己要先提升,起码要达到半个儿童教育专家的水平,你提前鸡娃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最后到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发现孩子也没啥优势,白白髙兴好几年,最后空欢喜一场。比如说,你教孩子认字3000,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孩子能自主阅读,你好当甩手掌柜吗?自主阅读不是目的,自主阅读是为了激发孩子对各科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才不是为了看一些故事情节哈哈一笑完事。所以家长鸡娃前要先搞明白想达到什么目的,鸡到什么程度,后面一步步的计划是什么,不要盲目去鸡。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去提高,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相对的领先优势,对其他的孩子进行降维打击。千万不要看同龄的孩子报个什么班自己也要报,人家在看什么书,学什么资料,自己孩子也要学。这种没有目的的跟风,除了会把孩子弄得很累外,孩子也会因为没有目标的学习而感到困惑,最后因为太累而放弃。
鸡娃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系统的工程,绝不是单单提前学这么简单的事。要从髙考开始往前推,一直倒推到小学,这里面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掌握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针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确保孩子能心理健康。所以家长们在决定自己鸡娃时要找有经验的专家帮助自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什么都能搞定,其实在鸡娃这个过程中,经验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书本知识,你是在和人打交道,不是和题目打交道,所以专家的建议肯定比你自己的想当然要有用得多。
什么人算专家呢?
1、常年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教授。
2、从小就一直亲自鸡娃并且把自家孩子成功送进名牌大学的家长。
这两类人一个是长期处于教育一线,教育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一个是亲自上阵,有实际经验并且证明经验正确有效,所以他们总结的经验肯定才有借鉴价值。
小学学霸到初中会分化,初中学霸到高中也会分化
为什么很多小学的学霸到了初中就会分化,一部分继续是学霸,另一部分就开始变得普通。这是因为很多小学学霸小学的考试分数很髙,所反映的只是小学阶段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很好,基础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到了初中,没有能够及时转变观念,还是用小学那套学习方法,就明显不适应了。小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大部分都是胡同里赶猪•一直来直去的,带拐弯的题比较少,所以大部分的题都是一目了然的。那主要的学习方法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因为直观,需要理解记忆的地方非常少,孩子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到了初中,如果没有及时转变这种观念和学习习惯,那么肯定会不适应。所以我为什么反复强调要让孩子去试一下奥数,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题目太难了就降级学简单一点的,不为了竞赛,就为了让孩子锻炼—下这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初中学习需要掌握的能力,孩子到了初中始终还是要面对这种局面,所以早点接触早点适应。不需要冲着难题去,只要做到孩子能理解的程度的题就行了,就为了开阔眼界。说白了就是把形象思维方式升级成抽象思维方式。这一块主要还是为了理科做准备的,尤其是数学。其他的文科类的小学学霸一样是能学得好的,不用担心,一般被拉下来的就是数学物理。那为什么初中的学霸到了髙中后也会分化,一部分继续续写神话,另一部分则会掉下神坛。按理说,在初中己经熟练掌握了抽象思维了,难道髙中不用抽象思维了吗?其实并不是,高中不仅需要抽象思维,还需要把这种思维方式再升一下级,从线性的抽象思维转变成发散性的分层思维。什么意思?就是说思考问题不要太单一,高中的理科尤其是数学,综合性非常强,一道题里面往往几个概念互相嵌套,但先解谁后解谁是有讲究的,你不能说我对某个概念比较熟,上来就先朝它下手,就像走迷宫一样,你走了一大段才发现是条死路。所以说你不能这样去思考问题,你要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这个迷宫,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到底哪个方向最有可能解开谜团。其实,高中让一部分初中学霸陷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上述情况。而是在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上面。大家都知道,髙中的课业负担很重,做作业和刷题复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作业量又很大,很多时候时间基本上都己经接近到使用极限再挤时间就只能是牺牲睡眠休息时间,那是及其得不偿失的,也是无法长期坚持下去的,所以是不可取的。那那些在髙中还能保持学霸地位的牛娃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先来说学习效率的问题。
提髙学习效率有两个方面:
一、提髙做题速度。
要想提髙做题速度,前提是要先训练自己提髙读题速度,然后是计算速度也要提高。这些对孩子的大脑要求比较高,属于比较难做到的,但如果孩子的脑瓜子够用,那通过一定的训练,是可以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把时间留出来给其他任务。但此方法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做题正确率和做题速度是有一个平衡点的,在这个平衡点附近,做题速度很快也能保持较髙的正确率,但一旦超过了平衡点,做题速度越快,错误率越高,所以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速度,这个平衡点要自己摸索尝试来把握,不要偏离。
二、合理分配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指作业、刷题、复习、预习、整理错题、笔记等等。
那分配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把任务根据轻重缓急分类,然后根据优先级别选择先做后做或不做。
1、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这件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优先完成。比如一些重要的作业、当天的笔记复习整理等。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这些事虽然短期看不到收益,但长期不可或缺。比如列计划、归纳总结、整理错题等等。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比如孩子现在己经放弃竞赛了,但还有同学拿竞赛题来向他请教,孩子直接拒绝。如果是高考要考的范围,他肯定会讲解,因为讲一遍题他自己也会加深理解,但竞赛题高考不考,而且一道题随便做都要花半个小时,所以宁可得罪人也不能做。
4、既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想做也不要做。将这些事搁置或是最好的选择,等高考后再来做。比如读一本无关考试内容的闲书等等。
关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三者之间也就是有一个侧重谁的关系,三者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的阶段,三者之间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在小学阶段,这个时候是大部分孩子刚开始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最初级最基础的部分。比如语文,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小作文,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些来的。数学,围绕四则运算展开的各种计算、概念,以及基于语文的应用题。英语,基本上还是以单词、简单句子和听力为主。对于这些基础知识,需要孩子用高深巧妙的方法和技巧来解题吗?不需要,只要孩子通过记忆,然后经过一定量的作业就可以记住。需要孩子记笔记、登错题、提前预习复习吗?可要可不要,很多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再适当做一些课外作业,也能掌握课本知识。
那到底是什么才是最需要的呢?两大块,第一,从父母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要给孩子规划好整个高考前的学习生涯,以此为基础,来倒推孩子从小的学习计划。第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是要让孩子从小就对各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包括将来初中高中要学到的科目。说到这里,我就要抛出一个盖楼理论。就是说,我们想要盖一栋高楼,那这个楼的高度是要预先定好的。你在盖之前,你想设计多高都行,只要以现有的建筑水平能达到的高度都可以,当然你同时也要考虑造价,是不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你想要盖楼,那首先可不是打地基,首先应该是根据需要出一份规划设计图,然后才能开始打地基,然后才能慢慢盖楼。等地基打好后,往上开始盖楼后,就不能随便增加楼层数和髙度了。比如你想盖20层楼,盖了一半后你突然心血来潮,想改成40层楼,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你的地基是按照20层楼来打的,改到40层楼地基肯定承受不住,就会倾斜断裂,最后造成大楼倒塌。但如果我们在规划时就按照最髙标准来设计,那这个地基打得足够牢固,即使你想盖100层200层楼都可以,那后面是不是就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来盖楼了呢?
其实在小学阶段,就是打地基的阶段。这个地基可不是大部分家长认为的多学点基础知识这样,而是孩子对各科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各科的学习兴趣有多大,那这个地基就打得有多深,将来的楼就可以盖多高。那些基础知识充其量也就算是地基里的钢筋,学得多,地基就更牢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家长,在小学阶段,从低年级的语数英开始,到髙年级的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都要开始接触,让孩子产生持续的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产生持续的内驱力。在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排第一位,学习习惯排在第二位,学习方法排在第三位。想让孩子将来超过大多数孩子,那就不能和大多数孩子走相同的路。那到了初中阶段,该是一个怎样的顺序呢?初中阶段因为所学难度加大加深,但相对于高中来说,仍旧是在学习基础知识,而且中考主要仍旧围绕基础知识出题,由于小学阶段培养的学习兴趣仍旧在起作用,这时再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就没有必要了。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培养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避免许多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登错题本的习惯等等很多习惯。大部分的初中知识并不需要太多髙深巧妙的学习方法,只要你能养成很多好的学习习惯,文科理科的绝大部分知识都能掌握得很好。那在盖楼理论里面,初中的学习习惯就像是整栋楼的框架结构,这个结构稳固,那整个大楼就坚固无比。所以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排第一位,学习方法排第二位,学习兴趣排第三位。想超过绝大多数孩子,使劲的方法不能错,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你打牢初中基础的坚强后盾,为后面的高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高中阶段,在初中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只能当做基本工具来运用,高中所学的知识难度更深,需要思维能力更加强大,那这时还想以记笔记、登错题、勤复习之类的好习惯来维持成绩的靠前己经效果趋微了,也就最多保证能把课本知识所懂,但想熟练运用知识解题,就没那么容易了。但对于文科,好的学习习惯仍然有效,但对于理科来说,基本没用了。因为理科对于解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了,你只把课本知识记住是没办法解题的。所以就要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自己能迅速解决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使自己长期保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面。那在盖楼理论里面,高中的学习方法就像是整个大楼的内外装修,好的方法就像是釆用了更多的科技成果,让使用的人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效率和便利,也让这座大楼拥有更高的价值。在高中阶段,学习方法排在第一位,学习习惯排在第二位,学习兴趣排在第三位。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谁就拥有了更高阶的知识,对其他娃进行碾压式的降维打击,轻松地占住学霸的位置,髙考后将会拥有更好的明天。经过上面的分析,对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要分淸,按照我说的在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来学习的话,在初期可能看不出什么分别,但是越到初中和高中,其威力就越来越大,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因为这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鸡娃,比什么都不清楚乱鸡一气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有很多上小学初中的孩子,从来不会主动学习。家长在家想鸡娃,但是却鸡不动,孩子根本就没动力学,除了学校的作业是没办法,不得不完成外,其他的课外作业连一个字都不想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对学习还没有足够的兴趣,没有求知欲让孩子来主动学习;另一个就是孩子没有自己想实现的目标,没有动力驱使他去学习。那我们既然知道了原因,直接对症下药不就行了?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相信很多家长其实也己经试过很多方法了,但孩子就是鸡不动,或者是被家长强迫进行学习,内心极其不愿意,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家长累,孩子更累,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互相内耗上,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影响了亲子关系。
那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两个方面来说一下宄竟该如何做才能激发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热情。
一、学习兴趣。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恐怕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关于兴趣如何培养这个话题,主要针对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家长。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既然是培养,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够培养出兴趣。家长要持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学习兴趣。关于这一块,其实我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一些。首先,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通过阅读,不仅能认识大量的汉字,而且会从书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从而不仅能增长各种见识,还能激发孩子不断想了解世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激起,就会不断地通过阅读、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这种求知欲是内生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积累的丰富,就会更加不断地想要获得更髙阶层的知识。
这种内生的驱动力就会不断地驱使他去学习新知识,并且从所学的新知识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其次,家长要有选择性的有目的的对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从单纯地看书,到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思考,引导孩子动脑筋,不要只看有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让孩子不仅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还要能将海洋中的养分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以兴趣为导向,以增长知识和能力为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孩子己经上初中的家长来说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再来培养学习兴趣时间上己经来不及了。只能从学习目标上来下手了。很多家长觉得定学习目标不是很简单的事吗?你前面不是反复说过怎么定学习目标吗?没错,我是说过,但那是对那些对学习还抱有兴趣的孩子来说的。你的孩子只能机械地完成学校的任务,根本不具备完成自定目标的能力,你就算是按照我说的方法制定了完美的目标,恐怕在具体实施时你会发现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孩子要不就是不愿配合,要不就是能力跟不上,做不到,要不就是坚持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总之,就是很难鸡或者鸡不动。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学习成绩一般或中下的孩子身上。为什么会发生在这类孩子身上呢?因为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什么特长,基本上每门功课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孩子也从来没有在这些功课的学习中获得过肯定,考试成绩也不好。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在这些科目的学习中从来没有获得过成就感。
我曾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一本书《影响力》,在这本书上说过,如果要想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那你就必须让他满足,在心理层面的满足。因为娃从来没有在各科上面有过成就感,从心理上来说,他从来都没有被满足过,所以他就不能心甘情愿地去主动学习这些科目,这就是原因。那我们如何来让孩子能被满足呢?这在具体操作中是有技巧的。首先,还是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看起来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大家这里要注意,这个小目标不是指的所有的科目,而是指的是孩子在所有科目中成绩相对最好的那一个科目,其他科目先不要设目标,先不动。为什么先只挑一科来操作呢?其实家长都希望每科都先定一个小目标,多点开花,但实际上因为孩子从来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你一次展开面太大,孩子会心生恐惧,会容易产生抗拒。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有一科的成绩比较好,能拿的出手,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得到满足,有成就感,孩子就会比较愿意自己花时间精力来学这科。这里可能家长刚开始要先在后面推着孩子走。因为孩子在这科上的投入获得了回报,而且是孩子相对最强的科,所以孩子的努力付出有了正向反馈,孩子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从而更加能促进孩子在这科上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主动学习,为的是将来获得更大的进步,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这是一个正反馈,会让孩子的这科成绩成为他在班上的佼佼者,当孩子达到这种程度时,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就被真正激发起来了。这时就可以一科一科地定小目标,一科一科地拿下。当然,如果时间剩的不太多,也可以和孩子商量,两科三科地同时上也行,只要孩子心里觉得行,就没问题。这样,各科成绩都慢慢赶起来后,就可以逐步制定一些以前不敢想的大目标了•这时孩子因为成绩变好,有了自信心,就会努力地自主学习,每天不用你催,他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说,家长要想让孩子自主学习,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要用科学的方法,不要急,耐心和坚持就能走向成功。
当不了老板娘就要当老板的娘
当不了老板娘就要当老板的娘,同理,当不了学霸,就要想办法当学霸的爸妈。目标可以定得远大,但具体实施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了。因为在鸡娃的路上,有三大块都要做到,才有可能当上学霸的爸妈。哪三大块呢?
首先,就是家长要有重新上一遍学的决心来陪伴孩子。这可一点都不夸张,从小学入学开始,每天要在督促孩子学习、纠正孩子的错误习惯,还要在家校群里打卡报到,第一时间反馈老师的问题。小学低年级还好,家长们基本上应付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除了孩子做作业慢点、讲题听懂慢点、不能从生活的角度(用孩子的角度或者是童话的角度)来理解应用题,让家长要么咆哮要么憋出内伤外,家长还是可以轻松读懂题目辅导孩子做作业的。但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或是初中阶段,就不是每个家长都可以轻松应付孩子的功课了,除了语文英语还能勉强辅导外,数学开始有点困难了。到了初中就更加力不从心了。怎么办?也不可能每天都丢给老师丢给培训机构啊,老师肯定是顾不过来,机构也不可能那么上心,最后只能又回到自己手里。
有两个办法:
一,家长分工,理科类的让孩子的爸爸进行讲解辅导,妈妈负责其他科目诸如背诵写字等常规项目;
二、如果家里两个人都不能辅导的话,那也不要想着丢给别人,因为那样就意味你自己放弃了你的孩子,有些是出钱也解决不了的。家长其他该怎么做的还是照做,除了无法辅导的题目,找一个大学生家教,不要找线上的,每天或每2天,来家里给孩子讲题,家长将要讲的题提前发给家教,然后家教来家里讲解,讲到孩子弄懂为止,不要赶进度,这比线上的效果要好十倍,而且可以避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主要是现在的孩子自律性差,因为家长也一样控制不住要看手机,所以也不能怪孩子。当然也有少数自律性较好的孩子,稀缺品种,可以忽略不计。记住.•不要看孩子学了什么,要看孩子学会了什么(这句话值1万块)。在第一点里,家长一定要记住,你要抱着重新吃一遍高考的苦的决心来陪伴辅导孩子,你才有可能在鸡娃的过程中坚持下来。
其次,孩子这块。孩子要在高考前12年学习的长跑中坚持下来,从刚开始的感兴趣,到觉得辛苦,再到又开始喜欢,然后自己给自己吃苦,最后变成学霸。
如何让孩子变成学霸,我前面也说了很多次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总之,要想办法让孩子从被动学习中改变观点,变成主动学习,那孩子这块就算是满足要求了。
第三点,要合理地规划孩子的学习路径,在学习过程中,釆用科学的辅导方法,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将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來。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家长的决心+孩子的努力+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广大上学时学习成绩普通的家长变成人人羡慕的学霸家长,各位家长才能顺利晋级学霸爸妈的位置。然而,虽然人人都想当学霸爸妈,但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就是因为大家虽然都知道怎么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而且时间太长久,能坚持下来都属不易。虽然入门门槛低•但出门的门槛却很高,学霸属于少数人就不奇怪了。
小学低年级期间,鸡娃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
小学低年级期间,鸡娃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千万不要为了抢跑而逼着孩子学太多他不想学的东西,这不是抢跑,这是让孩子负重前行。
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压很重的担子,身体都还没发育好,如何能承担呢?此时的孩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丢掉担子,去他的学习吧!
反观那些懂得如何激发孩子兴趣的家长,听得多看得多玩得多,就是写得不多,这是孩子最喜欢的模式,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出了对学习的兴趣,后面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再加码学习,孩子就比较能接受,同时大脑也发育更完全,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学习的痛苦指数也会更小,抗拒的程度也会更低。就好比是先让孩子锻炼身体,等到身体长壮实后,再来负重前行,此时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有压力,但是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孩子也许很轻松也许咬咬牙就能挺过去,这样不好吗?
所以说我建议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尽量多点让孩子阅读,无论是父母陪读还是孩子自己阅读,都不要局限于阅读的题材。文学类的、科学类的、历史类的、地理类的、生物类的,中文的英文的都不限,只要孩子愿意听、看就行,就读个耳熟能详,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能不能从中学到什么道理,感悟什么人生的完全不用考虑,只要孩子能记住每个故事内容就行了。
注意,只要愿意、喜欢就行,这是重点,这就代表着感兴趣,这个火种要好好保留,后面需要它来燃烧发光的。
当然,学校课本上的知识那是必须要严格掌握的,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是底线,因为这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就像汽车的轮子,马的四蹄,没有就寸步难行,所以这块要求要特别高。
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家长知道了这些,就不会盲目焦虑,乱给孩子报班,让孩子本来应该快乐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总结一下:1、培养各种课外兴趣。2、学校内容要严格掌握。3、不要给孩子加太大压力。
如何利用教辅和课外阅读材料
有很多家长买了很多的教辅或课外阅读材料,但却没有能够很好地把这些课外书籍给利用起来,大部分都是直接拿给孩子就算了事。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当然,如果纯粹只是当闲暇之余的消遣的话,那就另说。
但是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比我们那时的作业要多,学习任务也更重,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从我们那时又过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升级了数不清的代,新的知识量也呈现出几何量级地增长,所以孩子从小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比我们那时要多得多,要不然到上大学时也学不完。
所以家长朋友们就尽量不要和孩子说我们当时如何如何,时代不同了,真的不能同日而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那给孩子买了那么多的书籍,该如何阅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呢?
首先,对于学前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受限于识字量的限制,以及孩子的眼睛的发育还不完全,并不适合阅读字数特别多的书籍。一个是不认识的字多,阅读起来需要不停地打断来搞清楚意思,影响阅读体验。
另一个如果孩子的眼睹长时间聚焦比较小的字,会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甚至引起近视。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釆用绘本,家长一边把内容读给孩子听,孩子一边看着书上画出来的故事情节,一边顺便认几个字,同时还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通常一本绘本需要给孩子读至少十遍以上,并且让孩子试着给家长讲里面的故事情节,达到基本上能完全复述出来,这本绘本才算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对于那些科普类的绘本,则可以隔段时间就拿出来让孩子反复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相同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为将来学数理化史地生提前打基础。
其次,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再采用亲子阅读就不合适了。这里不是说家长不参与,而是说釆用孩子自己读的方式,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告诉孩子,读这篇文章或科普类的知识时要带着问题去读,要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让我增长了哪些方面的知识,读完后要回答前面的问题,要动脑筋,不要看完哈哈一笑就完事。
但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呢?第一,时间很忙,做不到全程跟随。第二,自己也不是很懂阅读,没法判断孩子读的效果怎么样。第三,家长如果参与度不高,就很难坚持督促孩子,那孩子就更难坚持读下来,因为这样读书并不属于一种很舒适的读法,大部分孩子刚开始是比较抗拒的。
那怎么办呢?一个人独行很难,但一群人同行就会相对容易,团队中互相鼓励互相打气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所以就在各种社群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打卡群。我觉得这种群应该是非常好的一种解决方案,让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互相扶持着坚持走下去,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大家可以去找这样的打卡群,找不到就约几个熟人建一个,应该会有所帮助。
第三,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阅读的针对性比较强。因为初中学习任务重,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拿来阅读,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把好钢用到刀刃上。这段时期的阅读就要从应时应景应试这几方面来考虑,说白了就是考试会考哪些内容,那我就要针对这些方面来做阅读,同时辅以配套的练习来加强巩固,让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初中阶段如果在小学的阅读积累不够的话,那就要阅读和做题相结合,尽可能的把素材储备提起来,同时答题方法、模板、技巧要能结‘实际活学活用,不要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阅读也是采用小学高年级的精读方法,但是要求会更多,同时还要提高阅读速度,训练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完,并能正确理解文章意思,包括表面意思和深层次的意思。
其实这对孩子的阅读素材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要求,所以初中的阅读对内容要求更高,课外阅读书籍的挑选就尤为重要了。
到底该如何鸡娃
现在的家长在网上看到的最多的字眼莫过于"鸡娃”二字。对于鸡娃,也是有两种观点,其中一个就是必须鸡娃,而且要尽早,不仅要早,还要全面,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另外一个就是鸡娃我是不鸡的,我当年就是漫山遍野疯跑玩着玩着就考进了大学。
其实经常看我微博的家长都知道,我的观点跟他们不同,我主张鸡娃的,但我会理性科学地去鸡娃,绝不会像第一种家长那样整的妈圈的家长全都焦虑,逼着其他家长也都一窝蜂地各种报班,也不会像第二种家长那样拿自己的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但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我到底该怎么来鸡娃呢?
其实在前面的很多篇微博中,我都很系统地说了大致的方法,为什么没有说很具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都按照顶级学霸的学习路径来鸡娃,那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跟伤仲永中的孩子一样,提前报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甚至可能会超过失去生命的痛苦,你说把孩子鸡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家长决定要鸡娃之前,一定要清楚该如何去规划,这个规划是要分两步的,第一步是整体规划,包括从学前一直到高考。第二步是在初中要甄别出孩子到底是适合学理科还是学文科,这点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将来你的孩子能不能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以及选一个合适的专业的问题,等到高中再来想就晚了。
对于如何整体规划,大家可以翻看我以前的微博找一下,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要重点说的是如何来甄别自家孩子到底适合学理科还是学文科的问题。
其实在上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我们就会对孩子有一个初步的确认。虽然小学期间我的建议是把大量的课外时间都花在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上,在数学上并不建议额外加太多的课外学习。虽然是以文科的积累为主,但这并不足以区分孩子到底是应该学文还是学理,因为对于高中的文理科来说,小学部分的语文英语学习还是属于最基础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区分。
那唯一能区分的也就是小学奥数的学习了,小学奥数题,如果以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看的话,大部分都是可以轻易解出来的,运用初中的知识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如果是小学生,没有学过初中的知识,用最简单的算术算法,最复杂的逻辑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这类题,这就算是第一次甄别孩子的文理区别了,但还是不全面,因为小学奥数毕竟难度还是有限,只能初步判定,还不能下定论。
因为有些孩子的大脑会发育的稍微迟缓些,但并不代表将来理解能力就弱,因为到了初中阶段,大部分孩子的理解力都会有很大提升,但是由于一些学习习惯的问题,难题都会做,简单题得不到分,这样在每次考试中成缋并不好,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觉得孩子理科不好,应该去学文科。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的理科学得不好才会去选择文科。其实这样做很片面,因为大部分的家长觉得学文科将来大学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其实对于理科生来说也是一样的,绝大部分的理科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只有那些学习成绩优秀或者是硕士博士才容易找到好工作。
如何判断孩子是适合学文还是学理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语文、英语的单科成绩在年级的排名是不是超过数学物理的,不看分数,只看排名比较客观。如果语文英语排名靠前,而且数学成绩也还不错,但物理成绩排名较差,基本可以判定选读文科,在文科成绩排名肯定靠前。
第二、语文英语排名靠前,史地生排名也靠前,数理化排名一般或靠后,选文科一般排名也靠前。
第三、偏爱写作、死记硬背能力突出、各科成绩都一般,选文科一般比选理科成绩要靠前。
第四、有绘画、音乐等特长,但各科成绩都一般的,选文科。
第五、其他情况一般选理科。
大家不要对文科有误解,其实有些文科还是挺好的,就业容易,收入也不错。比如美术专业,很多家长以为就是学画画的,将来当画家估计自己都养不活,最多去培训机构当个美术老师。其实是没有多了解这个专业。
现在很多孩子选择美术专业,一般都是在高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没办法才走的这条路。但其实如果孩子的成绩还行,处在中或中下的位置,就算没有画画天赋,依然是可以选美术专业的。我孩子就学过专门的美术画画,全部都是有套路的,教你如何画,然后专业考试拿高分,文化课成绩如果还行的话,甚至考清华美院也是有可能的。
那美术专业出来后可以去哪些岗位就职呢?如果你在大学期间还学习了电脑绘图软件,那你的就业范围就会广很多,现在很多岗位都需要有美术功底的人,比如一些专业绘图、园林景观设计、影视特效制作、专业广告制作、各类网站的美工等等,如果你有美术专业打底,相同条件下你的竞争优势更大。
以上只是举例,主要为了说明有些文科专业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孩子对理科力不从心,选择文科一样也很有前途,关键是家长要提前操心了解各类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在确定了孩子到底适合走哪条路后,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路走向成功,也算是另辟蹊径吧。
普娃如何安排寒假
今年很多地方都会提前放寒假,今年的寒假比较长,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这个寒假,规划好,别浪费,学霸肯定是不会浪费的,你不指望超过学霸,但起码也要做到紧紧跟随,别让学霸在假期把你甩得更远。
那该如何规划呢?简单点说,一是把这学期期末考试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再复习巩固一下,这个就不多说了,估计没几个愿意做的。
二是把下学期要上的内容先预习一下,不要找些不熟悉的教辅,就用教材全解,非常适合自学和预习,小学初中都适合,各科也都适合。
三是既然预习了,那肯定要通过做题巩固啊,网上提前买好配套的作业题,先把基础的刷一遍,然后把不会的、做错的挑出来,再来个第二刷,基本上预习就告一段落。
四是把该背的该记的尤其是古诗文言文统统都背一遍,背熟会默写。当然也包括英语课文。
五是把书写好好练一下,争取能运用到作业中。
六是阅读要穿插在各科的学习空档中,一是调节一下大脑,二是顺便往肚子里装点素材,三是顺便练习一下精读和阅读理解
七是每天要留出至少20分钟做运动,活动一下身体,提高免疫力。
八是每周给2小时,大年三十给3小时玩一下游戏,劳逸结合,有张有驰(时间定死不能超过否则下次不能玩)。
九是至少安排一次市内郊游,感受大自然,释放郁闷心情。
十是今年疫情有反复,人多的地方就不要去了,亲朋好友串门就算了,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超不过学霸超过同类还是有希望的。
这是给大多数普娃看的,学霸就请飘过,有多远就飘多远。
哪些课程可以提前学、抢跑
现在大家都要抢跑,想提前学,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这样做的,但不是什么课程都可以提前学的,尤其是数学,我是非常不推荐提前学比较难的内容的,因为如果孩子是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学会的,那对孩子的大脑思维训练没有任何帮助,也不会让孩子变得比其他人更聪明,最多也就是比其他孩子提前一二年知道这些知识而己,没有什么真正的实际先发优势。
真正可以抢跑提前学的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提前学单词、口语、句子,在英语语境下学习语感,通过语感来掌握部分语法,通过各种感兴趣的方式来大量记忆英语词汇,争取小学就能把高考要求的3500词汇全部掌握,为今后髙中的学习中把学英语的时间腾出来,让给其他薄弱的科目,因为髙中是时间最缺的时候,另外通过大量的阅读英语原文,来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英语作文水平,此时如果孩子有这个优势,那才是真正的先发优势。
2、语文的阅读与写作。
通过阅读各类题材的优秀书籍,从中吸取大童的文学精华,并且掌握大量的文学素材。然后通过精读,让孩子掌扱阅读理解的精髄,并且通过学习名家大家的优秀文章,潜移默化地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对初中甚至高中的作文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到时只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一些技巧训练,很容易就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这种先发优势是别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能超越的,不仅仅是先发优势,更有降维打击的碾压优势。
3、理化史地生等几门初中才开始学的课,通过小学的一些科普类的读物进行预先了解,通过了解产生兴趣,通过兴趣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就相当于又是提前学了一遍,等到初中开始,相当于学第二遍,记忆更深刻,了解也就更深入,那知识掌握得更好更牢固,成绩也就更好。甚至有些科目由于特别感兴趣,还可以成为孩子的优势科目,不仅可以考试拿高分,还能极大地提髙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推动整个学习变得更加优秀。这种先发优势才是有意义的优势。
最后,专门来说一下数学,为什么单单把数学拿出来说呢?因为数学很特殊,它不仅是计算这么简单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学习的各个方面,所以要特别重视。这里说重视可不是要大家提前学,反而是不建议大家提前学。
因为数学关系到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但是提前学习超过大脑理解能力的知识,不仅不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最后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得不偿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那些在髙中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孩子,大多数是从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习奥数,并且一步一步地走到数学竞赛的最高赛场,很少听说哪个获奖得主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的。所以对于数学来说,前面的基础知识累积够多后,再来一步一步拓展,学起来进步速度会很快,属于后发先至,先静下心来打基^^才是真正的优势。
所以搞清楚小学哪些科目适合提前学后,心里就有底了,就知道该如何来鸡娃了,小学虽然时间充裕,但也不能乱浪费,否则家长和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没在点子上,后面见不到效果,岂不是很糟心吗?
小学的阅读和阅读理解真的很重要
小学的阅读和阅读理解真的很重要,小学这块没重视的话,到了初中非常受影响,不仅是影响到语文,而且对其他各科都有影响,甚至对数学和物理这样的理科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前段时间教过的几个朋友的孩子,人很聪明,但初中数学的应用题和几何题却经常做错或者做不出来。我当时很奇怪,你看有些计算题非常难算,难想,孩子都能算出来,怎么这种题目不是很难的怎么反而总是不会算呢?
后来仔细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才发现原来孩子经常是没读懂题目的意思,所以式子都列错了,那计算能力再强也没法算对啊。还有就是阅读题目非常随意不仔细,把有些己知条件看漏,造成一些几何题目卡壳,做不出来,浪费大量时间,最后一看题目,原来是己知条件。
包括物理也是,现在的初中物理关于计算的题目并不多,大部分都还是对概念的判断。也就是说初中物理卷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孩子如果阅读理解能力差,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到做题的正确率。其他科目就不多说了,跟阅读理解都脱不了干系。
所以,小学的阅读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小学低年级以兴趣为主,对阅读理解不做要求,但到了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就要有目的地加强了,也就是前面经常说的精读,这块家长要紧紧跟随,不要寄希望孩子能自己无师自通,有时候孩子自己看半天,不及家长的一句话点醒。
每篇阅读家长都要和孩子讨论,在讨论中让孩子加深理解,这样的精读才是有效的精读,否则效果也没多大。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阅读理解不行,到了初中照样也是普娃,所以要重视阅读,从小学开始。
小学到底该如何阅读
关于小学的阅读,大家不要觉得买了几套书就够了,要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给孩子买书。甚至同一本书都可以买不同版本的回来让孩子看,然后看有啥区别。
比如西游记,有少儿版的、白话版的、原版的,甚至还有漫画版的,每种都可以让孩子反复看,比较各种不同版本的区别,在比较中学会分析,还可以和家长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会辨析,当然前提是家长也要看过才行,要不然没法讨论。
同一种类型的书,要多买几套,除了内容多样外,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者带来的阅读感受也不一样。阅读就是要大量的输入,如果阅读面太窄,也是不利于将来的阅读理解的。
如果阅读后不能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那对阅读理解的水平是不会有太大的提髙的,只做输入,不做处理,那输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跟你无关。
要想变成自己的,那就得消化吸收,这个过程就是精读的过程。
家长自己带孩子做精读很困难,所以要善于借助一些现成的书籍,有名作家进行点评指导的专用阅读书籍,家长带着孩子阅读,然后跟着书上的指引来思考,来回答问题,从文章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当时的背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等等。
经常思考,孩子就能逐渐领会这类文章应该如何来看,怎样来思考,包括如何来回答。这样才能把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给提起来。
如果家长偷懒,觉得书上什么都写了,孩子自己看就可以了,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这就好比学校上课的课本,开学就发给孩子了,为啥老师还要讲?为啥讲了还有那么多孩子搞不懂?课本上的字孩子不认识吗?课文读不懂吗?对了,课文只能读懂表面意思或字面意思,确实是读不懂。老师不讲,孩子就不可能读懂。
在家阅读也是一样,你都三十好几了才懂得了一些,凭啥孩子就是天才,可以无师自通呢?
家长偷懒,以为花钱买书了就完事了,那纯属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比别人先觉醒,最后还不如别人。
小学期间给孩子培养一门优势学科
要想孩子将来有自信,不管是牛娃还是普娃,在小学期间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培养出至少一门优势科目。这个优势科不仅仅限于语数英三门,也可以是理化生史地,甚至是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等。
这门优势科目不仅仅是为了将来在考试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能在人前拿得出手的项目,这不是为了炫耀,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比大部分人强的方面,让孩子有信心,觉得自己是能行的。
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一门优势科目呢?在这里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为了培养一门优势科目,而放弃了对其他科目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期间,我们首先应该做的还是阅读,包括语文和英语,然后就是人文历史科学之类的入门兴趣阅读。现在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对哪些科目感兴趣,先通过广泛阅读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摸底,如果孩子并没有表示出对哪一科有特别的兴趣,家长可以有目的的给孩子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高的绘本来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期间,除了日常的语文英语阅读理解训练外,在数理化史地生里面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一到二科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科目,然后引导孩子不断地往深入去学习,从开始的简单翻看到后面的认真钻研,能做所学内容的配套习题。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往后面学习,从启蒙的阅读书籍到初中的课本,甚至是髙中的课本。除此之外,还可以看更多关于该科目的相关课外书籍以及网上的相关视频,不断丰富孩子对该科目的了解内容.
当孩子对某一科的了解水平远远多于同龄人时,那基本上在这科的学习上就可以对同学进行降维打击了。大多数家长可能还不能完全体会降维打击对于占优势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种感觉就像是大脑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产生的愉悦感觉非常美妙,俗称"爽”,每次考试其他人都要辛苦复习,苦读苦背,他甚至都不需要看一眼课本,就可以轻松考出满分,其他人可能连90分都没有。那种碾压优势能够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如果家长能够借着机会和孩子制定好计划,以点带面,把其他科目也顺势一科一科带起来,逐步形成由偏科怪才到学霸全才的转变。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以自己为榜样,自己给自己加油,实现自我超越。
说到底,所有这些能够实现的基础还是在小学要先培养出阅读的兴趣,由兴趣来推动学习,由学习变为强项,再由强项反过来带动学习。
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阅读这一步做好了,后面的优秀都是水到渠成的事,甚至不用刻意去强求,它就这么自然地发生了。趁孩子还小,赶紧行动起来,带着孩子开始阅读,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小学孩子趁寒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近很多地方的小学要提前期末考试,提前放寒假,这又是打了各位家长一个措手不及,复习计划打乱,寒假计划也得重排。.
如果大家平时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功夫都花在了平时,那现在这点变动根本就不算什么,反而是能够实现逆袭的好机会。
那该如何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那就要给孩子养成时间观念的习惯,要让孩子有时间概念,这样孩子才知道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概念到底具体有多长。
如果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那就要让孩子养成收捡的好习惯。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要训练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限时完成一件事,中间不能干其他事情,包括走神、下位等。
好习惯都是家长一个一个教孩子养成的,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什么都懂,都需要家长的持续付出。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比如这次寒假可能会比较长,家长应该趁此机会好好计划一下,一定要有所提升,不要浪费了这大好的机会。
鸡娃神器一一时间管理
前面给大家讲了该怎么鸡娃,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鸡娃内容。很多家长通过网上获得的各种信息,然后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就给孩子屯了一大堆书,报了一堆网课,仿佛大把的银子撒出去了,老母亲的焦虑就消失了。
没错,焦虑是消失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开始焦虑了。焦虑啥?妈妈们发现,计划很完美,课程安排也很合理,怎么到了执行这块才发现,时间怎么不够用呢?明明计划好的1个小时完成课内作业,结果3个小时了还没完成。妈妈牌作业成了摆设,老母亲焦虑症瞬间爆发。
那么该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时间管理”的概念了。把时间管理好,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有效率。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家长要先学会做减法,先把屯的一大堆书和网课清理一下,想想哪些是现在必须要用的,哪些是可以推后一些的。要学会放弃,不要什么都想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自己每天学一大堆新东西,你能记住掌握多少?
在这里,还是要老生常谈一下,小学低年级不要额外学数学,把课内的知识熟练掌握就足够了,把课外时间主要花在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上,当然,其他科学类的阅读也可以穿插其中。至于学的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也是要遵循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其次,家长做规划时要分清主次,学会抓大放小。家长要清楚将来孩子是想通过高考来进入最好的学校,还是觉得孩子将来要有一两门技艺傍身。
如果家里有矿的,可以忽略这些,将来可以去贵族学校,再大一点可以出国读髙中大学,和普通家庭不在一个赛道,那可以琴棋书画马木冰球英语一块上,其他文化类课程就随孩子的兴趣想上就上,不必考虑太多。
如果决定将来走高考这条路,那语数英理化生史地这些科目的课外学习是肯定要在规划中了,将来的音乐美术体育如果加入中考,也是要在规划中了。除此之外,编程、机器人等一些课程也在考虑之中。
这么多门课,如果全部都安排进每天的时间表里,肯定是不睡觉也完不成的。
所以在做时间管理时就要淸楚自家孩子要主攻哪几科,其他的科目就穿插着弄,这样主次分明,时间上安排就会比较充裕。
第三,在时间规划上也要从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孩子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但家长下班到家可能都六七点了,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利用好,等着家长到家再来陪读,那肯定是时间不够用的,所以家长就要想办法把前面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先培养孩子的自主做作业的能力或者是找靠谱的托管班等等。
前面说了时间规划表,这块主要是家长完成的,下面就来说说具体的执行层面的话题了。一份好的时间规划表出来后,如何能够完美地执行才是最需要家长考虑的事情了,否则都是银样银枪头,中看不中用。
在学前,时间规划表可以不用严格要求,大致能按着这个方向走就行了。
但从上小学开始,就必须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了。因为孩子如果在这时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别说初中了,就是到小学高年级都会很吃力的。
那哪些习惯是必须要养成的呢?
首先,养成回家先完成课内作业的习惯,然后再玩。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其次,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的习惯,这样孩子就能自主地去完成一些规定项目,可以减轻一些家长陪孩子时间少的压力。第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如果能坚持下来,到了初中高中会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除了这些,家长也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来尽快养成这些习惯。比如说孩子做作业拖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太小,对时间观念完全没有概念,他既不知道10分钟是多久,也不知道1个小时是多长,只对天有点概念。这时就需要上神器一-计时器,注意要选用有液晶屏的计时器,因为孩子对指针表示的时间更没感觉,对数字相对敏感。在做每一项作业时,要先告诉孩子完成的时间,然后定时,提前完成盖个章,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换奖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时间观念,而且可以激励孩子尽快完成作业。
家长在每天的时间规划中,一定要留出至少30分钟到1个小时的空白时间,如果孩子每天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这部分时间就是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奖励时间,不要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也不要把空白时间拿来另外布置新的作业,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快点写完作业、完成任务,好自己安排这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那孩子就没有动力快点做作业,因为孩子想反正总有作业,我慢点做还可以少做点。
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要放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孩子写作业觉得无聊时,任何物品都可以拿来玩上好一会,所以这块要注意。
最后,简单说一下,时间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每天节省出半个小时,几年下来,累积效应巨大。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就要赶紧行动起来,早一天执行,早一天受益。
鸡娃如何避免鸡飞狗跳
小学生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教几遍都不会,最后是鸡飞狗跳的情况呢?
首先,家长在亲自鸡娃之前,要先帮助孩子养成如下几个学习习惯:1、下午放学到吃晚饭这段时间的安排。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家长都在上班,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选择放学将孩子放进托管班的。
有的托管班只提供看管和写作业的服务,有的可能还管一顿晚饭。在托管班里的孩子,家长要提前教会孩子养成到托管班就要先把课内的书面作並写完的习惯。
当然,作业中肯定会有不会写或不确定的题目,这时家长不要偷懒,觉得交了钱了就应该让托管班的老师来解决。千万不要,托管班的老师因为要管一群孩子,所以如果孩子有问题,托管班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给孩子讲解,一般都是直接给答案给孩子,这样孩子貌似作业完成的情况还是很好的,但一到考试就原形毕露,没掌握的地方还是不会,考试得低分那是必然的。一般这种情况,建议让孩子把不会的题目先空出来,等家长接回家后再来辅导讲解给孩子听,这样效率高,孩子也可以把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不留死角。
第二种情况,家里有老人或保姆的,或者妈妈全职在家的,放学回来到吃晚饭前这段时间,由于时间还早,建议先把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先完成,然后早点吃完饭后等孩子静下来后再开始学习。这里家长有个问题要注意,在做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之前,要和孩子讲清楚,这个时间是专门来玩和运动的,时间到后就不能再继续玩了,要收心,开始认真学习了。如果不给孩子灌输这个概念,很多孩子会越玩越疯,根本就无心学习了。
2、晚饭后的正式学习时间。这里也基本是分两大块。
第一大块,孩子的独立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首先要教会孩子列计划,主要是针对课内作业。
建议做作业的顺序是先易后难,这样孩子简单的作业完成一项就少一项,会有成就感,不会觉得做了半天还是那么多项作业没做完,容易泄气,尤其是碰到不会的题目较多时,更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做作业过程中,如果关于记背的作业比较简单容易时,也可以放在前面先完成,不一定非要是先书面作业后记背的作业,这个家长灵活把握。
在做课内作业时,碰到不会或不确定的题目时,经过简单思考发现不会做的,比如5分钟内做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养成习惯碰到难题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要果断跳过做下一题,不要找家长,等到把所有的课内作业全部都做完后,再来让家长进行辅导讲解。千万不要碰到一题讲一题因为后面还有作业没做完,家长会比较急躁,孩子也是一样的心情,这时孩子在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理解力下降的情况,原本经过简单点拨一下就可以做出来的题也可能会做不出来,家长发现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来,会更急躁,嗓门加大孩子更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更加做不出来,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这点家长自己应该也会有所体会,如果你正在做某项工作,这时你的上级领导突然在你旁边看着你工作,可能你也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弱智错误吧,这是一样道理的,人在未经训练的突然压力下,大脑中的"杏仁核”这个组织会出现应激反应“战斗或逃跑",一般正常反应都是选择“逃跑”,大脑选择逃跑,逃避当前的工作,就会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出错之类的非正常反应〃所以家长如果明白了这点,就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让孩子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讲题,否则费时费力不见效。
第二大块,妈妈牌课外作业。
在布置妈妈牌作业之前,首先要确保孩子的课内基础都是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加上。如果孩子学有余力,此时加妈妈牌作业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根基不稳,强行盖楼,除了能暂时缓解家长的焦虑外,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当然,妈妈牌作业布置后,是需要家长全程陪同的和课内作业的要求一样,做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让孩子能养成专注思考做题的习惯。因为是拓展知识,所以碰到不会的题家长先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实在不会的再给孩子讲解题思路,不要直接讲答案。
这个解题思路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去讲,要按照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所学过的知识以及孩子能理解的知识和方法去讲,否则你讲的孩子听不懂,也就失去了讲题辅导的意义了。孩子提前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后,家长就不要另外再临时加作业了,要给孩子留白。
除了妈妈牌作业外,还要尽量给孩子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的重要性,我前面也讲了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啰嗦了。除了阅读时间外,还要尽可能给孩子留一点自由时间(留白),孩子可以去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不要太长,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每天做作业就会有盼头,相当于提前完成的奖励,也会促使孩子做作业尽可能不拖拉。
以上几大块如果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到位,那鸡娃起来都会觉得比较舒服,不会出现鸡飞狗跳,只会母慈子孝。
鸡娃与内卷的关系
现在发现,很多家长已经把娃的英语鸡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相信在小学毕业时,就己经达到了高考的水平。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有很多家长己经把孩子将来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英语课程提前学完了,将来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甚至是不花时间就可以拿到很高的英语分数。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由于英语的门槛不高,再加上现在网络发达,大部分有心鸡娃的家长都可以学到如何提前学习英语,那么问题又来了,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牛娃,英语大家都可以达到高考拿髙分的水平,那大家在这门课上就没啥区分度了,分数拉不开差距,那就只能又去拼其他几门课了。
还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即使大家从小就开始广泛地阅读,那在将来语文高考上,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不会说提前学了就一定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语文毕竟不同于英语,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大家只要把语法词汇句式等等全部弄清楚了,基本上就能拿高分,包括作文,要求也不高,换算成中文也就是个小学髙年级的作文水平,大家写起来没啥难度。
但语文就不同了,高考的语文阅读不仅是要能快速阅读,首先要求能把所有的字先看一遍,还要能快速地找到题干、关键词、重点句子,甚至是文章的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意思,1万多字的阅读量,要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内完成以上的答题,其实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这里不仅要求孩子要阅读过大量的文章素材,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来分析文章,这还不算,分析出来后还要能够按照一定的答题模板或格式进行答题。
对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光要进行海量的阅读,了解各类文章的背景,还要分析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还要能答到点子上,拿到每个得分点,这才有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差,否则就难拿到高分。这还不算,还要能写一篇符合高考要求的高分作文,你才能在语文上展现优势,否则150分的卷子,拿个一百零几分是常有的事。要想拿到130以上的分,那是要花费很大的努力,并且要持续好多年的积累,才有可能。
所以,鸡娃到最后其实还是要回到理科的竞争上面来。只有理科是不确定性最大的,不到最后,谁也不敢打包票自己的数学物理就一定可以考多少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有可能产生激烈的竞争。对于从小语文英语鸡娃程度差不多的孩子,最后谁能更胜一筹就看数学物理了。所以倒推回去,小学高年级的奥数就显得很重要了。虽然我一直说小学奥数是第一道筛选,但筛选出来的孩子也还是要再次竞争的。
这部分筛选出来的孩子就要好好学习奥数,学习它的逻辑思维方式,锻炼自己的大脑。大脑内部也遵循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或者说是用进废退,你越是思考、刺激大脑,大脑这部分功能就越是发达,你在这方面就越是比别人要有优势,就是我经常说的打通"任督二脉"。
虽然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但如果后面不继续进行大量的有难度的训练,那大脑也得不到更好的刺激,那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最后也同样不能在理科方面获得足够的优势,基本上算是浪费了天賦。
所以说,内卷的一般都是英语等文科,理科的数学物理基本上是不存在内卷的,因为梯度分布很均匀,不容易扎堆。英语要力争卷到底,争取拿满分,语文是学习周期最长的一门课,谁能从起点跑到终点,谁就能考高分,理科大部分靠天赋,但后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要想清楚,要不然白白浪费提前抢跑的机会。
鸡娃与功利心
现在家长们早早开始鸡娃,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单纯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大部分都是带有功利心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超越同龄人,避免被内卷。
你说有功利心好不好?这个也不能单纯地非黑即白,因为在咱们国家,人口密度大,千任何事都需要通过竞争或找关系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凡事都要想办法挤到前面去。但你如果走正常途径,很大概率是得不到好的资源的,但谁都想要好资源,所以没办法,家长们为了得到好资源,让自家孩子能受益,只好采取提前抢跑的办法。
因为好的资源虽然不多,但对每个孩子来说大致还是公平的,只要孩子具备这个实力,还是可以得到这个好资源的。所以不是家长想功利心,是这种竞争机制让家长变得功利心。其实功利心也不全是坏事,这也是激励一部分孩子努力学习,争当学霸的一种动力,当然,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动力。
以前,好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学这块,大家只要去拼一下髙考就可以了。
但现在战线前移了,中考就要把大概一半的孩子给刷下去,有一半的孩子连高中的课本都没见过,就更不可能去参加高考了。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发现以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变成了现在残酷的一对一淘汰赛一中考。
为了这场提前到来的淘汰赛,家长们发现指望初三(九年级)再来发力,时间上是肯定不够的。初中的所学知识基本上都让大部分的孩子疲于奔命了,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让孩子来实现赶超呢?被赶超还差不多。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在初中阶段有时间有实力实现超越其他孩子的目的,有一部分家长又只好把战线再往前移,挪到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提前学初中的知识。本来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的大脑理解力要足够强,否则结局大概也就后面几种:一是孩子提前学,学不懂,误以为将来上初中也是这种情况,造成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时出现厌学、逃避学习,在网络上、手机上寻找自信、存在感,或者是在那些更差的孩子中间找到满足感,基本上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就属于"废掉了”的情况。
二是孩子虽然理解力不够,但记忆力好,能强行把各种类型的题都熟记于胸,虽然不能深刻理解,但照猫画虎还是可以的。这类孩子的学习后劲不足,前期由于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到了后面,需要考验理解力的时候,就会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可能会从年级前列掉到年级中游。这对于家长有一定的欺骗性,会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初期让家长以为自家孩子是学霸,等到八年级九年级时学习成绩掉下来后,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到成绩下来的本质原因,仍然抱着不合适的目标,会造成孩子和家长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降,最后可能面临淘汰赛中输掉的那一方。
如今网络发达,很多更低年级的孩子的家长也认识到将来可能发生内卷,那么就会提早到小学一年级甚至是学前就开始各类知识的学习。在孩子的理解力的范围内,适当的做—些提前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俗称鸡娃。
但很多家长不能正确评估自家孩子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我觉得”我孩子很聪明,可以学什么什么类的知识,孩子也能展示一些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另一种就是看同龄人家长给孩子教什么就也给自家孩子教什么。
如果孩子在学这类知识时表现出很感兴趣,愿意学的情况,并且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那说明家长教孩子的方向基本上没错,可以继续。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学,要及时调整,要么降低难度,要么换方向,不要按照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去强行逼孩子去学,没用的。
提前教孩子学东西,不要指望短期能出多大个成绩,尤其是小学期间,都是厚积薄发的东西,你先积累,没掌握很正常,到初中才开窍也不晚。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不好,每一科可以说都是从积累开始,量变到质变的。
既然选择鸡娃,就要摆正心态,尽量抛掉功利心,以让孩子掌握知识为目的,不以短期成绩为目的,经过时间的沉淀,后面一定会在成绩上有所反映,所以我经常说学习没有捷径,真正的学霸都是老老实实地通过努力学习变成的,天才除外。
小学期间真的有必要追求满分吗
经常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这次没考好,感到焦虑,一问考了98分,然后说全班满分有十几个,感觉自家孩子要被淘汰了。其实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满分真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这些都反映的是比较表象的东西。
前面其实我也说过很多次,小学包括初中学的知识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这没有错,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是可以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的,这块在小学初中没有做好,那到了高中会更吃力,因为到了高中的学习主要在方法上面,思考总结很重要,别人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就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找方法上面,而你如果学习习惯不好,你不仅要和他们一样要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还得同时憋自己的坏习惯,你说会不会更吃力呢?
如果孩子上了初中,回过头来看小学,发现小学数学能拿来用的也就是多位数带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他的更髙阶的数学概念知识都需要在初中另外学习,你说小学的数学考试的100分的含金量有多少呢?现在的初中生哪一个理解不了或算不出小学的数学题呢?所以我前面也说过小学的侧重点首先是兴趣,然后是习惯,方法排在最后,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文科类的语文英语,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就要大量积累的科目,这个积累就包括了大量的阅读。但是这个大量的阅读大家要搞清楚,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算完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反复阅读、精读,包括限时阅读都需要进行,大脑对记忆的深刻程度取决于重复的次数,所以除了阅读的数量样本要足够多外,重复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有家长就说了,如果是这样,那我干脆把精读再提前点,提到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这样是不行的,小学低年级为什么要泛读?因为泛读是为了提前认识大量的汉字,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通过绘本、拼音读本让孩子不断地重复看大量的生字,让孩子认识这些字,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的。
如果一上来就给孩子搞精读,孩子一句话没几个字认识,每看一句话都要打断多次査字典或问家长,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会让孩子误以为今后的学习都是这样,那孩子还有什么兴趣读书呢?
前面我也多次说过,小学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欺骗性,不一定能真实反应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所以要搞清楚小学到底学到什么程度就算达标了,首先数学,课本上的当然是要求全部都弄懂就行了,然后就是多位数的四则运算要熟练(其实初中很少会算四位数以上的四则运算,更多的是在方程、函数、几何上面,对硬算能力要求不高,但在高中,解析几何和三角函数就对硬算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仍旧不会超过四位数的四则运算,主要是各种表达形式之间的变换),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能力要够,就基本上可以学初中的数学知识了。
初中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很多无法通过画图或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所以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大部分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可以适应的,所以适当的提前一点学习初中的新知识就可以了。
至于文科类的,大家如果看了高考的语文和英语试卷,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也是变成了阅读理解题,所以初中还是要继续大量的重复性地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先进行量的积累,可能有部分的孩子会提前开窍,在初中就明白了阅读理解的真谛,直接量变到质变。英语就不多说了,前面己经反复说过多次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小学阶段所谓的学霸和其他普娃之间差距不大,家长只要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順便培养一下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小学成绩不突出,到了初中也不会差的,关键的部分你不能和学霸有差距就行了,到了初中,其实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的,前面的成绩参考价值不大。
我说的差别不大主要是指那些单科成绩和最好成绩相差5分左右的孩子,那些单科分数相差10分以上的孩子就属于课内知识都没学好的孩子,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这些孩子将来如果没有大的改变,是很难逃脱上不了髙中的命运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50%的录取率就决定了总有孩子要落选。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该处于一种什么角色呢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是处于一种什么角色呢?一种观点是家长要陪伴,要全程跟踪监督,另一种观点就是不要管,管得太多孩子无法成长,没有独立性。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两种都是有必要的,但是要辩证地看,下面就简单地来说一下。
首先,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刚开始步入学习长跑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孩子就像是一块空地,家长要给孩子做规划,然后量好尺寸开始打地基。
做规划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预计孩子在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这块也比较考验家长的智慧。规划做得合不合理,可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到网上寻求帮助,寻求答案。
其实,网上也确实是有很多这样的专家,自己本身也是学霸,也有很多很牛的家长,他们的育儿经历成了很多家长羡慕和追捧的宝典。但很多家长却在这块走偏了,本来很多家长是想寻求答案的,但却不自觉地或无意识地拿自家孩子和那些己经成功上岸的大牛娃相比,虽然有部分孩子也确实是大牛娃,但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还是普娃。所以,本来是抱着学知识学方法的家长,却变成了也想达到同样髙度的攀比。
这就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了。不管是大牛娃还是普娃,在变成大牛娃之前都是老老实实的打基础,一层楼一层楼地慢慢盖成高楼大厦的。你光看见人家是一百层楼的摩天大楼,而没看到人家的地基打得有多大有多深,自己只打了10层楼的地基,却幻想着盖成100层楼,不要说盖到100层,就是盖到20层,可能就要垮了。
这里说的意思是小学阶段,家长要给孩子合理地规划,你如果给孩子规划了100层楼,那你就要陪着孩子一块打地基,这么大的地基孩子—个人是挖不过来的,没有家长的帮助(陪伴、监督、辅导),孩子可能刚开始挖就被这么大的体量给吓怕了。当然,如果你给孩子规划的是个2层小楼,那没关系,让孩子在那随便挖,地基打得不牢也能勉强盖起来,家长可以放养,但将来楼会不会塌就看运气了。
在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块是需要家长长期坚持督促来养成的,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家长是不可以轻言放手的。
每一种良好的习惯都是对自身天性的束缚,缺乏外界的约束,没有哪个孩子是可以自己克服人性去做到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家孩子比别人厉害,啥好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就敢放手,那不是爱孩子,那是害了孩子。
其次,如果从小就对孩子陪伴、监督,是不是就会扼杀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呢?这其实大家是大可不必担心的。因为在孩子从小开始,家长就应该同样的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大家不要把这理解成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孩子只要关心学习就行了。
现在的孩子,大家普遍都觉得从小被爱包围,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的刻板印象。如果把时间倒退回十几年前,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当代的家长早就己经从各种途径知道了这种情况的危害性,所以早早地就让孩子开始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了。只要是对孩子的教育稍微上心的家长,就不会惯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所以说,==在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的观点是,在小学阶段,家长要尽量全程陪伴,不仅是为了辅导监督孩子的学习,而且还要同时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包括了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各种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孩子具备了对社会这个大染缸或学校这个小染缸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后,才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在可以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
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类拔萃了也不行,学习上可以给充分的自主权,自己安排学习,生活上吃好穿暖,其他生活自理,孩子虽然不是时时在身边,但孩子的情况要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还要新加上一条,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这块以前大家都不注意,现在也要单独列出来关注,毕竟这是大家都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
现在心理有问题或有困扰的孩子占了总数的近三成,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选择忽略。
小学奥数与初中高中学霸的关系
我上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大家去学奥数,因为奥数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的,挑人的,强行学会适得其反,具体的我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微博里面有讲,大家有空可以往前翻。
我想要说的是,在小学可以通过奥数来甄别哪些孩子髙中会比较强,可以针对这种情况早作准备,将来在髙中可以冲击顶级学霸的位置。
但也并不是说小学学不好奥数,将来就不能做学霸。学霸这个定义很宽泛,在我的定义中,能考上武大华科及以上的都是学霸(不超过10万人),能考上清北复交的那就算是顶级学霸(1万人出头)。
全国985有三十多所,211有一百多所,这些学校每年的招生加起来也不超过100万人,全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大概有近千万人,能考进这些学校的那也算是人中龙凤。
小学能学进去奥数的,有机会冲击武大华科,小学学不好奥数的,将来按我说的把各个阶段需要掌握的技能掌握好,将来进985211还是不难的,一样也算是成功。
所以要提前找准自己孩子的定位,合理规划,不要不切实际地一味想着四大,C9,华五之类的,那就能消除焦虑,孩子也会学习轻松些。
小升初到底该怎么提前学
有很多小学生家长一听说很多孩子小学就开始提前学初中的课程后,就开始焦虑,觉得自家孩子从此要落后别家的孩子了。人家都己经抢跑了,自己再不跑就要被甩很远了。
属于这种情况的家长,先不要急着去提前上初中的课(包括自学),当务之急是先把小升初的考试对付过去,能想办法先上一个心仪的初中才是你该焦虑的事情。
这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考试是终极目标,其他任何好的学习方法、好的教材、好的视频、好的app最后都是为了考试服务的。
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来考虑上初中之前我应该还要具备哪些将来初中能用到的技能。小学的这部分不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所以飘过。
我今天要讲的是如何利用好小升初的暑假为后面的初中生活做好准备(前提是大家己经考入自己心仪的初中)。
我下面说到的方法,即使你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初中的知识,也是可以学得很好的。甚至会比更早学初中知识的孩子还要学得好。
大家都知道有一条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讲的是记东西后遗忘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遗忘的特点来通过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来再次加深印象,避免遗忘。
小升初的暑假期间,有两种方法来提前学初中知识。
1、大家可以花20-30天的时间去报班集中学习七年级上学期的课本知识,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复习和巩固课外班上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我就不详细讲了,可以去当地培训机构了解他们的具体安排。
2、在家自学,这种方式有个要求,就是家里要有一位家长能全程跟踪监督,否则就不适合自学,或者说自学效果要大打折扣。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学的工具书、练习册要准备好。工具书主要就是我之前推荐的教材全解,练习册和课本同步的,广东常用的是轻巧夺冠,湖北常用的是长江。这两本都是非常基础的题,也有一两道稍微难点的题。建议只买其中一本就可以了。如果你当地也是这两本中的,建议买不一样的那一本,避免开学写一样的题。
按照练习册里面的章节每天安排写1节或2节或者3节,在写之前首先要将课本对应的那章节仔细地看1到2遍,然后对着教材全解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看懂来做题。、
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都可以这样做。英语可以按照之前自己学习的进度接着学,不用管课本,如果之前没有学英语的可以也这样做。政治就不需要了,这个主要还是开学后,按照老师发的考试提纲每周认真背就行了,不用额外浪费时间。
家长要把每天孩子的学习计划列出来,详细到10分钟,叫孩子每天做一项就打勾,标注时间,家长下班回来检査完成情况。孩子每天的作业要批改,做错的要订正,不懂的要讲解,力争让孩子在第一遍学习中把基础打牢。
暑假期间,基本上要求孩子最少要完成前半学期的上课内容,能力强的可以往后再学一点,但也不用往后学太多。如果孩子觉得轻松那就上难度拔高(特指数学)。
湖北这边上一点难度的是新观察,可以让孩子做做。
我为什么不让往后学太多呢?因为人是容易遗忘的,学太多了,到时也会忘得多。只学半学期的进度就比较合适,到时开学后,老师上第二遍时,孩子大部分都还记得,这时上课孩子的参与度就会高,不仅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而且也会让他学第二遍时理解更深刻,记忆也会加深。
这时孩子就会感觉良好,从而更愿意投入学习,你愿意学,基础扎实\那考试成绩就好,从而正向反馈,推动孩子主动学习。
作为过来人,请各位家长不要焦虑上火,不管做什么都是有方法的,学习学霸爸爸的成功经验,让你少走弯路,减少试错的成本,何乐而不为?
小学期间如何列具有实操性的育儿计划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受到身边其他家长的影响,也开始考虑要如何培养孩子了,在网上各种找专家、看文章、加各种教育群。你说没用吧,肯定也不是,多少都还是有点用的,至少在家长的层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的育儿知识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面临的不是育儿知识不够的问题,而是面临的该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问题。这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把输入的知识经过消化吸收,然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进行输出的一个闭环过程,这个和孩子学知识然后应用是一个道理。
那么该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操呢?可以按照下面的描述来操作。
首先,要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到的育儿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归纳,然后总结成一条一条的可执行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不要无脑全盘接受,也需要思考,一个是思考这个方法是否合理,另一个是思考这个办法自家孩子情况具不具有可执行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大部分的孩子都很聪明,这是共性,但每个孩子都柯其特点,所以一个好的方法或经验也不能完全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来制定计划。
现在的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计划,每天就是按照学校的课内进度跟着走,最多再看班上其他孩子报了什么班也跟着报一个,就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甚至都不知道报这个班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教育孩子没有章法,家长看到啥就顺便教育一下,孩子也是糊里糊涂地学。
其实很多家长都卡在了这一环,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没有经验的父母来说,制定一个从未涉足领域的执行计划,其难度不亚于做一道高考压轴题,看起来每一种方法都能走通,但貌似每一种方法又走不通,非常纠结难受。
有的人觉得应该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其实我是不建议这么做的,大部分的老师在教授知识方面都是非常专业的,但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却未必比家长强多少,所以有一个数据说70%的教师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这也是很残酷的现实•另外一个老师每天的事情也很多,也不可能非常系统地告诉你该如何教育孩子,所以此路不通。
有很多时候,计划不一定非要完美无缺才能实行,实际上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的计划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会经常修正调整。
所以关键是迈开第一步,不管计划列得如何,先列一个出来再说,然后再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改,就像做实验一样,拿着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一步步操作验证,最后实验成功。当然,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点像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
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家长也不要着急,既然自己没这个能力那就钱包出点血,花钱请专业人士给量身定制一个计划,然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操,其实家长们都是很聪明的,经过几次实际操作,很多家长就能掌握其中的诀窍,后面就可以自己来,不需要再多花钱了。
其实那些有经验的家长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很有经验的,也是从一无所知慢慢摸索不断调整后变成成功的家长的。所以大家也不要太担心把孩子教废了,只要你是真心要教好孩子的,每天动脑筋,那一定可以教好孩子。那些教不好孩子的主要还是家长想偷懒,想当甩手掌柜。
语文该如何精读今天来说说阅读。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孩子要想语文成绩好,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家长们也不要跑偏了,认为读的书越多越好。
虽然简单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实际上由于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有限,也不可能读完很多书,甚至连学校要求必读的书都不能读完。
其实在读书上面,一味地追求量是不可取的,这和在学校学习各科知识是一样的,你也需要花时间来消化这些书的内容,否则读再多的书,除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炫一下外,对孩子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所以书贵精不贵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适用。
就拿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本孩子特别喜欢的拼音读本,他可能会十遍二十遍地反复看,直到把书里的每一个字都熟记于心,任何一段都能复述出来,书都能翻烂。有的家长就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傻,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每遍都像是看新书一样,至于吗?对于孩子来说可不一样,虽然他喜欢的故事的情节或里面的人物,但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个拼音都有意无意地印入他的脑海,这种记忆是非常深刻的,效果甚至比上课还好,虽然短期在考试中显现不出来,但长期下去,积累的量是非常可观的。
话说回来,小学髙年级和初中都要大家精读课外书,然后很多家长觉得一两套十几本精读的书不够,至少要有几十本才算得上是进行大量的阅读。
当然,从量上面来说,多读点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为了大量阅读而走马观花地读,那就没什么意义了,主要是效果不好。因为人脑毕竟不是复印机,看过的书如果是一遍过,时间长了肯定是会忘得一干二净的,那这种阅读基本上就是无效阅读,说起来是读了一大堆书,但实际上没有消化吸收,都忘了。所以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精读的书选的都是优秀文章,本来就应该反复阅读才能逐渐体会作者的本意,你才算读懂了这篇文章。如果你真读懂了,那么这篇文章应该也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的优秀之处,再结合阅读理解经常要问的问题;自己思考,经过消化吸收,这时这篇文章才算是你自己的素材,不管是做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文,你才知道该怎么应用。
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怎么算积累?只读不过脑子当然算不上,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思考,每次重读一遍感觉都不一样。就好比我们家长,读到一本大家都推崇的好书时,也不可能马上就能理解,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听别人的解读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深意。而这些解读的人,对这本书往往都是读了很多遍,才能理解得比较深刻。就好比我的公众号或微博的文章,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建议、用法,但很多家长读过之后,当时觉得非常好,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在群里又会反复来问。这就和孩子读课外书一样,读一遍两遍是记不住的,只知道书好,但好在哪里,不记得了,所以要反复读。
我经常给大家说觉得书中好的地方要做标记,然后反复读十遍以上,同时要思考,要结合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这本书才对你有用,否则也就是看的时候激动了一下,觉得怎么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结果结合到自己孩子身上,还是不会用,又来反复问我。
以上说的主要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对于科学类的、知识类的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标签:小学,学习,阅读,孩子,初中,教育,家长 From: https://www.cnblogs.com/autopwn/p/17549859.html所以高亮标注,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