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Raft协议

Raft协议

时间:2022-09-28 12:34:59浏览次数:87  
标签:协议 Candidate 任期 Leader Raft 日志 节点

 

 

  1. 算法基础

  2. 选举和日志复制

  3. 安全性

  4. 节点变更

 

第一篇:《解读Raft(一 算法基础)》

 

什么是RAFT

分布式系统除了提升整个体统的性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提供可靠性可以理解为系统中一台或多台的机器故障不会使系统不可用(或者丢失数据)。

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就是多副本(即数据需要有备份),一旦有多副本,那么久面临多副本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一致性算法正是用于解决分布式环境下多副本之间数据一致性的问题的。

业界最著名的一致性算法就是大名鼎鼎的Paxos(Chubby的作者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一致性算法,就是Paxos)。但Paxos是出了名的难懂,而Raft正是为了探索一种更易于理解的一致性算法而产生的。

Raft is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managing a replicated log. 

Raft是一种管理复制日志的一致性算法。

它的首要设计目的就是易于理解,所以在选主的冲突处理等方式上它都选择了非常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

Raft将一致性拆分为几个关键元素:

  • Leader选举

  • 日志复制

  • 安全性

Raft算法

所有一致性算法都会涉及到状态机,而状态机保证系统从一个一致的状态开始,以相同的顺序执行一些列指令最终会达到另一个一致的状态。

以上是状态机的示意图。所有的节点以相同的顺序处理日志,那么最终x、y、z的值在多个节点中都是一致的。

算法基础

角色

Raft通过选举Leader并由Leader节点负责管理日志复制来实现多副本的一致性。

在Raft中,节点有三种角色:

  • Leader:负责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将日志复制到其他节点并告知其他节点何时应用这些日志是安全的

  • Candidate:用于选举Leader的一种角色

  • Follower:负责响应来自Leader或者Candidate的请求

角色转换如下图所示:

  • 所有节点初始状态都是Follower角色

  • 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Leader的请求则转换为Candidate进行选举

  • Candidate收到大多数节点的选票则转换为Leader;发现Leader或者收到更高任期的请求则转换为Follower

  • Leader在收到更高任期的请求后转换为Follower

任期

Raft把时间切割为任意长度的任期,每个任期都有一个任期号,采用连续的整数。

 

每个任期都由一次选举开始,若选举失败则这个任期内没有Leader;如果选举出了Leader则这个任期内有Leader负责集群状态管理。

算法

状态

状态 所有节点上持久化的状态(在响应RPC请求之前变更且持久化的状态)
currentTerm 服务器的任期,初始为0,递增
votedFor 在当前获得选票的候选人的 Id
log[] 日志条目集;每一个条目包含一个用户状态机执行的指令,和收到时的任期号
状态 所有节点上非持久化的状态
commitIndex 最大的已经被commit的日志的index
lastApplied 最大的已经被应用到状态机的index
状态 Leader节点上非持久化的状态(选举后重新初始化)
nextIndex[] 每个节点下一次应该接收的日志的index(初始化为Leader节点最后一个日志的Index + 1)
matchIndex[] 每个节点已经复制的日志的最大的索引(初始化为0,之后递增)

AppendEntries RPC

用于Leader节点复制日志给其他节点,也作为心跳。

参数 解释
term Leader节点的任期
leaderId Leader节点的ID
prevLogIndex 此次追加请求的上一个日志的索引
prevLogTerm 此次追加请求的上一个日志的任期
entries[] 追加的日志(空则为心跳请求)
leaderCommit Leader上已经Commit的Index

prevLogIndex和prevLogTerm表示上一次发送的日志的索引和任期,用于保证收到的日志是连续的。

返回值 解释
term 当前任期号,用于Leader节点更新自己的任期(应该说是如果这个返回值比Leader自身的任期大,那么Leader需要更新自己的任期)
success 如何Follower节点匹配prevLogIndex和prevLogTerm,返回true

接收者实现逻辑

  1. 返回false,如果收到的任期比当前任期小

  2. 返回false,如果不包含之前的日志条目(没有匹配prevLogIndex和prevLogTerm)

  3. 如果存在index相同但是term不相同的日志,删除从该位置开始所有的日志

  4. 追加所有不存在的日志

  5. 如果leaderCommit>commitIndex,将commitIndex设置为commitIndex = min(leaderCommit, index of last new entry)

RequestVote RPC

用于Candidate获取选票。

参数 解释
term Candidate的任期
candidateId Candidate的ID
lastLogIndex Candidate最后一条日志的索引
lastLogTerm Candidate最后一条日志的任期
参数 解释
term 当前任期,用于Candidate更新自己的任期
voteGranted true表示给Candidate投票

接收者的实现逻辑

  1. 返回false,如果收到的任期比当前任期小

  2. 如果本地状态中votedFor为null或者candidateId,且candidate的日志等于或多余(按照index判断)接收者的日志,则接收者投票给candidate,即返回true

节点的执行规则

所有节点

  • 如果commitIndex > lastApplied,应用log[lastApplied]到状态机,增加lastApplied

  • 如果RPC请求或者响应包含的任期T > currentTerm,将currentTerm设置为T并转换为Follower

Followers

  • 响应来自Leader和Candidate的RPC请求

  • 如果在选举超时周期内没有收到AppendEntries的请求或者给Candidate投票,转换为Candidate角色

Candidates

  • 转换为candidate角色,开始选举:

    • 递增currentTerm

    • 给自己投票

    • 重置选举时间

    • 发送RequestVote给其他所有节点

  • 如果收到了大多数节点的选票,转换为Leader节点

  • 如果收到Leader节点的AppendEntries请求,转换为Follower节点

  • 如果选举超时,重新开始新一轮的选举

Leaders

  • 一旦选举完成:发送心跳给所有节点;在空闲的周期内不断发送心跳保持Leader身份

  • 如果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将日志追加到本地log,在日志被应用到状态机后响应给客户端

  • 如果对于一个跟随者,最后日志条目的索引值大于等于 nextIndex,那么:发送从 nextIndex 开始的所有日志条目:

    • 如果成功:更新相应跟随者的 nextIndex 和 matchIndex

    • 如果因为日志不一致而失败,减少 nextIndex 重试

    • 如果存在一个满足N > commitIndex的 N,并且大多数的matchIndex[i] ≥ N成立,并且log[N].term == currentTerm成立,那么令commitIndex等于这个N

 

随笔 - 79  文章 - 2  评论 - 249  阅读 - 49万

解读Raft(二 选举和日志复制)

 

Leader election

Raft采用心跳机制来触发Leader选举。Leader周期性的发送心跳(如果有正常的RPC的请求情况下可以不发心跳)包保持自己Leader的角色(避免集群中其他节点认为没有Leader而开始选举)。

Follower在收到Leader或者Candidate的RPC请求的情况下一直保持Follower状态。而当一段时间内(election timeout)没有收到请求则认为没有Leader节点而出发选举流程。

选举流程如下:

  1. Follower递增自己的任期并设置为Candidate角色
  2. 投票给自己并且并发的给所有节点发送投票请求
  3. 保持Candidate状态直到:
    • 同一个任期内获得大多数选票,成为Leader(一个节点在一个任期内只能给一个Candidate投票,任期相同则选票先到先得)并给其他节点发送心跳来保持自己的角色
    • 收到其他节点的RPC请求,如果请求中的任期大于等于Candidate当前的任期,认为其他节点成为了Leader,自身转换为Follower;如果其他节点的任期小于自身的任期,拒绝RPC请求并保持Candidate角色
    • 一段时间后仍旧没有Leader(可能是出现了平票的情况),则在选举超时后重新发起一轮选举(递增任期、发送投票请求)

为了避免平票的问题,同时在出现平票的情况后能快速解决,Raft的选举超时时间是在一个区间内随机选择的(150~300ms)。这样尽量把服务器选举时间分散到不同的时间,保证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节点会发起选举。在平票的情况下,每个节点也会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开始新一轮选举,避免可能出现的一直处于平票的情况。

Log replication

一旦Leader被选举出来后,Leader就开始为集群服务:处理所有的客户端请求并将数据复制到所有节点。

一旦日志被“安全”的复制,那么Leader将这个日志应用到自己的状态机并响应客户端。

如果有节点异常或网络异常,Leader会一直重试直到所有日志都会正确复制到所有节点(日志不允许有空洞,所以每个节点上的日志都是连续的,不能有因为失败引起的空洞)。

日志组织形式如上图,每个日志条目中包含可执行的指令、和日志被创建时的任期号,日志条目也包含了自己在日志中的位置,即index。一旦一个日志条目存在于大多数节点,那么该日志条目是committed的。

Raft算法保证所有committed的日志都是持久化的(日志需要在大多数节点上持久化之后再响应给客户端,这意味着每个Follower节点收到AppendEntry请求后需要持久化到日志之后再响应给Leader),且最终会被所有的状态机执行。

Raft算法保证了以下特性:

  • 如果两个日志条目有相同的index和term,那么他们存储了相同的指令(即index和term相同,那么可定是同一条指令,就是同一个日志条目)
  • 如果不同的日志中有两个日志条目,他们的index和term相同,那么这个条目之前的所有日志都相同

两条规则合并起来的含义:两个日志LogA、LogB,如果LogA[i].index=Log[i]B.index且LogA[i].term=Log[i].term,那么LogA[i]=Log[i]B,且对于任何n < i的日志条目,LogA[n]=LogB[n]都成立。(这个结论显而易见的可以从日志复制规则中推导出来)

一个新Leader被选举出来时,Follower可能是上图中的任何一种情况。

  • (a)(b)可能还没复制到日志
  • (c)(d)可能曾经是Leader,所有包含了多余的日志(这些日志可能被提交了,也可能没提交)
  • (e)可能是成为Leader之后增加了一些日志,但是在Commit之前又编程了Follower角色,且还没有更新日志条目
  • (f)可能是在任期2称为了Leader并追加了日志但是还没提交就Crash了,恢复之后在任期3又成了Leader并且又追加了日志

在Raft中,通过使用Leader的日志覆盖Follower的日志的方式来解决出现像上图的情况(强Leader)。Leader会找到Follower和自己想通的最后一个日志条目,将该条目之后的日志全部删除并复制Leader上的日志。详细过程如下:

  • Leader维护了每个Follower节点下一次要接收的日志的索引,即nextIndex
  • Leader选举成功后将所有Follower的nextIndex设置为自己的最后一个日志条目+1
  • Leader将数据推送给Follower,如果Follower验证失败(nextIndex不匹配),则在下一次推送日志时缩小nextIndex,直到nextIndex验证通过

上面的方式显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优化来减少重试的次数,但是在Raft论文中对是否有必要进行优化提出了质疑,因为这种异常的情况很少出现。

 

解读Raft(三 安全性)

 

前言

之前的两篇文章更多的是在描述Raft算法的正常流程,没有过多的去讨论异常场景。

而实际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更多的都是在应对网络不可用、机器故障等异常场景,所以本篇来讨论一下Raft协议的安全性,即在异常场景下是否会导致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等情况。

选举限制

在Raft协议中,所有的日志条目都只会从Leader节点往Follower节点写入,且Leader节点上的日志只会增加,绝对不会删除或者覆盖。

这意味着Leader节点必须包含所有已经提交的日志,即能被选举为Leader的节点一定需要包含所有的已经提交的日志。因为日志只会从Leader向Follower传输,所以如果被选举出的Leader缺少已经Commit的日志,那么这些已经提交的日志就会丢失,显然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这就是Leader选举的限制:能被选举成为Leader的节点,一定包含了所有已经提交的日志条目。

回看算法基础中的RequestVote RPC:

参数 解释
term Candidate的任期
candidateId Candidate的ID
lastLogIndex Candidate最后一条日志的索引
lastLogTerm Candidate最后一条日志的任期
参数 解释
term 当前任期,用于Candidate更新自己的任期
voteGranted true表示给Candidate投票

请求中的lastLogIndex和lastLogTerm即用于保证Follower投票选出的Leader一定包含了已经被提交的所有日志条目。

  1. Candidate需要收到超过版本的节点的选票来成为Leader
  2. 已经提交的日志条目至少存在于超过半数的节点上
  3. 那么这两个集合一定存在交集(至少一个节点),且Follower只会投票给日志条目比自己的“新”的Candidate,那么被选出的节点的日志一定包含了交集中的节点已经Commit的日志

日志比较规则(即上面“新”的含义):Raft 通过比较两份日志中最后一条日志条目的索引值和任期号定义谁的日志比较新。如果两份日志最后的条目的任期号不同,那么任期号大的日志更加新。如果两份日志最后的条目任期号相同,那么日志比较长的那个就更加新。

日志提交限制

上图按时间序列展示了Leader在提交日志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 在 (a) 中,S1 是领导者,部分的复制了索引位置 2 的日志条目。
  2. 在 (b) 中,S1 崩溃了,然后 S5 在任期 3 里通过 S3、S4 和自己的选票赢得选举,然后从客户端接收了一条不一样的日志条目放在了索引 2 处。
  3. 然后到 (c),S5 又崩溃了;S1 重新启动,选举成功,开始复制日志。在这时,来自任期 2 的那条日志已经被复制到了集群中的大多数机器上,但是还没有被提交。
  4. 如果 S1 在 (d) 中又崩溃了,S5 可以重新被选举成功(通过来自 S2,S3 和 S4 的选票),然后覆盖了他们在索引 2 处的日志。反之,如果在崩溃之前,S1 把自己主导的新任期里产生的日志条目复制到了大多数机器上,就如 (e) 中那样,那么在后面任期里面这些新的日志条目就会被提交(因为S5 就不可能选举成功)。 这样在同一时刻就同时保证了,之前的所有老的日志条目就会被提交。

任期2内产生的日志可能在(d)的情况下被覆盖,所以在出现(c)的状态下,Leader节点是不能commit任期2的日志条目的,即不能更新commitIndex。

在上图最终状态是(e)的情况下,commitIndex的变化应该是1->3,即在(c)的情况下,任期4在索引3的位置commit了一条消息,commitIndex直接被修改成3。

而任期2的那条日志会通过Log Matching Property最终被复制到大多数节点企且被应用。

Raft算法保证了以下特性:

  • 如果两个日志条目有相同的index和term,那么他们存储了相同的指令(即index和term相同,那么可定是同一条指令,就是同一个日志条目)
  • 如果不同的日志中有两个日志条目,他们的index和term相同,那么这个条目之前的所有日志都相同

两条规则合并起来的含义:两个日志LogA、LogB,如果LogA[i].index=Log[i]B.index且LogA[i].term=Log[i].term,那么LogA[i]=Log[i]B,且对于任何n < i的日志条目,LogA[n]=LogB[n]都成立。(这个结论显而易见的可以从日志复制规则中推导出来)

 

随笔 - 79  文章 - 2  评论 - 249  阅读 - 49万

解读Raft(四 成员变更)

 

将成员变更纳入到算法中是Raft易于应用到实践中的关键,相对于Paxos,它给出了明确的变更过程(实践的基础,任何现实的系统中都会遇到因为硬件故障等原因引起的节点变更的操作)。

显然,我们可以通过shutdown集群,然后变更配置后重启集群的方式达到成员变更的目的。但是这种操作会损失系统的可用性,同时会带来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支持自动化配置,即配置可以在集群运行期间进行动态的变更(不影响可用性)显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Raft成员变更机制

在成员变更时,因为无法做到在同一个时刻使所有的节点从旧配置转换到新配置,那么直接从就配置向新配置切换就可能存在一个节点同时满足新旧配置的“超过半数”原则。

如下图,原集群由Server1、Server2、Server3,现在对集群做变更,增加Server4、Server5。如果采用直接从旧配置到新配置的切换,那么有一段时间存在两个不想交的“超过半数的集群”。

上图,中在中间位置Server1可以通过自身和Server2的选票成为Leader(满足旧配置下收到大多数选票的原则);Server3可以通过自身和Server4、Server5的选票成为Leader(满足新配置线,即集群有5个节点的情况下的收到大多数选票的原则);此时整个集群可能在同一任期中出现了两个Leader,这和协议是违背的。

为了保证安全性,Raft采用了一种两阶段的方式。

第一阶段称为joint consensus,当joint consensus被提交后切换到新的配置下。

joint consensus状态下:

  • 日志被提交给新老配置下所有的节点
  • 新旧配置中所有机器都可能称为Leader
  • 达成一致(选举和提交)要在两种配置上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

具体的切换过程如下:

  • Leader收到C-old到C-new的配置变更请求时,创建C-old-new的日志并开始复制给其他节点(和普通日志复制没有区别)
  • Follower以最新的配置做决定(收到C-old-new后就以C-old-new来决定),Leader需要以已经提交的配置来做决定(即只有C-old-new复制到大多数节点后Leader才以这个配置做决定);这个时候处于一个共同决定的过程
  • 之后提交C-new到所有节点,一旦C-new被提交,旧的配置就无所谓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存在一个阶段C-old和C-new可以同时根据自己的配置做出决定,所以不会出现本文开头描述的情况。

Review成员变更

如果当前的Leader不在C-new的配置中会怎么样(即当前的Leader是一个要被下线的节点)?

在C-old-new的状态下,Leader依旧可用;在C-new被commit之后Leader实际已经从集群中脱离,此时可以对Leader节点进行下线操作,而新集群则会在C-new的配置下重新选举出一个Leader。

如果在配置分发过程中Leader Crash了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要分为多种情况:1. C-new已经分发到超过半数节点、2. C-new还没分发到超过半数的节点

情况1:C-new已经分发到超过半数节点

集群开始重新选举,此时在C-new的规则下,旧节点(不存在新配置中的节点)不会赢得选举(因为他们要在C-old-new的情况下决定,但是拿不到C-new的选票),只有拿到C-new的节点可能成为Leader并继续下发C-new配置,流程恢复。

情况2:C-new还没分发到超过半数的节点

这种情况下,C-old-new和C-new的节点都可以成为Leader,但是无所谓,因为无论谁成为Leader,都能根据当前的配置继续完成后续流程(如果是C-new那么相当与完成了最终的配置,不在C-new的节点会因为没有心跳数据而失效)

旧节点下线造成的问题:旧节点收不到心跳触发选举,发送请求给C-old-new中的节点,是否会影响集群正常运行

Raft的处理方式:当节点确信有Leader存在时,不会进行投票(在Leader超时之前收到新的投票请求时不会提升term和投票)。且开始选举之前等待一个选举超时时间,这样在新Leader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会受到旧节点的影响。

旧节点在发起选举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新Leader可以发送心跳,这样就减少了影响。 对正常流程的影响不大。(Leader失效后要等一段时间,没有及时触发,然而本身这里就有一个判断失效的时间,好像影响不大;比如原先超时时间是10s,那么如果设置成5s,原策略下10s超时就是10s后开始选举,新策略下5s超时就是超时后再等5s再开始选举,影响就是超时时间变短)

新的服务器没有任何数据,加入进来进来怎么保证系统的可用性(这个时候新日志没办法Commit就没办法响应给客户端)?

新加入的节点需要时间复制数据,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Raft采用以下机制来保证可用性: 新加入节点没有投票权(Leader复制日志给他们,但是不将他们考虑在机器数量里面——即在判断是否超过半数时不把这些节点考虑在内),直到这些节点的日志追上其他节点。

 

标签:协议,Candidate,任期,Leader,Raft,日志,节点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izhiamumu/p/16737578.html

相关文章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一、实验目的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与机制......
  • 实验三: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实验三: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一、实验目的1、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2、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目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环境三、实验要求(一)基本要求1、搭建下图所示拓扑,完成相关IP配置,并实现主机与主机之间的IP通信。ip和拓扑2、查看抓包结果,分析OpenFlow协议中......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一、实验目的1.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2.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与机制。二、实验环境Ubuntu......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基础要求一、拓扑文件#!/usr/bin/envpythonfrommininet.netimportMininetfrommininet.nodeimportController,RemoteController,OVSControllerfrommininet.......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实验目的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与机制。......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一.实验目的1.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2.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与机制。二.实验环境Ubuntu20......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一)基本要求1.搭建下图所示拓扑,完成相关IP配置,并实现主机与主机之间的IP通信。代码部分#!/usr/bin/envpythonfrommininet.......
  • 实验3:OpenFlow协议分析实践
    一、实验目的能够运用wireshark对OpenFlow协议数据交互过程进行抓包;能够借助包解析工具,分析与解释OpenFlow协议的数据包交互过程与机制。二、实验环境Ubuntu20.0......
  • TCP协议
    一.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特点:1)基于流的方式;(2)面向连接;(在通信之前要通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