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是为测试项目而设计的执行文档 -> 作用:防止漏测,实施测试的标准
1、等价类划分法:
在所有测试数据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集合进行划分
分类:
a.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b.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使用步骤:
a.明确需求
b.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规则、长度、类型、是否为空、是否重复)
c.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适用场景:
需要有大量数据测试输入,但是没法穷举测试的地方
常见的有 ==> 输入框、下拉列表、单选框、复选框
典型代表:页面的输入框类测试
2、边界值分析法:
选取正好等于、刚好大于、刚好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边界范围节点:
上点:边界上的点(正好等于)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好大于、刚好小于)
内点:范围内的点(区间范围内的数据)
边界值法设计用例步骤:
1. 明确需求
2. 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 确定边界范围值
4. 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优化7点到5点:
开内闭外(开区间选包含的点,闭区选不包含的点)
上点:必选(不考虑区间开闭)
内点:必选(建议选择中间范围)
离点:开内闭外(考虑开闭区间,开区间选择内部离点,闭区间选择外部离点)
使用场景:
在等价类的基础上针对有边界范围的测试数据输入的地方(重点关注边界)
常见词语描述:大小、尺寸、重量、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修饰词语
典型代表:有边界范围的输入框类测试(单个输⼊框,常⽤的⽅式 边界+等价类)
3、判定表法:是一种以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断的工具(解决多条件有依赖关系测试)
区别: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法主要关注单个输入类条件的测试
并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的测试
条件桩:列出问题中的所有条件,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列出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操作,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结果
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1、明确需求
2、画出判定表
a.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b.填写条件项,对条件进行全组合
c.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动作项
d.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有相同的动作)
3、根据规则编写测试用例
a.有多个输入条件,多个输出结果,输入条件之间有组合关系,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有依赖(制约)关系
b.判定表一般适用于条件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比如4个条件以下)
c.如果条件超过4个,就不适合覆盖所有条件,应采⽤(正交法)来解决
4、场景法(又称流程图法):场景法也可以叫流程图法,是用流程图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然后通过覆盖流程路径来设计测试用例
意义好处:a.用户使用角度:用户平时使用的不是单个功能,而是多个功能组合起来进行使用
b.测试人员角度:平时测试的都是单个功能点进行测试,容易忽略多个功能的组合测试
[覆盖业务测试,需要使用流程图法;先测业务,再测试单功能、单模块、单页面]
流程图:使用标准图形和箭头来表达程序或业务的走向
说明:业务⽤例是根据流程图来梳理的,需要先了解流程图
适用场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测试业务用例,可以使用场景法
5、错误推测法:通过经验推测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思路:根据经验列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清单,根据清单分析问题可能原因,推测发现缺陷
应⽤场景:当项⽬⽤例都执⾏完毕,且BUG修复完成,离上线还有⼀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可是
使⽤错误推测法复测主要业务或测试未覆盖的功能
1、 时间紧任务量大时,根据之前项目类似经验找出易出错的模块重点测试
2、 时间宽裕通过该方法列出之前出现问题较多的模块再次测试
标签:场景,软测,流程图,笔记,用例,等价,测试,条件 From: https://www.cnblogs.com/noproblems/p/1750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