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Flow建立连接交互流程学习
任务目的
1、了解OpenFlow交换机与OpenFlow控制器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2、掌握配置安全通道中的OpenFlow版本的方法。
3、掌握OpenFlow交换机和OpenFlow控制器的消息交互流程。
任务环境
设备名称 | 软件环境(镜像) | 硬件环境 |
---|---|---|
控制器 | Ubuntu 14.04桌面版 Floodlight 1.0 | CPU:1核 内存:2G 磁盘:20G |
主机 | Ubuntu 14.04桌面版 Mininet 2.2.0 | CPU:1核 内存:2G 磁盘:20G |
注:系统默认的账户为:
管理员权限用户名:root,密码:root@openlab;
普通用户用户名:openlab,密码:user@openlab。
可查看当前实验环境右侧“钥匙” 按钮获取对应的密码。
任务内容
1、配置交换机与控制器,使其支持OpenFlow1.3。
2、分析消息包,掌握交换机与控制器的消息交互流程。
实验原理
一、OpenFlow协议简介
2006年,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计划资助的Ethane项目开始部署,致力于企业网架构的创新,OpenFlow协议的雏形就诞生于这个项目。2008年,Nick McKeown教授的一篇重要论文“OpenFlow: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使得OpenFlow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继而成为了标准化组织ONF(Open Network Foundation,开放网络基金会)主推的南向接口协议。经过多年的发展,OpenFlow现已成为SDN的主流南向接口协议之一。目前,OpenFlow协议还在不断地演进中,本实验采用OpenFlow v1.3协议,并对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OpenFlow主要有3种类型的消息,分别是Controller-to-Switch、Asynchronous和Symmetric,其中每个类型又包含多个子类型。Controller-to-Switch消息由控制器发起,用于管理、查看交换机的状态。Asynchronous消息由交换机发起,向控制器汇报交换机的事件和改变。Symmetric消息由控制器或交换机任一方发起,无需请求直接发起消息。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消息类型 | 消息例子 | 描述 |
---|---|---|
Controller-to-Switch | Packet_out Barrier Switch Configuration Switch Features Multipart | 控制器使用这些消息可以添加、修改或删除流表项 查询交换机的功能和统计 配置交换机 配置交换机端口属性 将数据包发送出指定交换机端口 |
Asynchronous(异步) | Error Packet_in Port Status Table Status Controller Role Status | 由交换机发起,发送消息给控制器 这些消息可以是没有匹配交换机中任意流表项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头,因此需要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在流状态、端口状态改变,或者产生错误消息时,进行通知 |
Symmetric(对称) | Hello Echo Experimenter | Hello消息在控制器与交换机建立连接过程中使用 Echo消息用来确定Controller-to-Switch连接的延时,验证连接是否处于活跃状态 Experimenter消息用于未来消息的扩展 |
二、OpenFlow连接建立交互流程
在OpenFlow1.3协议的情况下,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的消息完整交互流程如下:
1、 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通过TCP“三次握手”,建立有效的连接。其中,控制器一端的端口号为6633。
2、 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相互发送Hello消息,用于协商双方的OpenFlow版本号。在双方支持的最高版本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协商的结果将以较低的OpenFlow版本为准。如果双方协商不一致,还会产生Error消息。
3、 控制器向OpenFlow交换机发送Features Request消息,请求OpenFlow交换机上传自己的详细参数。OpenFlow交换机收到请求后,向控制器发送Features Reply消息,详细汇报自身参数,包括支持的buffer数目、流表数以及Actions等。
4、 控制器通过Set Config消息下发配置参数,然后通过Get config Request消息请求OpenFlow交换机上传修改后的配置信息。OpenFlow交换机通过Get config Reply消息向控制器发送当前的配置信息。
5、 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发送Packet_out、Packet_in消息,通过Packet_out中内置的LLDP包,进行网络拓扑的探测。
6、 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通过发送Multipart Request、Mutipart Reply消息,控制器能获取OpenFlow交换机的状态信息,包括流的信息、端口信息等。
7、 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通过发送Echo Request、Echo Reply消息,保证二者之间存在有效连接,避免失联。
说明:以上为控制器与OpenFlow交换机之间的标准交互流程,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某些阶段可能会缺失。
实验步骤
一、实验环境检查
步骤1 登录控制器,查看控制器所在主机的IP地址。桌面版镜像可以通过双击桌面上的“Terminal”图标打开命令终端,也可以使用Ctrl+Alt+t快捷方式打开命令终端,如下图所示。
步骤2 登录主机1,查看Mininet所在主机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
二、捕获数据包
步骤1 登录Floodlight控制器,启动抓包工具Wireshark,捕获控制器与交换机建立连接过程中的数据包,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包了解控制器与交换机基于OpenFlow协议进行交互的流程。执行以下命令:
$ sudo wireshark
步骤2 双击eth0网卡,查看eth0网卡上数据包收发情况,如下图所示。
步骤3 登录Mininet虚拟机,启动Mininet。通过“--controller”参数设置Mininet连接远程控制器,并指定控制器的IP和端口号。
$ sudo mn --controller=remote,ip=30.0.1.3,port=6633 --switch=ovsk,protocols=OpenFlow13
步骤4 登录Floodlight控制器,停止Wireshark,观察数据包列表,可以看出控制器与交换机的基本交互流程。
三、OpenFlow1.3交互流程分析
步骤1 交换机连接控制器的6633端口,经过3次握手后双方建立TCP连接。查看捕获到的数据包,分析交换机与控制器建立TCP连接的流程。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需要先了解TCP的状态位,主要包括SYN、FIN、ACK、PSH、RST和URG。SYN表示建立连接,FIN表示关闭连接,ACK表示响应,PSH表示有DATA数据传输,RST表示连接重置。可以看出交换机与控制器经历一次连接重置后,成功完成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如下图所示。
步骤2 当控制器与交换机建立TCP连接后,由其中某一方发起Hello消息,双方协调协OpenFlow议版本号。控制器和交换机都会向对方发送一条Hello消息,消息中附上自己支持的OpenFlow的最高版本。接收到对方Hello消息后,判断自己能否支持对方发送的版本,能支持则版本协商成功,不能支持则回复一条OFPT_ERROR消息。查看Hello消息详情,本实验中由于交换机和控制器都能支持OpenFlow1.3版本,所以版本协商为1.3,如下图所示。
步骤3 OpenFlow版本协商完成后,控制器发送一条features_request消息获取交换机的特性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DPID)、缓冲区数量、端口及端口属性等等。相应的,交换机回复features_reply消息,如下图所示。
查看数据包详情,ofpt_feature_request消息只有包头,如下图所示。
ofpt_feature_reply数据包详情如下,交换机的DPID是数据通道独一无二的标识符,低48位是一个MAC地址,高16位是自定义的。本实验中交换机缓冲区数量(n_buffers)为256,交换机支持的流表数量(n_tables)为254,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步骤4 OpenFlow1.0协议中feature_reply消息还包含交换机端口信息,OpenFlow 1.3协议将‘stats’框架更名为‘multipart’框架,并且将端口描述移植到multipart消息中。其中OPPT_PORT_DESC类型的multipart消息就是用于获取交换机端口信息的。
查看OPPT_PORT_DESC类型multipart_reply消息,消息中列出了交换机的端口以及每个端口的详细信息,包括端口名称和mac地址等,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