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ean 的生命周期概述
区别于普通的 Java 对象需要通过 new 创建对象,Spring 的 Bean 由 IoC 容器进行实例化、组装以及管理的。也就是说 Bean 的生命周期完全由 IoC 容器控制。
Spring 容器只能管理 单例(singleton) 作用域的 Bean 的完整生命周期,对于 原型(prototype) 作用域的 Bean,Spring 容器只创建 bean 的实例后便会返回给用户,剩余的生命周期由用户控制。所以 Bean 的生命周期主要指的是 singleton 作用域 的 Bean。
为什么要了解 Bean 的生命周期?
通过了解 Bean 的生命周期可以了解 Bean 是什么时候被创建的,什么时候初始化,什么时候被销毁以及整个 Bean 的生命周期中哪些阶段可以使用哪些增加方法。
这样在实际开发中,可以利用 Bean 的生命周期的指定时刻完成一些自定义的操作。同时面试中 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也是常问的一个内容,所以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Bean 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 实例化(Instantiation)
- 属性赋值(Populate)
-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 销毁(Destruction)
以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的 refresh() 方法为入口,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的 doCreateBean 方法完成对 Bean 的实例化、属性注入以及初始化。(具体流程可以看 3.2 的具体流程梳理)
以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的 close() 方法为入口,在 DisposableBeanAdapter 的 destory() 方法完成对 Bean 的销毁。(具体流程可以看 3.2 的具体流程梳理)
二、相关接口及方法
Bean 的生命周期中使用到了 Aware 类型的相关接口、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接口以及一些起到增强作用的接口。了解这些接口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Bean 的生命周期以及更好地拓展定制自己的 Bean 对象。
2.1 各种 Aware 类型的接口
实现 Aware 接口的目的是让程序可以拿到 Spring 容器的当前的运行环境(如当前 Bean 的名称、当前的 BeanFactory、当前的 ApplicationContext 等等资源)。这类接口的调用时机是在 Bean 实例化、属性注入之后,初始化之前。
接下来列出一些常用的子接口,有兴趣的可以从源码中查看还有哪些接口(基本都是见名知意):
BeanNameAware 接口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setBeanName(String name) 用于获取当前 Bean 的名称。
BeanFactoryAware 接口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setBeanFactory(BeanFactory beanFactory) 用于获取当前的 BeanFactory。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接口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用于获取当前的 ApplicationContext。
2.2 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接口
实现InitializingBean/DisposableBean 接口能够实现自定义初始化方法以及销毁方法。这两个接口的调用时机分别在初始化阶段与销毁阶段。
InitializingBean 接口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用于自定义初始化行为,在属性注入阶段后执行。
DisposableBean 接口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destroy() 用于自定义销毁行为,在销毁阶段执行。
除了接口实现方式外,还有两种可以实现自定义初始化以及销毁的方式:
- 使用 XML 配置文件 或者 Java 配置类 对 Bean 中的 init-method 与 destroy-method 属性进行配置(基于 Bean 自身的初始化和销毁)
- 使用 注解 @PostConstruct 与 @PreDestroy 修饰方法(作用于servlet生命周期的注解)
2.3 增强方法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接口
实现该接口可以增强的方面是:在 BeanFactory 已经初始化而 Bean 实例化之前调用该接口的方法可以修改或添加 Bean 的定义。所以该接口的调用时机是在 Bean 实例化之前。
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void postProcessBeanFactory(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var1) 用于在 Bean 实例化之前修改 Bean 的定义。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
实现该接口能增强的方面是:在 Bean 实例化后,在初始化阶段的前后自定义行为。可以根据接口方法中的参数来筛选需要自定义行为的 Bean。该接口的调用时机是在 初始化阶段的前后。
该接口有两个方法分别在初始化前和初始化后执行:
-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初始化前调用
-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初始化后调用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接口
实现该接口能增强的方面是:在目标 Bean 实例化的前后可以自定义行为以及在属性注入前可以修改 Bean 的属性设置。
该接口有三个方法(其实还有两个来自于继承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的方法):
-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Class<?> beanClass, String beanName):在 Bean 实例化之前调用
-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在 Bean 实例化之后调用
- postProcessProperties(PropertyValues pvs, 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在 Bean 实例化之后,属性注入之前调用
三、浅谈生命周期的具体流程
3.1 通过例子展示具体流程
通过一个例子来体现 Bean 的生命周期 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接口对应的切入时机
MyBean 类
/**
* Bean对象
* @author 单程车票
*/
public class MyBean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DisposableBean, BeanNameAware {
private Integer id;
public MyBean(Integer id) {
this.id = id;
System.out.println("过程3(实例化阶段中):调用构造方法,当前id为" + this.id + "(可以发现id此时并不是配置文件的1001,而是增强方法修改后的1002)");
}
public Integer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eger id) {
this.id = id;
System.out.println("过程6(属性注入阶段中):属性注入阶段,注入后id为" + this.id + "(可以发现id此时并不是配置文件的1003,而是增强方法修改后的1004)");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BeanName(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过程7(属性注入阶段后):获取当前Bean的名称:" + name);
}
public void myInit() {
System.out.println("过程10(初始化阶段中):调用Bean自身属性 init-method 的初始化方法");
}
public void myDestroy() {
System.out.println("过程13(销毁阶段中):调用Bean自身属性 destroy-method 的销毁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过程9(初始化阶段中):调用 InitializingBean接口 的初始化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过程12(销毁阶段中):调用 DisposableBean接口 的销毁方法");
}
}
实现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接口
/**
* 对实例化前进行增强
* @author 单程车票
*/
public class My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ProcessBeanFactory(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Generic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 (GenericBeanDefinition) beanFactory.getBeanDefinition("myBean");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 new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addIndexedArgumentValue(0, 1002);
// 将原本配置文件配置的值1001改为1002(这里使用了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beanDefinition.set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System.out.println("过程1(实例化阶段前): 调用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anFactory 方法进行增强,将id值改为1002");
}
}
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
/**
* 对初始化阶段前后进行增强
* @author 单程车票
*/
public class MyBean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Bean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if ("myBean".equals(beanName)) {
System.out.println("过程8(属性注入阶段后,初始化阶段前):调用 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方法进行增强");
}
return BeanPostProcessor.super.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bean, beanNam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if ("myBean".equals(beanName)) {
System.out.println("过程11(初始化阶段后):调用 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进行增强");
}
return BeanPostProcessor.super.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bean, beanName);
}
}
实现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接口
/**
* 实现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
* @author 单程车票
*/
public class My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Class<?> beanClass,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if ("myBean".equals(beanName)) {
System.out.println("过程2(实例化阶段前):调用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方法进行增强");
}
return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super.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beanClass, beanNam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if ("myBean".equals(beanName)) {
System.out.println("过程4(实例化阶段后):调用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 方法进行增强");
}
return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super.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bean, beanName);
}
@Override
public PropertyValues postProcessProperties(PropertyValues pvs, 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if ("myBean".equals(beanName)) { // 对 Bean 再次修改 id 属性
PropertyValue propertyValue = pvs.getPropertyValue("id");
assert propertyValue != null;
propertyValue.setConvertedValue(1004);
System.out.println("过程5(实例化阶段后,属性注入阶段前):调用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Properties 方法进行增强,将id属性改为1004");
}
return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super.postProcessProperties(pvs, bean, beanName);
}
}
XML 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 这里需要注意加上 Bean自身的初始化方法和销毁方法 -->
<bean id="myBean" class="com.xqsr.springtest.bean.MyBean" init-method="myInit" destroy-method="myDestroy">
<!-- 这里需要注意构造器(实例化)的id值为1001 -->
<constructor-arg name="id" value="1001"/>
<!-- 这里需要注意setter(属性注入)的id值为1001 -->
<property name="id" value="1003"/>
</bean>
<bean class="com.xqsr.springtest.bean.My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bean class="com.xqsr.springtest.bean.MyBeanPostProcessor"/>
<bean class="com.xqsr.springtest.bean.My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beans>
测试类
/**
* 测试类
* @author 单程车票
*/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xml");
MyBean bean = (MyBean)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myBean");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close();
}
}
执行结果
3.2 具体流程梳理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梳理出下面这张 Bean 的生命周期 具体流程图
接下来从源码的角度对流程图的每一个部分进行剖析
从源码看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BeanFactory() 在实例化前执行
通过从 refresh() 入口进入按照上面图中的流程可以找到调用 postProcessBeanFactory() 的方法,该方法是在 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beanFactory) 进入的,而实例化阶段是从 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beanFactory) 进入的,所以可以说明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BeanFactory() 要先于实例化执行。
从源码看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在实例化前执行
通过上面的流程图可以找到调用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的方法是在 resolveBeforeInstantiation(beanName, mbdToUse) 进入的,而实例化阶段是在 doCreateBean(beanName, mbdToUse, args) 进入的,所以可以说明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要先于实例化执行。
从源码看 实例化执行位置 与 属性注入执行位置
实例化阶段发生在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的 createBeanInstance() 方法中。
属性注入阶段发生在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的 populateBean() 方法中。
从源码看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 与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PropertyValues() 属性注入阶段前执行
通过上面的流程图可以找到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 与 postProcessPropertyValues() 在 populateBean() 属性注入方法内被调用。
-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 方法如果找到指定的 bean 就会返回 false,会直接返回不再执行后续方法内容,也就是说后续的属性填充和依赖注入就不会被执行,所以可以看出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 执行在属性注入阶段前。
- postProcessPropertyValues() 方法同样发生在 属性填充 之前,如果返回null则不会执行后续的属性填充,如果不会为null,说明有额外添加的属性需要填充,后续方法会执行属性填充。
从源码看 初始化阶段及其前后发生的调用
根据上面的流程图可以找到初始化阶段进入的入口 initializeBean() 方法,具体代码如下图:
- 先看 Aware 接口的调用
- 除了上面 BeanXXXAware 接口的调用,如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接口的调用是发生在 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 方法中的,也就是是通过 BeanPostProcessor的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实现调用的,具体的可以自己跟一下源码。
- BeanPostProcessor 的两个实现方法
- 这两个实现方法分别通过 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 与 applyBeanPostProcessor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调用,也可以看出一个在初始化前一个在初始化后执行。
- invokeInitMethods 初始化方法
- invokeInitMethods 初始化方法中调用了 InitializingBean 的自定义初始化方法 与 Bean自身属性中的 init-method 指定的方法。
从源码看 销毁阶段
根据上面的流程图最终会找到 DisposableBeanAdapter 的 destory() 方法,具体代码如下:
通过 destory() 方法也可以看到销毁阶段先执行 DisposableBean 的销毁方法,再执行 Bean 自身属性 destory-method 指定的方法。
标签:初始化,调用,浅谈,Spring,beanName,接口,Bean,方法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linwei/p/1744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