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企业有中常有所谓【物料齐套】的概念,即检查生产需要的原材料都以”套“为单位备”齐“了的数量是多少,缺多少。
详细解释如下,没耐心的可以直接看例子
离散制造类工厂在生产前,根据生产需求(订单,预测或者最低库存)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并依据仓库现有可用材料,计算缺料状况。
同时,产品生产的材料需要配套拣料(原材料1个A,1个B组成成一个C),因此缺料分析需要确定材料配套,能满足生产需求量。
举例:
包子店需要一笼包子,需求一笼是20个,结果清点了下原料肉馅,只够15个包子用,而原料面团,也只够25个包子用,那么齐套计算结果便是15(肉馅与面团取最小值),包子店拥有最多只能生产15个包子原料。
此外, 齐套计算要按生产批量进行。
例如包子一笼是一个批量的话,小于20无法生产,因此需要以笼数为单位计算齐套。MTO按单生产类型企业是以【订单】为批量,依次计算每个订单的齐套情况。
MTS重资产企业,以生产设备容量为批量生产,例如啤酒生产按罐为单位。
如此,低于批量的齐套,其实无法满足最小单位,齐套结果约等于0.
回到制造业供应链
其实并非国内独有,齐套计算其实就是一种物料供应计划(Material Suppy Planning),过去是通过MRP来实现。
原理是根据著生产计划MPS安排的每日生产产品数量。
1. 按BOM物料清单分解到原材料数量
2. 再根据MPS排的投产日期与每个原材料LeadTime,确定每个原材料需要到的数量和时间
3. 并根据补货/采购计划,一句缺料状况自动生产采购订单或者补货单(外购件)或下阶半成品的生产计划订单(Bom分解到自制件部分)
但是,这样做问题很多
1. 提前期不准,无法得到准确建议,导致采购订单下太早,库存高,或者太晚,生产缺料。
毕竟快递和外卖都经产延误,何况是长途物流?
2. 缺乏按订单跟踪的缺料状况,MRP只是打包,看到所有订单总共缺多少,要买多少或者生产多少,无法看到每个订单的物料供应情况。
3. 基于2也导致缺料时无法追溯影响范围(MRP叫pegging),例如原材料A数量50个没有按照MRP建议时间到达,延误了几天,可以根据BOM追溯到10个订单,每个都需要A数量20,总共需要200个,库存A虽然有150个,但应该分配给10个订单中的哪些?如何判断?无法判断!
毕竟要买的东西那么多,手上缺钱最窘迫!
所以,从MRP诞生以来,指导生产和采购作业用的好企业很少,大多数用来规划,在当今复杂多变环境下更是如此。
在此背景下,APS(高级计划排程系统)类算法的诞生,有了更成熟的物料计划分配规则,类似RP-RCCP-CRP产能计划层层分解一样,物料计划也有这样的层级关系。不同层级维度需要考虑的数据也有所不同。
标签:物料,齐套,MRP,订单,缺料,生产 From: https://www.cnblogs.com/techbudd/p/1740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