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一种KV存储的GC优化实践

一种KV存储的GC优化实践

时间:2023-05-12 10:38:11浏览次数:39  
标签:Tula 基于 存储 TiKV GC KV key

作者:vivo 互联网服务器团队- Yuan Jian Wei

从内部需求出发,我们基于TiKV设计了一款兼容Redis的KV存储。基于TiKV的数据存储机制,对于窗口数据的处理以及过期数据的GC问题却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希望基于从KV存储的设计开始讲解,到GC设计的逐层优化的过程,从问题的存在到不同层面的分析,可以给读者在类似的优化实践中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一、背景介绍

当前公司内部没有统一的KV存储服务,很多业务都将 Redis 集群当作KV存储服务在使用,但是部分业务可能不需要 Redis 如此高的性能,却承担着巨大的机器资源成本(内存价格相对磁盘来说更加昂贵)。为了降低存储成本的需求,同时尽可能减少业务迁移的成本,我们基于 TiKV 研发了一套磁盘KV存储服务。

1.1 架构简介

以下对这种KV存储(下称磁盘KV)的架构进行简单描述,为后续问题描述做铺垫。

1.1.1 系统架构

磁盘KV使用目前较流行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在TiKV集群上层封装计算层(后称Tula)模拟Redis集群(对外表现是不同的Tula负责某些slot范围),直接接入业务Redis客户端。

 

图片

图1:磁盘KV架构图示

 

业务写入数据基于Tula转换成TiKV中存储的KV对,基于类似的方式完成业务数据的读取。

注意:Tula中会选举出一个leader,用于进行一些后台任务,后续详细说。

1.1.2 数据编码

TiKV对外提供的是一种KV的读写功能,但是Redis对外提供的是基于数据结构提供读写能力(例如SET,LIST等),因此需要基于TiKV现有提供的能力,将Redis的数据结构进行编码,并且可以方便地在TiKV中进行读写。

TiKV提供的API比较简单:基于key的读写接口,以及基于字典序的迭代器访问。

因此,Tula层面基于字典序的机制,对Redis的数据结构基于字典序进行编码,便于访问。

注意:TiKV的key是可以基于字典序进行遍历(例如基于某个前缀进行遍历等),后续的编码,机制基本是基于字典序的特性进行设计

为了可以更好地基于字典序排列的搜索特性下对数据进行读写,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我们会使用另外的空间去存放其中的数据(例如SET中的member,HASH中的field)。而对于简单的数据结构(类似STRING),则可以直接存放到key对应的value中。

为此,我们在编码设计上,会分为metaKey和dataKey。metaKey是基于用户直接访问的key进行编码,是编码设计中直接对外的一层;dataKey则是metaKey的存储指向,用来存放复杂数据结构中的具体内部数据。

另外,为了保证访问的数据一致性,我们基于TiKV的事务接口进行对key的访问。

(1)编码&字段

以下以编码中的一些概念以及设定,对编码进行简述。

key的编码规则如下:

图片

图2:key编码设计图示

以下对字段进行说明

  • namespace

为了方便在一个TiKV集群中可以存放不同的磁盘KV数据,我们在编码的时候添加了前缀namespace,方便集群基于这个namespace在同一个物理TiKV空间中基于逻辑空间进行分区。

  • dbid

因为原生Redis是支持select语句,因此在编码上需要预留字段表示db的id,方便后续进行db切换(select语句操作)的时候切换,表示不同的db空间。

  • role

用于区分是哪种类型的key。

对于简单的数据结构(例如STRING),只需要直接在key下面存储对应的value即可。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结构(例如HASH,LIST等),如果在一个value下把所有的元素都存储了,对与类似SADD等指令的并发,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必然可以预见其性能不足。

因此,磁盘KV在设计的时候把元素数据按照独立的key做存储,需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对元素key进行访问。这样会导致在key的编码上,会存在key的role字段,区分是用户看到的key(metaKey),还是这种元素的key(dataKey)。

其中,如果是metaKey,role固定是M;如果是dataKey,则是D。

  • keyname

在metaKey和dataKey的基础上,可以基于keyname字段可以较方便地访问到对应的key。

  • suffix

针对dataKey,基于不同的Redis数据结构,都需要不同的dataKey规则进行支持。因此此处需要预留suffix区间给dataKey在编码的时候预留空间,实现不同的数据类型。

以下基于SET类型的SADD指令,对编码进行简单演示:

图3: SADD指令的编码设计指令图示

  1. 基于userKey,通过metaKey的拼接方式,拼接metaKey并且访问

  2. 访问metaKey获取value中的

  3. 基于value中的uuid,生成需要的dataKey

  4. 写入生成的dataKey

(2)编码实战

编码实战中,会以SET类型的实现细节作为例子,描述磁盘KV在实战中的编码细节。

在这之前,需要对metaKey的部分实现细节进行了解

(3)metaKey存储细节

所有的metaKey中都会存储下列数据。

图4:metaKey编码设计图示

  1. uuid:每一个metaKey都会有一个对应的uuid,表示这个key的唯一身份。

  2. create_time:保存该元数据的创建时间

  3. update_time: 保存该元数据的最近更新时间

  4. expire_time: 保存过期时间

  5. data_type: 保存该元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例如SET,HASH,LIST,ZSET等等。

  6. encode_type: 保存该数据类型的编码方式

(4)SET实现细节

基于metaKey的存储内容,以下基于SET类型的数据结构进行讲解。

SET类型的dataKey的编码规则如下:

  • keyname:metaKey的uuid

  • suffix:SET对应的member字段

因此,SET的dataKey编码如下:

图片

图5:SET数据结构dataKey编码设计图示

以下把用户可以访问到的key称为user-key。集合中的元素使用member1,member2等标注。

这里,可以梳理出访问逻辑如下:

图片

图6:SET数据结构访问流程图示

简述上图的访问逻辑:

  1. 基于user-key拼接出metaKey,读取metaKey的value中的uuid。

  2. 基于uuid拼接出dataKey,基于TiKV的字典序遍历机制获取uuid下的所有member。

1.1.3 过期&GC设计

对标Redis,目前在user-key层面满足过期的需求。

因为存在过期的数据,Redis基于过期的hash进行保存。但是如果磁盘KV在一个namespace下使用一个value存放过期的数据,显然在EXPIRE等指令下存在性能问题。因此,这里会有独立的编码支持过期机制。

鉴于过期的数据可能无法及时删除(例如SET中的元素),对于这类型的数据需要一种GC的机制,把数据完全清空。

(1)编码设计

针对过期以及GC(后续会在机制中详细说),需要额外的编码机制,方便过期和GC机制的查找,处理。

  • 过期编码设计

为了可以方便地找到过期的key(下称expireKey),基于字典序机制,优先把过期时间的位置排到前面,方便可以更快地得到expireKey。

编码格式如下:

图片

图7:expireKey编码设计图示

其中:

  • expire-key-prefix:标识该key为expireKey,使用固定的字符串标识

  • slot:4个字节,标识slot值,对user-key进行hash之后对256取模得到,方便并发扫描的时候线程可以分区扫描,减少同key的事务冲突

  • expire-time:标识数据的过期时间

  • user-key:方便在遍历过程中找到user-key,对expireKey做下一步操作

  • GC编码设计

目前除了STRING类型,其他的类型因为如果在一次过期操作中把所有的元素都删除,可能会存在问题:如果一个user-key下面的元素较多,过期进度较慢,这样metaKey可能会长期存在,占用空间更大。

因此使用一个GC的key(下称gcKey)空间,安排其他线程进行扫描和清空。

编码格式如下:

图片

图8:gcKey编码设计图示

(2)机制描述

基于前面的编码,可以对Tula内部的过期和GC机制进行简述。

因为过期和GC都是基于事务接口,为了减少冲突,Tula的leader会进行一些后台的任务进行过期和GC。

  • 过期机制

因为前期已经对过期的user-key进行了slot分开,expireKey天然可以基于并发的线程进行处理,提高效率。

图9:过期机制处理流程图示

简述上图的过期机制:

  1. 拉起各个过期作业协程,不同的协程基于分配的slot,拼接协程下的expire-key-prefix,扫描expireKey

  2. 扫描expireKey,解析得到user-key

  3. 基于user-key拼接得到metaKey,访问metaKey的value,得到uuid

  4. 根据uuid,添加gcKey

  5. 添加gcKey成功后,删除metaKey

就目前来说,过期速度较快,而且key的量级也不至于让磁盘KV存在容量等过大负担,基于hash的过期机制目前表现良好。

  • GC机制

目前的GC机制比较落后:基于当前Tula的namespace的GC前缀(gc-key-prefix),基于uuid进行遍历,并且删除对应的dataKey。

图片

图10:GC机制处理流程图示

简述上图的GC机制:

  1. 拉起一个GC的协程,扫描gcKey空间

  2. 解析扫描到的gcKey,可以获得需要GC的uuid

  3. 基于uuid,在dataKey的空间中基于字典序,删除对应uuid下的所有dataKey

因此,GC本来就是在expire之后,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并且,当前的GC任务只能单线程操作,目前来说很容易造成GC的迟滞。

1.2 问题描述

1.2.1 问题现象

业务侧多次反馈,表示窗口数据(定期刷入重复过期数据)存在的时候,磁盘KV占用的空间特别大。

我们使用工具单独扫描对应的Tula配置namespace下的GC数据结合,发现确实存在较多的GC数据,包括gcKey,以及对应的dataKey也需要及时进行删除。

1.2.2 成因分析

现网的GC过程速度比不上过期的速度。往往expireKey都已经没了,但是gcKey很多,并且堆积。

这里的问题点在于:前期的设计中,gcKey的编码并没有像expireKey那样提前进行了hash的操作,全部都是uuid。

如果有一个类似的slot字段可以让GC可以使用多个协程进行并发访问,可以更加高效地推进GC的进度,从而达到满足优化GC速度的目的,窗口数据的场景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

下面结合两个机制的优劣,分析存在GC堆积的原因。

图片

 

 

图11:GC堆积成因图示

简单来说,上图的流程中:

  1. 过期的扫描速度以及处理速度很快,expireKey很快及时的被清理并且添加到gcKey中

  2. GC速度很慢,添加的gcKey无法及时处理和清空

从上图分析可以知道:如果窗口数据的写入完全超过的GC的速度的话,必然导致GC的数据不断堆积,最后导致所有磁盘KV的存储容量不断上涨。

二、优化

2.1 目标

分析了原始的GC机制之后,对于GC存在滞后的情况,必然需要进行优化。

如何加速GC成为磁盘KV针对窗口数据场景下的强需求。

但是,毕竟TiKV集群的性能是有上限的,在进行GC的过程也应该照顾好业务请求的表现。

这里就有了优化的基本目标:在不影响业务的正常使用前提下,对尽量减少GC数据堆积,加速GC流程。

2.2 实践

2.2.1 阶段1

在第一阶段,其实并没有想到需要对GC这个流程进行较大的变动,看可不可以从当前的GC流程中进行一些简单调整,提升GC的性能。

  • 分析

GC的流程相对简单:

图片

图12:GC流程图示

可以看到,如果存在gcKey,会触发一个批次的删除gcKey和dataKey的流程。

最初设计存在sleep以及批次的原因在于减少GC对TiKV的影响,降低对现网的影响。

因此这里可以调整的范围比较有限:按照批次进行控制,或者缩短批次删除之间的时间间隔。

  • 尝试

缩短sleep时间(甚至缩短到0,去掉sleep过程),或者提高单个批次上限。

  • 结果

但是这里原生sleep时间并不长,而且就算提高批次个数,毕竟单线程,提高并没有太大。

  • 小结

原生GC流程可变动的范围比较有限,必须打破这种局限才可以对GC的速度得以更好的优化。

2.2.2 阶段2

第一阶段过后,发现原有机制确实局限比较大,如果需要真的把GC进行加速,最好的办法是在原有的机制上看有没有办法类似expireKey一样给出并发的思路,可以和过期一样在质上提速。

但是当前现网已经不少集群在使用磁盘KV集群,并发提速必须和现网存量key设计一致前提下进行调整,解决现网存量的GC问题。

  • 分析

如果有一种可能,更改GC的key编码规则,类似模拟过期key的机制,添加slot位置,应该可以原生满足这种多协程并发进行GC的情况。

但是基于当前编码方式,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较好地把GC key分散开来?

把上述问题作为阶段2的分析切入点,再对当前的GC key进行分析:

图片

图13:gcKey编码设计图示

考虑其中的各个字段:

  • namespace:同一个磁盘KV下GC空间的必然一致

  • gc-key-prefix:不管哪个磁盘KV的字段必然一致

  • dbid:现网的磁盘KV都是基于集群模式,dbid都是0

  • uuid:映射到对应的dataKey

分析下来,也只有uuid在整个gcKey的编码中是变化的。

正因为uuid的分布应该是足够的离散,此处提出一种比较大胆的想法:基于uuid的前若干位当作hash slot,多个协程可以基于不同的前缀进行并发访问

因为uuid是一个128bit长度(8个byte)的内容,如果拿出前面的8个bit(1个byte),可以映射到对应的256个slot。

  • 尝试

基于上述分析,uuid的前一个byte作为hash slot的标记,这样,GC流程变成:

 

图片

图14:基于uuid划分GC机制图示

简单描述下阶段2的GC流程:

  1. GC任务使用协程,分成256个任务

  2. 每一个任务基于前缀扫描的时候,从之前扫描到dbid改成后续补充一个byte,每个协程被分配不同的前缀,进行各自的任务执行

  3. GC任务执行逻辑和之前单线程逻辑保持不变,处理gcKey以及dataKey。

这样,基于uuid的离散,GC的任务可以拆散成并发协程进行处理。

这样的优点不容置疑,可以较好地进行并发处理,提高GC的速度。

  • 结果

基于并发的操作,GC的耗时可以缩短超过一半。后续会有同样条件下的数据对比。

  • 小结

阶段2确实带来一些突破:再保留原有gcKey设计的前提下,基于拆解uuid的方法使得GC的速度有质的提高。

但是这样会带来问题:对于dataKey较多(可以理解为一个HASH,或者一个SET的元素较多)的时候,删除操作可能对TiKV的性能带来影响。这样带来的副作用是:如果并发强度很高地进行GC,因为TiKV集群写入(无论写入还是删除)性能是一定的,这样是不是可能导致业务的正常写入可能带来了影响?

如何可以做到兼顾磁盘KV日常的写入和GC?这成了下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2.2.3 阶段3

阶段2之后,GC的速度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如果在过程中进行写入,写入的性能会大幅度下降。如果因为GC的性能问题忽视了现网的业务正常写入,显然不符合线上业务的诉求。

磁盘KV的GC还需要一种能力,可以调节GC。

  • 分析

如果基于阶段2,有办法可以在业务低峰期的时候进行更多的GC,高峰期的时候进行让路,也许会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基于上面的想法,我们需要在Tula层面可以比较直接地知道当前磁盘KV的性能表现到底到怎样的层面,当前是负荷较低还是较高,应该用怎样的指标去衡量当前磁盘KV的性能?

  • 尝试

此处我们进行过以下的一些摸索:

  • 基于TiKV的磁盘负载进行调整

  • 基于Tula的时延表现进行调整

  • 基于TiKV的接口性能表现进行调整

暂时发现TiKV的接口性能表现调整效果较好,因为基于磁盘负载不能显式反馈到Tula的时延表现,基于Tula的时延表现应该需要搜集所有的Tula时延进行调整(对于同一个TiKV集群接入多个不同的Tula集群有潜在影响),基于TiKV的接口性能表现调整可以比较客观地得到Tula的性能表现反馈。

在阶段1中,有两个影响GC性能的参数:

  • sleep时延

  • 单次处理批次个数

加上阶段2并发的话,会有三个可控维度,控制GC的速度。

调整后的GC流程如下:

图片

图15:自适应GC机制图示

阶段3对GC添加自适应机制,简述如下:

①开启协程,搜集TiKV节点负载

  • 发现TiKV负载较高,控制GC参数,使得GC缓慢进行

  • 发现TiKV负载较低,控制GC参数,使得GC激进进行

②开启协程,进行GC

  • 发现不需要GC,控制GC参数,使得GC缓慢进行

 

  • 结果

基于监控表现,可以明显看到,GC不会一直强制占据TiKV的所有性能。当Tula存在正常写入的时候,GC的参数会响应调整,保证现网写入的时延。

  • 小结

阶段3之后,可以保证写入和但是从TiKV的监控上看,有时候GC并没有完全把TiKV的性能打满。

是否有更加高效的GC机制,可以继续提高磁盘KV的GC性能?

2.2.4 阶段4

基于阶段3继续尝试找到GC性能更高的GC方式。

  • 分析

基于阶段3的优化,目前基于单个节点的Tula应该可以达到一个可以较高强度的GC,并且可以给现网让路的一种情况。

但是,实际测试的时候发现,基于单个节点的删除,速度应该还有提升空间(从TiKV的磁盘IO可以发现,并没有占满)。

这里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我们发现client-go侧存在获取tso慢的一些报错。可能是使用客户端不当等原因造成。

但是之前都是基于单个Tula节点进行处理。既然每个Tula都是模拟了Redis的集群模式,被分配了slot区间去处理请求。这里是不是可以借鉴分片管理数据的模式,在GC的过程直接让每个Tula管理对应分片的GC数据?

这里先review一次优化阶段2的解决方式:基于uuid的第一个byte,划分成256个区间。leader Tula进行处理的时候基于256个区间。

反观一个Tula模拟的分片范围是16384(0-16383),而一个byte可以表示256(0-255)的范围。

如果使用2个byte,可以得到65536(0-65535)的范围。

这样,如果一个Tula可以基于自己的分片范围,映射到GC的范围,基于Tula的Redis集群模拟分片分布去做基于Tula节点的GC分片是可行的。

假如某个Tula的分片是从startSlot到endSlot(范围:0-16383),只要经过简单的映射:

  • startHash = startSlot* 4

  • endHash = (endSlot + 1)* 4 - 1

基于这样的映射,可以直接把Tula的GC进行分配,而且基本在优化阶段2中无缝衔接。

  • 尝试

基于分析得出的机制如下:

图片

图16:多Tula节点GC机制图示

可以简单地描述优化之后的GC流程:

① 基于当前拓扑划分当前Tula节点的startHash与endHash

② 基于步骤1的startHash与endHash,Tula分配协程进行GC,和阶段2基本一致:

  • GC任务使用协程,分成多个任务。

  • 每一个任务基于前缀扫描的时候,从之前扫描到dbid改成后续补充2个byte,每个协程被分配不同的前缀,进行各自的任务执行。

  • GC任务执行逻辑和之前单线程逻辑保持不变,处理gcKey以及dataKey。

基于节点分开之后,可以满足在每个节点并发地前提下,各个节点不相干地进行GC。

  • 结果

基于并发的操作,GC的耗时可以在阶段2的基础上继续缩短。后续会有同样条件下的数据对比。

  • 小结

基于节点进行并发,可以更加提高GC的效率。

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client-go的使用上可能存在不当的情况,也许调整client-go的使用后可以获得更高的GC性能。

三、优化结果对比

我们基于一个写入500W的SET作为写入数据。其中每一个SET都有一个元素,元素大小是4K。

因为阶段2和阶段4的提升较大,性能基于这两个进行对比:

图片

表1:各阶段GC耗时对照表

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

  1. 阶段2之后的GC时延明显缩减

  2. 阶段4之后的GC时延可以随着节点数的增长存在部分缩减

四、后续计划

阶段4之后,我们发现Tula的单节点性能应该有提升空间。我们会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

  1. 补充更多的监控项目,让Tula更加可视,观察client-go的使用情况。

  2. 基于上述调整跟进client-go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尝试找出client-go在使用上的瓶颈。

  3. 尝试调整client-go的使用方式,在Tula层面提高从指令执行,到GC,过期的性能。

五、总结

回顾我们从原来的单线程GC,到基于编码机制做到了多线程GC,到为了减少现网写入性能影响,做到了自适应GC,再到为了提升GC性能,进行多节点GC。

GC的性能提升阶段依次经历了以下过程:

  1. 单进程单协程

  2. 单进程多协程

  3. 多进程多协程

突破点主要在于进入阶段2(单进程多协程)阶段,设计上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已经存在存量数据,我们需要兼顾存量数据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设计,这里我们必须在考虑存量的gcKey存在的前提下,原版gcKey的编码设计与基于字典序的遍历机制对改造造成的约束。

但是这里基于原有的设计,还是有空间进行一些二次设计,把原有的问题进行调优。

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有几点比较关键:

  • 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衡量,思考好某种设计会带来的副作用。

  • 上线之前,对各种场景(例如不同的指令,数据大小)进行充分测试,提前发现出问题及时修正方案。

  • 已经是存量数据的前提下,更应该对原有的设计进行重新梳理。也许原有的设计是有问题的,遵循当前设计的约束,找出问题关键点,基于现有的设计尝试找到空间去调整,也许存在调优的空间。

标签:Tula,基于,存储,TiKV,GC,KV,key
From: https://www.cnblogs.com/vivotech/p/17391625.html

相关文章

  • 通过空间占用和执行计划了解SQL Server的行存储索引
    1索引介绍索引是一种帮助查询语句能够快速定位到数据的一种技术。索引的存储方式有行存储索引、列存储索引和内存优化三种存储方式:行存储索引,使用B+树结构,行存储指的是数据存储格式为堆、聚集索引和内存优化表的表,用于OLTP场景。行存储索引按顺序排列的值列表,每个值都有指向其......
  • WSL 的升级 及 docker下存储迁移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zym2018/p/17390855.html,尝试另外一种解法,包含了(WSL的升级)wsl--shutdownwsl-l-vwsl--exportdocker-desktopD:\WSL\bak\docker-desktop.tarwsl--exportdocker-desktop-dataD:\WSL\bak\docker-desktop-data.tarwsl--exportUbuntuD:\W......
  • agc029c 题解
    首先随便想个暴力,对于\(a_i>a_{i-1}\),我们直接往字符串的末尾加上一些最小的字符。对于\(a_i\lea_{i-1}\),我们保留前缀之后随便加一个位置的\(1\)。发现这个随便的位置不是很好找,于是想到用二分转枚举为判断。二分最大的字符(可以转化为数字)\(x\),每次我们只往最后一......
  • SpringCloud之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
    SpringCloudZookeeper通过自动配置和绑定到Spring环境,为SpringBoot应用程序提供ApacheZookeepper集成。通过一些简单的注释,可以快速启用和配置应用程序中的常见模式,并使用Zookeeper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提供的模式包括服务发现和分布式配置。 特征服务发现:可以向Zookeepe......
  • springcache + redis 配置支持缓存ttl失效
    packagetst;import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JsonAutoDetect;import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JsonTypeInfo;import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PropertyAccessor;importcom.fasterxml.jackson.databind.DeserializationFeature;importcom.......
  • https://pengchenggang.github.io/vuejsdev-com-github 备份发布
    https://pengchenggang.github.io/vuejsdev-com-github备份发布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就是开clash,代码提交不上去,只能关了提,但是关了提交,也得赶运气。提交代码体验很差~......
  • windows docker 存储迁移
    通常在安装的windowsdocker,默认在C:\ProgramFiles\Docker,,镜像增多之后,会发现磁盘不够,别担心,下面来个无脑迁移操作。1:停止Docker服务。你可以在命令提示符(cmd)中输入以下命令  netstopcom.docker.service 2:移动C:\ProgramData\Docker到新的位置。例如,如果你想把......
  • mysql存储过程
    dropprocedurecount_points;createprocedurecount_points()begindeclaren_Latitudedouble;declaren_Longitudedouble;declareisExistint;declarecountExistintdefault0;declaren_cellnamevarchar(255);--定义游标遍历时,作为判读......
  • AIGC时代:超级个体的崛起,抓住这个风口
    文/高扬 今天的一则消息不知大家有没关注,中央会议精神特别提到“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这表示国家层面已在重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意味ChatGPT引爆的这场人工智能热潮还会持续下去。 我感觉今年的这场技术革新,很像2000年的......
  • MYSQL--存储过程和视图笔记
    #存储过程:一组经过预先编译的SQL语句的封装#视图主要针对的是查询操作,存储过程可以是更为复杂的SQL语句,比如增删改#存储过程没有返回值。#存储过程的参数类型可以是IN、OUT和NOUT,可以分为:#1、没有参数(无参数无返回)#2、仅仅带IN类型(有参数无返回)#3、仅仅带OUT类型(无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