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为了高效达成目标。
相较于基本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决策能力是可以决定人之命运分水岭的高阶能力。要下功夫打造自己的“决策脑”。
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多方面考量: 事实与知识面、概率评估与理性推理、多因素的取舍权衡、经济财务思维、组织与政治考量、舆论与伦理道德等。
理性决策基准
理性决策符合如下四个基准:
- 基于决策者现有资产;
- 基于选择的可能结果;
- 当选择结果不确定时,用概率原理去评价结果的可能性;
- 在与每一个选择的可能结果相联系的概率、价值和满意度约束下,理性选择应具有适应性。
理性决策方法
理性决策方法遵循如下基本步骤:
- 明确的目标和核心诉求;
- 多个选项和途径;
- 搜集高质量信息;
- 学习必要知识;
- 分析每个选项的效用与价值;
- 权衡取舍,确定选项、途径及选择;
- 确定执行计划。
优先级原则
确定并聚焦少量高质量目标的两个优先级原则:
- 愿景原则: 如果一件事符合长远目标和愿景,是喜欢擅长的事情,那么应该持久投入。
- 影响力原则: 如果一件事的影响力足够大,而且在能力可挑战的范围内,那么其优先级和回报性应该是最大的。
理性决策准则
信息降低成本,知识保证质量。提升决策质量要在信息和知识两方面下功夫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
确定并聚焦少量高质量目标。
-
与长远利益保持一致。
-
在充分可靠信息分析和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
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量化分析,而不是直觉判断。
-
基于概率和期望值,选择具有不对称概率优势的选项,即大概率赢,但小概率输。
-
未来注重机会成本,当下注重边际成本,过去从沉没成本中汲取教训。
-
决策考虑顺序:第一考虑风险,第二考虑成本,第三考虑收益。
-
人生重大选择要谨慎做决策,争取一次性做对,避免追加决策。
-
重大经济决策要慎重、提早准备、延迟决策。
-
考虑决策下限:最不能接受的后果。
-
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
-
保持精力充沛,避免在冲动、疲倦、紧迫、不清醒的时候做出重要决策。
-
不为决策失误自伤。汲取教训,心向未来。
-
避免判断陷阱。
-
决策自省。
-
学会忍耐。
-
抓大放小。
-
延迟决策。
决策要素
目标指向、途径手段、效用评估、特定场景适配、异常因素、受限资源、取舍权衡。
决策障碍因素
- 目标指向:对目标及效用期望不太明确,犹豫不决。
- 信息受限: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考虑的途径手段有限,影响效用评估。
- 受限资源:受限资源会缩减(有效的)选项范围,比如当前牙痛,但专家号已经预约完了,只能忍痛等一段时间约。
- 异常因素:正常情况不会造成影响,但在特定情况下会造成难以忍受的影响。比如堵车。
选择策略
- 线性加权模型
- 启发式策略
高效微决策
- 常用选项。准备几个可选项,做决策时直接从中选取。适合一日三餐。
- 快速过滤。建立基本要求,过滤无益选项。比如营养卫生,避免辛辣垃圾食品。
- 扩大范围。适当多走点路,比如就餐范围扩大到有轨两站可达的半径内,不局限于所居住的小区。
- 随机选择。在常用选项中随机选一个。
- 尝鲜准则。偶尔可以吃点大餐。
- 够用即可。避免奢侈和不必要的功能。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会导致决策导向的结果(即使方法很好过程很努力)离期望值的差距很大,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
极其有限的信息。
-
缺乏必要知识。
-
急躁、冲动。
-
精力和耐心耗尽。
-
紧迫,心理压力。
-
轻信,缺乏必要保证手段。
-
缺乏规划。
-
对想要的东西不明晰,分析过度。
-
单点思维:过于执着于某一点而忽略重要因素或不能通盘考虑。
-
简单化思维:使用简单的少量因素替代真实有效的多因素取舍权衡。
-
陷于沉没成本:尽管获得的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效用,为了避免完全性损失,还是选择保持和消费,而这样的做法是在未来增加了更大的机会成本。
-
聚光灯效应:将目标快速锁定在狭隘的范围内,锁定在“是或否”的选项中,局限在专业领域,忽视更广阔的选项。
-
观察不细致,没有看到明显缺点。
判断陷阱
决策基于判断。如果判断错误,那么决策质量大概率会有所降低。判断陷阱是指那些容易导致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倾向性。不是基于事物本身的原理或了解事物的整体分布去判断,而是基于可得经验、相似或类比、强行赋予因果等方式去作出判断。
-
首因效应和锚定效应:容易受最初信息的影响,在最初信息的锚定基础上做微小调整。日常购物中商家常利用“价格锚定效应”驱使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
可得性偏差:受记忆中的样本、能够接触的事例(身边的或者最近的)、获得公众关注的事件影响,而对事情的整体样本存在片面认识。
-
幸存者偏差: 只看到经过筛选后的或被披露的样本或事实,却忽略了大量被埋没的样本或事实。
-
相似性偏差: 根据事物相似性而非事物所具有的基数来判断。
-
相关性偏差:两个事物仅具有微弱的相关性,容易让人误认为有因果性。
-
估计偏差:倾向于高估低频事件而低估高频事件。
-
无关备选项诱惑: 无关因素会转移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判断决策。比如有无赠品之于大宗商品交易。
-
因果倒置: 因果互为相关,容易将果认作因。
-
损失厌恶: 害怕损失,倾向于选择确定性更高但收益更少的选项。
-
证实倾向:容易建立事物偏向性,并大力寻求支持这种偏向的证据。
-
从众倾向:容易随大众,受“权威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影响,而不考虑个人实际情况。
-
过度自信:容易相信个人预测能力而忽略平均比率数据。
-
以偏概全:通过归纳(从特殊到一般)来“获得”对某类事物集合的普遍认知,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判断错误。
-
添加叙事:通过叙事营造一个看似合理、具有一致性和说服力的情景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决策实践
- 一日的工作规划:遵循关键事项、优先级事项原则
- 一日三餐:营养卫生为基本要求,八分饱
- 日常购物:实惠、耐用、美观
- 家具电器:必需、有用
- 大额商品交易:信息搜集、知识分析、权衡取舍
- 换工作:信息搜集、权衡取舍、长远与当前兼顾
- 结婚生子养育
决策建议
- 支持和反对分列两栏
- 拓展足够多足够好的选项
- 寻找决策高手帮助自己找到决策漏洞
- 在合适时机做出决策的成本更小
- 同类别参考
- 设置过渡期
本文可与“决策力:如何减少重大决策中的非理性和失误”结合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