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的闲话。
接着凑数,写点比较显然的东西。
通过日常做题可以观测到一些现象:
- 上午做题效果明显好于下午(由通过的题目数量及难度统计得到)。
- 如果模拟赛都是神仙题,则改完之后晚上非常困。
- 摆烂一整天之后晚上几乎不困。
不妨建立一个模型,每个人会存在一个值。
叫什么呢,就叫 脑力(Brain Power) 吧。
下文简称 BP。
接下来给出一些可能成立的事实:
- 进行思考等活动时会消耗 BP,同时 BP 随时间恢复。
- BP 值存在上界,即睡觉睡 20h 和睡 200h 的恢复效果基本相同。
- 对于同样的活动,不同人所消耗的 BP 值不同。
对于事实 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底层逻辑/大脑结构(习惯的思维方式)。
例如,如果你记住了 \(25*25 = 625\),就不需要现算了。
(pvz 打多了应该对 25 这个数字很敏感吧)
同时,我们观测到另一种现象。
一些事件的完成存在 BP 阈值。
即低于这个阈值就无法完成。即使这个事件消耗的 BP 值并不高。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打了一个上午游戏,然后突然脑抽了想来做题。
显然,打游戏作为一项神经高度紧张的运动,会大幅度消耗 BP 值。
而这个时候,接着打游戏显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做题很难做出来了。
对此我们认为,打游戏这项活动的 BP 阈值并不高,而做题很高。
例如打 CF。
有些时候倒序开题会比正序开题最后的结果会好一些。
这大概就是 BP 阈值的影响。
(后面的题的 BP 阈值远高于前面,所以先做后面可能会更优)
当然,如果根本做不出来最后一题就不要倒序开题了吧。
事实上,由于大脑奇特的结构。
我们可能更加擅长 BFS 而非 DFS。
即 BP 值的消耗可能和思维的层数呈一定关系。
例如,现在给一道图论题。
正常人大概就会想 并查集、Tarjan、最短路、欧拉回路、圆方树·····
这个也就是 BFS 了,即遍历每一种可能的算法,考虑其是否可行。
但是如果这道题是这样的:
首先用建一个圆方树,用 LCT 维护,再对原图建一个支配树,用线段树分治+全局平衡二叉树+广义矩阵乘维护动态树形DP来预处理,
之后二分单调栈维护凸包,用斜率更新圆方树上的值。
我已经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了。
像是这种需要递归很多层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结构来解决的问题就非常反人类。
同时,会相对于思维深度浅的题消耗更多的 BP。
另一个比较亲民的例子就是自学多项式的时候。
好了,今天我要学常系数齐次线性递推!
打开一个博客。
前置知识:多项式取模。
打开多项式取模。
前置知识:多项式求逆。
打开多项式求逆。
前置知识:NTT。
打开 NTT。
前置知识:原根。
打开原根。
前置知识:欧拉定理。
打开欧拉定理。
前置知识:欧拉函数。
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烦人的吧。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由于难以将 BP 值量化,所以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 BP 消耗量和递归层数之间的关系。
好了,今日份的发电完成了。
主要是现在 BP 值过低啥题都做不出来只能摆烂。
下集预告,有关底层逻辑相关东西写到 闲话Day4 吧。
什么,你问 Day3 是啥。
显然奇数的是学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