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18 17 | 架构决策,是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

18 17 | 架构决策,是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

时间:2023-04-20 14:34:52浏览次数:40  
标签:CTO 架构 17 18 决策 管理者 团队 分布式

你好,欢迎来到我的专栏:「乔新亮的 CTO 成长复盘」第三章 —— 也是最后一章:「对专业成长的复盘」,我是乔新亮,很高兴能见到你。

说起来真的有点感慨,自从 10 月 26 日专栏上线起,眨眼间,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月有余的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有超过 3500 人加入课程,与你我一起成长。专栏共发布了 17 篇文章,收到了超过 500 条留言,有好多同学是篇篇都留言,一路相随。基本上,每一条留言我都回复了,收获了许多感动与启发。

感谢你!

接下来,我们将以技术和架构思维为抓手,夯实管理者的成长基础,争取做一个底子打得扎实、向上生长快的优秀技术管理人才。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 CTO。如果你觉得有收获,不妨把文章分享给其他人。不同的声音越多、交流的价值越大,成长的速度就越快。

好,我们言归正传,聊一聊如何理解和提升架构决策能力。

决策失误,是“技术债”的主要来源

你可能会想,老乔是在吊人胃口吗?在「专业成长」部分,不赶紧讲架构设计,反而去讲所谓的架构决策能力。

事实上,回顾这些年的管理经验和见闻,我认为架构决策能力不但非常关键,而且是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且职级越高就越重要。

2012 年初,我身在 IBM,为苏宁提供顾问服务。

当时,苏宁面临一个重大的架构决策问题:是继续沿用 ESB(企业服务总线)架构,还是转向分布式架构。

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或许不需要讨论 —— 很多企业都在拥抱分布式架构,放弃 ESB 架构。但在当时,苏宁是更倾向于继续沿用 ESB 架构的。

因为在苏宁的技术架构内,是存在 SAP 服务和一些异构系统的,不能直接弃用 ESB,选择分布式等于同时维护两套系统。

但我坚定地支持采用分布式架构,理由有很多:

  1. ESB 是一个集中点,风险非常大; 如果选择 ESB 架构并且让其承载大量的业务逻辑(系统间调用的处理逻辑),后续转型困难;
  2. 系统内虽然存在部分异构系统,但大部分是同构系统,分布式系统完全可以支撑;
  3. 在分布式架构中,不同服务可以直接访问,无需像 ESB 架构一样经过负载均衡系统和网络交换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

虽然理由很多,但在工作性质上,我属于乙方,是企业外部人员;而持反对意见的是甲方,属于企业内部人员。大部分情况下,乙方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和甲方争执到底 —— 如果甲方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倾向和意见,那就顺从甲方,不是挺好的吗?

但我知道,架构决策事关重大,所以坚持表达了意见。最终,苏宁的 IT 系统也顺利转型为分布式架构,没有走上歧路。

最让我庆幸的是,2015 年我加入了苏宁。如果当初没有坚持转型分布式架构,三年之后,就会有一个庞大、臃肿、高风险的“烂摊子”架构在等着我收拾,那该有多么痛苦?

说了这么多,并非是要突出自己聪明。恰恰相反,我相信人人都很聪明,也非常专业,但如果在一个重要的架构决策失误了,企业就可能需要花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还债”。

你看,其实很多所谓的“技术债”,也就是由一次次的决策失误不断累加而成的。

那么什么是架构决策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当团队因架构方案的选择,出现争议、迟迟不能决定时,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一锤定音的能力和方法。

新架构多久落地,说到底只是个效率问题。但如何拍板确定新架构的设计,则是重要的方向性问题。如果方向不对,那么无论团队里有多少精兵猛将,也只能跟着漫无目的地瞎忙,这就是所谓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选择“不作为”,往往更加可怕

说句公道话,很多管理者虽然会出现决策失误,但至少做了决策,使业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增长。最不靠谱的是,管理者选择不做决策,导致团队工作无限期阻塞,严重影响业务发展。

举个例子,有两个团队成员坐在会议室里,争论两个架构设计方案孰优孰劣。他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你作为技术管理者,应该怎么办?

我大概见过三种处理方式:

  1. 给大家分析哪一种方案更好,现场拍板;
  2. 指出当前双方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再给大家时间去准备,并在 Deadline 前决策拍板;
  3. 泛泛地对大家说:“不够具体”、“没有重点”,“再回去想想”……

第一种、第二种其实都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建立在管理者内心已经有答案、有见解的基础上,前者追求决断效率,后者看重团队培养,都很棒。

但第三种就有点值得玩味了。很多时候,这代表某种“职场生存技巧”。表面上,管理者希望团队多多思考,但实际上,他是自己没想明白。至于接下来,无非是一个字:拖。

有些方案或项目甚至因此延期半年以上,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在这一讲的开始,有一个关键认知,我一定要同步给你:

一把手是团队的天花板,并为团队的所有问题负责。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前几年,我经常用以上认知告诫自己。映射到架构决策层面,也就是一把手一定要有勇气在方案之间做取舍,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当然,架构决策也不能乱做,千万别说:乔老师说了,要敢于做决策,然后闭着眼睛挑了一个答案……

关于架构决策,其实是有一套意见反馈和流程模板的。

做好架构决策的流程和模板

当管理者需要做架构决策时,就意味着至少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架构方案摆在面前,各有利弊,需要高层协助决策。在苏宁时,我还为此建立了一套架构决策流程,决策流程如下:

  1. 当事人发起架构决策申请;
  2. 由产品负责人判断:该申请是在产研中心部门内协调解决,还是上升至 CTO 办公室解决;
  3. 在产研中心部门内,或联合 CTO 办公室,完成架构评审;
  4. 将结果发还至当事人征询意见;
  5. 由当事人判断是否仍有疑虑,需要进行架构仲裁;
  6. 若需要则发起仲裁会,解决分歧;若不需要则结案归档,执行决策。

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参与人包括:产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架构师团队、架构负责人、CTO 办公室负责人等。如果是部门内协调解决,则 CTO 办公室不参与评审;如果评审后仍有分歧,则 CTO 办公室连同其他负责人一起介入架构仲裁,快速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想,设计这么长的流程和表单,难道不是人为地加长决策周期吗?有点不太“敏捷”啊。

没错,只要涉及到新增制度、新增流程,无论考虑得多完善,都会降低团队敏捷度 —— 初创团队几乎总是动作最快的,万人大厂相对来说就要迟缓一些。因此,在管理小团队时,我可能不会推行以上决策流程,因为我的精力足够覆盖团队每一次重要决策;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上述制度就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用体系化的解决方案解决组织问题,是正确的认知。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开始落地,也非常容易“变形”。在上述决策流程里,最困难的不是架构评审和架构仲裁,而是向下推进的动作和速度。

越是高级管理者,日程排得越满,越难约时间开会。决策流程一旦涉及到 CTO 级管理者,推进速度就可能变得非常慢,这在很多企业都是切实存在的现象。

我的解决方法,是回到我们专栏的第二章第二节:《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二):加强组织协同效率》,坚决落地日历协同的文化和工具。当团队做好日历协同时,只要管理者某一时段的日历是空白的,就可以预定会议,对组织全体适用。若有特殊情况,单独沟通。

所以你看,任何策略、体系化的解决方法,都很难脱离企业文化而独立存在。有一句话说得好:文化吞噬策略如早餐。

管理者要优先配合下属做好架构决策,反过来,下属也要进行细致准备,节约时间、提升效率。在架构评审发起前,发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填写和提交一份意见反馈表单,表单内容大致如下图所示:

通常,当你看到这份表格,很可能会最先注意到「业务需求」、「可选方案」、「决策结果」和「决策理由」等关键字。毕竟,这几项直接构成了基本的决策流程,确实非常重要。

但是请注意,当整个决策流程完成时,表格中每一项都应该被填满,没有例外。我们先来看看,表单其他部分的设计目的:

  • 从「待决策内容」到「决策申请编号」,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将决策事件归档,以备以后参考、调研、借鉴;
  • 「假设条件」是为了注明可选方案的依赖条件,以免出现建设“空中楼阁”的情况;
  • 「重要性」的标注是为了提升决策效率;
  • 「因决策而产生的需求」和「其他相关决策」,则是确保决策可以落地。

不过具体到表单的某一项,模板中是没有字数限制的。填写意见反馈表的标准是:逻辑清晰、完整,能让他人能够准确理解。

相比决策流程,这张表单的泛用性可能更高,作用也非常关键,我认为大概有四点:

第一,这套流程和意见反馈模板,可以让当事人及各参与方,做好充分的思考和准备,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第二,所有分歧会落实到纸面上,能防止沟通出现歧义,也预防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第三,可以培养所有人的大局观和架构决策能力,间接推动人才梯队建设;

最后,用体系化方案解决团队问题,追求的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流程还是表格,都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越早养成这种思维模式,对个人成长的帮助越大。如果你能在思考、验证后,将其沉淀为文档,相信有一天,你也能起草适合自己公司和业务的架构决策模板。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即便拥有了架构决策流程和模板,要高效率地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于管理者而言,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各领域、各方向的架构设计往往有其独特的一面。尤其是业务架构的设计,可能还会掺杂一些“历史原因”。如果不是代码维护者,几乎很难讲清楚业务逻辑。

这时,管理者怎么做架构决策呢?

技术管理者如何做好架构决策

我认为,要做好架构决策,管理者至少需要具备两项特质。

第一项特质:要学会站在全局视角看待问题,学会看到技术架构的“外部价值”。这种“外部价值”包括:公司利润、人效、资源利用率、业务风险,等等。

说到这里,请你暂停并回想一下:在这一讲的开头,我提到了 2012 年在苏宁完成的架构决策:在 ESB 和分布式架构之间,我选择了分布式架构。这个决策具备哪些“外部价值”呢?

这是个有关企业技术平台的架构决策,所以和收入、利润的关联度都很小。但分布式架构确实大大降低了业务风险,也在系统交互层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优势。

但如果只能看清“外部价值”,也不能让技术管理者做好架构决策,否则一个不懂技术的 CEO 才是最好的架构决策者。

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第二项特质:具备相当的技术深度,以及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

时隔 8 年,今天再谈起在苏宁选择分布式架构的往事,总是有点云淡风轻。但在背后,是一箩筐的技术细节:你要知晓 ESB 和分布式架构支持同构、异构服务时,各自的优劣势;你要知晓两者通过 TCP/IP 和 IP 协议交互所带来的效率区别;你要知晓 ESB 架构中,负载均衡系统和交换机的存在,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源浪费,等等。

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一直强调做 “T” 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此时得到了体现:有一条足够深入的技术栈,是你前进的巨大倚仗。

那么,是不是分布式专家就只能参与分布式架构的决策呢?当然不是,CTO 几乎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栈技术和架构专家 —— 在一个梯队建设较为成功的企业里,走技术路线的下属,几乎总是会在某一专业领域胜过你。

这时,管理者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就会派上用场。做架构决策时,我们要求写好意见反馈模板,其中一个重要意图是让当事人将架构背后的逻辑讲明白。

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通过下属的表述,快速理解业务和架构逻辑,短时间内成为这一细分问题的专家,然后进行决策。

“只要你能讲清楚,我就一定能掌握”,如果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养成了这一专业素质,管理者将在架构决策方面无往而不利。

你可能会说,老乔啊,我们团队的成员,嘴都比较笨,真的是说不明白。没关系,管理者可以多加引导,一个很好用的小技巧是:引导对决策存在分歧的双方,就方案合理性互相“攻击”。

你可以要求当事人 A 首先阐述方案,并进行提问,比如:你凭什么说这个方案就能节省资源?在当事人 A 回答完之后,询问当事人 B :你对他刚才的阐述难道没有疑问吗?

这样一来二去,方案背后的逻辑就会更加清晰,管理者也就更容易进行决策了。

结语

今天,我们聊了聊有关架构决策的认知、体系框架,以及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初级管理者来说,要尽早培养自己的架构决策能力,尤其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个人技术栈的深度扩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对于高级管理者来说,则要做好认知层面的储备。很多 CTO 面对下属的架构决策求助,回复都是“我忙着呢,过两天吧”、“你自己再想想,晚点再说”。

高级管理者不能总是瞎忙,如果你真的意识到,架构决策是技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一定会为类似的决策会议腾出时间。

拖延做决策的管理者,要么是不懂,要么是战略懒惰,很少有第三种情况。而所谓“战略懒惰”,常常表现为管理者自己冲到一线“拼杀”,却对团队的方向性问题反应迟钝。

当然,做管理的时间一长,确实也会怀念“带队冲锋”的感觉,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要注意,“冲锋”这个动作,一定发生在战略决策之后。而善于做决策,又敢于冲锋的管理者,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一定大有可为。

好了,关于架构决策,我们就聊这么多。

让我们下一讲再见!

标签:CTO,架构,17,18,决策,管理者,团队,分布式
From: https://www.cnblogs.com/ningxinjie/p/17336707.html

相关文章

  • 17-CSS3的常见边框汇总
    title:17-CSS3的常见边框汇总publish:trueCSS3常见边框汇总<!DOCTYPEhtml><htmllang="en"><head><metacharset="UTF-8"><title>CSS3边框</title><style>body,ul,li,dl,dt,dd,h1,......
  • 修路方案 118 (prim判断最小生成树的不唯一性)
    修路方案3000ms |          内存限制:655355南将军率领着许多部队,它们分别驻扎在N个不同的城市里,这些城市分别编号1~N,由于交通不太便利,南将军准备修路。现在已经知道哪些城市之间可以修路,如果修路,花费是多少。现在,军师小工已经找到了一种修路的方案,能够使各个......
  • 4.18
    所花时间(包括上课):4h代码量(行):200行博客量(篇):1篇晚上学习我了解到的知识点:今天我修复了昨天传参报错的问题,改善了页面乱码的问题,实现了功能流畅运行,完成了组长交给的任务遇到的问题,session传值问题,我不会多值传参,只会一个,不过好在可以改<%@pageimport="DAO.dao"%><%@pageim......
  • JZ18 删除链表的节点
    importjava.util.*;/**publicclassListNode{*intval;*ListNodenext=null;*publicListNode(intval){*this.val=val;*}*}*/publicclassSolution{/***代码中的类名、方法名、参数名已经指定,请勿修改,直接返回方法......
  • 18 同步与异常(四) 原子操作
    1简介原子操作此操作是不会被打断的2ldrex、strex、teqldrex相对ldr而言此命令多了ex(exclude排除),意为独占eg:将会对ldrr0,r1命令中的r1标记为独占strex相较于str基本功能而言多出清除独占标记eg:strexr2,r0,r1将r0写入r1,并清除r1的独占标记。成功将r2设为0,......
  • HomeWork4.17
    软件测试工具一、测试管理工具1,TestDirector(大而全)2,jira(简单好用)3,QualityCenter(复杂,收费)4,禅道(简单好用)5,bugzilla(功能简单)6,svn(代码和文档管理工具)7,vss类似svn8,git,同svn,但是多分支管理比svn好9,Note(大而全,费用太贵)10,CQ(ClearQuest-IBM产品-大而全)二、接口测......
  • CF 1820A-Yura's New Name, 800 / 思维 / ^-^ 或 ^^ 才合法
    CF1820A-Yura'sNewName处理方式:特殊情况提前判断+一般情况从首推到尾#include<iostream>#include<cstring>usingnamespacestd;constintN=1e2+10;typedeflonglongLL;intT;strings;intmain(){cin>>T;while(T--){......
  • 20230418 >windows11 slmgr/ ato 命令和kms server
    Problems:1使用win11不打算使用微软账户,如何绕过2重装Windows11或者用virtualmachines搬运都得用到的,如何临时激活。这个作为testing用途,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SolutionstepA:重装的时候会遇到windows11在oobe界面下要求登入Microsoft账号,但由于只是作为测试用途......
  • OpenCV图像边缘检测(17)
    边缘(edge)是指图像局部强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主要存在于目标与目标、目标与背景、区域与区域(包括不同色彩)之间,是图像分割、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图像分析的重要基础。图像强度的显著变化可分为:阶跃变化函数,即图像强度在不连续处的两边的像素灰度值有着显著的差异线条(屋顶)变化函......
  • Atcoder Regular Contest 118 E - Avoid Permutations(容斥+DP)
    挺套路的DP。第一步是显然的:转换贡献体,DP一条从\((0,0)\)到\((n+1,n+1)\)的路径,然后计算有多少个排列满足这条路径不经过任何一个\((i,p_i)\)。正着统计肯定不好求,考虑容斥。即我们钦定一些路径上的点,满足这些点必须对应某个\((i,p_i)\),然后计算有多少个\(p\)符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