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的数据载体张量与线性回归
Pytorch 官方英文文档: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torch.html?
Pytorch 中文文档:https://pytorch-cn.readthedocs.io/zh/latest/
1. 写在前面
今天是该系列的第一篇, 我们直接从Pytorch最基础的开始,这部分首先会整理Pytorch中数据结构张量的概念和创建方法,然后整理张量的各种操作,最后通过前面所学玩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
大纲如下:
- 张量的简介与创建(张量及各种创建方式)
- 张量的基本操作(张量的切分,拼接,索引,变换,数学运算)
- 玩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
- 总结梳理
Ok, let’s go!
2. 张量的简介与创建
这部分内容介绍pytorch中的数据结构——Tensor,Tensor是PyTorch中最基础的概念,其参与了整个运算过程,主要介绍张量的概念和属性,如data, device, dtype等,并介绍tensor的基本创建方法,如直接创建、依数值创建和依概率分布创建等。
2.1 张量的简介
-
张量的基本概念
张量其实是一个多维数组,它是标量、向量、矩阵的高维拓展 -
Tensor与Variable
在Pytorch0.4.0版本之后其实Variable已经并入Tensor, 但是Variable这个数据类型的了解,对于理解张量来说很有帮助, 这到底是个什么呢?Variable是torch.autograd中的数据类型。
Variable有下面的5个属性:- data: 被包装的Tensor
- grad: data的梯度
- grad_fn: fn表示function的意思,记录我么创建的创建张量时用到的方法,比如说加法,乘法,这个操作在求导过程需要用到,Tensor的Function, 是自动求导的关键
- requires_grad: 指示是否需要梯度, 有的不需要梯度
- is_leaf: 指示是否是叶子节点(张量)
这些属性都是为了张量的自动求导而设置的, 从Pytorch0.4.0版开始,Variable并入了Tensor, 看看张量里面的属性:
可以发现,如今版本里面的Tensor共有8个属性,上面四个与数据本身相关,下面四个与梯度求导相关。 其中有五个是Variable并入过来的, 这些含义就不解释了, 而还有三个属性没有说:- dtype: 张量的数据类型, 如torch.FloatTensor, torch.cuda.FloatTensor, 用的最多的一般是float32和int64(torch.long)
- shape: 张量的形状, 如(64, 3, 224, 224)
- device: 张量所在的设备, GPU/CPU, 张量放在GPU上才能使用加速。
知道了什么是张量,那么如何创建张量呢?
2.2 张量的创建
-
直接创建张量
torch.Tensor(): 功能: 从data创建Tensor
这里的data,就是我们的数据,可以是list,也可以是numpy。 dtype这个是指明数据类型, 默认与data的一致。 device是指明所在的设备, requires_grad是是否需要梯度, 在搭建神经网络的时候需要求导的那些参数这里要设置为true。 pin_memory是否存于锁页内存,这个设置为False就可以。下面就具体代码演示:arr = np.ones((3, 3)) print('ndarry的数据类型:', arr.dtype) t = torch.tensor(arr, device='cuda') print(t) ## 结果如下: ndarry的数据类型: float64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device='cuda:0', dtype=torch.float64) 1234567891011
-
通过numpy数组来创建
torch.from_numpy(ndarry): 从numpy创建tensor
注意:这个创建的Tensor与原ndarray共享内存, 当修改其中一个数据的时候,另一个也会被改动。
下面具体看代码演示(共享内存):arr = np.array([[1, 2, 3], [4, 5, 6]]) t = torch.from_numpy(arr) print(arr, '\n',t) arr[0, 0] = 0 print('*' * 10) print(arr, '\n',t) t[1, 1] = 100 print('*' * 10) print(arr, '\n',t) ## 结果: [[1 2 3] [4 5 6]] tensor([[1, 2, 3], [4, 5, 6]], dtype=torch.int32) ********** [[0 2 3] [4 5 6]] tensor([[0, 2, 3], [4, 5, 6]], dtype=torch.int32) ********** [[ 0 2 3] [ 4 100 6]] tensor([[ 0, 2, 3], [ 4, 100, 6]], dtype=torch.int3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
依据数值创建
torch.zeros(): 依size创建全0的张量
这些参数都比较好理解,layout这个是内存中的布局形式, 一般采用默认就可以。 这个out,表示输出张量,就是再把这个张量赋值给别的一个张量,但是这两个张量时一样的,指的同一个内存地址。看代码:out_t = torch.tensor([1]) t = torch.zeros((3, 3), out=out_t) print(out_t, '\n', t) print(id(t), id(out_t), id(t) == id(out_t)) # 这个看内存地址 ## 结果: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2575719258696 2575719258696 True 1234567891011121314
torch.zeros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 这个是创建与input同形状的全0张量
t = torch.zeros_like(out_t) # 这里的input要是个张量 print(t)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123456
除了全0张量, 还可以创建全1张量, 用法和上面一样,torch.ones(), torch.ones_like(), 还可以自定义数值张量:torch.full(), torch.full_like()
这里的fill_value就是要填充的值。t = torch.full((3,3), 10) tensor([[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234
torch.arange(): 创建等差的1维张量,数值区间[start, end), 注意这是右边开,取不到最后的那个数。
这个和numpy的差不多,这里的step表示的步长。t = torch.arange(2, 10, 2) # tensor([2, 4, 6, 8]) 1
torch.linspace(): 创建均分的1维张量, 数值区间[start, end] 注意这里都是闭区间,和上面的区分。
这里是右闭, 能取到最后的值,并且这里的steps是数列的长度而不是步长。t = torch.linspace(2, 10, 5) # tensor([2, 4, 6, 8, 10]) # 那么如果不是那么正好呢? 步长应该是多少? t = torch.linspace(2, 10, 6) # tensor([2, 3.6, 5.2, 6.8, 8.4, 10]) # 这个步长是怎么算的? (end-start) / (steps-1) 123456
除了创建均分数列,还可以创建对数均分数列:
这里的base表示以什么为底。最后一个方法就是torch.eye(): 创建单位对角矩阵, 默认是方阵
n, m分别是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
依概率分布创建张量
torch.normal():生成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这个使用的比较多
mean是均值,std是标准差。 但是这个地方要注意, 根据mean和std,分别各有两种取值,所以这里会有四种模式:- mean为标量, std为标量
- mean为标量, std为张量
- mean为张量, std为标量
- mean为张量,std为张量
这个看代码来的直接:
# 第一种模式 - 均值是标量, 方差是标量 - 此时产生的是一个分布, 从这一个分部种抽样相应的个数,所以这个必须指定size,也就是抽取多少个数 t_normal = torch.normal(0, 1, size=(4,)) print(t_normal) # 来自同一个分布 # 第二种模式 - 均值是标量, 方差是张量 - 此时会根据方差的形状大小,产生同样多个分布,每一个分布的均值都是那个标量 std = torch.arange(1, 5, dtype=torch.float) print(std.dtype) t_normal2 = torch.normal(1, std) print(t_normal2) # 也产生来四个数,但是这四个数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正态分布,这些分布均值相等 # 第三种模式 - 均值是张量,方差是标量 - 此时也会根据均值的形状大小,产生同样多个方差相同的分布,从这几个分布中分别取一个值作为结果 mean = torch.arange(1, 5, dtype=torch.float) t_normal3 = torch.normal(mean, 1) print(t_normal3) # 来自不同的分布,但分布里面方差相等 # 第四种模式 - 均值是张量, 方差是张量 - 此时需要均值的个数和方差的个数一样多,分别产生这么多个正太分布,从这里面抽取一个值 mean = torch.arange(1, 5, dtype=torch.float) std = torch.arange(1, 5, dtype=torch.float) t_normal4 = torch.normal(mean, std) print(t_normal4) # 来自不同的分布,各自有自己的均值和方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下面一个是标准正态分布:torch.randn(), torch.randn_like()
生成均匀分布:torch.rand(), rand_like() 在[0,1)生成均匀分布
torch.randint(), torch.randint_like(): 区间[low,hight)生成整数均匀分布
下面看最后两个:
torch.randperm(n): 生成从0 - n-1的随机排列, n是张量的长度, 经常用来生成一个乱序索引。
torch.bernoulli(input): 以input为概率,生成伯努利分布(0-1分布,两点分布), input: 概率值
3. 张量的操作
这次整理张量的基本操作,比如张量的拼接,切分,索引和变换以及数学运算等,并基于所学习的知识,实现线性回归模型。
3.1 张量的基本操作
-
张量的拼接
- torch.cat(tensors, dim=0, out=None): 将张量按维度dim进行拼接, tensors表示张量序列, dim要拼接的维度
- torch.stack(tensors, dim=0, out=None): 在新创建的维度dim上进行拼接, tensors表示张量序列, dim要拼接的维度
这是啥意思, stack会新创建一个维度,然后完成拼接。还是看代码:
# 张量的拼接 t = torch.ones((2, 3)) print(t) t_0 = torch.cat([t, t], dim=0) # 行拼接 t_1 = torch.cat([t, t], dim=1) # 列拼接 print(t_0, t_0.shape) print(t_1, t_1.shape) # 结果: tensor([[1., 1., 1.], [1., 1., 1.]])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1., 1.]]) torch.Size([4, 3])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1., 1.]]) torch.Size([2, 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cat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行和列,进行拼接, 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浮点数类型拼接才可以,long类型拼接会报错。 下面我们看看.stack方法:
t_stack = torch.stack([t,t,t], dim=0) print(t_stack) print(t_stack.shape) t_stack1 = torch.stack([t, t, t], dim=1) print(t_stack1) print(t_stack1.shape) ## 结果: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torch.Size([3, 2, 3])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torch.Size([2, 3,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stack是根据给定的维度新增了一个新的维度,在这个新维度上进行拼接,这个.stack与其说是从新维度上拼接,不太好理解,其实是新加了一个维度Z轴,只不过dim=0和dim=1的视角不同罢了。 dim=0的时候,是横向看,dim=1是纵向看。
所以这两个使用的时候要小心,看好了究竟是在原来的维度上拼接到一块,还是从新维度上拼接到一块。
-
张量的切分
torch.chunk(input, chunks, dim=0): 将张量按维度dim进行平均切分, 返回值是张量列表,注意,如果不能整除, 最后一份张量小于其他张量。 chunks代表要切分的维度。 下面看一下代码实现:a = torch.ones((2, 7)) # 7 list_of_tensors = torch.chunk(a, dim=1, chunks=3) # 第一个维度切成三块, 那么应该是(2,3), (2,3), (2,1) 因为7不能整除3,所以每一份应该向上取整,最后不够的有多少算多少 print(list_of_tensors) for idx, t in enumerate(list_of_tensors): print("第{}个张量:{}, shape is {}".format(idx+1, t, t.shape)) ## 结果: (tensor([[1., 1., 1.], [1., 1., 1.]]), tensor([[1., 1., 1.], [1., 1., 1.]]), tensor([[1.], [1.]])) 第1个张量:tensor([[1., 1., 1.], [1., 1., 1.]]), shape is torch.Size([2, 3]) 第2个张量:tensor([[1., 1., 1.], [1., 1., 1.]]), shape is torch.Size([2, 3]) 第3个张量:tensor([[1.], [1.]]), shape is torch.Size([2, 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torch.split(tensor, split_size_or_sections, dim=0): 这个也是将张量按维度dim切分,但是这个更加强大, 可以指定切分的长度, split_size_or_sections为int时表示每一份的长度, 为list时,按list元素切分
# split t = torch.ones((2, 5)) list_of_tensors = torch.split(t, [2, 1, 2], dim=1) # [2 , 1, 2], 这个要保证这个list的大小正好是那个维度的总大小,这样才能切 for idx, t in enumerate(list_of_tensors): print("第{}个张量:{}, shape is {}".format(idx+1, t, t.shape)) ## 结果 第1个张量:tensor([[1., 1.], [1., 1.]]), shape is torch.Size([2, 2]) 第2个张量:tensor([[1.], [1.]]), shape is torch.Size([2, 1]) 第3个张量:tensor([[1., 1.], [1., 1.]]), shape is torch.Size([2, 2]) 1234567891011121314
所以切分,也有两个函数,.chunk和.split。 .chunk切分的规则就是提供张量,切分的维度和几份, 比如三份, 先计算每一份的大小,也就是
这个维度的长度除以三,然后上取整,就开始沿着这个维度切,最后不够一份大小的,也就那样了。 所以长度为7的这个维度,3块,每块7/3上取整
是3, 然后第一块3,第二块是3,第三块1。这样切
.split这个函数的功能更加强大,它可以指定每一份的长度,只要传入一个列表即可,或者也有一个整数,表示每一份的长度,这个就根据每一份的长度先切着, 看看能切几块算几块。 不过列表的那个好使,可以自己指定每一块的长度,但是注意一下,这个长度的总和必须是维度的那个总长度才用办法切。 -
张量的索引
torch.index_select(input, dim, index, out=None): 在维度dim上,按index索引数据,返回值,以index索引数据拼接的张量。t = torch.randint(0, 9, size=(3, 3)) # 从0-8随机产生数组成3*3的矩阵 print(t) idx = torch.tensor([0, 2], dtype=torch.long) # 这里的类型注意一下,要是long类型 t_select = torch.index_select(t, dim=1, index=idx) #第0列和第2列拼接返回 print(t_select) ## 结果: tensor([[3, 7, 3], [4, 3, 7], [5, 8, 0]]) tensor([[3, 3], [4, 7], [5, 0]]) 12345678910111213
torch.masked_select(input, mask, out=None): 按mask中的True进行索引,返回值:一维张量。 input表示要索引的张量, mask表示与input同形状的布尔类型的张量。 这种情况在选择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元素的时候非常好使, 注意这个是返回一维的张量。下面看代码:
mask = t.ge(5) # le表示<=5, ge表示>=5 gt >5 lt <5 print("mask: \n", mask) t_select1 = torch.masked_select(t, mask) # 选出t中大于5的元素 print(t_select1) ## 结果: mask: tensor([[Fals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 True, True, False]]) tensor([7, 7, 5, 8]) 1234567891011
所以张量的索引,有两种方式:.index_select和.masked_select
- .index_select: 按照索引查找 需要先指定一个Tensor的索引量,然后指定类型是long的
- .masked_select: 就是按照值的条件进行查找,需要先指定条件作为mask
-
张量的变换
torch.reshape(input, shape): 变换张量的形状,这个很常用,input表示要变换的张量,shape表示新张量的形状。 但注意,当张量在内存中是连续时, 新张量与input共享数据内存# torch.reshape t = torch.randperm(8) # randperm是随机排列的一个函数 print(t) t_reshape = torch.reshape(t, (-1, 2, 2)) # -1的话就是根据后面那两个参数,计算出-1这个值,然后再转 print("t:{}\nt_reshape:\n{}".format(t, t_reshape)) t[0] = 1024 print("t:{}\nt_reshape:\n{}".format(t, t_reshape)) print("t.data 内存地址:{}".format(id(t.data))) print("t_reshape.data 内存地址:{}".format(id(t_reshape.data))) # 这个注意一下,两个是共内存的 ## 结果: tensor([2, 4, 3, 1, 5, 6, 7, 0]) t:tensor([2, 4, 3, 1, 5, 6, 7, 0]) t_reshape: tensor([[[2, 4], [3, 1]], [[5, 6], [7, 0]]]) t:tensor([1024, 4, 3, 1, 5, 6, 7, 0]) t_reshape: tensor([[[1024, 4], [ 3, 1]], [[ 5, 6], [ 7, 0]]]) t.data 内存地址:1556953167336 t_reshape.data 内存地址:155695316733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上面这两个是共内存的, 一个改变另一个也会改变。这个要注意一下。
torch.transpose(input, dim0, dim1): 交换张量的两个维度, 矩阵的转置常用, 在图像的预处理中常用, dim0要交换的维度, dim1表示要交换的问题
# torch.transpose t = torch.rand((2, 3, 4)) # 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 print(t) t_transpose = torch.transpose(t, dim0=0, dim1=2) # c*h*w h*w*c, 这表示第0维和第2维进行交换 print("t shape:{}\nt_transpose shape: {}".format(t.shape, t_transpose.shape)) ## 结果: tensor([[[0.7480, 0.5601, 0.1674, 0.3333], [0.4648, 0.6332, 0.7692, 0.2147], [0.7815, 0.8644, 0.6052, 0.3650]], [[0.2536, 0.1642, 0.2833, 0.3858], [0.8337, 0.6173, 0.3923, 0.1878], [0.8375, 0.2109, 0.4282, 0.4974]]]) t shape:torch.Size([2, 3, 4]) t_transpose shape: torch.Size([4, 3, 2]) tensor([[[0.7480, 0.2536], [0.4648, 0.8337], [0.7815, 0.8375]], [[0.5601, 0.1642], [0.6332, 0.6173], [0.8644, 0.2109]], [[0.1674, 0.2833], [0.7692, 0.3923], [0.6052, 0.4282]], [[0.3333, 0.3858], [0.2147, 0.1878], [0.3650, 0.497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torch.t(input): 2维张量的转置, 对矩阵而言,相当于torch.transpose(inpuot, 0,1)
torch.squeeze(input, dim=None, out=None): 压缩长度为1的维度, dim若为None,移除所有长度为1的轴,若指定维度,当且仅当该轴长度为1时可以被移除
# torch.squeeze t = torch.rand((1, 2, 3, 1)) t_sq = torch.squeeze(t) t_0 = torch.squeeze(t, dim=0) t_1 = torch.squeeze(t, dim=1) print(t.shape) # torch.Size([1, 2, 3, 1]) print(t_sq.shape) # torch.Size([2, 3]) print(t_0.shape) # torch.Size([2, 3, 1]) print(t_1.shape) # torch.Size([1, 2, 3, 1]) 123456789
torch.unsqueeze(input, dim, out=None): 依据dim扩展维度
3.2 张量的数学运算
3.2.1 标量运算
Pytorch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学运算,可以分为三大类: 加减乘除, 对数指数幂函数,三角函数
这里重点演示一下加法这个函数, 因为这个函数有一个小细节:
torch.add(input, alpha=1, other, out=None): 逐元素计算input+alpha * other。 注意人家这里有个alpha,叫做乘项因子。类似权重的个东西。 这个东西让计算变得更加简洁, 比如线性回归我们知道有个y = wx + b, 在这里直接一行代码torch.add(b, w, x)就搞定。 类似的还有两个方法:
torch.addcdiv(input, value=1, tensor1, tensor2, out=None): 这个实现了
\[out_i = input_i + value\times\frac{tensor1_i}{tensor2_i} \]torch.addcmul(input, value=1, tensor1, tensor2, out=None): 这个实现了
\[out_i = input_i + value\times tensor1_i\times tensor2_i \]这个在优化的时候经常会用到。
t_0 = torch.randn((3, 3))
t_1 = torch.ones_like(t_0)
t_add = torch.add(t_0, 10, t_1)
print("t_0:\n{}\nt_1:\n{}\nt_add_10:\n{}".format(t_0, t_1, t_add))
## 结果:
t_0:
tensor([[-0.4133, 1.4492, -0.1619],
[-0.4508, 1.2543, 0.2360],
[ 1.0054, 1.2767, 0.9953]])
t_1: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t_add_10:
tensor([[ 9.5867, 11.4492, 9.8381],
[ 9.5492, 11.2543, 10.2360],
[11.0054, 11.2767, 10.995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3.2.2 向量运算
向量运算符只在一个特定轴上运算,将一个向量映射到一个标量或者另外一个向量。
#统计值
a = torch.arange(1,10).float()
print(torch.sum(a))
print(torch.mean(a))
print(torch.max(a))
print(torch.min(a))
print(torch.prod(a)) #累乘
print(torch.std(a)) #标准差
print(torch.var(a)) #方差
print(torch.median(a)) #中位数
cum扫描
#cum扫描
a = torch.arange(1,10)
print(torch.cumsum(a,0)) # 累加
print(torch.cumprod(a,0)) # 累乘
print(torch.cummax(a,0).values)
print(torch.cummax(a,0).indices)
print(torch.cummin(a,0))
张量排序
#torch.sort和torch.topk可以对张量排序
a = torch.tensor([[9,7,8],[1,3,2],[5,6,4]]).float()
print(torch.topk(a,2,dim = 0),"\n")
print(torch.topk(a,2,dim = 1),"\n")
print(torch.sort(a,dim = 1),"\n")
#利用torch.topk可以在Pytorch中实现KNN算法
3.2.4 矩阵运算
矩阵必须是二维的。类似torch.tensor([1,2,3])这样的不是矩阵。
矩阵运算包括:矩阵乘法,矩阵转置,矩阵逆,矩阵求迹,矩阵范数,矩阵行列式,矩阵求特征值,矩阵分解等运算。
-
矩阵乘法
#矩阵乘法 a = torch.tensor([[1,2],[3,4]]) b = torch.tensor([[2,0],[0,2]]) print(a@b) #等价于torch.matmul(a,b) 或 torch.mm(a,b)
-
转置
#矩阵转置 a = torch.tensor([[1.0,2],[3,4]]) print(a.t())
-
矩阵求逆
#矩阵逆,必须为浮点类型 a = torch.tensor([[1.0,2],[3,4]]) print(torch.inverse(a))
-
矩阵求迹
#矩阵求trace a = torch.tensor([[1.0,2],[3,4]]) print(torch.trace(a))
-
求范数和行列式
#矩阵求范数 a = torch.tensor([[1.0,2],[3,4]]) print(torch.norm(a)) #矩阵行列式 a = torch.tensor([[1.0,2],[3,4]]) print(torch.det(a))
-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a = torch.tensor([[1.0,2],[-5,4]],dtype = torch.float) print(torch.eig(a,eigenvectors=True)) #两个特征值分别是 -2.5+2.7839j, 2.5-2.7839j
-
QR分解
#矩阵QR分解, 将一个方阵分解为一个正交矩阵q和上三角矩阵r #QR分解实际上是对矩阵a实施Schmidt正交化得到q a = torch.tensor([[1.0,2.0],[3.0,4.0]]) q,r = torch.qr(a) print(q,"\n") print(r,"\n") print(q@r)
-
SVD分解
#矩阵svd分解 #svd分解可以将任意一个矩阵分解为一个正交矩阵u,一个对角阵s和一个正交矩阵v.t()的乘积 #svd常用于矩阵压缩和降维 a=torch.tensor([[1.0,2.0],[3.0,4.0],[5.0,6.0]]) u,s,v = torch.svd(a) print(u,"\n") print(s,"\n") print(v,"\n") print([email protected](s)@v.t()) #利用svd分解可以在Pytorch中实现主成分分析降维
下面基于上面的这些方法玩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4. 搭建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是分析一个变量与另外一(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因变量是y, 自变量是x, 关系线性:
\[y = w\times x + b \]任务就是求解w,b。
我们的求解步骤:
-
确定模型: Model -> y = wx + b
-
选择损失函数: 这里用MSE : \(\frac{1}{m} \sum_{i=1}^{m}\left(y_{i}-\hat{y}_{i}\right)^2\)
-
求解梯度并更新w, b \(dw=w−LR×w.grad, \space b=b−LR×w.grad\)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叫做代码逻辑的一种思路, 写代码往往习惯先有一个这样的一种思路,然后再去写代码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 而如果不系统的学一遍Pytorch, 一上来直接上那种复杂的CNN, LSTM这种,往往这些代码逻辑不好形成,因为好多细节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这次学习先从最简单的线性回归开始,然后慢慢的到复杂的那种网络。下面我们开始写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 首先我们得有训练样本X,Y, 这里我们随机生成
x = torch.rand(20, 1) * 10
y = 2 * x + (5 + torch.randn(20, 1))
# 构建线性回归函数的参数
w = torch.randn((1), requires_grad=True)
b = torch.zeros((1), requires_grad=True) # 这俩都需要求梯度
for iteration in range(100):
# 前向传播
wx = torch.mul(w, x)
y_pred = torch.add(wx, b)
# 计算loss
loss = (0.5 * (y-y_pred)**2).mean()
# 反向传播
loss.backward()
# 更新参数
b.data.sub_(lr * b.grad) # 这种_的加法操作时从自身减,相当于-=
w.data.sub_(lr * w.grad)
# 梯度清零
w.grad.data.zero_()
b.grad.data.zero_()
print(w.data, b.data)
我们看一下结果:
5. 总结
今天的学习内容结束, 下面简单的梳理一遍,其实小东西还是挺多的, 首先我们从Pytorch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开始,认识了张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多维数组,然后张量本身有很多的属性, 有关于数据本身的data, dtype, shape, dtype, 也有关于求导的requires_grad, grad, grad_fn, is_leaf。 然后学习了张量的创建方法, 比如直接创建,从数组创建,数值创建,按照概率创建等。 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创建函数tensor(), from_numpy(), ones(), zeros(), eye(), full(), arange(), linspace(), normal(), randn(), rand(), randint(), randperm()等等吧。
接着就是张量的操作部分, 有基本操作和数学运算, 基本操作部分有张量的拼接两个函数(.cat, .stack), 张量的切分两个函数(.chunk, .split), 张量的转置(.reshape, .transpose, .t), 张量的索引两个函数(.index_select, .masked_select)。 数学运算部分,也是很多数学函数,有加减乘除的,指数底数幂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很多。
最后基于上面的所学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 下面以一张思维导图把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拎起来:
转自:https://zhongqi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5465136
标签:dim,01,tensor,torch,矩阵,张量,Pytorch,print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eoffreygao/p/1717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