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特征点法前端

特征点法前端

时间:2023-02-27 15:35:21浏览次数:49  
标签:wedge mathbf 特征 前端 矩阵 相机 匹配 点法

特征点法前端

​ 前端又称为视觉里程计 (VO),它根据相邻图像间的信息来估计出相机的运动。估计值既可作为结果输出,也可以作为初始值提供给后端来进行优化。VO 的实现,按照是否提取图像特征,分为特征点法前端和直接法前端。

1.0 特征点与特征点匹配

​ 如前所述,VO 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图像信息来估计相机的运动。一般来说,我们首先从图像中选取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点,然后根据这些点来估计相机的位姿(和点的定位)。在SLAM 中,这些点也称为路标

1.1 特征点

​ 影像在计算机中是以数值矩阵的方式来进行存储的。因此,单个像素也是一种特征。但我们希望所提取的特征能够在相机运动后保持稳定,即有一定程度的不变性。而单个像素往往收到光照、视角、形变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因此,在计算机视觉中,常常通过人工设计的特征提取器来获取具有鲁棒性的图像特征。

​ 常见的图像特征就是角点。角点有易辨认,易提取的特点。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距离的影响:从远处看是角点的地方,相机移近之后却不是了。还有旋转的影响:相机旋转后,不同影像上的同一角点可能就具有不同的外观。

​ 为此,研究者们设计了许多能够提取具有足够鲁棒性特征提取算法,如 SIFT, SURE, ORB 等等。这些人工设计的特征点一般都具备如下性质

  1. 可重复性:相同的特征点可以在不同的影像上找到;
  2. 可区别性:不同的特征点具有不同的表达;
  3. 高效率:同一图像中,特征点的数量远小于像素的数量;
  4. 本地性:提取的特征点仅仅和一小片图像区域相关。

​ 一个特征点由关键点 (key-point) 和描述子 (descriptor) 两部分组成。关键点指的是该特征点在图像上的位置信息,有些还具有方向、大小等其他信息。描述子通常是一个向量,它按照某种人为设计的方式,描述了特征点周围像素点信息。描述子一个重要设计原则就是外观相似的特征具有相似的描述子

​ 由于SLAM 是一种实时应用,因此除了鲁棒性之外,算法的实时性也应该被考虑。实际上,特征点提取和匹配占据了SLAM 主要的时间消耗。因此选用合适的特征提取算法至关重要。如 SIFT 算子虽好,但计算量太大,时间消耗过多。虽然大部分的特征提取都具有良好的并行性,可以使用 GPU 来加速运算,但由此带来的成本提升也要纳入考量。而ORB算子是质量和效率之间比较好的折中方案,常被用在目前的视觉 SLAM 方案中。

1.2 ORB

​ 网上关于 ORB 算子的资料很多,相关论文也可以直接获取。这里仅仅进行一个简要的叙述。

ORB 特征一样由关键点和描述子两部分组成。它的关键点为 Oriented FAST,是 FAST 算子的一种改进;描述子则是BRIEF。

​ FAST 算子很高效,但不具备尺度和旋转不变性。通过构建影像金字塔,在不同尺度的影像上提取特征来增加尺度不变性。然后引入像素重心来确定特征点的方向,引入旋转不变性。中间还可以使用Harris 角点滤波来提取出N 个最有可能的角点。

​ 传统的BRIEF 描述子一样不具备旋转不变性,同样通过像素重心所确定的特征点方向来作为描述子点方向,得到steer BRIEF。最后,为了得到更好的两两比较模式,利用一个角点数据集和贪心算法得到一个具有高方差、低相关的模式,用以构建合适的描述子,称为 rBRIEF。

​ 原论文ORB 在此。

1.3 特征匹配

​ 完成特征提取后,就可以进行特征匹配了。特征匹配解决了SLAM 中的数据关联问题,即确定了当前看到的路标和之前看到的路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 最简单的特征匹配方法就是暴力匹配 (brute-force matching):计算待匹配特征点与其他特征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按距离排序,选取距离最近的特征点作为匹配点。在这里,描述子间的距离表示了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相似程度,有欧式距离,汉明距离等等。对于特征点数量巨大的情况,快速近似最邻近 (FLANN) 算法会更为高效。

​ 接下来,我们希望根据匹配的特征点对来估计相机的运动。根据相机原理或所有的数据等不同,有三种情况:

  1. 当使用单目相机时,我们只知道二维的像素坐标,因此问题是根据两组匹配的 \(2D\) 点来估计相机运动。该问题用对极几何来解决。
  2. 当相机为双目或为RGB-D 相机时,由于我们可以获得深度信息,问题就是估计两组 \(3D\) 点间的运动。该问题用$ ICP $ 来解决。
  3. 如果有 \(3D\) 点云及其对应像素点的 \(2D\) 坐标,也能顾及相机运动。该问题通过 $PnP $求解。

2.0 对极几何

2.1 对极约束

image

​ 上图展示了一对匹配好的特征点。我们希望求取这两帧之间的运动。设两个相机关心分别为 \(O_1\) 和 \(O_2\),第一帧到第二帧到运动为 \(R,t\)。点 $p_1 (x_1) $ 和点 $p_2 (x_2) $ 是同一个空间点在两个成像平面上的投影。连线 \(O_1 \ p_1\) 和 \(O_2 \ p_2\) 在三维空间中相交于点 \(P\)。这时,\(O_1, O_2\) 和 \(P\)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称为极平面 (epipolar plane)。\(O_1, O_2\) 连线与像平面 $I_1, I_2 $ 的交点分别为 \(e_1, e_2\)。点 \(e_1, e_2\) 称为极点 (epipoles),是相机光心在另一幅影像上的投影。注意到这里 \(e_1, e_2\) 都位于像平面内。有时候它们有可能会落在成像平面之外。\(O_1, O_2\) 称为基线 (baseline)。而极平面与两个像平面之间的交线 \(l_1, l_2\) 为极线 (epipolar line),它们分别是射线 \(O_2 \ p_2\) 和 \(O_1 \ p_1\) 在对方影像上的投影。

​ 从几何上来看,射线 \(O_1 \ p_1\) 是像素点 \(p_1\) 所对应的物方点可能出现的位置:该射线上的所有点都有可能投影到点 \(p_1\) 上。射线 \(O_2 \ p_2\) 是像素点 \(p_2\) 所对应的物方点可能出现的位置。如果匹配正确的话,像素点 \(p_1, p_2\) 对应于同一个物方点。这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就是点 \(P\) 的空间位置。如果没有特征匹配,我们就必须在极线 \(l_2\) 上搜索 \(p_1\) 的匹配点。

​ 现在我们从代数的角度上看,在第一帧的相机坐标系下,点 \(P\) 的空间位置为:

\[\mathbf{P}=[X, Y, Z]^T \]

​ 根据针孔相机模型,不考虑畸变,两个像素点 \(p_1\), \(p_2\) 点像素坐标分别为:

\[s_1\mathbf{p}_1=\mathbf{K}\mathbf{P},\ s_2\mathbf{p}_2=\mathbf{K}(\mathbf{R}\mathbf{P}+\mathbf{t}) \]

​ 这里,\(K\) 为相机内参矩阵。如果使用齐次坐标,则前面的系数 $s_1, s_2 $可以省略。设:

\[\mathbf{x}_1=\mathbf{K}^{-1}\mathbf{p}_1,\ \mathbf{x}_2=\mathbf{K}^{-1}\mathbf{p}_2 \]

​ 这里,\(x_1\) 和 \(x_2\) 分别为两个像素点在各自相机坐标系下归一化平面坐标。将之代入上式可得:

\[\mathbf{x}_2 = \mathbf{R}\mathbf{x}_1+\mathbf{t} \]

​ 将上式两边同时左乘\(\mathbf{t}^{\wedge}\),这相当于两侧同时和 $t $ 做外积:

\[\mathbf{t}^{\wedge}\mathbf{x}_2=\mathbf{t}^{\wedge}\mathbf{R}\mathbf{x}_1 \]

​ 再将两侧同时左乘\(\mathbf{x}^T_2\):

\[\mathbf{x}^T_2\mathbf{t}^{\wedge}\mathbf{x}_2=\mathbf{x}^T_2\mathbf{t}^{\wedge}\mathbf{R}\mathbf{x}_1 \]

​ 注意到\(\mathbf{t}^{\wedge}\mathbf{x}_2\) 是一个垂直于二者的向量,因此它和\(\mathbf{x}_2\) 的内积为0。由此可得:

\[\mathbf{x}^T_2\mathbf{t}^{\wedge}\mathbf{R}\mathbf{x}_1=0 \]

​ 如果我们代入 $p_1, p_2 $ 则可得:

\[\mathbf{p}^T_2\mathbf{K}^{-T}\mathbf{t}^{\wedge}\mathbf{R}\mathbf{K}^{-1}\mathbf{p}_1=0 \]

​ 这两个式子称为对极约束。它的几何意义为 $O_1, O_2 $和 \(\mathbf{P}\) 三点共面。这两个式子的中间部分分别称为本质矩阵 (essential matrix) \(\mathbf{E}\) 和基础矩阵 (fundamental matrix) \(\mathbf{F}\)。

\[\mathbf{E} = \mathbf{t}^{\wedge}\mathbf{R} \\ \mathbf{F} =\mathbf{K}^{-T}\mathbf{t}^{\wedge}\mathbf{R}\mathbf{K}^{-1} \\ \mathbf{x}_2^T\mathbf{E}\mathbf{x}_1=\mathbf{p}_2^T\mathbf{F}\mathbf{p}_1=0 \]

​ 对极约束给出了两个匹配点的空间位置关系。\(\mathbf{E}\) 和 \(\mathbf{F}\) 之间只差了相机内参。在 SLAM 中,相机内参一般都是已知的(也可以通过相机标定获得),所以实践中常常使用形式更简单的 \(\mathbf{E}\)。注意到 \(\mathbf{E}\) 完全由旋转矩阵 \(\mathbf{R}\) 和平移向量 \(\mathbf{t}\) 组成,由此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 \(E\) 来求得 \(\mathbf{R}\), \(\mathbf{t}\)。因此,相机位姿的估计就可以描述为:

  1. 通过匹配点求出 \(\mathbf{E}\);
  2. 根据E 求取 \(\mathbf{R}\), \(\mathbf{t}\)。

​ 实际情况自然会比这个复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个求解过程。

2.2 本质矩阵

​ 关于本大节(对极几何)的更详细的讲解和推导推荐看书 An Invitation to 3-D vision 的第五章。这章也正好是sample chapters 之一,可以免费阅读。地址在此Reconstruction from Two Calibrated Views .

​ 本质矩阵 \(\mathbf{E} = \mathbf{t}^{\wedge} \mathbf{R}\) 是一个\(3 * 3\) 大小的矩阵,共 \(9\) 个未知数。它包含了一个相对位置信息 \(t\) 和一个旋转矩阵 \(R\)。所有本质矩阵也构成一个集合,具有以下的性质:

  • 本质矩阵是由对极约束定义的。由上可知对极约束是一个等式为零的约束,所以对 \(E\) 乘以任意非零常数后,对极约束仍然满足。说明 \(E\) 在不同尺度下等价的。
  • 根据\(\mathbf{E} = \mathbf{t}^{\wedge} \mathbf{R}\),本质矩阵 \(E\) 的奇异值必定是\([\sigma,\sigma,0]^T\) 的形式。这称为本质矩阵的内在性质。想要详细的证明还请看上面的章样。
  • 平易和旋转各自有 \(3\)个自由度,所以\(\mathbf{t}^{\wedge} \mathbf{R}\) 一共只有 \(6\) 个自由度。考虑到尺度等价性,本质矩阵 \(E\) 实际上只有\(5\)个自由度。

​ 既然 \(E\) 只有 \(5\) 个自由度,说明我们可以只用 \(5\) 对点来对其进行求解。但 \(E\) 的内在性质是非线性的,只用 \(5\) 对点求解会更麻烦些。考虑 \(E\) 的尺度等价性,可以使用 \(8\) 对点来求解 \(E\)。这就是八点法

​ 考虑一对匹配点,它们的归一化坐标为\(\mathbf{x}_1 = [u_1, v_1,1]^T\) 和\(\mathbf{x}_2 = [u_2, v_2,1]^T\)。根据对极约束则有:

\[\begin{pmatrix} u_1, v_1, 1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e_1 & e_2 & e_3 \\ e_4 & e_5 & e_6 \\ e_7 & e_8 & e_9 \\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u_2 \\ v_2 \\ 1 \end{pmatrix} = 0 \]

​ 把矩阵 \(E\) 展开,写成向量的形式 (stacked version):

\[\mathbf{e} =[ e_1, e_2, e_3, e_4, e_5, e_6, e_7, e_8, e_9]^T \]

​ 对极约束就可以写成与 \(e\) 有关的线形形式:

\[[u_1u_2, u_1 v_2, u_1, v_1 u_2, v_1 v_2, v_1, u_2, v_2, 1] \mathbf{e} = 0 \]

​ \(8\)个特征点对就构成了一个线性方程组。设系数矩阵为 \(A\),它是一个 \(8 * 9\) 大小的矩阵,\(e\) 位于该矩阵的零空间 (Null Space) 中。如果矩阵 \(A\) 满足秩为 \(8\)(满秩)的条件(\(8\) 个点不共面),那么其零空间维度为 \(1\),即 \(e\) 构成一条线,这与 \(e\) 的尺度等价性是一致的。

​ 求解出 \(E\) 后,问题就变成了如何从 \(E\) 中恢复出相机的运动 \(R,t\)。该过程可以由奇异值分解 (SVD) 得到。且对于任意一个本质矩阵 \(E\),有两组相对运动 \((R, t)\) 与之对应。同样地,详细证明请看上面的书籍章样。假设 \(E\) 的SVD 分解为:

\[\mathbf{E} = \mathbf{U} \mathbf{\Sigma} \mathbf{V}^T \]

其中,$U, V $ 是正交阵,\(\mathbf{\Sigma}\) 是奇异值矩阵。与 \(E\) 对应的两组 \((R, t)\) 分别为:

\[\begin{align} \mathbf{t}_1^{\wedge} = \mathbf{U} \mathbf{R}_z(\frac{\pi}{2}) \mathbf{\Sigma} \mathbf{U}^T, & \ \mathbf{R}_1 = \mathbf{U} \mathbf{R}^T_z(\frac{\pi}{2}) \mathbf{V}^T \\ \mathbf{t}_2^{\wedge} = \mathbf{U} \mathbf{R}_z(-\frac{\pi}{2}) \mathbf{\Sigma} \mathbf{U}^T, & \ \mathbf{R}_2 = \mathbf{U} \mathbf{R}^T_z(-\frac{\pi}{2}) \mathbf{V}^T \\ \end{align} \]

​ 其中,\(\mathbf{R}_z(\frac{\pi}{2})\) 表示沿 \(z\) 轴旋转 \(90\) 度的旋转矩阵。对比上面两个式子可以发现,这两组解其实是以参考帧为中心,绕 \(z\) 轴呈 \(180\) 度旋转对称的两组解,如下图所示(来自上面推荐的书籍):

image

​ 同时,由于 \(E\) 可以取任意符号,即 \(-E\) 和 \(E\) 是等价的,所以对任意一个 \(t\) 取负号又取得一个符合条件的解,所以一共有四组符合条件的解。

​ 我们可以将任意一对特征点代入所取得的\(4\)组解中,检测该点在两个相机下的深度值。显然物方特征点应该位于两个相机的前方,取两个深度值都为正的解即是正确的解。

​ 最后,使用带有噪声的数据利用线形方程组求解得到的E 可能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即奇异值矩阵并不满足 \(E\) 的内在性质 \(\mathbf{\Sigma} = diag(\sigma, \sigma, 0)\) 而是\(\mathbf{\Sigma} = diag(\lambda_1, \lambda_2, \lambda_3)\),为从大到小的排序。通常的做法是取\(\mathbf{\Sigma} = diag(\frac{\lambda_1 + \lambda_2}{2},\ \frac{\lambda_1 + \lambda_2}{2}, 0)\) 或者直接取 \((1, 1, 0)\)。

2.3 单应矩阵

​ 前面我们提到,利用八点法来求解本质矩阵的一个前提是系数矩阵满秩,这也意味着八组特征点不能(近似)落在同一个平面上。但在一些情况中,如无人机俯拍影像,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此时,可以利用单应矩阵 (Homography) \(H\) 来求解相机运动。

​ 考虑图像 \(I1\) 和 \(I2\) 有匹配好的特征点对 \(p_1\) 和 \(p_2\),这些特征点所对应的物方点 \(P\) 落在同一平面上。以第一张影像的相机坐标系为惯性系,该平面的法向量为\(n\),到惯性系的原点的距离为 \(d\),则该平面可以表示为:

\[\mathbf{n}^T \mathbf{P}=d \]

​ 整理得:

\[\frac{\mathbf{n}^T \mathbf{P}}{d} = 1 \]

​ 影像 \(I2\) 相对于影像 \(I1\) 的运动为$ (R, t)$,则有:

\[\begin{align} \mathbf{P}_2 & = \mathbf{R} \mathbf{P}_1 + \mathbf{t} \\ & = \mathbf{R} \mathbf{P}_1 + \mathbf{t} \cdot \frac{\mathbf{n}^T \mathbf{P}_1}{d} \\ & = (\mathbf{R} + \frac{\mathbf{t} \mathbf{n}^T}{d}) \cdot \mathbf{P}_1 \end{align} \]

​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描述两个相机坐标系下同一物方点的转换关系,把中间括号内的部分抽取出来就得到了单应矩阵 \(H\)。当然,也可以在括号两端各加上相机矩阵 \(K\),得到\(\mathbf{K} (\mathbf{R} + \frac{\mathbf{t} \mathbf{n}^T}{d}) \mathbf{K}^{-1}\),这是高博书中的表示方式,描述了两个图像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 单应矩阵包含了相机运动信息 \((R, t)\) 和对应平面的参数$ (n, d)$,同样是一个\(3 * 3\) 大小的矩阵,同样可以先通过匹配的特征点对计算 \(H\) 然后将之分解得到平移和旋转。值得注意的是,若相机运动为纯旋转,情形仍和单应矩阵相同,因为此时\(\mathbf{X}_2 = \mathbf{R} \mathbf{X}_1\) 或\(\mathbf{x}_1 = \mathbf{K} \mathbf{R} \mathbf{K}^{-1} \mathbf{x}_2\)。可见,旋转矩阵也是单应矩阵的一种

​ 由上可得:

\[\begin{pmatrix} u_2 \\ v_2 \\ 1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h_1 & h_2 & h_3 \\ h_4 & h_5 & h_6 \\ h_7 & h_8 & h_9 \\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u_1 \\ v_1 \\ 1 \end{pmatrix} \]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等号是在一个非零因子下成立的(齐次坐标)。实际处理中常常乘以一个非零因子使得 \(h_9 = 1\)。然后去掉这个非零因子可得:

\[u_2 = \frac{h_1 u_1 + h_2 v_1 + h_3}{h_7 u_1 + h_8 v_1 + h_9} \\ v_2 = \frac{h_4 u_1 + h_5 v_1 + h_6}{h_7 u_1 + h_8 v_1 + h_9} \]

​ 整理得:

\[h_1 u_1 + h_2 v_1 + h_3 - h_7 u_1 u_2 - h_8 v_1 u_2 = u_2 \\ h_4 u_1 + h_5 v_1 + h_6 - h_7 u_1 v_2 - h_8 v_1 v_2 = v_2 \]

​ 如此,一组匹配点可以构造出两个约束(三组约束中只有两组线性独立)。于是,自由度为 \(8\) 的单应矩阵可以由4对特征点算出(不存在三点共线的情况)。 这种将 \(H\) 转化为向量形式来直接求解的方式称为直接线性变换 (Direct Linear Transform, DLT)。

和本质矩阵的分解类似,分解单应矩阵H 也会得到4组解(如下所示)。这里的推导比较复杂(我也没看得很明白),还请参看前面的书籍章样。利用物方点的深度值为正(位于相机前方)的特性,可以排除两组解,剩下的两组解则需通过其他先验信息进行验证。

3.0 补充

3.1 尺度不确定性

​ 前面提到,\(E\) 具有尺度等价性,由它分解得到的 \((R, t)\) 也具有一个尺度等价性,但由于旋转矩阵 \(R\) 自身带有约束(行列式为 \(1\) 等),所以只有 \(t\) 具有一个尺度。换言之,分解 \(E\) 得到的其实是 \(qt\), q 为一个分零因子。而在通过分解 \(H\) 得到 \((R, t)\) 的时候,由于平面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未知,得到的 \(t\) 同样具有一个尺度等价性。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将 \(t\) 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令其模长为 \(1\).

​ 对 \(t\) 长度的归一化直接导致了单目视觉的尺度不确定性。如果对轨迹和地图同时缩放任意倍数,我们得到的图像仍然是一样的。而对两张图像间的平移t 进行归一化相当于固定尺度。以t 的长度作为为单位长度,计算相机轨迹和特征点的三维位置。这被称为单目 slam 的初始化。初始化后,就可以利用 3D - 2D 来计算相机运动了。进行初始化的两张图像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平移,而后都将以此步的平移为单位。

3.2 纯旋转

​ 在只有纯旋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 \(H\) 来求取旋转。此时由于 \(t = 0\),\(E\) 也为 \(0\)。但此时我们无法利用三角测量来计算特征点的空间位置(不构成对极几何)。所以,单目初始化不能只有纯旋转,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平移

3.3 多余匹配

​ 求解 \(E\) 和 \(H\) 都只需要用到少量的特征点对。而通过特征提取和匹配,往往能获得远超需要的特征点对。拥有这么多匹配点,在求解 \(E\) 或 \(H\) 的过程中当然可以构造一个最小二乘问题。但是,在可能存在误匹配的情况下,随机采样一致性 (RANSAC) 更受青睐。

标签:wedge,mathbf,特征,前端,矩阵,相机,匹配,点法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eihao-ysgs/p/feature-fronted.html

相关文章

  • 网页js版音频数字信号处理:H5录音+特定频率信号的特征分析和识别提取
    目录一、网页中的音频数据源二、FFT:时域转频域三、信号的特征分析四、信号的识别提取附录音频数字信号处理Audio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是一个复杂又专业的话......
  • 记一次前端请求与响应包全加密的解码过程
    即上次解密后,开发不死心,过了几个月,给返回包也进行了加密。并对前端js进行了压缩混淆   根据观察,初步认为服务端也进行了相同的rsa+aes加密,然后把rsa加密后的key和i......
  • 有哪些前端面试题是必须要掌握的
    对浏览器的缓存机制的理解浏览器缓存的全过程:浏览器第一次加载资源,服务器返回200,浏览器从服务器下载资源文件,并缓存资源文件与responseheader,以供下次加载时对比使......
  • 高级前端面试题汇总
    iframe有那些优点和缺点?iframe元素会创建包含另外一个文档的内联框架(即行内框架)。优点:用来加载速度较慢的内容(如广告)可以使脚本可以并行下载可以实现跨子域通信......
  • 20道前端高频面试题(附答案)
    ES6新特性1.ES6引入来严格模式变量必须声明后在使用函数的参数不能有同名属性,否则报错不能使用with语句(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不能对只读属性赋值,......
  • 字节前端必会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事件传播机制(事件流)冒泡和捕获谈一谈HTTP数据传输大概遇到的情况就分为定长数据与不定长数据的处理吧。定长数据对于定长的数据包而言,发送端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需要......
  • 2023前端一面vue面试题合集
    函数式组件优势和原理函数组件的特点函数式组件需要在声明组件是指定functional:true不需要实例化,所以没有this,this通过render函数的第二个参数context来代替没有生......
  • 腾讯前端二面常考vue面试题(附答案)
    虚拟DOM真的比真实DOM性能好吗首次渲染大量DOM时,由于多了一层虚拟DOM的计算,会比innerHTML插入慢。正如它能保证性能下限,在真实DOM操作的时候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时,还是更快......
  • jeecgboot中前端使用带有参数报表的方法
       在实际开发中,jeecgboot里的在线开发里的报表配置带有参数的情况,所以需要如何调用这种报表,官方没有提出方法,我把我解决的办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带参数......
  • 2023前端vue面试题汇总
    Vuex有哪几种属性?有五种,分别是State、Getter、Mutation、Action、Modulestate=>基本数据(数据源存放地)getters=>从基本数据派生出来的数据mutations=>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