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着重看了一些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方案,有一些想法
特点:
1.表现好,Carla leaderboard榜首几乎都是E2E,比如TCP,Transfuser, LAV
2.逐渐偏重模块化的精细设计,并且中间量可以decode来可视化用以增强可解释性
3.很多用GRU生成/refine轨迹,考虑waypoints序列的联系
问题:
1.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包括感知方法、特征融合、网络可解释性等等,尤其很多方法以感知为偏重,自己没有基础很难在硕士的周期内做出来。
2.训练数据用什么?要么自然驾驶数据,要么expert policy生成。但这两种方法我认为都有问题。
3.感觉只是一套表现更好的新的体系,但不是面向关键问题的突破,比如分布偏移问题、不确定性建模等等。
4.由于没有明确的建模,处理与障碍物的交互的能力有待考察,比如无保护左转【但是不是本身交互就难以建模?这个是不是可以考虑进一步研究?】
5.总是觉得缺乏兜底的安全保障,没有显式的避碰算法【这似乎不是重点,只是一个感觉】
想法:
觉得确实有前景,但是难做。做这方面的考虑往后放一放。 还是先单纯做决策。
今天看了CVPR2022自动驾驶workshop的讲座录像,确实好几个在做E2E而且夸作AV2.0,听着很玄。另外似乎会上simulation更受到关注,但我不太想做仿真环境构建,但sim2real是不是一个值得做的方向?
标签:建模,想法,解释性,自动,驾驶,0217,end2en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er0-Chambers/p/1713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