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sql的基本架构是什么样的?
- MySQL大致可以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
- Server 层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 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存储和提取,支持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InnoDB是默认的存储引擎。我们也可以通过指定engine的方式指定存储引擎。
- 不同的存储引擎共有一个server层。
- server层的连接器做了什么事?
- 进行mysql操作时,需要先连接到数据库上。连接器接受该连接。
- server层的查询缓存做了什么事?
- mysql在执行查询语句前,会先到缓存看看,之前是不是执行过这条语句。能查到就直接返回,但是缓存的失效很频繁,8.0之后已经没有了这个功能。
- server层的分析器做了什么事?
- 对一条sql语句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等等。
- server层的优化器做了什么事?
- 优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不同的优化方案会带来不同的执行结果。
- server层的执行器做了什么事?
- 执行器执行该条sql语句。
- 讲讲mysql的redo log(重做日志)和bin log(归档日志)?
- mysql在更新时,如果每次都写进磁盘,所耗费的io时间非常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redo log。具体来说,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 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 log里面,并更新内存,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同时,InnoDB 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这个时机是比较空闲的时候。
-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
- redo log 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
- redolog是存储引擎(innodb独有)的日志,bin log是server层的日志。
- 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比如“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 ”。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 有了redo log 和 bin log,更新的时候是怎么进行的呢?
-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2 这一行。ID 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 ID=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 1,比如原来是 N,现在就是 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里面,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
-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 redo log变为了两阶段提交,这是为什么?
- 本质上是两个日志都记录了对数据库的修改,两阶段提交是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 MVCC+隔离性看另一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