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大工
1、使质量成为需求问题。很多时候对于质量的评估都是开发人员在进行,我们对质量要求低,交付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对质量要求高,会很大程度延误工期。所以指定需求时,把质量这一块考虑进去,在商定的时间内,由产品或者客户决定他们可以接受的质量是什么样的。
2、没有完美的软件,应该知道何时止步。今天了不起的软件常常比明天的完美软件更可取。及早让客户使用,他们的反馈常常会把你引向更好的解决方案。
3、代码应具有可读性,良好的命名:变量、函数和类的命名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其用途,避免使用模糊或缩写不当的名称,这样能让其他开发者(包括未来的自己)快速理解代码逻辑。例如,用 “userAge” 比 “ua” 更易读。
4、合理的代码结构:代码应遵循一定的逻辑层次,避免深度嵌套和复杂的跳转。采用模块化编程,将功能相关的代码封装成独立的模块或函数,便于维护和测试。
代码应可维护
5、避免硬编码:将常量、配置信息等提取出来,以便在需要修改时能集中处理,而不是在代码中四处查找和修改。例如,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不应直接写在代码中,而是通过配置文件管理。
6、编写清晰的注释:注释不是简单地解释代码做了什么(代码本身应尽量做到自解释),而是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逻辑或采用特殊算法时,注释能帮助后续开发者理解设计思路
7、重复的产生通常有以下种类:强加的重复。开发者觉得他们无可选择,其实是有一些方法让我们避免重复的。无意的重复。开发者没有意识到他们在重复信息。这个需要通过提高代码意识或者 CR 进行减少。无耐性的重复。开发者偷懒,因为重复可以让事情更容易。有时往往会遇速则不达,在这类重复面前我们应该更慎重。开发者之间的重复。同一个团队或者不同团队的几个人重复了同样的信息。需要一个统筹的人引导大家交流,提供一个中央区域,管理维护公共代码。
8、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
遵循代码规范:团队应制定统一的代码规范,包括编码风格、命名约定、代码结构等,确保所有成员编写的代码具有一致性,便于相互理解和维护。
代码审查:积极参与代码审查过程,既能从他人的代码中学习到优秀的编程实践,也能帮助团队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代码整体质量。在审查时要秉持客观、建设性的态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与非技术人员沟通、理解业务需求:程序员不能仅仅埋头于代码编写,要与产品经理、客户等非技术人员充分沟通,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目标,确保开发的软件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期望和业务需求。
用通俗语言解释技术问题:当与非技术人员交流技术问题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技术概念和解决方案,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