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sdut-C语言实验-求一个3*3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
给定一个3*3的矩阵,请你求出对角线元素之和。
输入格式:
按照行优先顺序输入一个3*3矩阵,每个矩阵元素均为整数。
输出格式:
从左下角到右上角这条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
输入样例:
1 2 3
3 4 5
6 0 1
输出样例: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13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sum=0;
int a[3][3];
for(i=0;i<3;i++)
for(j=0;j<3;j++)
scanf("%d",&a[i][j]);
sum=a[0][2]+a[1][1]+a[2][0];
printf("%d",sum);
return 0;
}
7-2 求矩阵各行元素之和
本题要求编写程序,求一个给定的m×n矩阵各行元素之和。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两个正整数m和n(1≤m,n≤6)。随后m行,每行给出n个整数,其间
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每行输出对应矩阵行元素之和。
输入样例:
3 2
6 3
1 -8
3 12
输出样例:
9
-7
15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m,n,sum,i,j;
scanf("%d %d",&m,&n);
int a[m][n];
for(i=0;i<m;i++)
for(j=0;j<n;j++)
scanf("%d",&a[i][j]);
for(i=0;i<m;i++)
{
sum=0;
for(j=0;j<n;j++)
{
sum=sum+a[i][j];
}
printf("%d\n",sum);
}
return 0;
}
7-3 sdut-C语言实验- 对称矩阵的判定
对于一个n行n列的矩阵,先输入矩阵的行数,再依次输入矩阵的每行元素,判断该矩阵是否为对称矩阵,若矩阵对称输出“Yes.",不对称输出"No."。
输入格式:
输入有多组,每一组第一行输入一个正整数N(N<=20),表示矩阵的行数(若N=0,表示输入结束)。
下面依次输入N行数据。
输出格式:
若矩阵对称输出“Yes.",不对称输出”No.”。
输入样例:
3
6 3 12
3 18 8
12 8 7
3
6 9 12
3 5 8
12 6 3
0
输出样例:
Yes.
No.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p,i,j;
while(scanf("%d",&p)!=EOF)
{
int a[p][p];
int count=0;
if(p==0)
{
break;
}
for(i=0;i<p;i++)
for(j=0;j<p;j++)
scanf("%d",&a[i][j]);
for(i=0;i<p;i++)
for(j=0;j<i;j++)
if(a[i][j]==a[j][i])
count++;
if(count==p)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n");
}
}
7-4 sdut-C语言实验- 杨辉三角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上面的图形熟悉吗?它就是我们中学时候学过的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在欧洲,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
21世纪以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让我们开始做题吧!
输入格式:
输入数据包含多组测试数据。
每组测试数据的输入只有一个正整数n(1≤n≤30),表示将要输出的杨辉三角的层数。
输入以0结束。
输出格式:
对应于每一个输入,请输出相应层数的杨辉三角,每一层的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每一个杨辉三角后面加一个空行。
输入样例:
2
3
0
输出样例:
1
1 1
1
1 1
1 2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n;
int a[30][30];
while(scanf("%d",&n)!=EOF&&n!=0);
{
a[0][0]=1;
a[1][0]=1;
a[1][1]=1;
for(i=2;i<n;i++)
{
a[i][0]=1;
a[i][i]=1;
for(j=1;j<i;j++)
{
a[i][j]=a[i-1][j-1]+a[i-1][j];
}
}
for(i=0;i<n;i++)
{
for(j=0;j<i+1;j++)
{
if(j==i)
printf("%d\n",a[i][j]);
else
printf("%d ",a[i][j]);
}
if(i==n-1)
printf("\n");
}
}
return 0;
}
7-5 sdut-C语言实验- 鞍点计算
找出具有m行n列二维数组Array的“鞍点”,即该位置上的元素在该行上最大,在该列上最小,其中1<=m,n<=10。同一行和同一列没有相同的数。
输入格式:
输入数据有多行,第一行有两个数m和n,下面有m行,每行有n个数。
输出格式:
按下列格式输出鞍点:
Array[i][j]=x
其中,x代表鞍点,i和j为鞍点所在的数组行和列下标,我们规定数组下标从0开始。
一个二维数组并不一定存在鞍点,此时请输出None。
我们保证不会出现两个鞍点的情况,比如:
3 3
1 2 3
1 2 3
3 6 8
输入样例:
3 3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样例:
Array[0][2]=3
#include <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th.h>
#include<string.h>
int main()
{
int m, n, i, j, x, y, k, flag, max, min;
//max 的定义以及其他数据的定义都要定义在最外面的括号中,它们的作用域只在其后面的括号
int a[11][11];
scanf("%d %d", &m, &n);
memset(a, 0, sizeof(a));
for(i = 0; i < m; i++)
{
for(j = 0; j < n; j++)
{
scanf("%d", &a[i][j]);
}
}
x = y = 0;//定义x和y用于存储每行最大值所在i和j,开始要清零
for(i = 0; i < m; i++)
{
max = a[i][0];//max的重置放在列筛选外面,行筛选里面
for(j = 0; j < n; j++)
{
if(max <= a[i][j])
{
max = a[i][j];
x = i;
y = j;
}//筛选每行最大的值并分别记录它的i和j到x和y
}
min = a[x][y];//定义min,假设该列的最小数为a[x][y]
flag = 1;
for(k = 0; k < m; k++)
{
if(min > a[k][y]) flag = 0;
}//如果a[x][y]不是该列最小的数,则flag = 0,继续循环到下一行
if(flag) break;//如果该数就是在该行最大且在该列最小,则结束循环
}
if(flag) printf("Array[%d][%d]=%d\n", x, y, a[x][y]);
else printf("None\n");
return 0;
}
7-6 sdut- C语言实验-矩阵转置
输入N*N的矩阵,输出它的转置矩阵。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为整数N(1≤N≤100)。
接着是一个N*N的矩阵。
输出格式:
转置矩阵。
输入样例:
2
1 2
1 2
输出样例:
1 1
2 2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n,t;
int a[100][100];
scanf("%d",&n);
for(i=0;i<n;i++)
{
for(j=0;j<n;j++)
{
scanf("%d",&a[i][j]);
}
}
for(i=0;i<n;i++)
{
for(j=0;j<i;j++)
{
t=a[i][j];
a[i][j]=a[j][i];
a[j][i]=t;
}
}
for(i=0;i<n;i++)
{
for(j=0;j<n;j++)
{
if(j==n-1)
printf("%d\n",a[i][j]);
else
printf("%d ",a[i][j]);
}
}
}
7-7 矩阵列平移
给定一个 n×n 的整数矩阵。对任一给定的正整数 k<n,我们将矩阵的偶数列的元素整体向下依次平移 1、……、k、1、……、k、…… 个位置,平移空出的位置用整数 x 补。你需要计算出结果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和。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n(<100)、k(<n)、x(<100),分别如题面所述。
接下来 n 行,每行给出 n 个不超过 100 的正整数,为矩阵元素的值。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平移后第 1 到 n 行元素的和。数字间以 1 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7 2 99
11 87 23 67 20 75 89
37 94 27 91 63 50 11
44 38 50 26 40 26 24
73 85 63 28 62 18 68
15 83 27 97 88 25 43
23 78 98 20 30 81 99
77 36 48 59 25 34 22
输出样例:
440 399 369 421 302 386 428
样例解读
需要平移的是第 2、4、6 列。给定 k=2,应该将这三列顺次整体向下平移 1、2、1 位(如果有更多列,就应该按照 1、2、1、2 …… 这个规律顺次向下平移),顶端的空位用 99 来填充。平移后的矩阵变成:
11 99 23 99 20 99 89
37 87 27 99 63 75 11
44 94 50 67 40 50 24
73 38 63 91 62 26 68
15 85 27 26 88 18 43
23 83 98 28 30 25 99
77 78 48 97 25 81 22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n, k, x;
scanf("%d%d%d", &n, &k, &x);
int num[101][101];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
for (j = 0; j < n; j++) {
scanf("%d", &num[i][j]);
}
}
int m = 1, count = 0;
for (j = 1; j < n; j += 2) {
count = m;
m++;
if (m > k) {
m = 1;
}
for (i = n - 1; i >= 0; i--) {
num[i][j] = num[i-count][j];
if (i < count) {
num[i][j] = x;
}
}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sum = 0;
for (int j = 0; j < n; j++) {
sum += num[i][j];
}
printf("%d", sum);
if (i < n - 1) {
printf(" ");
}
}
return 0;
}
7-8 方阵循环右移
本题要求编写程序,将给定n×n方阵中的每个元素循环向右移m个位置,即将第0、1、⋯、n−1列变换为第n−m、n−m+1、⋯、n−1、0、1、⋯、n−m−1列。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两个正整数m和n(1≤n≤6)。接下来一共n行,每行n个整数,表示一个n阶的方阵。
输出格式:
按照输入格式输出移动后的方阵:即输出n行,每行n个整数,每个整数后输出一个空格。
输入样例:
2 3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样例:
2 3 1
5 6 4
8 9 7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m,n,i,j,k;
int a[6][6];
scanf("%d %d",&m,&n);
m=m%n;
for(i=0;i<n;i++)
{
for(j=0;j<n;j++)
{
scanf("%d",&a[i][j]);
}
}
for(i=0;i<n;i++)
{
for(j=0;j<m;j++)
{
int t=a[i][n-1];
for(k=n-2;k>=0;k--)
{
a[i][k+1]=a[i][k];
}
a[i][0]=t;
}
}
for(i=0;i<n;i++)
{
for(j=0;j<n;j++)
{
if(j==n-1)
printf("%d \n",a[i][j]);
else
printf("%d ",a[i][j]);
}
}
return 0;
}
标签:输出,int,样例,矩阵,二维,数组,格式,程序设计,输入
From: https://blog.csdn.net/r2931887650/article/details/14282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