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数据结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数据结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时间:2024-08-20 17:51:07浏览次数:13  
标签:路径 dist int 源点 最短 mark Dijkstra 顶点 数据结构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分析

生长点

A

B

C

D

E

F

P(A)=FA

D(A)=130

P(B)=FB

D(B)=24

P(C)=FC

D(C)=10

P(D)=——

D(D)=无穷

P(E)=——

D(E)=无穷

C

P(A)=FA

D(A)=130

P(B)=FB

D(B)=24

P(D)=FCD

D(D)=16

P(E)=FCE

D(E)=62

D

P(A)=FA

D(A)=130

P(B)=FB

D(B)=24

P(E)=FCE

D(E)=62

B

P(A)=FBA

D(A)=80

P(E)=FBE

D(E)=50

E

P(A)=FBEA

D(A)=60

A

                                                          * 图的存储方式为邻接表*

符号解释: 

P(A):以当前生长点到A的最短路径

D(A):P(A)路径长度的权值和

过程解释:

1.以F为生长源点,与F的邻接点有A,B,C。

2.其中FC的路径长度最短,以C为新的生长点。

C的临接点有B,D,E:

(1)F直接到B的路径长度为24,F经过C到B的路径长度为27,直接到B的路径长度短,不作路径更新。同理,

(2)F到D的路径长度更新为10+6=16。

(3)F到E的路径长度更新为10+52=62。

3.其中FCD的路径长度最短,以D为新的生长点。

D的邻接点有F,显然成环回到起点,不做更新。

4.其中FB的路径长度最短,以B为新生长点,B的邻接点有A,E:

(1)从F经B到A的路径长度为24+56=80,显然小于直接从F到A的路径长度。故做更新。

(2)FBE路径长度为24+26=50<62(FCE)。故做更新。

5.其中FBE的路径最短,以E为新生长点,E的邻接点为A。

FBEA的路径长度为24+26+10=60<80(FBA)。故做更新。

至此,所有非源点的最短路径找到,过程结束。

简易代码描述:

void shortpath_dijkstra(L[M], int n, int s) // L[M],n顶点数,s源点号
{
	// 设置待定路径初值
	for (int i = 0; i < n; i++)
	{
		L[i].path = L[s].name; // 初始化路径为源点
		L[i].dist = MAX;       // 初始化距离为最大值
		L[i].mark = 0;        // 初始化标记为未访问
	}
	
	// 设置 s 为源点
	L[s].mark = 1;
	L[s].dist = 0;
	
	// 更新源点的直接邻接边的距离
	ArcNode *p = L[s].firstarc;
	while (p != NULL)
	{
		int w = p->adjvex;
		L[w].dist = p->cost;
		L[w].path = L[s].name + L[w].name; // 更新路径
		p = p->next;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n - 1次 
	{
		int k = -1;
		int d = MAX;
		
		// 找到未标记的最近顶点
		for (int j = 0; j < n; j++)
		{
			if (L[j].mark == 0 && L[j].dist < d) // 修正索引
			{
				k = j;
				d = L[j].dist;
			}
		}
		
		if (k == -1) break; // 如果没有找到可访问的节点,提前退出。
		
		L[k].mark = 1; // 标记为已访问
		
		// 更新与 k 相连的未标记顶点的距离和路径
		p = L[k].firstarc;
		while (p != NULL)
		{
			int w = p->adjvex;
			if (L[w].mark == 0 && L[w].dist > L[k].dist + p->cost)
			{
				L[w].path = L[k].path + L[w].name; // 更新路径
				L[w].dist = L[k].dist + p->cost; // 更新距离
			}
			p = p->next;
		}
	}
}

代码分析

  1. 初始化:

    • 代码开始时对每个顶点的 pathdist 和 mark 进行了初始化。
    • path 存储了从源点到该顶点的路径,dist 存储了源点到该顶点的距离,mark 用于标记该顶点是否已被访问。
  2. 设置源点:

    • 将源点的 mark 设置为 1,表示已访问,并将其 dist 设置为 0。
  3. 更新邻接顶点的距离:

    • 使用 p 遍历源点的所有邻接边,更新相邻顶点的距离。
  4. 主循环:

    • 在主循环中,找到未被访问的顶点中距离最小的一个顶点 k,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
    • 然后,更新从 k 到其邻接顶点的最短路径。

本文参考陈卫卫老师课程。 

标签:路径,dist,int,源点,最短,mark,Dijkstra,顶点,数据结构
From: https://blog.csdn.net/2302_79865304/article/details/141331556

相关文章

  • JAVA的数据结构
    JAVA数据结构一、数组(Arrays)可以存储固定大小的相同类型的元素。int[]array=newint[5];优点:随机访问元素效率高缺点:大小固定,插入和删除元素相对较慢二、列表(Lists)1、ArrayListList<String>arrayList=newArrayList<>();特点:动态数组,可变大小优点:高效的随机访......
  • 【NOI】C++数据结构入门之一维数组(二)数组找数
    文章目录前言一、概念1.导入2.数组找数二、例题讲解问题类型——查找特定值问题:1154.数组元素的查找问题:1815.最后一次出现该数的位置问题类型——查找最值问题:1152.求n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1168.歌唱比赛评分问题类型——统计出现次数问题:1810.最贵商品和最......
  • 数据结构之 红黑树入门教程、红黑树代码示例
    红黑树(Red-Black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BST),它在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后通过一些特定的规则来维护树的平衡,从而确保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始终为O(logn)。红黑树主要应用在需要高效动态集合操作的场景中,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器、数据库中的索引等。红黑树的基本性......
  • 数据结构详细教程绪论
    ......
  • 数据结构day01(数据结构、算法基础知识)
    目录【1】数据结构基础知识1》什么是数据结构2》数据 3》逻辑结构1>线性关系2>层次关系3>网状关系4》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3>索引存储结构 4>散列存储 5》操作【2】算法基础知识1>什么是算法 2>算法设计 3>算法的特性 4>评价算法的......
  • Python数据结构:元组详解(创建、访问、不可变特性)②
    @[toc]Python中的元组(Tuple)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与列表类似,但元组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一旦创建,就无法修改。元组的不可变性使其在某些场景下比列表更具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元组的创建、访问、不可变特性,并附上一个综合复杂的例子,全面展示元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一......
  •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一章】编程基础:变量与数据类型、指针、结构体、数组与链表、程序结
    目录【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一章】编程基础1.1变量与数据类型1.2指针1.3结构体1.4数组和链表1.5程序结构1.6函数中参数的传递1.7C语言中运算符的含义【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一章】编程基础1.1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    ①在C语言中,所有变量必须先声明后使用......
  • Java常见数据结构
    Java常见的数据结构:1.栈2.队列3.数组4.链表5.二叉树6.二叉查找树7.平衡二叉树8.红黑树9.哈希表1.栈特点:“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基本操作:push(入栈):将元素推入栈中。pop(出栈):从栈中移除并返回顶部的元素。peek(或top):查看栈顶的元素,......
  • day03(数据结构)顺序表
    线性表线性表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存储逻辑关系为线性的数据。线性表(linearlist)是数据结构的一种,一个线性表是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包含:顺序表(数组)、链表(单向链表、单向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双向循环链表)、栈(顺序栈、链......
  • lg根号数据结构
    根号数据结构序列分块通过将序列分成小段,整块标记,不足整块的暴力,以平衡修改查询的复杂度。如果两个操作的调用次数有较大差异,可以使用分块维护更多/更少信息来平衡两边的时间复杂度。请注意并非选择“更快”的数据结构就更好,比如树状数组看似更平衡,但是修改和询问的次数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