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周日放假
二叉树理论基础:
文章链接:代码随想录
文章摘要:
满二叉树定义:如果一棵二叉树只有度为0的结点和度为2的结点,并且度为0的结点在同一层上,则这棵二叉树为满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定义:在完全二叉树中,除了最底层节点可能没填满外,其余每层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并且最下面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若最底层为第 h 层(h从1开始),则该层包含 1~ 2^(h-1) 个节点。
看完有人可能会有点懵(讲的有点难理解),下面是图例
二叉搜索树定义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有序树。
平衡二叉搜索树:又被称为AVL(Adelson-Velsky and Landis)树,且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如图(注意:以下均为二叉搜索树,但有的不是平衡二叉搜索树)
二叉树的定义写法 :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力扣题部分:
144.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题目链接:. - 力扣(LeetCode)
题面:
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返回它节点值的 前序 遍历。
思路(递归法):
写好一个递归需要三步: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因为要打印出前序遍历节点的数值,所以参数里需要传入vector来放节点的数值,除了这一点就不需要再处理什么数据了也不需要有返回值,所以递归函数返回类型就是void。
确定终止条件:在递归的过程中,如何算是递归结束了呢,当然是当前遍历的节点是空了,那么本层递归就要结束了,所以如果当前遍历的这个节点是空,就直接return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前序遍历是中左右的顺序,所以在单层递归的逻辑,是要先取中节点的数值
代码实现:
思路(迭代法):
通过栈来访问树,不断把根节点放入栈里然后往左延伸,直到左子树没有了之后慢慢回弹访问右节点,前序遍历在第一次访问时就可以放进数组里了。
代码实现:
94.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题目链接:. - 力扣(LeetCode)
题面:
给定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返回 它的 中序 遍历 。
思路(递归法):
基本同前序遍历,不同的是——前序遍历是中左右的顺序,中序遍历是左中右的顺序
代码实现:
思路(迭代法):
基本同前序遍历。改动了输出的位置,第二次访问(也就是出栈时)输入进数组
代码实现:
145.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题目链接:. - 力扣(LeetCode)
题面:
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返回它节点值的 后序 遍历。
思路(递归法):
基本同前序遍历,不同的是——前序遍历是中左右的顺序,后序遍历是左右中的顺序
代码实现:
思路(迭代法):
比前两次麻烦,因为按这样的模式遍历,第三次遍历时才能输出,为了确认出栈时是第三次而不是第二次,需要一个unordered_map记录了。
代码实现:
层序遍历合集(我要打十个!)
- 102.二叉树的层序遍历(opens new window)
- 107.二叉树的层次遍历II(opens new window)
- 199.二叉树的右视图(opens new window)
- 637.二叉树的层平均值(opens new window)
- 429.N叉树的层序遍历(opens new window)
- 515.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opens new window)
- 116.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opens new window)
- 117.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II(opens new window)
-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opens new window)
-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opens new window)
被这么多题吓到了?
其实这些题的ac代码和第一道题不同的只有几行,这也正是十道题一口气放出来的原因。
102.二叉树的层序遍历(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层序遍历一个二叉树。就是从左到右一层一层的去遍历二叉树。这种遍历的方式和我们之前讲过的都不太一样。
需要借用一个辅助数据结构即队列来实现,队列先进先出,符合一层一层遍历的逻辑,而用栈先进后出适合模拟深度优先遍历也就是递归的逻辑。
而这种层序遍历方式就是图论中的广度优先遍历,只不过我们应用在二叉树上
先将第一层(也就是根节点)压到队列内,计算size(第一层有个节点,size = 1)然后开始第一层的for循环,然后将当前层不为空的左右节点放进队列,由于我们早就记录了size,不用担心这一层的数据读完后直接开始读下一层导致的混乱,每层for循环里会把记录的数据放进数组vec里,结束后放进result内,然后重新定义vec继续记录下一行,直到当前层一个节点都没有,然后退出循环。
(注意:一定只能先把size计算出来,for循环内会改变q.size(),不能将结束条件直接跟q.size()挂钩)
代码实现:
107.二叉树的层次遍历II(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没啥好说的,最后反转一下就好了。
代码实现:
199.二叉树的右视图(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也没啥好说的,只需要记录每层末尾就行了
代码实现:
637.二叉树的层平均值(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没啥好说的+1,记得数据改double就行
代码实现:
429.N叉树的层序遍历(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由于树是N叉树,所以在将当前节点子树压入队列是需要调整代码,用一个for循环搞定即可
代码实现:
515.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和右视图如出一辙,一个找最右边,一个找最大。
代码实现:
116.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遍历每层时遍历到非当前层最后一个元素时(也就是当i != size - 1时),为遍历到的元素找层序遍历的下一个(也就是q.pop()完后的q.front()),理解层序遍历的本质,这道题也就是按着思路稍微改改而已。
代码实现:
117.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II(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乍一看感觉和上一道题思路一模一样也没啥问题。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 ̄▽ ̄")╭
因为层序遍历的模式可以不需要考虑所给的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代码实现: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加个计数器,每遍历一层加一就好了。
代码实现: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题目为可点链接)
思路:
和上面也就差一行:当遍历到叶子节点直接return high + 1;(每层遍历完后high才会+1,由于当前层没有遍历完我们就直接return了,所以不能return high,而是要return high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