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

时间:2023-03-20 13:04:25浏览次数:51  
标签:__ 结点 遍历 arr 算法 二叉树 数据结构 root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

  • ​​前言​​
  • ​​前提条件​​
  • ​​基础知识​​
  • ​​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
  • ​​二叉树中序遍历​​
  • ​​二叉树层序遍历​​
  • ​​常见编程题​​
  • ​​把一个有序整数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 ​​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
  • ​​求一棵二叉树的最大子树和​​
  • ​​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等​​
  • ​​把二叉树转换为双向链表​​
  • ​​判断一个数组是否是二元查找树后序遍历的序列​​
  • ​​找出排序二叉树上任意两个结点的最近共同父结点​​
  • ​​复制二叉树​​
  • ​​二叉树进行镜像反转​​
  • ​​在二叉排序树中找出第一个大于中间值的结点​​

前言

  • 本文是个人学习笔记,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漏,敬请批评改正。
  •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进入​​数据结构与算法​​专栏或我的​​个人主页​​查看

前提条件

基础知识

  • 二叉树(BinaryTree)也称为二分树、二元树、对分树等,它是 n(n≥0)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当集合为空时,称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
  • 在二叉树中,一个元素也称作一个结点。二叉树的递归定义为:二叉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一棵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做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所组成的非空树,左子树和右子树又同样都是一棵二叉树。
  •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 (1)结点的度。结点所拥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 (2)叶子结点。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或者称为终端结点。
  • (3)分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或者称为非终端结点。一棵树的结点除叶子结点外,其余的都是分支结点。
  • (4)左孩子、右孩子、双亲。树中一个结点的子树的根结点称为这个结点的孩子。这个结点称为它孩子结点的双亲。具有同一个双亲的孩子结点互称为兄弟。
  • (5)路径、路径长度。如果一棵树的一串结点 n1,n2,…,nk 有如下关系:结点 ni 是 ni+1的父结点(1≤i≤k),就把n1,n2,…,nk称为一条由n1到nk的路径,长度是k-1。
  • (6)祖先、子孙。在树中,如果有一条路径从结点M到结点N,那么M就称为N的祖先,而N称为M的子孙。
  • (7)结点的层数。规定树的根结点的层数为1,其余结点的层数等于它的双亲结点的层数加1。
  • (8)树的深度。树中所有结点的最大层数称为树的深度。
  • (9)树的度。树中各结点度的最大值称为该树的度,叶子结点的度为0。
  • (10)满二叉树。在一棵二叉树中,如果所有分支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并且所有叶子结点都在同一层上,这样的一棵二叉树称作满二叉树。
  • 完全二叉树。一棵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对树中的结点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编号,如果编号为i(1≤i≤n)的结点与满二叉树中编号为i的结点在二叉树中的位置相同,则这棵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是: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且最下层的叶子结点集中在树的左部。需要注意的是满二叉树肯定是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如下所示:
  • 性质1: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有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二叉树个结点(i≥1)。
  • 性质2:一棵深度为k的二叉树中,最多具有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结点_02个结点,最少有k个结点。
  • 性质3:对于一棵非空的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即如果叶子结点数为 n0,度数为 2的结点数为 n2,则有 n0=n2+1。
  •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结点_03
  • 性质5: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按照从上至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对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从1开始顺序编号,则对于任意的序号为i的结点,有:
  • (1)如果i>1,则序号为i的结点的双亲结点的序号为i/2(“/”表示整除);如果i=1,则序号为i的结点是根结点,无双亲结点。
  • (2)如果2i≤n,则序号为i的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的序号为2i;如果2i>n,则序号为i的结点无左孩子。
  • (3)如果2i+1≤n,则序号为i的结点的右孩子结点的序号为2i+1;如果2i+1>n,则序号为i的结点无右孩子。
  • 此外,若对二叉树的根结点从0开始编号,则相应的i号结点的双亲结点的编号为(i-1)/2,左孩子的编号为2i+1,右孩子的编号为2i+2。

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

class  BiTNode:
def __init__(self):
self.data = None
self.lchild = None
self.rchild = None

二叉树中序遍历

# 用中序遍历的方式打印出二叉树结点的内容
def printTreeMidOrdel(root):
if root ==None:
return
if root.lchild!=None:
printTreeMidOrdel(root.lchild)
print(root.data,end=" ")
if root.rchild!=None:
printTreeMidOrdel(root.rchild)

二叉树层序遍历

def printTreeLayer(root):
if root ==None:
return
queue = deque()

queue.append(root)

while len(queue)>0:
p = queue.popleft()
print(p.data,end=" ")
if p.lchild !=None:
queue.append(p.lchild)
if p.rchild !=None:
queue.append(p.rchild)

常见编程题

把一个有序整数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 题目:把一个有序的整数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 实现思路:首先取数组的中间结点作为二叉树的根结点,把数组分成左右两部分,然后对于数组的左右两部分子数组分别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叉树的构建,例如,对于左半部分子数组,取中间结点作为树的根结点,再把子数组分成左右两部分。依此类推,就可以完成二叉树的构建。
# 把有序数组转换为二叉树
def array2tree(arr,start,end):
root = None
if end>=start:
root = BiTNode()
mid = (start+end+1)//2
# print(mid)
# 树的根结点为数组中间的元素
root.data = arr[mid]
# 递归的用左半部分数组构造 root 的左子树
root.lchild = array2tree(arr,start,mid-1)
# 递归的用右半部分数组构造 root 的右子树
root.rchild = array2tree(arr,mid+1,end)

else:
root = None
return roo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arr)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print("数组转换成树的中序遍历:",end=" ")
printTreeMidOrdel(root) # 只遍历了一次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组转换成树的中序遍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 只遍历了一次数组,因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

  • 题目:给定一棵二叉树,要求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的数据。
  • 实现思路:要求在遍历 一个结点的同时记录下它的孩子结点的信息,然后按照这个记录的顺序来访问结点的数据,在实现的时候可以采用队列来存储当前遍历到的结点的孩子结点,从而实现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层次遍历,借助队列
def printTreeLayer(root):
if root ==None:
return
queue = deque()
# 树根结点进队列
queue.append(root)

while len(queue)>0:
p = queue.popleft()
# 访问当前结点
print(p.data,end=" ")
# 如果这个结点的左孩子不为空则入队列
if p.lchild !=None:
queue.append(p.lchild)
# 如果这个结点的右孩子不为空则入队列
if p.rchild !=None:
queue.append(p.rchi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 ",arr)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 层序遍历
print("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end=" ")
printTreeLayer(root)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 6 3 9 2 5 8 10 1 4 7
  • 在二叉树的层序遍历过程中,对树中的各个结点只进行了一次访问,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此外,这种方法还使用了队列来保存遍历的中间结点,所使用队列的大小取决于二叉树中每一层 中结点个数的最大值 。具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结点_04 。而深度为 h 的这一层最多的结点个数为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python_05

求一棵二叉树的最大子树和

  • 题目:给定一棵二叉树,它的每个结点都是正整数或负整数,如何找到一棵子树,使得它所有结点的和最大?
  • 实现思路:针对每棵子树,求出这棵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和,然后从中找出最大值。恰好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就能做到这一点。在对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的过程中,如果当前遍历的结点的值与其左右子树和的值相加的结果大于最大值,则更新最大值。
# 最大子树和,借助后序遍历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maxSum = -2**31 # 定义一个maxSum,用于存储最大和

def findMaxSubTree(self,root,maxRoot):
if root==None:
return 0
# 求 root 左子树所有结点的和
lmax = self.findMaxSubTree(root.lchild,maxRoot)
# 求 root 右子树所有结点的和
rmax = self.findMaxSubTree(root.rchild,maxRoot)
sums = lmax+rmax+root.data
# 以 root 为根的子树的和大于前面求出的最大值
if sums > self.maxSum:
self.maxSum = sums
maxRoot.data = root.data
# 返回以 root 为根结点的子树的所有结点的和
return sums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 ",arr)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 层序遍历
print("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end=" ")
printTreeLayer(root)
print()
test = Test()
maxRoot = BiTNode()
test.findMaxSubTree(root,maxRoot)
print("最大子树和:",test.maxSum)
print("最大子树根结点:",maxRoot.data)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逐层打印二叉树结点数据: 6 3 9 2 5 8 10 1 4 7
最大子树和: 55
最大子树根结点: 6
  • 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 N为二叉树的结点个数。

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等

  • 题目:两棵二叉树相等是指这两棵二 叉树有着相同的结构 ,并且在相同位置上的结点有相同的值。如何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等?
  • 实现思路:两棵二叉树 root1 、 root2 相等,那么 root1 与 root2 结点 的值相同,同时它们的左右孩子也有着相同的结构,并且对应位置上结点的值相等,即 root1.data=root2.data , 并且 root1的左子树与 root2 的左子树相等, root1 的右子树与 root2 的 右子树相等。根据这个条件,可以使用递归算法实现。
## 判断两颗二叉树是否相等
def isEqual(root1,root2):
if root1==None and root2==None:
return True
if root1!=None and root2==None:
return False
if root1==None and root2!=None:
return False
if root1.data == root2.data:
return isEqual(root1.lchild,root2.lchild) and isEqual(root1.rchild,root2.rchild)
else:
return Fal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1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 ",arr)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1 = array2tree(arr1,0,len(arr1)-1)

arr2 = [1,2,3,4,5,6,7,8,9,10]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2 = array2tree(arr,0,len(arr2)-1)

equal=isEqual(root1,root2)
if equal:
print("两棵树相等")
else:
print("两棵树不相等")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两棵树相等
  • 只对两棵树进行了一次遍历,因此 ,时向复杂度为O(N)。此外,这种方法没有申请额外的存储空间 。

把二叉树转换为双向链表

  • 题目:输入一棵二元查找树,将该二元查找树转换成一个排序的双向链表。(要求不能创建任何新的结点,只能调整结点的指向。)
  • 实现思路:转换后的双向链表 中结点的顺序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的顺序相同,因此,可以对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算法进行修改,通过在中序遍历的过程中修改结点的指向来转换成一个排序的双向链表。 假设当前遍历的结点为 root , root 的 左子树已经被转换为双向链表,使用两个变量 pHead 与 pEnd 分别指向链表的头结点与尾结点。 那么在遍历 root 结点的时候,只需要将 root 结点的 lchild (左)指 向 pEnd ,把pEnd的 rchild (右)指向 root;此时root 结点就被加入到双向链表里 了,因此, root 变成了双向链表的尾结点。对于所有的结点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来修改结点的指向。因此 ,可以采用递归的方法来求解,在求解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递归的结束条件以及边界情况 (例如双向链表为空的时候) 。
# 二叉树转换为双向链表,中序遍历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pHead = None # 双向链表头结点
self.pEnd = None # 双向链表尾结点

# 把二叉树转换为双向列表
def inOrderBSTree(self,root):
if root ==None:
return
# 转换 root 的左子树
self.inOrderBSTree(root.lchild)
root.lchild=self.pEnd # 使当前结点的左孩子指向双向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
if None == self.pEnd: # 双向列表为空,当前遍历的结点为双向链表的头结点
self.pHead=root
else: # 使双向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右孩子指向当前结点
self.pEnd.rchild=root
self.pEnd=root # 将当前结点设为双向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
# #转换 root 的右子树
self.inOrderBSTree(root.rchild)

if __name__=="__main__":
arr = [1,2,3,4,5,6,7]
print("数组:",arr)

test=Test()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test.inOrderBSTree(root)
print("转换后双向链表正向遍历:",end=' ')
cur = test.pHead
while cur!=None:
print(cur.data,end=' ')
cur=cur.rchild
print()
print("转换后双向链表逆向遍历:",end=' ')
cur = test.pEnd
while cur!=None:
print(cur.data,end=' ')
cur=cur.lchild
数组: [1, 2, 3, 4, 5, 6, 7]
转换后双向链表正向遍历: 1 2 3 4 5 6 7
转换后双向链表逆向遍历: 7 6 5 4 3 2 1
  •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有着相同的时间复杂度 O(N)。此外,这种方法只用了两个额外的变量 pHead 与 pEnd 来记录双向链表的首尾结点,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0(1)。

判断一个数组是否是二元查找树后序遍历的序列

  • 题目:输入一个整数数组,判断该数组是否是某二元查找树的后序遍历的结果。如果是,那么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 实现思路:二元查找树的特点是:对于任意一个结点,它的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都小于这个结点的值,它的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都大于这个结点的值。根据这个特点以及二元查找树后序遍历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个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树的根结点,然后在数组中找到第一个大于根结点的值,那么第一个大于根结点的结点之前的序列对应的结点一定位于根结点的左子树上,第一个大于根结点的结点(包含这个结点〉后面的序列一定位于根结点的右子树上,因此,可以通过递归方法来实现。
# 判断是否二元查找树的后序遍历
def IsAfterOrder(arr,start,end):
if arr==None:
return False

# 数组的最后一个结点必定是根结点
root = arr[end]
# 找到第一个大于 root 的值,那么前面所有的结点都位于 root 的左子树上
i=start
while i<end:
if arr[i]>root:
break
i+=1

# 如果序列是后续遍历的序列 , 那么从 i 开始的所有值都严该大于根结点 root 的值
j=i
while j<end:
if arr[j]<root:
return False
j+=1

left_IsAfterOrder=True
right_IsAfterOrder=True
# 判断小于 root 值的序列是否是某一二元查找树的后续遍历
if i>start:
left_IsAfterOrder=IsAfterOrder(arr,start,i-1)
# 判断大于 root 值的序列是否是某一二元查找树的后续遍历
if j<end:
right_IsAfterOrder=IsAfterOrder(arr,i,end)
return left_IsAfterOrder and right_IsAfterOrder

if __name__=="__main__":
# arr = [1,2,3,4,5,6,7]
arr = [1,3,2,5,7,6,4]
print("数组:",arr)
res = IsAfterOrder(arr,0,len(arr)-1)

if res:
print("是二元查找树的后序遍历")
else:
print("不是二元查找树的后序遍历")
数组: [1, 3, 2, 5, 7, 6, 4]
是二元查找树的后序遍历
  • 只对数组进行了一次遍历,因此,时间复杂度O(N)。

找出排序二叉树上任意两个结点的最近共同父结点

  • 题目:对于一棵给定的排序二叉树, 求两个结点 的共同父结点。
  • 实现思路:对于一棵二叉树的两个结点, 如果知道了从根结点到这两个结点的路径, 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它们最近的 公共父结点 。因此, 可以首先分别找出从根结点到这两个结点的路径,然后遍历这两条路径,只要是相等的结点都是它们的父结点,找到最后一个相等的结点即为离它们最近的共同父结点。
# 任意两个结点的最近共同父结点
class stack:
# 初始栈
def __init__(self):
self.items = []
# 判断校是否为空
def isEmpty(self):
return len(self.items)==0
# 返回校的大小
def size(self):
return len(self.items)
# 返回栈顶元素
def peek(self):
if not self.isEmpty():
return self.items[len(self.items)-1]
else:
return None
# 出栈
def pop(self):
if len(self.items)>0:
return self.items.pop()
else:
print("栈为空")
return None

# 入栈
def push(self,item):
self.items.append(item)

# 获取二叉树从根结点 root 到 node 结点的路径
def getPathFromRoot(root,node,stack):
if root==None:
return False
if root == node:
stack.push(root)
return True
# 如果 node 结点在 root 结点的左子树或右子树上,那么 root 就是 node 的祖先结点,把它加到校里
if getPathFromRoot(root.lchild,node,stack) or getPathFromRoot(root.rchild,node,stack):
stack.push(roo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查找二叉树中两个结点最近的共同父结点
def FindParentNode(root,node1,node2):
stack1 = stack() # 保存从 root 到 node1 的路径
stack2 = stack() # 保存从 root 到 node2 的路径

getPathFromRoot(root,node1,stack1) # 获取从 root 到 node !的路径
getPathFromRoot(root,node2,stack2) # 获取从 root 到 node2 的路径

commomParent = None
print("stack1:",[i.data for i in stack1.items])
print("stack2:",[i.data for i in stack2.items])

# 获取最近 node1 和 node2 的父结点
while stack1.peek()==stack2.peek():
commomParent = stack1.peek()
stack1.pop()
stack2.pop()
return commomParent

if __name__=="__main__":
arr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arr)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node1=root.lchild.lchild.lchild
node2 = root.lchild.rchild
res =None
res=FindParentNode(root, node1, node2)
if res!=None:
print(str(node1.data)+"和"+str(node2.data)+"的最近公共父结点为:"+str(res.data))
else:
print("没有公共父结点")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stack1: [1, 2, 3, 6]
stack2: [5, 3, 6]
1和5的最近公共父结点为:3
  • 当获取二叉树从根结点 root 到 node 结点的路径时,最坏的情况就是把树中所有结点都遍历了一遍,这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再分别找出从根结点到两个结点的路径后,找它们最近的公共父结点的 时间 复杂度也为O(N),因此,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此外,这种方法用战保存了从根结点到特定结点的路径,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个路径包含了树中所有的结点,因此,空间复杂度也为O(N)。

复制二叉树

  • 题目:给定一个二叉树根结点,复制该树,返回新建树的根结点 。
  • 实现思路:用给定的二叉树的根结点 root 来构造新的 二叉树的方法为:首先创建新的结点 dupTree,然后根据 root 结点来构造 dupTree 结点(dupTree.data=root.data), 最后分别用 root 的左右子树来构造 dupTree 的左右子树 。 根据这个思路可以使用递归方式实现二叉树的复制。
# 复制二叉树
# 任意两个结点的最近共同父结点
def createDupTree(root):
if root==None:
return None
dupTree = BiTNode()
dupTree.data=root.data
# 复制左子树
dupTree.lchild=createDupTree(root.lchild)
# 复制左子树
dupTree.rchild=createDupTree(root.rchild)
return dupTree


if __name__=="__main__":
arr = [1,2,3,4,5,6,7,8,9,10]
print("数组:",arr)
root1 = array2tree(arr,0,len(arr)-1)
# root2 =root1
root2 =createDupTree(root1)
print("原始二叉树中序遍历:",end=" ")
printTreeMidOrdel(root1)
print()
print("复制二叉树中序遍历:",end=" ")
printTreeMidOrdel(root2)
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原始二叉树中序遍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复制二叉树中序遍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 对给定的二叉树进行了一次遍历,因此,时间复杂度为0(N),此外,这种方法需要申请N个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新的二叉树 。

二叉树进行镜像反转

  • 题目:二叉树的镜像就是二叉树对称的二叉树就是交换每一个非叶子结点的左子树指针和右子树指针。(注意 : 请勿对该树做任何假设,它不一定是平衡树 ,也不一定有序。)
  • 实现思路:要实现二叉树的镜像反转,只需交换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左右孩子即可。由于对所有的结点都做了同样的操作,因此,可以用递归的方法来实现。
# 二叉树镜像反转
def reverseTree(root):
if root ==None:
return
reverseTree(root.lchild)
reverseTree(root.rchild)
tmp= root.lchild
root.lchild=root.rchild
root.rchild =tmp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 = [1,2,3,4,5,6,7]
print("数组: ",arr)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 层序遍历
print("原始二叉树层序遍历:",end=" ")
printTreeLayer(root)
reverseTree(root)
print()
print("翻转二叉树层序遍历:",end=" ")
printTreeLayer(root)
数组:  [1, 2, 3, 4, 5, 6, 7]
原始二叉树层序遍历: 4 2 6 1 3 5 7
翻转二叉树层序遍历: 4 6 2 7 5 3 1
  • 对二叉树进行了一次遍历, 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在二叉排序树中找出第一个大于中间值的结点

  • 题目:对于一棵二叉排序树 , 令mid=(最大值+最小值)/2 , 设计一个算法,找出距离mid值最近、大于mid值的结点 。
  • 实现思路:首先需要找出二叉排序树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由于二叉排序树的特点是:对于任意一个结点 ,它的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都小于这个结点的值,它的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都大于这个结点的值。因此,在二叉排序树中,最小值一定是最左下的结点,最大值一定是最右下的结点。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很容易就可以求出mid的值。接着,对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如果当前结点的值小于mid,那么在这个结点的右子树中接着遍历,否则遍历这个结点的左子树。
# 查找值最小的 结点
def getMinNode(root):
if root==None:
return root
while root.lchild!=None:
root=root.lchild
return root

# 查找值最大的结点
def getMaxNode(root):
if root==None:
return root
while root.rchild!=None:
root=root.rchild
return root

def getNode(root):
maxNode=getMaxNode(root)
minNode=getMinNode(root)
mid=(maxNode.data+minNode.data)/2
res = None
while root!=None:
# 当前结点的值不大于mid则在右子树上找
if root.data<=mid:
root=root.rchild
else: # 在左子树上找
res = root
root=root.lchild
return 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 = [1,2,3,4,5,6,7]
print("数组: ",arr)
# 有序数组放到二叉树中
root = array2tree(arr,0,len(arr)-1)
print("第一个大于中间值的结点",getNode(root).data)
数组:  [1, 2, 3, 4, 5, 6, 7]
第一个大于中间值的结点 5
  • 在查找最大结点与最小结点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h), h为二叉树的高度 ,对于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最大的高度为O(N),最小的高度为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专题_数据结构_06。同理,在查找满足条件的结点的时候,时间复杂度也是O(h)。综上所述,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好的情况下是O(logN),最坏的情况下为O(N) 。
  •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进入​​数据结构与算法​​专栏或我的​​个人主页​​查看


标签:__,结点,遍历,arr,算法,二叉树,数据结构,root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953612/6132591

相关文章

  • DJBX33A哈希(Hash)算法
    1DJBX33A算法原理2DJBX33A算法典型实现2.1PHP(zend_string.h)2.2Apache(apr_hash.c)2.3BerkeleyDB(src\hash\hash_func.c)2.4Python(pyhash.c)3DJBX33A......
  • 【C 数据结构】循环队列
    循环队列预先分配好数组空间#defineBUFFER_SIZE1024//在栈区分配空间intbuf[N];//在堆区分配空间int*buf;buf=(int*)malloc(BUFFER_SIZE*sizeof(int))......
  • python实现一个遗传算法
    ###################  importrandom#染色体长度CHROMO_LENGTH=20#种群大小POP_SIZE=50#交叉概率CROSS_RATE=0.8#变异概率MUTATE_RATE=0.01#......
  • 代码随想录20 654 最大二叉树
    654. 最大二叉树给定一个不重复的整数数组 nums 。 最大二叉树 可以用下面的算法从 nums 递归地构建:创建一个根节点,其值为 nums 中的最大值。递归地在最大值......
  • 基于matlab的CHPSO异质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
    1.算法描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最初由Kenndy和Eberhart博士于1995年提出,是一种有效的随机全局优化技术,具有原理简单、参数少、收敛速度较快......
  • 【通信】基于Matlab模拟自适应SCMA资源调度算法设计
    ✅作者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
  • 双指针算法
    一、常见类型(1)对于一个序列,用两个指针维护一段区间(如:快排) (2)对于两个序列,维护某种次序,比如归并排序中合并两个有序序列的操作(如:归并排序) 二、模板1for(i......
  • 算法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方法论:万物皆朴素的第一性原理几乎任何领域的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可以看作是“某个结构上的朴素方法的优化“。计算机只能处理规模有限的问题,在给定规模且不考虑效率的......
  •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day 16||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559.n叉树的最大深度、·111.二叉树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题目链接: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题目描述:给定一个二叉树,找出其最大深度。二叉树的深度为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数。说明:叶子节......
  • 【VTK学习笔记】VTK基本数据结构_3.2数据对象和数据集
    任务:把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加入到数据集中1.无拓扑结构1#include<vtkSmartPointer.h>2#include<vtkPoints.h>//几何结构3#include<vtkPolyData.h>//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