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C++ 不知图系列之基于链接表的无向图最短路径搜索

C++ 不知图系列之基于链接表的无向图最短路径搜索

时间:2022-11-16 14:31:16浏览次数:54  
标签:int Graph 路径 Vertex C++ 添加 链接表 顶点

1. 前言

图的常用存储方式有 2 种:

  • 邻接炬阵。

  • 链接表。

邻接炬阵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简单、易理解,但是对于大部分图结构而言,都是稀疏的,使用矩阵存储,空间浪费就较大。

链接表相比较邻接矩阵存储方案,使用起来更方便,对于空间的使用是刚好够用原则,不会产生太多空间浪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难度。

本文将以链接表方式存储图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无向无权图最短路径搜索。

2. 链接表

2.1 存储思路

使用链接表实现图的存储时,有主表子表概念。

  • 主表: 用来存储图对象中的所有顶点数据。
  • 子表: 每一个顶点自身会维护一个子表,用来存储与其相邻的所有顶点数据。

如下图结构中有 5 个顶点,使用链接表保存时,需要主表 1 张,子表 5 张。链接表的优点是能够紧凑地表示稀疏图。

图1.png

邻接表01.png

2.2 图的存储实现

2.2.1 项点类

因顶点本身是具有特定的数据含义(如,可能是城市、公交车站、网址、路由器……),需要一个顶点类承载顶点的有效数据。并在顶点类中提供维护自身信息的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include <stack>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Vertex {
	// 顶点的编号
	int vid;
	// 顶点有效负荷
	T value;
	// 是否被访问过:False 没有 True:有
	bool visited ;
    
    //相邻顶点类型
	template<typename T1>
	struct NeighborVertex {
		Vertex<T1> *vertex;
		//和相邻顶点的权重
		int weigth;
		//兄弟顶点
		NeighborVertex<T1> *next;
		NeighborVertex(	Vertex<T1> *ver,int weigth) {
			this->vertex=ver;
			this->weigth=weigth;
			this->next=NULL;
		}
	};
	// 相邻顶点链表
	NeighborVertex<T> *  head;
	//搜索时的前驱结点
	Vertex* preVertex;
    //无参构造
	Vertex() {
		this->vid=0;
		this->visited=false;
		this->head=NULL;
	}
    //有参构造
	Vertex(int vid,T value) {
		this->vid=vid;
		this->visited=false;
		this->head=NULL;
		this->value=value;
	}
	/*
	*在链表中使用头部插入方案添加邻接顶点
	*nbrVer:相邻顶点
	*weight:无向无权重图,权重默认设置为 1
	*/
	void addNeighbor(Vertex<T> *nbrVer,int weigth) {
		NeighborVertex<T> * newNbrVer=new NeighborVertex<T>(nbrVer,weigth);
		//头部添加
		if(this->head==NULL) {
			this ->head=newNbrVer;
		} else {
			newNbrVer->next=this->head;
			this->head=newNbrVer;
		}
	}
	
    /*
	*   显示与当前顶点相邻的顶点
	*/
	vector<Vertex<T> *> showAllNeighbor() {
		NeighborVertex<T> *move=this->head;
		vector<Vertex<T> *> allNeighbor;
		while(move!=NULL) {
			allNeighbor.push_back(move->vertex);
			move->vertex->desc();
			cout<<"_权重"<<move->weigth<<"\t";
			move=move->next;
		}
		return allNeighbor;
	}
	/*
	*判断与某顶点是否相邻,并返回权重  0 表示与此顶点不相邻
	*/
	int  isNeighbor(NeighborVertex<T> *ver) {
		NeighborVertex<T> *move=this->head;
		while(move!=NULL && move->vertex->value!=ver->value) {
			move=move->next;
		}
		if (move==NULL)
			return 0;
		else
			return move->weigth;
	}

	//顶点的自我显示
	void desc() {
		cout<<"顶点["<<this->vid<<"_"<<this->value<<"]";
	}
};

顶点类结构需要说明地方:

  • visited:用于搜索路径算法中,检查节点是否已经被搜索过。
  • head:存储与顶点相邻的顶点信息,也称为相邻顶点,相邻顶点需要包括 2 方面信息,一是顶点Vertex信息,二是权重。这里提供了NeighborVertex类型,在Vertex类型的基础之上封装了权重。

父子表.png

2.2.2 图类

图类用于维护l图中的所有顶点以及顶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于图的相关算法。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Graph {
	private:
		// 一维数组,存储节点
		Vertex<T>** vertexs;
		// 顶点编号,从 0 开始
		int vnums;
		//一维数组大小
		int size;
	public:
		Graph(int size) {
			//初始一给数组大小
			this->vertexs=new Vertex<T>*[size];
			this->vnums=0;
			this->size=size;
		}
		//添加新顶点
		Vertex<T> * addVertex(T value);
		//为顶点添加相邻顶点
		void addNeighbor(T parentValue,T nbrValue,int weight);
		//按值查找顶点
		Vertex<T> * findVertexByValue(T value);
		//按编号查找顶点
		Vertex<T> * findVertexById(int id);
		//显示所有顶点
		void showAllVers();
};
查找函数:

查找算法有 2 种方案:

  • 按值查找。
/*
*按值查找顶点是否存在
*/
template<typename T>
Vertex<T> * Graph<T>::findVertexByValue(T value) {
	for(int i=0; i<Graph<T>::vnums; i++) {
		if(Graph<T>::vertexs[i]==NULL)
			continue;
		if(Graph<T>::vertexs[i]->value==value) {
			return Graph<T>::vertexs[i];
		}
	}
	return NULL;
}
  • 按编号查找。
/*
*按编号查找顶点是否存在
*/
template<typename T>
Vertex<T> * Graph<T>::findVertexById(int id) {
	for(int i=0; i<Graph<T>::vnums; i++) {
		if(Graph::vertexs[i]->vid==id) {
			return Graph<T>::vertexs[i];
		}
	}
	return NULL;
}

添加新顶点函数: 先查找是否存在顶点,没有就添加。

顶点的编号由图对象内部指定,便于统一管理。

/*
*添加新的顶点
*/
template<typename T>
Vertex<T> * Graph<T>::addVertex(T value) {
	//检查此顶点是否存在
	Vertex<T> * ver= Graph<T>::findVertexByValue(value);
	if(ver==NULL) {
		//创建新的顶点
		ver=new  Vertex<T>(Graph<T>::vnums,value);
		Graph::vertexs[Graph<T>::vnums]=ver;
		Graph<T>::vnums++;
	}
	return ver;
}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

//为顶点添加相邻顶点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Graph<T>::addNeighbor(T parentValue,T nbrValue,int weight) {
	Vertex<T> * parentVer= Graph<T>::findVertexByValue(parentValue);
	if(parentVer==NULL)
		parentVer=Graph<T>::addVertex(parentValue);
	Vertex<T> * nbrVer= Graph<T>::findVertexByValue(nbrValue);
	if(nbrVer==NULL)
		nbrVer=Graph<T>::addVertex(nbrValue);
	//调用顶点的函数
	parentVer->addNeighbor(nbrVer,weight);
}

显示所有顶点: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Graph<T>::showAllVers() {
	for(int i=0; i<Graph<T>::vnums; i++) {
		Graph::vertexs[i]->desc();
		cout<<endl<<"\t相邻顶点:";
		//输出相邻顶点
		Graph::vertexs[i]->showAllNeighbor();
		cout<<endl;
	}
}

测试图中的函数:

存储如下图结构中顶点以及顶点之间的信息:

图1.png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实例化图
	Graph<char> *graph=new Graph<char>(10);
	//添加几个顶点 A,B C D E
	char vers[5]= {'A','B','C','D','E'};
	for(int i=0; i<5; i++) {
		graph->addVertex(vers[i]);
	}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A -(3)-》B )
	graph->addNeighbor('A','B',3);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A -(5)-》D )
	graph->addNeighbor('A','D',5);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B -(4)-》c )
	graph->addNeighbor('B','C',4);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C -(6)-》D)
	graph->addNeighbor('C','D',6);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C -(1)-》E)
	graph->addNeighbor('C','E',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D -(2)-》E)
	graph->addNeighbor('D','E',2);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E -(7)-》B)
	graph->addNeighbor('E','B',7);
	//输出所的顶点
	graph->showAllVers();
	return 0;
}

输出结果:

res.png

3. 最短路径算法

从图结构可知,从一个顶点到达另一个顶点,不止一条可行路径,在众多路径我们总是试图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当然,需求不同,衡量一个路径是不是最短路径的标准也会不同。

如打开导航系统后,最短路径可能是费用最少的那条、可能是速度最快的那条、也可能是量程数最少的或者是红绿灯最少的……

无权无向图中,以经过的边数最少的路径为最短路径。在无权无向图中找到最短路径相对简单。

在有向加权图中,会以附加在每条边上的权重的数据含义来衡量。权重可以是时间、速度、量程数……

3.1 算法思路

查找无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可以直接使用广度搜索算法。如下图求解 A0 ~ F5 的最短路径。

Tips: 无向图中任意 2 个顶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由边数决定。

无向无权重图.png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流程: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基本原则:以某一顶点为参考点,先搜索离此顶点最近的顶点,再搜索离最近顶点的最近顶点……以此类推,一层一层向目标顶点推进。

如从顶点 A0 找到顶点 F5。先从离 A0 最近的顶点 B1D3 找起,如果没找到,再找离 B1D3 最近的顶点 C2E4,如果还是没有找到,再找离 C2E4 最近的顶点 F5

Tips: 因为每一次搜索都是采用最近原则,最后搜索到的目标也一定是最近的路径。

也因为采用最近原则,在搜索过程中所经历到的每一个顶点的路径都是最短路径。最近+最近,结果必然还是最近

无向无权重图00.png

显然,广度优先搜索的最近搜索原则是符合先进先出思想的,具体算法实施时可以借助队列实现整个过程。

算法流程:

  • 先确定起始点 A0

  • 找到 A02 个后序顶点 B1D3 (或者说 B1、D3的前序顶点是 A0),压入队列中。除去起点 A0B1D3 顶点属于第一近压入队列的节点。

    B1D3 压入队列的顺序并不影响 A0 ~B1A0 ~ D3 的路径距离(都是 1)。

    A0~B1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1。

    A0~D3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1。

  • 从队列中搜索 B1 时,找到 B1 的后序顶点 C2 并压入队列。B1C2 的前序顶点。

    B1 ~ C2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1,而又因为 A0~B1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1 ,所以 A0 ~ C2 的最短路径为 2

  • B1 搜索完毕后,在队列中搜索 B3 时,找到 B3 的后序顶点 E4 ,压入队列。因 B1D3 属于第一近顶点,所以这 2 个顶点的后序顶点 C2E4 属于第二近压入队列,或说 A0-B1-C2A0-D3-E4 的路径距离是相同的(都为 2)。

  • 当搜索到 C2 时,此时队列没有压入操作。

  • 当 搜索到 E4 时,E42 个相邻顶点 C2F5,因 C2 已经压入过,所以仅压入 F5。因 F5 是由第二近顶点压入,所以 F5 是属于第三近压入顶点。

    A0-D3-E4-F5 的路径为 3。

无向无权重图01.png

3.2 编码实现

在图类添加广度搜索函数:

在图类添加如下函数: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查找顶点与顶点之间的路径。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有一个核心点,当搜索到某一个顶点后,需要找到与此顶点相邻的其它顶点,并压入队列中。pushQueue 方法就是做这件事情的。如果某一个顶点曾经进过队列,就不要再重复压入队列了。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Graph {
	private:
         //省略……
         //保存所有使用广度算法搜索到的路径
		vector<vector<Vertex<T> *> >  allPaths;
	public:
         //省略……
		//把某一顶点的相邻顶点压入队列
		void pushQueue(queue<Vertex<T> *> & myQueue,Vertex<T> * vertex);
		//广度搜索路径
		void bfsNearestPath(T from,T to);
		//输出广度搜索到的所有路径
		void showAllPaths();
	};

pushQueue的函数实现:

//把某一顶点的相邻顶点压入队列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Graph<T>::pushQueue(queue<Vertex<T> *> & myQueue,Vertex<T> *  vertex) {
	//查找  vertex 的相邻顶点
	cout<<vertex->value<<"相邻顶点:"<<endl;
	vector<Vertex<T> *> allVers=vertex->showAllNeighbor();	
	for(int i=0; i<allVers.size(); i++) {
		if(allVers[i]->visited==false) {
			//设置前驱顶点
			allVers[i]->preVertex=vertex;
			//压入队列中
			myQueue.push(allVers[i]);
			//设置为已经压入
			allVers[i]->visited=true;
		}
	}
	cout<<endl;
}

bfsNearestPath广度搜索算法实现:

//广度搜索路径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Graph<T>::bfsNearestPath(T from,T to) {
	//队列:广度搜索要使用队列
	queue<Vertex<T> *>  myQueue;
	//临时路径
	vector<Vertex<T> *> tmpPath;
	//检查顶点是否存在
	Vertex<T> * fromVer= Graph<T>::findVertexByValue(from);
	Vertex<T> * toVer= Graph<T>::findVertexByValue(to);
	if(fromVer==NULL || toVer==NULL)
		return;
	tmpPath.push_back(fromVer);
	//把 fromVer 顶点的相邻顶点压入队列中,fromVer 本身可以不用压入
	Graph<T>::pushQueue(myQueue,fromVer);

	while(!myQueue.empty()) {
		//出队列
		Vertex<T> * ver=  myQueue.front();
		myQueue.pop();
		if(ver->preVertex==fromVer) {
			//如果前驱是 fromVer
			tmpPath.push_back(ver);
			//添加新路径
			Graph<T>::allPaths.push_back(tmpPath);
			//把临时路径的最后一个顶点删除
			tmpPath.pop_back();
		} else {
			//扫描所有路径
			for(int i=0; i<Graph<T>::allPaths.size(); i++) {
				tmpPath = Graph<T>::allPaths[i];
				//得到路径中的最后一个顶点
				Vertex<T> * tmpVer =tmpPath.back();
				if (ver->preVertex==tmpVer) {
					tmpPath.push_back(ver);
					//allPaths[i]=tmpPath;
					Graph<T>::allPaths.push_back(tmpPath);
				}
			}
		}
		if(ver->value==toVer->value) {
			break;
		} else {
			Graph<T>::pushQueue(myQueue,ver);
		}
	}
}

显示顶点之间的路径信息:

/*
*显示搜索到的路径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Graph<T>::showAllPaths() {
	for(int i=0; i<Graph<T>::allPaths.size(); i++) {
		vector<Vertex<T> *> vec=Graph<T>::allPaths[i];
		int pathWeight=0;
		for(int j=0; j<vec.size(); j++) {
			pathWeight++;
			vec[j]->desc();
			cout<<"-";
		}
		cout<<"路径长度:"<<pathWeight-1<<endl;
	}
}

测试代码: 因为测试的是无向无权重图,顶点之间的权重默认为 1

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实例化图
	Graph<char> *graph=new Graph<char>(10);
	//添加几个顶点 A,B C D E
	char vers[6]= {'A','B','C','D','E','F'};
	for(int i=0; i<6; i++) {
		graph->addVertex(vers[i]);
	}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A -(3)-》B )
	graph->addNeighbor('A','B',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A -(5)-》D )
	graph->addNeighbor('A','D',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B -(4)-》c )
	graph->addNeighbor('B','C',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C -(6)-》D)
	graph->addNeighbor('D','E',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C -(1)-》E)
	graph->addNeighbor('C','E',1);
	//添加顶点之间的关系(D -(2)-》E)
	graph->addNeighbor('E','F',1);
	//输出所的顶点
	graph->showAllVers();
	//广度搜索A 到 F 的路径,中间会经过其它顶点
	graph->bfsNearestPath('A','F');
	cout<<"\n路径信息:"<<endl;
	graph->showAllPaths();
	return 0;
}

输出结果:

paths.png

无向无权重图中,查找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便可实现。

但如果是有向加权图,可能不会称心如愿。因有向加权图中的边是有权重的。故对于有向加权图则需要另择方案。

4. 总结

本文讲解了如何使用链表存储图,以及使用广度搜索算法实现无向无权重图中顶点之间的路径搜索。

标签:int,Graph,路径,Vertex,C++,添加,链接表,顶点
From: https://blog.51cto.com/gkcode/58563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