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论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7.1语言前的状况

论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7.1语言前的状况

时间:2022-11-02 12:34:07浏览次数:81  
标签:思维 下一代 语言 认知 印象 7.1 记忆 我们

本章从另一些不同的角度继续探讨符号的使用。

举一个例。‘一只老虎刚从旁边草丛走过’如果一个原始人A想让另一原始人B知道这一刚发生的实际事情,A不可能让老虎沿着原路再走一次让B来看,没有语言,A只能装扮成老虎沿着老虎走过的路径走给B看。碰巧A很有表演才能,B可以很快明白,A的表演才能一般,B可能就很迷惑,A是要表达有一只野猪走过?还是表达我们现在应该四肢并用地走路?或别的什么?同时对A来说装扮的表演也费时费力。如果有了语言,A轻松地说一句“一只老虎刚从旁边草丛走过”B就可以明白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而A、B还可以交流老虎走向哪里,看到他们没有,为什么不吃他们。这是语言的一个秘密。交流被认为是语言出现的动机。一般来说,语言是今天能有的最简单且能耗最低的交流方式。

语言经常也说成是思维的工具。可以看到对语言这一用途的讨论总是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充满争论。比如,语言可以决定思维吗?或者认为语言只是表达思维?或者二方面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如果解释不清楚符号使用在思维上的作用,实际上我们也解释不清楚语言的交流作用,交流时的言语涉及对认知的表达。自然语言里,“思维”与“认知”二个词本身用法多样,有必要先对它们进行初步的界定。这里把思维看作人类为理解所处的世界而进行的智力活动,这些智力活动或发生于获得认知的过程,或发生于认知结果的应用过程,这个范围的思维称为认知活动更为准确。

理解语言的用途,一种简单的方式是与语言出现前的状况进行比较,那时候人类是怎样表达、交流、思考。然而,没有语言时我们如何交流与思考,这种状况还原不出来供我们观察。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根据生物学、心理学等的一般知识进行推测性的描述。没有语言,我们还有感知,接收外界对我们的刺激输入。在外界的刺激下,生物基于本能会有所反应,这还算不上应用了思维。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人类随时随地地接收着不同形式的刺激输入,进化已让我们对这些感知输入有一定的辨别、比较、整合能力,加工后形成我们的知觉印象。知觉印象可以存储起来成为记忆。记忆可以唤起,唤起的一种方式是做梦。梦境里印象多不是原样地回放,白天的真实生活场景在梦里可以继续延伸;或者光怪陆离,幻象出生活中并未见到的景象。梦的非真实性表明我们大脑具有对知觉印象的加工能力:对知觉印象进行分割、关联、组合、联想、播放等等。这种加工能力有目的地应用就是一种思维,本书里称为印象层的思维,这是一种语言前就存在的思维。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会联想起大雨磅礴的景象,然后赶快寻找可以遮雨的地方。在这个例子里,天空乌云密布与大雨磅礴二个印象被关联在一起,或者原来的一个连续的印象,现在分割成二段,用于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是印象层思维的应用。高等一些的动物一定程度都表现出此类思维能力,它们有感知、有记忆,也具备对记忆印象的加工能力。狗在睡眠中会做出奔跑的动作,似乎此时它的梦里也有一幅重新合成的生动景象。猩猩看到果实从树上落到地面的石块上,坚硬的外壳被摔开了,它们会想到把完好的果实带到树的高处,然后朝着有石块的地面抛下来让其外壳破开。

在语言前的阶段,通过印象层思维所形成的认知,作为经验被记忆。可以通过实际行动的示范,让其他同类,特别是下一代学习掌握。语言前的经验在单个或几个大脑里发生、形成,并且只在家庭或群落里传承发挥。这已经在自然遗传之外,增加了一种方式来积累适应环境的能力。印象层的思维及所能积累的经验直接受限于我们的天赋。印象层的思考、记忆,被认为缺乏明晰性与稳定性。记忆力在同样场景唤起的印象总会有所不同,因为记忆会衰退,或者又加入了更多感知刺激。唤起的印象总在联想流动之中,一个印象会关联出其他的印象,关联出的印象又进一步去关联其他的印象,流动的方向同样具有随机性。印象也容易夹杂进人类心理情绪:恐惧、兴奋、好奇等。在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印象层思维所沉淀的经验也是具体、零碎、有限,带有个人色彩。

上面所说的印象层思维,大致对应着通常说法中的形象思维或直观思维。一般认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且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就是抽象思维。这一说法似乎得到临床医学支持。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由胼胝体连接,左右二个半球在智力功能上存在着分工。形象、空间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右半球进行,印象层的思维由它负责;语言、逻辑、数学相关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脑,抽象性的思维由它负责。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是所能看到种种思维划分中的一种。其他的包括:划分为显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思维方式,以包括直觉、顿悟这样一些思维形式;从思维所运用的加工方式来进行划分,以包括想象、类比等这样一些思维形式;还有更不常见的划分,比如划分为视觉型思维、听觉型思维、运动型的思维……生物学、生理学、脑科学等的发展还不能确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划分,提供出一个思维的全景图,我们对大脑与思维的认知是有限的。人脑是如此灵巧的装置,存在多种思维形式,它们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分立,而是相互配合,或者相互混合,这才是大脑真实的复杂之处。我们前面讲过,在科学领域成功建立起一个公理系统,其初始概念与原理的提出并不是逻辑性思维能实现的,它们更多依靠的是创始人的直觉、洞察与想象,并且也只是一种假说与尝试,这是原创性思想的特征。直觉、洞察、想象不可预期不可控制,它们的发生需要足够的积累,这又回到一般性的学习、研究工作。初始概念与原理建立后是演绎的过程,这经常描述为机械、半机械的逻辑思维或符号演算,真实情形中更接近于大量归纳总结后进行逻辑性的整理。

围绕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种混乱显示研究的出发点,或问题的提法可能并不合适。在本书里,我们将从认知符号化这一角度来考察符号与思维的关系。

标签:思维,下一代,语言,认知,印象,7.1,记忆,我们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HARACTER2/p/1685063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