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设计模式之创建型模式

设计模式之创建型模式

时间:2022-11-02 10:02:26浏览次数:48  
标签:需要 创建 模式 工厂 苹果 单例 设计模式 方法

目录

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模式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所有的设计模式都是为了程序能更好的满足这六大原则。设计模式一共有 23 种,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构建型模式,一共五种,分别是:

  • 工厂方法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
  • 单例模式
  • 建造型模式
  • 原型模式

一、工厂模式

1.1 简单工厂模式

在平时编程中,构建对象最常用的方式是 new 一个对象。乍一看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好,而实际上这也属于一种硬编码。每 new 一个对象,相当于调用者多知道了一个类,增加了类与类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程序的松耦合。其实构建过程可以被封装起来,工厂模式便是用于封装对象的设计模式。

需求:举个例子,直接 new 对象的方式相当于当我们需要一个苹果时,我们需要知道苹果的构造方法,需要一个梨子时,需要知道梨子的构造方法。更好的实现方式是有一个水果工厂,我们告诉工厂需要什么种类的水果,水果工厂将我们需要的水果制造出来给我们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无需知道苹果、梨子是怎么种出来的,只用和水果工厂打交道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将构建过程封装的好处不仅可以降低耦合,如果某个产品构造方法相当复杂,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代码重复。比如,如果生产一个苹果需要苹果种子、阳光、水分,将工厂修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用者的代码则完全不需要变化,而且调用者不需要在每次需要苹果时,自己去构建苹果种子、阳光、水分以获得苹果。苹果的生产过程再复杂,也只是工厂的事。这就是封装的好处,假如某天科学家发明了让苹果更香甜的肥料,要加入苹果的生产过程中的话,也只需要在工厂中修改,调用者完全不用关心。

但是它有它自己的缺点

一:是如果需要生产的产品过多,此模式会导致工厂类过于庞大,承担过多的职责,变成超级类。当苹果生产过程需要修改时,要来修改此工厂。梨子生产过程需要修改时,也要来修改此工厂。也就是说这个类不止一个引起修改的原因。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

二:是当要生产新的产品时,必须在工厂类中添加新的分支。而开闭原则告诉我们:类应该对修改封闭。我们希望在添加新功能时,只需增加新的类,而不是修改既有的类,所以这就违背了开闭原则。

1.2 工厂方法模式

为了解决简单工厂模式的这两个弊端,工厂方法模式应运而生,它规定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专属工厂。比如苹果有专属的苹果工厂,梨子有专属的梨子工厂,代码如下:

苹果工厂: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梨子工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用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次你会觉得,这和直接new 对象差不多呀。但是如果苹果工厂的加工特别复杂就会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就会发现,它有两个有点

1. 调用者无需知道苹果的生产细节,当生产过程需要修改时也无需更改调用端。同时,工厂方法模式解决了简单工厂模式的两个弊端。

2. 当生产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时,工厂类不会变成超级类。工厂类会越来越多,保持灵活。不会越来越大、变得臃肿。如果苹果的生产过程需要修改时,只需修改苹果工厂。梨子的生产过程需要修改时,只需修改梨子工厂。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当需要生产新的产品时,无需更改既有的工厂,只需要添加新的工厂即可。保持了面向对象的可扩展性,符合开闭原则

1.3 抽象工厂方法。

我们发现苹果工厂和梨子工厂都是工厂,我们为什么不抽象出一个工厂的方法呢? 根据new 对象 去指定它的工厂,然后统一用工厂接口的create去调用。

工厂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苹果工厂和梨子工厂都实现此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调用者可以将 AppleFactory 和 PearFactory 统一作为 IFactory 对象使用,调用者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我们在创建时指定了具体的工厂类后,在使用时就无需再关心是哪个工厂类,只需要将此工厂当作抽象的 IFactory 接口使用即可。这种经过抽象的工厂方法模式被称作抽象工厂模式。

由于客户端只和 IFactory 打交道了,调用的是接口中的方法,使用时根本不需要知道是在哪个具体工厂中实现的这些方法,这就使得替换工厂变得非常容易。

IFactory 中只有一个抽象方法时,或许还看不出抽象工厂模式的威力。实际上抽象工厂模式主要用于替换一系列方法。例如将程序中的 SQL Server 数据库整个替换为 Access 数据库,使用抽象方法模式的话,只需在 IFactory 接口中定义好增删改查四个方法,让 SQLFactory 和 AccessFactory 实现此接口,调用时直接使用 IFactory 中的抽象方法即可,调用者无需知道使用的什么数据库,我们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整个替换程序的数据库,并且让客户端毫不知情。

抽象工厂模式很好的发挥了开闭原则、依赖倒置原则,但缺点是抽象工厂模式太重了,如果 IFactory 接口需要新增功能,则会影响到所有的具体工厂类。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替换具体工厂时只需更改一行代码,但要新增抽象方法则需要修改所有的具体工厂类。所以抽象工厂模式适用于增加同类工厂这样的横向扩展需求,不适合新增功能这样的纵向扩展。

二、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非常常见,某个对象全局只需要一个实例时,就可以使用单例模式。它的优点也显而易见:

它能够避免对象重复创建,节约空间并提升效率
避免由于操作不同实例导致的逻辑错误
单例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饿汉式和懒汉式。

2.1.饿汉式

饿汉式:变量在声明时便初始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我们将构造方法定义为 private,这就保证了其他类无法实例化此类,必须通过 getInstance 方法才能获取到唯一的 instance 实例,非常直观。但饿汉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即使这个单例不需要使用,它也会在类加载之后立即创建出来,占用一块内存,并增加类初始化时间。就好比一个电工在修理灯泡时,先把所有工具拿出来,不管是不是所有的工具都用得上。就像一个饥不择食的饿汉,所以称之为饿汉式。

2.2.懒汉式

懒汉式:先声明一个空变量,需要用时才初始化。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先声明了一个初始值为 null 的 instance 变量,当需要使用时判断此变量是否已被初始化,没有初始化的话才 new 一个实例出来。就好比电工在修理灯泡时,开始比较偷懒,什么工具都不拿,当发现需要使用螺丝刀时,才把螺丝刀拿出来。当需要用钳子时,再把钳子拿出来。就像一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行动的懒汉,所以称之为懒汉式。

懒汉式解决了饿汉式的弊端,好处是按需加载,避免了内存浪费,减少了类初始化时间。

上述代码的懒汉式单例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其实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如果有多个线程同一时间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instance 变量可能会被实例化多次。为了保证线程安全,我们需要给判空过程加上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双重检索懒汉式的线程安全

这样就能保证多个线程调用 getInstance 时,一次最多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执行判空并 new 出实例的操作,所以 instance 只会实例化一次。但这样的写法仍然有问题,当多个线程调用 getInstance 时,每次都需要执行 synchronized 同步化方法,这样会严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所以更好的做法是在同步化之前,再加上一层检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增加一种检查方式后,如果 instance 已经被实例化,则不会执行同步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程序效率。上面这种写法也就是我们平时较常用的双检锁方式实现的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除了双检锁方式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静态内部类方式保证懒汉式单例的线程安全:

2.4 静态内部类懒汉式单例的线程安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建造型模式

建造型模式用于创建过程稳定,但配置多变的对象。在《设计模式》一书中的定义是:将一个复杂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经典的「建造者-指挥者」模式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了,现在建造者模式主要用来通过链式调用生成不同的配置。比如我们要制作一杯珍珠奶茶。它的制作过程是稳定的,除了必须要知道奶茶的种类和规格外,是否加珍珠和是否加冰是可选的。使用建造者模式表示如下:

经典的「建造者-指挥者」模式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了,现在建造者模式主要用来通过链式调用生成不同的配置。比如我们要制作一杯珍珠奶茶。它的制作过程是稳定的,除了必须要知道奶茶的种类和规格外,是否加珍珠和是否加冰是可选的。使用建造者模式表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我们将 MilkTea 的构造方法设置为私有的,所以外部不能通过 new 构建出 MilkTea 实例,只能通过 Builder 构建。对于必须配置的属性,通过 Builder 的构造方法传入,可选的属性通过 Builder 的链式调用方法传入,如果不配置,将使用默认配置,也就是中杯、加珍珠、不加冰。根据不同的配置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奶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程序,输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建造者模式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忘了指定某个配置,保证了构建过程是稳定的。在 OkHttp、Retrofit 等著名框架的源码中都使用到了建造者模式。

四、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Java 中,Object 的 clone() 方法就属于原型模式。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天,周杰伦到奶茶店点了一份不加冰的原味奶茶,你说我是周杰伦的忠实粉,我也要一份跟周杰伦一样的。用程序表示如下:

奶茶类: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好像没什么问题,将周杰伦的奶茶直接赋值到你的奶茶上就行了,看起来我们并不需要 clone 方法。但是这样真的是复制了一份奶茶吗?

当然不是,Java 的赋值只是引用传递,而不是值传递。这样赋值之后,yourMilkTea 仍然指向的周杰伦的奶茶,并不会多一份一样的奶茶。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点一份一样的奶茶呢?将程序修改如下就可以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只有这样,yourMilkTea 才是 new 出来的一份全新的奶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千个粉丝都需要点和周杰伦一样的奶茶的话,按照现在的写法就需要 new 一千次,并为每一个新的对象赋值一千次,造成大量的重复。

更糟糕的是,如果周杰伦临时决定加个冰,那么粉丝们的奶茶配置也要跟着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批量的修改无疑是非常丑陋的做法,这就是我们需要 clone 方法的理由!

运用原型模式,在 MilkTea 中新增 clone 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原型模式,Java 中有一个语法糖,让我们并不需要手写 clone 方法。这个语法糖就是 Cloneable 接口,我们只要让需要拷贝的类实现此接口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Java 自带的 clone 方法是浅拷贝的。也就是说调用此对象的 clone 方法,只有基本类型的参数会被拷贝一份,非基本类型的对象不会被拷贝一份,而是继续使用传递引用的方式。如果需要实现深拷贝,必须要自己手动修改 clone 方法才行。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在引入下深克隆和浅克隆的相关知识点。


深克隆与浅克隆

浅克隆:是指拷贝对象时仅仅拷贝对象本身(包括对象中的基本变量),而不拷贝对象包含的引用指向的对象。

深克隆:不仅拷贝对象本身,而且拷贝对象包含的引用指向的所有对象。

在一般的赋值对象中,我们可能会用 == 号进行赋值,但是这样是错误的做法。

实体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当修改了student2的属性的时候,实际上student1 也发生了改变。


浅克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中,我们看到似乎浅克隆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是它真的解决了所有 的问题吗?看下面的问列子

在这里我们在增加一个实体类,Teacher, 其中Teacher类 包含Student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中可以看到,浅克隆虽然解决了外层类的问题,但是Teach类嵌套的Student类,仍然引发了修改Student2的值,却同时也修改了Student1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深拷贝


深克隆

从上面的列子中,我们知道,我们只克隆了Teacher外层类的克隆,此时我们只需要修改Tearcher的Clone方法,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签:需要,创建,模式,工厂,苹果,单例,设计模式,方法
From: https://www.cnblogs.com/itcastwzp/p/1685004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