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中的网络模型的学习笔记
一.关于TCP/IP网络模型
引言
对于同一台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有很多种方式,有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等方式,对于不同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就需要网络通信,设备是多样的,所以要兼容各种各样的设备,就协商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分层的。
内容
应用层
最上面的,直接能接触看到就是应用层,手机电脑的应用软件就是在应用层实现的。当两个不同设备的应用需要通信的时候,应用就把应用数据传给下一层,也就是传输层。
应用层只需要关注为用户提供应用功能,比如 HTTP,FTP,Telent
等。不用关注数据的传输。
应用层工作在用户态,传输层及以下在内核态。
传输层
应用层的数据包会传给传输层,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网络支持。
传输层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TCP和UDP。
- TCP 的全称叫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大部分应用使用的正是 TCP 传输层协议,比如 HTTP 应用层协议
- UDP 相对来说就很简单,简单到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不保证数据包是否能抵达对方,但它实时性相对更好,传输效率也高。当然,UDP 也可以实现可靠传输,把 TCP 的特性在应用层上实现就可以。
- 需要传输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如果直接传输就不好控制,因此当传输层的数据包大小超过 MSS(TCP 最大报文段长度) ,就要将数据包分块,这样即使中途有一个分块丢失或损坏了,只需要重新发送这一个分块,而不用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包。在 TCP 协议中,我们把每个分块称为一个 TCP 段。
-
端口
当设备作为接收方时,传输层则要负责把数据包传给应用,但是一台设备上可能会有很多应用在接收或者传输数据,因此需要用一个编号将应用区分开来,这个编号就是端口。
端口是设备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可以把 IP 地址看作是一栋大楼的地址,而端口则是大楼里不同房间的编号。
eg:
80 端口通常是 Web 服务器用的,而对于浏览器(客户端)中的每个标签栏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操作系统会为这些进程分配临时的端口号。
由于传输层的报文中会携带端口号,因此接收方可以识别出该报文是发送给哪个应用。
网络层
-
网络环节是错综复杂的,中间有各种的线路和分叉口,如果一个设备的数据要传输给另一个设备,需要在各种各样的路径和节点进行选择,传输层并不负责这功能。
-
传输层协议只需要服务好应用即可,让其成为为应用间数据传输的媒介,帮助实现应用到应用的通信,而实际的传输功能就交给下一层,也就是网络层(Internet Layer)。
-
网络层最常使用的是IP 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 协议会将传输层的报文作为数据部分,再加上 IP 包头组装成 IP 报文,如果 IP 报文大小超过 MTU(以太网中一般为 1500 字节)就会再次进行分片,得到一个即将发送到网络的 IP 报文。
-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我们一般用 IP 地址给设备进行编号
-
IP
- IP 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在网络中标识设备的位置。它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家庭住址,是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身份标识。IP 地址分为 IPv4 和 IPv6 两种格式。
- 将 IP 地址分成两种意义:
- 一个是网络号,负责标识该 IP 地址是属于哪个「子网」
- 一个是主机号,负责标识同一「子网」下的不同主机;
- 要配合子网掩码才能算出IP地址的 网络号和主机号 。
- IPv4:是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分成4段,每段是8位,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 192.168.1.1。它的地址空间有限。IPv6:是为了解决 IPv4 地址枯竭问题而推出的,它由 128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冒号十六进制表示,例如 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
子网掩码计算网络号和主机号
举例子
比如 10.100.122.0/24,后面的/24表示就是 255.255.255.0 子网掩码。而255.255.255.0 的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一共多少个1?是 24 个1,为了简化子网掩码的表示,用/24代替255.255.255.0。知道了子网掩码,计算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 计算网络号
将 10.100.122.2 和 255.255.255.0 进行按位与运算,就可以得到网络号。 IP地址:10.100.122.2 00001010 1100100 1111010 0000001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与运算可得 网络号: 00001010 1100100 1111010 00000000
- 计算主机号
将255.255.255.0取反后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运算,就能的到主机号
- 在寻址过程中,先找网络号(子网),再找主机号
-
路由
- IP 协议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路由。
- 实际场景中,两台设备并不是用一条网线连接起来的,而是通过很多网关、路由器、交换机等众多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的,那么就会形成很多条网络的路径,因此当数据包到达一个网络节点,就需要通过路由算法决定下一步走哪条路径。
- 路由器寻址工作中,就是要找到目标地址的子网,找到后进而把数据包转发给对应的网络内。
-
,IP 协议的寻址作用是告诉我们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该朝哪个方向走,路由则是根据「下一个目的地」选择路径。寻址更像在导航,路由更像在操作方向盘
网络接口层
- 生成了 IP 头部之后,接下来要交给网络接口层(Link Layer)在 IP 头部的前面加上 MAC 头部,并封装成数据帧(Data frame)发送到网络上。
- IP 头部中的接收方 IP 地址表示网络包的目的地,通过这个地址我们就可以判断要将包发到哪里,但在以太网的世界中,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
以太网
什么是以太网呢?- 电脑上的以太网接口,Wi-Fi接口,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上的千兆,万兆以太网口,还有网线,它们都是以太网的组成部分。
- 以太网就是一种在「局域网」内,把附近的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通讯的技术。
- 以太网在判断网络包和 IP 的方式不同,必须采用相匹配的方式才能在以太网中将包发往目的地,而MAC 头部就是干这个用的,所以,在以太网进行通讯要用到MAC 地址。
- MAC 头部是以太网使用的头部,它包含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 MAC 地址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ARP 协议获取对方的 MAC 地址。
- 所以说,网络接口层主要为网络层提供「链路级别」传输的服务,负责在以太网、WiFi 这样的底层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工作在网卡这个层次,使用 MAC 地址来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总结
TCP/IP 网络通常是由上到下分成 4 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 应用层: 应用数据
- 传输层: 应用数据 TCP头
- 网络层: 应用数据 TCP头 IP头
- 网络连接层:应用数据 TCP头 IP头 帧头
网络接口层的传输单位是帧(frame),IP 层的传输单位是包(packet),TCP 层的传输单位是段(segment),HTTP 的传输单位则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但这些名词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可以统称为数据包。
之后补充(浅了解)
五层模型(物,数,网,传,应)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负责处理物理介质上的信号传输,如电缆、光纤、无线信号等。它定义了物理接口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引脚数量、信号的电气特性(如电压、电流等)。例如,常见的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物理层规定了双绞线的线序、传输速率(如 10Mbps、100Mbps、1000Mbps 等)等。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感觉是网络接口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它将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每个数据帧包含源 MAC 地址、目标 MAC 地址、数据和帧校验序列等信息。MAC 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数据链路层用于标识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48 位,全球唯一。例如,在局域网中,当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会将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填写源 MAC 地址和目标 MAC 地址,然后通过物理层发送出去。
七层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
- 会话层(Session Layer):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是指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过程,会话层可以在会话过程中进行会话的同步、控制会话的顺序等。例如,在一个远程登录(Telnet)会话中,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维护用户与远程主机之间的连接,当用户退出登录时,会话层会终止会话。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主要负责处理数据的表示、转换和加密。它将应用层的数据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如进行数据的编码、加密、解密等操作。例如,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时,可能需要进行文件格式的转换(如文本文件的编码转换),表示层就负责这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