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来就是维护k维信息的树,是一种可以高效处理k维空间信息的数据结构。
一般在算法竞赛中,k=2的情况较多。
考虑对于一维数组,我们想要找到一个y,使得对于给定的x,有|x-y|最小。那么不妨考虑二叉搜索树(就是二分法),取数组的中位数为根,构造一棵树,使得每个点的左儿子小于它,右儿子大于它。那么当x比当前节点小时,走左子树;大,走右子树。
而 K-D tree 就具有二叉搜索树的形态。
建树
如果我们已知k维空间中若干不同点的坐标,要建一棵 K-D tree 。就选择一个维度和一个切割点,使在当前维度上比当前点值小的都归到左子树,大的归到右子树。
为了使树的形态平衡,保证复杂度,我们轮流选择k个维度,且每次在选择切割点时选择该维度上的中位数。这样树高是logn+O(1)的。
时间瓶颈是寻找k维上的中位数,如果每次sort,会 \(O(nlog^2n)\)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考虑我们需要的东西:另中位数在中间,左边的比它小,右边的比它大,单次可以直接调用nth_element优化到 \(O(n)\),总体 \(O(nlogn)\) .
int tot;
struct kd_tree{
int lc,rc,v[2],mn[2],mx[2];
}t[maxn];
void pushup(int x){
for(int i=0;i<2;i++){//取k=2的情况
t[x].mn[i]=t[x].mx[i]=t[x].v[i];
if(t[x].lc){
t[x].mn[i]=min(t[x].mn[i],t[t[x].lc].mn[i]);
t[x].mx[i]=max(t[x].mx[i],t[t[x].lc].mx[i]);
}
if(t[x].rc){
t[x].mn[i]=min(t[x].mn[i],t[t[x].rc].mn[i]);
t[x].mx[i]=max(t[x].mx[i],t[t[x].rc].mx[i]);
}
}
}
void build(int &x,int l,int r,int typ){
x=++tot;
int mid=(l+r)>>1;
nth_element(a+l,a+mid,a+r+1,[typ](node p,node q){return p.v[typ]<q.v[typ];});
//这里,由于要调用typ,把排序函数写这里比较好
t[x].v[0]=a[mid].v[0],t[x].v[1]=a[mid].v[1];
if(l<mid) build(t[x].lc,l,mid-1,!typ);
if(mid<r) build(t[x].rc,mid+1,r,!typ);
pushup(x);
}
插入/删除
如果我们维护的点集会发生变动,此时静态建树的 K-D tree 的复杂度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常见的平衡树维护平衡的两个操作,旋转和随机优先级,都不能用到 K-D tree 上。所以我们常用以下方式。
1.根号重构
一种方法是用替罪羊树的重构套路,设置一个平衡因子对 K-D tree 重构。但实际上这样只能保证高度是O(logn),不是严格的logn+O(1),所以查询复杂度可能退化。(一般能过)
正确的方法是设定一个阈值B,(每次插入时直接从根节点开始和每个节点比较并向下递归?)当插入次数达到B时暴力重构整棵树。删除时仍用(惰性删除?),当树内删除数量达到B时暴力重构。
因此,当我们取到 \(B=\sqrt{nlogn}\) 时复杂度最优,单次均摊 \(O(\sqrt{nlogn})\)
2.二进制分组
如果无删除操作,这种做法是更优的。维护若干棵大小为 \(2^i\) 的 K-D tree ,满足这些树的大小之和为 n。
插入时,新增一棵大小为 \(2^0\) 的 K-D tree ,不断将相同大小的 K-D tree 合并。实际操作时,可以先将能一起合并的所有树拍扁,只需要重构一次。
总复杂度 \(O(nlog^2n)\)。对于每一位 \(2^i\) ,每次操作到时贡献的节点数为 \(2^i\) ,但又只有 \(\frac{n}{2^i}\) 次能产生贡献。相当于每一位都总共贡献过n个节点,加上建树还有一个log,故总复杂度得证。
int tot=0,top,pol[maxn];
void del(int &x){
pol[++top]=x;
t[x]={0,0,0,0,0,0,0,0};
x=0;
}
int newnode(){
return top?pol[top--]:++tot;//回收节点省空间
}
void redo(int &x){
if(!x) return ;
a[++cnt]={t[x].v[0],t[x].v[1]};
redo(t[x].lc),redo(t[x].rc);
del(x);
}
int main(){
for(int i=1;i<=n;i++){
int x,y;
scanf("%d%d",&x,&y);
a[cnt=1]={x,y};
for(int j=0;j<20;j++){
if(!rt[j]){//没有当前大小的树了,建树
build(rt[j],1,cnt,0);
break;
}
else redo(rt[j]);
}
}
return 0;
}
查询
1.矩阵查询
递归。
若当前子树对应的矩形和目标矩形无交点,则不继续搜索;
全部被目标矩形包含,返回整个子树信息;
否则,先判断当前节点合法性,继续递归。
这样复杂度单次 \(O(n^{1-\frac{1}{k}})\) ,证明看oi-wiki
2.邻域查询
即求出平面上一个点的最近/远点。
以求最近点为例。暴搜,对每个子树对应的矩阵设计一个估价函数(如,查询点到这个矩阵的最短距离),启发式搜索,先搜索估价函数更优的子树的答案。如果当前节点估价函数都大于当前答案,直接退出。
这个部分时间复杂度的瓶颈就在于,我们用于判断的估价函数是查询点到这个矩阵的一个计算值。
以估价函数为查询点到这个矩阵的最短距离为例。然而当前点x到子树矩形边界的最短距离mindis——我们理想情况下想去把ans更新成的最优情况,不一定有一个具体存在的点y能使Dis(x,y)=mindis,自然就不能把ans更新到那么优。
所以假设先遍历理想状态下mindis的左子树,遍历后答案也可能比右子树中点的答案劣。还需要看x到右子树矩形边界的最短距离,若小于ans,还得遍历右子树更新答案。
(所以轻轻松松被卡到O(n)......
但随机数据下 K-D tree 求解这个问题为均摊 \(O(logn)\)。(骗分的曙光
[SDOI2010] 捉迷藏
//用扫描线会很好维护
//这里使用kd tree,相当于对每个点求出最近/远邻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5e5+5;
int n,tot,rt,ans=2e9,mx,mn,b[maxn];
struct node{
int v[2];
}a[maxn];
struct kd_tree{
int lc,rc,v[2],mn[2],mx[2];
}t[maxn];
void pushup(int x){
for(int i=0;i<2;i++){
t[x].mn[i]=t[x].mx[i]=t[x].v[i];
if(t[x].lc){
t[x].mn[i]=min(t[x].mn[i],t[t[x].lc].mn[i]);//!!查了俩小时
t[x].mx[i]=max(t[x].mx[i],t[t[x].lc].mx[i]);
}
if(t[x].rc){
t[x].mn[i]=min(t[x].mn[i],t[t[x].rc].mn[i]);
t[x].mx[i]=max(t[x].mx[i],t[t[x].rc].mx[i]);
}
}
}
void build(int &x,int l,int r,int typ){
x=++tot;
int mid=(l+r)>>1;
nth_element(a+l,a+mid,a+r+1,[typ](node p,node q){
return p.v[typ]<q.v[typ];
});
t[x].v[0]=a[mid].v[0],t[x].v[1]=a[mid].v[1];
if(l<mid) build(t[x].lc,l,mid-1,!typ);
if(mid<r) build(t[x].rc,mid+1,r,!typ);
pushup(x);
}
int sol(int x){
return x==0?2e9:x;
}
int dis(int x,int y){
return abs(t[x].v[0]-t[y].v[0])+abs(t[x].v[1]-t[y].v[1]);
}
int mxdis(int x,int y){
int t1=abs(t[x].v[0]-t[y].mn[0])+max(abs(t[x].v[1]-t[y].mn[1]),abs(t[x].v[1]-t[y].mx[1]));
int t2=abs(t[x].v[0]-t[y].mx[0])+max(abs(t[x].v[1]-t[y].mn[1]),abs(t[x].v[1]-t[y].mx[1]));
return max(t1,t2);
}
int mndis(int x,int y){
int t1=(t[x].v[0]<t[y].mn[0])?t[y].mn[0]-t[x].v[0]:((t[x].v[0]>t[y].mx[0])?t[x].v[0]-t[y].mx[0]:0);
int t2=(t[x].v[1]<t[y].mn[1])?t[y].mn[1]-t[x].v[1]:((t[x].v[1]>t[y].mx[1])?t[x].v[1]-t[y].mx[1]:0);
return t1+t2;
}
void mxque(int x,int p){
mx=max(mx,dis(p,x));
if(!t[x].lc){
if(t[x].rc) mxque(t[x].rc,p);
}
else if(!t[x].rc) mxque(t[x].lc,p);
else{
int mx1=mxdis(p,t[x].lc),mx2=mxdis(p,t[x].rc);
if(mx>=mx1&&mx>=mx2) return ;
if(mx1>=mx2){
mxque(t[x].lc,p);
if(mx<mx2) mxque(t[x].rc,p);
} else{
mxque(t[x].rc,p);
if(mx<mx1) mxque(t[x].lc,p);
}
}
}
void mnque(int x,int p){
mn=min(mn,sol(dis(p,x)));//细节
if(!t[x].lc){
if(t[x].rc) mnque(t[x].rc,p);
}
else if(!t[x].rc) mnque(t[x].lc,p);
else{
int mn1=mndis(p,t[x].lc),mn2=mndis(p,t[x].rc);
if(mn<=mn1&&mn<=mn2) return ;
if(mn1<=mn2){
mnque(t[x].lc,p);
if(mn>mn2) mnque(t[x].rc,p);
} else{
mnque(t[x].rc,p);
if(mn>mn1) mnque(t[x].lc,p);
}
}
}
int main(){
scanf("%d",&n);
for(int i=1;i<=n;i++){
scanf("%d%d",&a[i].v[0],&a[i].v[1]);
}
for(int i=1;i<=n;i++) b[i]=i;
build(rt,1,n,0);
for(int i=1;i<=n;i++){
mx=0,mn=2e9;
mxque(rt,i);
mnque(rt,i);
ans=min(ans,mx-mn);
}
printf("%d",ans);
return 0;
}
ps.
1.调 K-D tree 小技巧:阅读程序,重点关注下标和数组
2.实际上如果真要考 K-D tree 的邻域查询,那么考欧氏距离最远邻居多。(但其实这正解好像是旋转卡壳,K-D tree顶多是优秀的骗分手段)
原因如下。
若限制为曼哈顿距离:二维平面最近/远邻,可以直接用cdq分治(不带修改——二维偏序,带修改——三维偏序)解决,\(O(nlog^2n)\) 并不会因为数据影响正确性。例如[Violet] 天使玩偶/SJY摆棋子。
若限制为欧氏距离:二维平面最近邻,即平面最近点对。oiwiki上有专门的介绍,算法也是分治。
标签:lc,int,复杂度,tree,笔记,学习,rc,mx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YYmoon/p/1865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