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
架构产生的动力:
1. 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不需要人介入,就意味着不需要改造,也就不需要架构了)
2.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个人的产出受限于最短板,并且由于人的结构限制,同时只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虽然有两只眼睛,但是只能同时专注于一件事物,有两只手,无法同时做不同的事情。ps. 虽然有少部分人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框,但是不是普遍现象)
3.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为了减少时间的投入,必然会导致把工作分解出去,给擅长于这些工作的角色来完成,见 2,从而缩短时间)
4. 人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满足于现状,也就不需要进行架构了)
5. 目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人完成这个系统,满足条件 2,3(如果个人就可以完成系统的提高,也不需要别的人参与,也就不需要架构的涉及,只是工匠,并且一般这个工作对时间的要求也不迫切。当足够熟练之后,也会有一定的架构思考,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质量,提高个人的时间效率)
架构实际上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为解决某个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识别问题,并进行分解、合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活动。架构的产出物,自然就是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拆分的原则以及理由,沟通合并的原则以及理由,以及拆分,拆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和合并所对应的角色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等。
例如蚂蚁金服11.11:支付宝和蚂蚁花呗的技术架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殊性,比如要求更高的业务连续性,更好的高扩展性,更快速的支持新业务发展等特点。将整个平台分为运维平台(IAAS)、技术平台(PAAS)、业务平台(SAAS)。提出了逻辑数据中心架构,核心思想是把数据水平拆分的思路向上层提到接入层、终端, 从接入层开始把系统分成多个单元。尽量减少了跨单元交互和使用异步化,使得异地部署成为可能。交易系统数据分为三个大数据库集群,对数据做到弹性扩容。使用柔性事物政策,有“同步的分布式事务策略”、“基于可靠消息的最终一致性”、“基于冲正模型的反向处理机制”、“基于双方约定的唯一ID回查机制”。成功主要分为三方面积累:“谋”,“器”,“将”。
“谋”就是整体的架构设计方案和策略;
“器”就是支持技术工作的各种基础中间件和基础组件;
“将”就是通过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
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无数流血流泪趟雷中招锻炼出来的,没有近路可抄。
标签:需要,架构,完成,平台,笔记,工作,9.9,拆分 From: https://www.cnblogs.com/jais/p/1864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