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转载:【AI系统】AI 芯片的思考

转载:【AI系统】AI 芯片的思考

时间:2024-12-11 17:58:55浏览次数:5  
标签:AI 模型 芯片 编译器 内存 GPU 转载

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算力需求,谷歌在 2014 年开始研发基于特定领域架构(Domain-specific Architecture,DSA)的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专门为深度学习任务设计的定制硬件加速器,加速谷歌的机器学习工作负载,特别是训练和推理大模型。

David Patterson(大卫·帕特森)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科学家,自 1976 年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并在 2016 年宣布退休,在 2017 年加入谷歌 TPU 团队,2020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A Decade of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s:Lessons Learned and Carbon Footprint》,分享了 TPU 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心得体会,本文主要摘录并深入探讨其中的 8 点思考。

模型对内存和算力的需求

AI 模型近几年所需的内存空间和算力平均每年增长 50%,模型所需内存和算力增长大约 10~20 倍。但是芯片设计到实际应用需要一定的周期,其中芯片设计需要 1 年,部署需要 1 年,实际使用并优化大约需要 3 年,因此总共需要 5 年时间。

训练模型参数量的增长速度比推理模型更快,2016-2023 年,SOTA 训练模型的算力需求年均增长 10 倍,GPT-2 模型的参数量从 15 亿增长到 GPT-3 1750 亿,提高了 100 倍。

但是 AI 芯片的内存容量增长相比来说就比较缓慢,A100 的 HBM 最大内存是 80 G,H100 最大内存是 188 G,谷歌 TPU v5 内存是 32 G,特斯拉 DOJO 内存是 16 G,华为昇腾内存是 64 G,寒武纪 MLU 370 内存是 16 G。

模型结构快速演变

深度神经网络(DNN)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2016 年 MLP(Multilayer Perceptron,多层感知器)和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是主流的神经网络模型,2020 年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和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被广泛应用。

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基于 transformer,参数规模从五年前的仅有十亿参数(例如 GPT-2 的 1.5B 参数)稳步增长到如今的万亿参数,例如 OpenAI 的 GPT-3.5、微软的 Phi-3、谷歌的 Gemma、Meta 的 Llamma 等,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网络模型,因此 DSA 架构需要足够通用以支持新的模型。

生产部署提供多租户

大部分 AI 相关论文假设同一时间 NPU 只需运行一个模型。实际应用需要切换不同模型:

  • 机器翻译涉及语言对比,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型;

  • 用一个主模型和配套多个模型进行实验;

  • 对吞吐量和延迟有不同要求,不同模型使用不用 batch size。

因此需要多租户技术(Multi-tenancy)实现算力切分、显存虚拟化、内存寻址、虚拟内存页等技术。GPU 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 GPU 资源虚拟化为多个逻辑 GPU 资源,使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能够共享同一块物理 GPU 而不会相互干扰。这种技术可以提高 GPU 资源的利用率和性能,并且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独立的 GPU 环境,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隔离性。目前常见的 GPU 虚拟化技术包括 NVIDIA vGPU、AMD MxGPU 以及 Intel GVT-g 等虚拟化方案。

SRAM 与 DRAM 的权衡

通过统计 8 个模型的基准数据,其中有 6 个模型涉及到多租户技术。如果从 CPU 主机重新加载参数,上下文切换需要 10 秒,因此需要更快的 DRAM(片外存储)用来交换多种模型的数据。

红色虚线表示单芯片的最大 SRAM(片上存储),而实际情况下不少模型需要的内存远大于此。部分芯片的设计思路是期望利用 SRAM 解决所有任务,减少内存数据搬运的时间,但是在多租户场景下很难实现。所以 AI 芯片不仅需要更大的 SRAM 片上存储内存空间,更需要存储速度更快的片外存储 DRAM。

内存比非算力重要

现代微处理器最大的瓶颈是能耗,而不是芯片集成度,访问片外 DRAM 需要的能耗是访问片上 SRAM 的 100 倍,是算术运算能耗的 5000 ~ 10,000 倍。因此 AI 芯片通过增加浮点运算单元(FPU)来分摊内存访问开销。AI 芯片开发者一般通过减少浮点运算数 FLOPs 来优化模型,减少内存访问是更有效的办法,GPGPU 的功耗大多浪费在数据搬运上,而非核心计算,而优化数据流正是 AI 芯片的核心价值。

英伟达 Ampere 架构使用第三代 Tensor Core,使不同的 Warp 线程组更好地访问多级缓存。Ampere 架构 Tensor Core 的一个 warp 中有 32 个线程共享数据,而 Volta 架构 Tensor Core 只有 8 个线程,更多的线程之间共享数据,可以更好地在线程间减少矩阵的数据搬运。

谷歌 TPU v1 有 65536 (256x256)个矩阵乘法单元(Matrix Multiply Unit),时钟周期是 700 MHz,在其中做了专门的数据流编排,从而使数据可以流动地更快,快速地传输给计算单元进行计算。峰值算力达到 92 T Operations/s(65,000×2×700M ≈ 90 TeraOPS),Accumulator 内存大小是 4 MB,Activation Storage 内存大小是 24 MB。

TPU 使用脉动阵列(systolic array),以固定时间间隔使数据从不同方向流入阵列中的处理单元,最后将数据累积,以完成大型矩阵乘法运算。在 70 年代的芯片只有单金属层,不能很好地实现互连,Kung 和 Leiserson 提出”脉动阵列“以减少布线,简化连接。如今芯片多达 10 个金属层,最大难点是能耗,脉动阵列能效高,使用脉动阵列可以使芯片容纳更多乘法单元,从而分摊内存访问开销。

DSA 既要专业也要灵活

DSA 难点在于既要对模型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同时还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训练之所以比推理更加复杂,是因为训练的计算量更大,包含反向传播、转置和求导等运算。训练时需要将大量运算结果储存起来用于反向传播的计算,因此也需要更大的内存空间。

此外,支持更加广泛的计算数据格式(如 BF16、FP16、HF32)用于 AI 计算,指令、流水、可编程性也更高,需要灵活的编译器和上层软硬件配套,CUDA 在这个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年,TPU 逐渐支持了 INT8、BFloat16 等。

半导体供应链的选型

计算逻辑的进步速度很快,但是芯片布线(制程工艺)的发展速度则较慢。SRAM 和 HBM 比 DDR4 和 GDDR6 速度更快,能效更高,因此 AI 芯片需要根据数据的操作格式选用一定的存储设备。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普遍使用 BF16,部分会使用 FP8 进行推理,如果选型有问题,比如只能用 FP32 模拟 BF16,将减慢大模型训练迭代的速度。

TPU v2 中有两个互连的 Tensor Core,更加方便布线,同时对编译器也更加友好。

编译器优化和 AI 应用兼容

DSA 的编译器需要对 AI 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编译器把 AI 使用的指令转换为高效的底层代码,以便在特定硬件上运行时能够更快地执行,充分发挥硬件的性能,具体可分为与机器无关高级操作和与相关低级操作,从而提供不同维度的优化 API 和 PASS(LLVM 编译器所采用的一种结构化技术,用于完成编译对象(如 IR)的分析、优化或转换等功能)。

目前编译器维度比较多,有类似于 CUDA 提供编程体系,有类似于 TVM(深度学习编译器)和 XLA(加速线性代数)提供编译优化,包括对计算图进行图优化、内存优化、并行化、向量化等操作,以提高模型的执行速度和减少资源消耗,优化的具体方式如下:

  • 实现 4096 个芯片的多核并行;

  • 向量、矩阵、张量等功能单元的数据级并行;

  • 322~400 位 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指令集的指令级并行,一条指令可以同时包含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在同一时钟周期内并行执行;

  • 编译优化取决于软硬件能否进行缓存,编译器需要管理内存传输;

  • 编译器能够兼容不同功能单元和内存中的数据布局(如 Trans data)。

实际上可以通过算子融合(Operator Fusion)减少内存,从而优化性能。例如可以将矩阵乘法与激活函数进行融合,省略将中间结果写入 HBM 之后再读取出来的步骤,通过 MLPerf 基准测试结果可知,算子融合平均可以带来超过两倍的性能提升。

与 CPU 中的 GCC 和 NVIDIA GPU CUDA 相比,DSA 的软件栈还不够成熟。但是编译器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性能提升,蓝色表示使用 GPU,红色表示使用 TPU,通过编译器优化后模型的性能大约有 2 倍提升提升。对于 C++编译器而言,能在一年内把性能提升 5%-10%已经算是达到很好的效果了。

当输入序列(sequence length)较长时,Transformer 的计算过程缓慢且耗费内存。Flash Attention(FlashAttention: Fast and Memory-Efficient Exact Attention with IO-Awareness(FlashAttention:一种具有 IO 感知,且兼具快速、内存高效的新型注意力算法))是 GPT-3.5 中引入的一种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改进的自注意力机制,它重新排序了注意力计算的顺序,以提高处理长序列数据时的效率。

GPU 中存储单元主要有 HBM 和 SRAM,HBM 容量大但是访问速度慢,SRAM 容量小却有着较高的访问速度。GPU SRAM 的读写(I/O)的速度为 19 TB/s 和 GPU HBM 的读写(I/O)速度相差十几倍,而对比存储容量也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FlashAttention 通过减少 GPU 内存读取/写入,运行速度比 PyTorch 标准注意力快 2-4 倍,所需内存减少 5-20 倍。而且 Flash Attention 的计算是从 HBM 中读取块,在 SRAM 中计算之后再写到 HBM 中,因此想避免从 HBM 里读取或写入注意力矩阵。算法没有减少计算量,而是从 IO 感知出发,减少 HBM 访问次数,从而减少了计算时间。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AI知识,与AI专业人士交流,请立即访问昇腾社区官方网站https://www.hiascend.com/或者深入研读《AI系统:原理与架构》一书,这里汇聚了海量的AI学习资源和实践课程,为您的AI技术成长提供强劲动力。不仅如此,您还有机会投身于全国昇腾AI创新大赛和昇腾AI开发者创享日等盛事,发现AI世界的无限奥秘~

转载自:| https://www.cnblogs.com/ZOMI/articles/18558655 | header |
| ---------------------------------------------- | ------ |
| | |

标签:AI,模型,芯片,编译器,内存,GPU,转载
From: https://www.cnblogs.com/ewr67/p/18600343

相关文章

  • NRF52810超低功耗SOC蓝牙芯片支持ANT和2.4 GHz私有协议NRF52832低成本方案64Marm
    nRF52810系统级芯片(SoC)是nRF52系列的基准成员,是NRF52832的低成本方案。它满足了将高级低功耗蓝牙功能和协议并发性引入应用的挑战,其价位使得向应用添加低功耗蓝牙连接极具吸引力。它是不太复杂的应用的理想选择,也是大型应用中的低功耗蓝牙连接处理器的理想选择。nRF52810支......
  • 转载:【AI系统】NPU 基础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专用处理器如NPU(NeuralProcessingUnit)和TPU(TensorProcessingUnit)也应运而生。这些处理器旨在加速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任务,相比传统的CPU和GPU,它们在处理AI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性能。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首先简单介绍引入什么是......
  • 转载:【AI系统】GPU 基础
    GPU是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的简称,它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处理图形和图像相关任务的核心组件。GPU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对计算机图形处理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图像渲染速度和质量的不断追求。从最初的简单图形处理功能到如今的高性能计算和深度学习加速器,GPU经历了......
  • 转载:【AI系统】超异构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要从更远的视角来看看计算机架构发展的黄金10年,主要将围绕异构计算和超异构来展开。在开始具体内容前,我们非常推荐您观看以下两个视频:计算机架构的新黄金时代:ANewGoldenAgeforComputerArchitecture编译器的黄金时代:TheGoldenAgeofCompilerDesigni......
  • 转载:【AI系统】分布式通信与 NVLink
    在进入大模型时代后,大模型的发展已成为AI的核心,但训练大模型实际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大量的GPU资源和较长的训练时间。此外,由于单个GPU工作线程的内存有限,并且许多大模型的大小已经超出了单个GPU的范围。所以就需要实现跨多个GPU的模型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就......
  • 转载:【AI系统】Tensor Core 深度剖析
    TensorCore是用于加速深度学习计算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执行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通过利用混合精度计算和张量核心操作,TensorCore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矩阵运算,从而显著加快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推断过程。具体来说,TensorCore采用半精度(FP16)作为输入......
  • 转载:【AI系统】NVLink 原理剖析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的参数量已经从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AI的显著提升,也对支持这些庞大模型训练的底层硬件和网络架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地训练这些复杂的模型,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的GPU服务器集群,它们通过高速网络相互连接,以便进行快速、高效......
  • 转载:【AI系统】谷歌 TPU v1-脉动阵列
    本文深入探讨了谷歌TPUv1的架构和设计原理。我们将解析TPUv1芯片的关键元素,包括DDR3DRAM、矩阵乘法单元(MXU)、累加器和控制指令单元。重点介绍脉动阵列(SystolicArray)的工作原理,它是TPU的核心,通过数据的流水线式处理实现高效的矩阵乘法计算。此外,我们还将对比TPUv1与......
  • 转载:【AI系统】谷歌 TPU 历史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谷歌的TensorProcessingUnit(TPU)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深度学习和AI领域的应用。TPU是谷歌为加速机器学习任务而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自首次推出以来,TPU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包括TPUv1、v2、v3和v4,以及EdgeTPU和谷歌Tensor等产品。这些TPU芯片......
  • 转载:【AI系统】谷歌 TPUv3 POD 形态
    TPUv3vs.TPUv2TPUv3实际上就是TPUv2的增强版。TPUv3相比TPUv2有约1.35倍的时钟频率、ICI贷款和内存带宽,两杯MXU数量,峰值性能提高2.7倍。在同样使用除了显眼的蓝色外,相比于TPUv2,TPUv3在只增大10%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了MXU的数量,从2个翻倍到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