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01:
lecture 1:
- 文档编辑器推荐:
typora(但是要花钱,89块)
一些简单的typora操作:- 标题设置:选中文字,选择左上角:段落
或者选中文字,ctrl+级名,比如ctrl+3就是设置为3级标题 - 代码块设置:代码前后各三个反引号```(键盘左上角第二行第一个),然后加上python(自定义语言类型)
- 引用设置:左上角'引用'高亮文字
- 有序列表:123(1. )
- 无序列表:圆点(- )
- 查看操作代码实现:ctrl+/
- 加粗:文字左右两侧:
- 斜体:文字左右两侧:
- 加粗+斜体:上面叠加,3个:文字
- 高亮:左两个等于号:文字
- 超链接:
- 图像传入:和其他一样也是ctrl+v,但是传入的图片会在编辑文本的位置新创建一个asset文件夹用于存储图片,当然你也可以自己选择位置
- 选择主题:左上角
- 设置:左上角,可以设置图像存储位置以及其他的一些选项
- 标题设置:选中文字,选择左上角:段落
lecture 2:
obsidian(免费的)
一些基本obsidian操作:
- 创建本地仓库:(相当于打开文件夹,但是你是看不到其中某些文件的)
- 创建新仓库:(名称+位置)
- 创建新的文件夹和文件(如下图所示,或者点击文件夹,右键选择也是ok的)
obsidian的操作与typora几乎一样,只是窗口显示不太一样 - 选中文字,左侧命令面板选中指令:
- 添加代码:如下所示
- 设置在左侧边栏的右下角(可以调整语言之类的)
- 插入表格(命令面板)
- 插入图片(最好自行设置图片存放路径,否则文件将会存放到根目录下,建议选择创建在当前文件的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相当于和当前文件同一层级)
lecture 3:
计算机组成原理(超级简略版)
- 输入输出设备: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 外存储器:类似于磁盘、电脑自带的C盘等,数据处理速度非常慢,但是容量大并且可以持续存储
- 内存储器:数据处理速度快,大概比外存快100倍,但是不能持久存储,只要一断电数据会全部丢失
- CPU:整个计算机最昂贵的器件(价格一般由CPU和内存决定,当然现在还有显卡),寄存器就在CPU里面
- 举一个下载程序的例子:
一开始下载数据的时候就是下载到外存里面的(因为里面的代码要长久使用)
下载完成之后点击exe文件会卡两秒钟,其实是在把数据从外存转到内存进行运行 - 再比如说文件:写文件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内存当中运行,而点击文件的保存就是将数据内容从内存转到外存进行存储
lecture 4:
编程语言介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化语言,是人类与计算机交流的工具
分类: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
-
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1930~1960s、CPU执行)计算机此时只执行简单的指令,这些指令背后对应的就是电路运算,执行的本质就是CPU触发对应的电路执行从而完成相应的操作。指令全是0、1组成的一串数字(二进制数字)指令映射电路运算,但是很难维护,可阅读性很低很低
汇编语言(1947):本质:指令符号化,比如说a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某一行二进制指令可被一段简短的代码代替
汇编语言代码不能直接交给CPU执行的,需要一个汇编器(高级语言中我们称为编译器或者解释器,反正总之只要你写的不是二进制代码就一定需要一个编译器进行翻译)对代码进行翻译,翻译完之后CPU才看得懂然后执行
-
高级语言:Python、Java、C++等
高级语言(1972年C语言诞生):汇编语言虽然将数字转为符号,但是指令的行数并没有显著的缩减
核心:语句封装了指令。就像你用空调遥控器也不需要知道这个按钮到底是怎么操纵空调的,或者比如你用print(''),不需要去管后面的代码实现,直接用就可以了
高级语言也需要编译器(或者解释器)来翻译,比如我们说xxx开发了某一门语言,意思就是他编写了那门语言的编译器(指令的映射关系规则),只要你的代码符合他所制定的规范,就可以被翻译出来
lecture 5: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比如C语言、c++、pascal等,需要的是编译器。
写出来的C语言代码先由编译器翻译成一份可执行文件(exe,里面全是CPU可以看懂的二进制代码)
一次编译,多次执行(只要源代码不改,这份可执行文件就能一直用)。
解释型语言:比如python、Js等,需要的是解释器。
翻译解释连在一起进行,不会生成中间文件,要执行一次就得翻译一次
很明显,因为编译型语言不用每次都翻译,所以速度肯定是快于解释性语言的;但是编译型语言依赖于平台(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根据当前平台的情况生成的,假如win换成linux,这个时候的可执行文件可能就不能用了),但是解释性语言就不一样,不管在哪种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使用(翻译解释是一体的),可以跨平台;除此以外,由于编译型语言对于数据的静态类型的检查要求非常高,大大降低了开发效率(每次使用变量都需要定义变量类型),而解释性语言的变量不用每次定义时都要声明,可以在运行过程中确定,开发效率很高
lecture 6:
主流的编程语言:
(发布时间,不是发明时间)
开发效率&运行效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靠近底层的C语言,开发效率低但是运行效率很高,
shell:一般很少用,可能只在运维圈才会用到
C++:在C语言的基础上加入了面向对象编程的部分,在游戏开发领域使用占比最高。
perl:主要用来做字符、文本处理。
python:(大器晚成,一开始寂寂无名)
R语言: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方面
php(2010-2015年最为火爆):主要是做web开发(网站开发),但是由于功能太过单一,市场几乎没有了
ruby:比较简单的一个语言,和Python难易程度差不多
Java:岗位最多且竞争最激烈的岗位,10个程序员里面可能有5、6个都是Java程序员,主要在企业的网站开发等,培训机构也多,从业人员也多
JavaScript:主要在前端应用
C#:优秀但不火
Go语言:语法还是按照C语言来的,希望能够替代C、C++语言,比较平衡的语言(运行=80%的C+80%的Python)
rust:也是希望能替代C、C++语言
lecture 7:
Python介绍:
1989年荷兰人Guido van Rossum在圣诞节期间打发时间创建的一门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语言
近年来硬件的发展缓解了Python的劣势(运行速度),刚开始不火是因为那时候硬件发展还不够,需要对硬件利用程度高的语言(比如C语言等),现在就不一样了
不过没有一种语言是完美的,在不同场景下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比如说自动驾驶的场景,就对运行速度要求非常高,一般使用C语言;但是比如说棋牌类游戏(手游类就不行),对于用户而言0.1秒和0.01秒没有太大区别,所以用Python更好,开发效率更高;根据场景选择性能,可以混合使用
lecture 8:
Win系统终端操作:
终端环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命令行界面。
一些简单的操作命令:
- 打开方式:win + R + cmd打开命令行
- 查看当前文件夹下的子文件以及子文件夹:
dir
- 进入当前文件夹下的某个子文件夹
cd Desktop
-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夹
mkdir 文件夹名
- 创建文件(以txt为例)
echo.> apple.txt #用空值填充到txt文件当中
echo hello world >banana.txt #将hello world填充到文件当中
- 查看当前目录下子文件的内容:
type banana.txt #注意只能看到当前文件夹下的文件
type C:\Users\felinna\Desktop\练习\banana.txt #如果当前路径不是子文件关系,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来查看
- 切回上一层目录
cd ..
- 切到另一个盘符:
D: #然后才能继续cd
- 清空当前页面命令
cls
- 删除文件
del banana.txt
-删除文件夹
rmdir 文件夹名称 #如果是空文件夹可以直接删除
rmdir /s 文件夹名称 #如果不是空文件夹,需要加上/s 并且再次确认删除
所有的文件操作都需要明确当前文件路径与目标操作文件路径是否为子路径关系
这里没有写mac系统的操作指令。之后有需要再看(瘫)
lecture 9:
win系统下安装python解释器:
进入python官网,下载比较稳定的版本(不要选择最新的版本不太稳定)
- 一定要选择加入环境变量!!!(当然你也可以手动添加,麻烦)
- 选择自定义安装,最好装在D盘上(反正不是C盘),放在根目录下更好记
- 打开安装目录下的python文件,这里的python.exe就是python解释器
- 检查安装是否成功:双击python.exe进入交互式命令行,输入
1+1 #如果正常会返回正确的计算结果
![](/i/l/?n=24&i=blog/3560989/202411/3560989-20241118161232043-248789702.png)
- 关闭交互式命令行
exit()
- 在终端中打开python的交互式命令行
cd 指定路径 #也就是python.exe所在的父目录
python #直接输入python,不需要加exe,**凡是可执行命令类型的文件只要在它的父目录上都可以直接输入名称运行**
如果要进行切盘等操作,一定要exit()退出python交互式命令之后再输入指令
但是,我们是把python放进了环境变量的,所以就算我们不在python的父目录下,也可以直接启动python
环境变量查找太久?尝试上移环境变量路径,查找更快,并且在改变环境变量之后,需要重新打开命令行才能生效
lecture 10:
win系统下的第一个程序:
自己创建文件夹之后在hello.txt中写入程序
print('hello world!')
然后打开终端
python执行程序的格式为:python 执行文件名
由于python.exe是在环境变量目录之下的,所以随时随地可以调用(前面直接写python没有问题),但是后面要写成被执行文件的绝对路径或者cd到其所在的路径(为了方便就直接加绝对路径吧)
python D:\blog_code\hello.txt
这里不建议用超级文本编辑器方式打开txt,中文会报错,直接用记事本就行
建议把文件拓展名显示出来,不要搞成hello.txt.txt的情况
- 这里用txt文件只是想说明python也可以执行txt等类型的文件,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把文件后缀命名为.py,标识这个文件是python文件
lecture 11:
pycharm的安装与使用:
IDE:集成开发软件
按照我们上面的程序编译过程,一般需要三个环节: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文件中编写代码、终端中调用python执行文件。并且三个步骤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执行,这非常麻烦,所以有了集成开发环境,也就是把以上三个步骤融为一体的软件。
PyCharm就是这样一个python IDE
去官网上下载pycharm
专业版
社区版(藏在下面了)
(可以选择其他版本或者直接下载)
建议下载专业版(虽然要花钱,但是之后项目复杂的话两者区别就会有点大了,也可以去网上找激活码或者直接去tb)
老样子,更改安装路径和勾选环境变量
打开或者创建目录
注意新建file的时候要选择python file而不是file(文本文件)
运行程序之前要配置python解释器:!!
左上角file选择settings:
settings界面中选择project:xxx(这里是blog_code),下面的interpreter:
添加解释器:add (local)interpreter之后选择左边的system interpreter:
注意,如果是选择本地的解释器最终选择的文件应该是.exe类型的,文件夹类型是不可以的
然后apply即可
- 运行文件:
空白处右键,点击Run day01codes
运行之后下方就是模拟终端,出结果:
所以pycharm的左右下就分别是‘文件夹管理’‘代码编写’‘程序运行’三个板块,体现其集成
创建\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夹,左上角file直接New Project,name会直接叠加在location上面形成最后的文件路径
这个窗口如果点击this window会直接退出之前的项目,如果点击new window会另外打开一个窗口存新项目(两个项目同时存在)
lecture 12:
pycharm的常用设置:
- 主题切换:
左上角file的settings,appearance主题theme:
也可以get more themes,右边会有预览 - 字体设置:
settings里面的editor-->font设置字体大小 - 自定义设置缩放来调节字体大小:还是settings里面,选择keymap,搜索font,选择increase font size
选择add mouse shortcut
同时按住ctrl键,以及滚轮向上滚动,最后记得apply
其他指令的快捷设置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