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 .NET for Android 中调用 .jar 文件(Java 库)
在 .NET for Android 中调用 .jar 文件,主要通过 Xamarin.Android Binding Library 来实现。.jar 文件是 Java 库,通过绑定可以将 Java 方法映射为 C# 方法,以便在 Xamarin.Android 中调用。
步骤:
-
创建绑定库项目:
- 创建一个 Java Binding Library 项目。
- 将
.jar
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 Xamarin 会自动生成一个 C# API,映射
.jar
文件中的 Java 类和方法。
-
配置绑定库:
- 在绑定库项目中,Xamarin 可能需要手动配置绑定属性(如方法的 [Export] 标注)。
- 配置
.jar
中的 Java 类和方法,使它们能够正确地映射到 C#。
-
使用绑定库:
- 在 Xamarin.Android 项目中,引用绑定库,并通过生成的 C# API 调用 Java 类和方法。
示例:
假设 .jar
文件中有一个 Java 类 com.example.MyClass
,它有一个静态方法 add(int a, int b)
:
using Com.Example;
class MainActivity : Activity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base.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调用 Java 类中的方法
int result = MyClass.Add(3, 5);
Console.WriteLine($"Result: {result}");
}
2. 在 .NET for iOS 中调用 .dylib 文件和 .framework
在 .NET for iOS 中调用 .dylib 和 .framework 文件,通常通过 Xamarin.iOS Binding Library 来完成。.dylib 是动态库,.framework 是一种包含可执行代码和资源的包装格式,它们通常用于 Objective-C 或 C/C++ 代码。
步骤:
-
创建绑定库项目:
- 在 Xamarin.iOS 项目中创建一个 Objective-C Binding Library 项目。
- 将
.dylib
文件、.framework
文件或相关的.h
和.m
文件添加到绑定库项目中。
-
配置绑定:
- Xamarin 会自动生成 C# API,将
.dylib
或.framework
中的 Objective-C 或 C 类映射到 C#。 - 你也可以手动编写绑定代码来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使用 [Export] 特性来标记需要暴露给 C# 的方法。
- Xamarin 会自动生成 C# API,将
-
使用生成的 API:
- 通过生成的 API 你可以在 C# 中调用这些原生类和方法。
示例:
假设 .dylib
或 .framework
中有一个 Objective-C 类 MyClass
,它有一个方法 - (int)add:(int)a b:(int)b
。
using MyLibraryNamespace; // 生成的绑定类
class MainClass
{
public void UseObjectiveCLibrary()
{
MyClass obj = new MyClass();
int result = obj.Add(3, 5);
Console.WriteLine($"Result: {result}");
}
}
总结
- .NET for Android 调用 .jar 文件:通过 Xamarin.Android Binding Library 创建绑定库,将
.jar
文件中的 Java 方法映射为 C# 方法。 - .NET for iOS 调用 .dylib 和 .framework 文件:通过 Xamarin.iOS Binding Library 创建绑定库,映射 Objective-C 类和方法到 C#。
- P/Invoke:可以直接调用 C/C++ 函数,无论是在 Android 还是 iOS 上,调用
.dylib
或.so
文件中的 C 函数。 - Java.Interop:在 Android 中通过 JNI 风格的接口调用 Java 类和方法。
这些方法使得 .NET 应用能够与本地 Java、Objective-C 或 C/C++ 代码进行互操作,从而支持第三方原生库的使用。
标签:Xamarin,调用,Java,jar,绑定,iOS,framework,Androi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dx5800/p/1855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