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性能测试体系建设是每个测试团队的管理者必须做的一项规划,包括团队人员配置、性能测试基础理论、测试流程规范及其文档建设、需求的准入和准出、测试环境的准备、监控分析块的搭建、脚本及场景规范、数据准备、测试执行策略、测试报告输出、团队内部赋能、人员培养规划等内容。
一、性能测试体系调研
在该企业内部对当前性能测试体系进行调研,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获取现状信息,如下表所示。
二、性能测试体系建设
通过细化需求准入和需求评审的规则,项目组按照规范提出需求信息后提升后续的评审流程的效率。
1)需求准入
制定测试需求的准入标准。项目组提出测试需求时,需要向测试组提交标准的需求调研表,包含系统名称、项目背景、测试目的、测试功能点、接口文档、线上环境软硬件配置表、应用框架、建立业务指标所需的用户数、业务量等相关基础信息。
2)需求评审
测试需求的评审参与人包含业务需求方、开发组、运维方、性能测试人员,结合需求的紧急度及系统的重要性来明确整个测试项目的时间节点、预期指标、服务器及人力资源排期、各自岗位的职责范围等内容。
3)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差异对比,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搭建等同或等比例的配置,运维组搭建完成软硬件环境后给出配置清单,并由测试组进行验证。
4)数据模块
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基础数据量尽量保持一致,除未上线的新系统以外,其他系统禁止测试空库或在主业务表数据较少时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同时增加参数化的数量的要求,尽量接近真实线上的模式。测试环境及数据模块的规范主要是为了避免之前多次出现的因环境和数据差异造成的测试数据失真的情况。
5)制定定时回归及基线跟踪体系
对核心系统的每个版本的性能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尽早发现并解决存在的性能隐患,防止后续性能问题无法优化,被动做大量重构工作,定时回归流程适用于系统每周每月定期发布的情况。此外,重委系统制定回归范围后基于平台做定期的性能回归,追踪版本性基线。
通过定时回归,及时发现系统不同版本可能出现的性能问题,完成测试结果的基线追踪,达到快速定位不同版本的性能差异、性能瓶颈点,及时对性能问题进行优化的目的。在项目选型上,定时回归适用于有常驻的测试环境、版本发布频繁的核心系统或重要性较高的系统。系统回归范围可参考TOP10规则及最重要功能点规则,需要提前考虑好消耗型数据的准备及数据状态回退策略,执行定时回归的时间可选择在自身系统及周边系统无压测任务时。平台建立回归项目后可在定时任务中设置重周期,如按周或按日等设置定时任务,也可以设置一次性回归任务及自定义回归任务。
对于基线跟踪,核心系统均设置基线版本,后续的版本都可以跟踪性能趋势。当版本更新后的性能测试结果较基线值降低的幅度达到阈值时就要做具体分析。此时要结合环境差异、测试类型、数据量差异、脚本差异等进行排查与分析。
6)团队提升
团队的能力提升是管理者必须规划的一项,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性能测试团队中也是如此。同时,大多数人员都愿意在一个能持续提升自己的环境里工作,这有利于团队结构的稳定。
7)建立定期的内部培训机制
团队内部成员按期分享各自擅长的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实施经验跨部门沟通技巧、技术问题、踩坑经验等。通过持续的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的战斗力,个人能力输出给团队提升带动个人能力的提升。
8)内部知识库的沉淀
包括但不限于性能调优库的沉淀,以及优秀的测试方案、报告文档等项目实施材料的沉淀。例如,建立性能调优案例库,各团队性能测试人员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并解决的性能问题登记入库,将每个人的积累输出给团队。测试人员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性能问题进行关键字搜索,或从培训中吸取经验,每个团队成员都能从团队的知识库中得到补足。
三、性能测试体系建设效果
本次性能测试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现状的短板进行完善。经过上述建设过程,项目组人员会按照模板提供全面的需求信息,同时需求评审也有明确的重点,极大地提升了测试需求准入和评审的工作效率定时回归及基线跟踪策略的制定,极大地加强了对企业内部核心及重要系统的性能保障能力,打破了之前大版本发布才做性能测试的规则,测试人员将每个版本的性能表现和基线版本对齐为发版标准,有助于系统性能问题提前暴露并得到修复。自新的测试体系运行以来,B企业的生产系统均稳定运行
同时,基于团队能力提升的规划,团队成员都制定了提升的目标及对应的具体计划,在工作中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变为主动设计测试策路,个人能力和团队的能力均有不小的提升。
阅读后若有收获,不吝关注,分享,评论等操作!!!
标签:体系,需求,下压,性能,基线,线下,测试,团队,回归 From: https://blog.csdn.net/qd_lifeng/article/details/14433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