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图书馆自助借书或还书时,一叠十本书,往 自助借还书一体机 上一放,机器就能自动识别出每一本书,经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借书或还书登记。那么问题来了,自助借还书一体机 在没有逐一“过目”的情况下,为什么可以一次性识别一叠书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翻开任何一本书的底页,可以看到贴有一张图书馆的标签。对着光源一照,可以看到标签底下还有一圈方形图案和一个小黑点。类似于下图这样的东西:
这个方形图案其实是RFID天线,这个小黑点则是带储存功能的控制芯片。它们有一个学名:RFID电子标签。
RFID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即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Tag)、读(写)码器以及后续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读码过程大致如下:
计算机发出读码指定后,读码器(也称读卡器)通过其天线发出射频问询信号,电子标签的天线收到电磁波后,将磁场能量转换成电源,向电子标签中的芯片供电,芯片进入工作状态并通过天线回复读码器,读码器收到电子标签的应答信号后,经过译码,还原出电子标签编码前的原始数据。
如果是主动式电子标签,则会自带电源,不需要等待磁场能量转换成电源。
写码过程和读码过程相似,不过,是写码器提供数据,电子标签接收并保存数据。
RFID电子标签有很多种,按技术标准来说,主要有三大阵营:分别为EPCglobal、ISO、uID Center。他们都发布了许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应用领域也是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ISO组织为例,已发布如下标准规范(仅列部分):
ISO 11784/5:使用频率135KHz以下,波长LF,主要用于畜牧或宠物管理;
ISO 18000-2:使用频率135KHz以下,波长LF,主要用于门禁卡、动物追踪;
ISO 18000-3:使用频率13.56MHz,波长HF,主要用于物流、行李识别;
ISO 14443A/B:使用频率13.56MHz,波长HF,主要用于地铁票、火车票等;
ISO 15693:使用频率13.56MHz,波长HF,主要用于门禁卡;
ISO 18000-7:使用频率433MHz,波长UHF,主要用于货柜;
ISO 18000-4:使用频率2.45GHz,波长MW,主要用于即时定位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ISO 18000-6:使用频率860-960MHz,波长UHF,主要用于全球供应链管理;
等等
不同的技术规范,其使用频率、读写距离、编解码方式、数据存取等等都有可能不同。
比如ISO14443的读写距离是0~10cm。这种电子标签比较适合用于收费票据。只有电子标签贴近读码器(或写码器)才能读写数据,不容易产生误读和误扣费的现象。深圳的深圳通公交卡(也是RFID电子标签)用的就是这种技术规范。
ISO15693的读写距离可达1.5米,这种电子标签比较适合用于图书管理。只要电子标签靠近读码器,就能读到电子标签中的内容,非常方便快捷。
相信读到这里,大家心里就有了标题的答案了。
下面 简述一下还书过程:
读者在借还书一体机的计算机屏幕上点选“归还图书”之后,将书放到感应区,借还书一体机内的“读写码器”会发出射频问询信号,位于感应区的所有图书中的RFID电子标签都收到了射频电磁波,并将磁场能转换为电源,开启所有电子标签中的芯片,所有电子标签中的芯片都会将芯片中储存的数据,包括书名,书号,在馆状态等信息回复给读写码器,读写码器收到信息后,送给借还书一体机的计算机主机。主机通过网络查询到相关信息并确认可以归还之后,再向读写码器发出写码指令,清除旧的借出记录并写入防盗信息。同时更新服务器上的信息,还书成功。
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比较快,读写码器是慢速设备,所以还书时,一定要等读写码器将资料完整写入书中的电子标签后,才能将书移出感应区。否则,就可能出现计算机显示归还成功,但书中的电子标签信息还没有完成写码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借书还是还书,都要等到计算机屏幕显示打印凭条时,才能将图书移开。
借书过程和还书过程类似,只是比还书要多一个身份验证的过程,写入电子标签的资料也有所不同。
在图书馆的出口,通常设置了一组防盗门,防盗门内隐藏了一个符合ISO15693规范的读码器。如果借书时读写码器还没有擦除防盗信息就把图书移出感应区,就可能导致图书离馆时,被出口防盗门中的读码器读到防盗信息,并发出防盗警报。防盗门发出警报也不要惊慌,只要把图书交到服务台重新写码,擦除防盗信息即可。
推荐文章:
《工业计算机硬件技术支持手册》简介
英特尔性能混合体系结构
AMI UEFI BIOS更新程序AFUEFIX64.EXE中文使用说明
如何用 微星M-Flash更新BIOS?
RU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