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医疗的浪潮中,鹰瞳科技曾被誉为“AI医疗第一股”,然而,这份光环并未能为其带来持久的辉煌。近年来,鹰瞳科技深陷亏损的泥潭,尽管营收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自2021年上市以来,鹰瞳科技的营收虽然持续走高,但亏损却如影随形。根据财报数据,2019年到2023年,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0.8亿元、-1.43亿元、-1.8亿元和-1.33亿元,五年累计亏损6.23亿元。即便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亏损仍然高达8050万元,同比下滑幅度惊人。
这样的亏损状况,让投资者对鹰瞳科技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究竟是市场低估了其价值,还是鹰瞳科技自身存在严重的问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后者似乎更为可能。
作为AI医疗企业,研发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鹰瞳科技在研发开支上却显得吝啬。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2亿元和4898.60万元,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这样的研发开支水平,显然无法支撑鹰瞳科技在AI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市场也因此对鹰瞳科技未来的发展潜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在奉行降本增效的当下,鹰瞳科技却选择在研发端“节衣缩食”,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运营费用,2023年鹰瞳科技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006亿元,行政开支为9898万元,两项费用相加就有1.98亿元。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能花1.98亿元,这无疑让投资者们倍感难受,总不能说一年花了1.98亿都用来招待客户、采购打印纸了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鹰瞳科技共有339名全职僱员,产生的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14亿元。也就是说,光员工薪酬已经高于鹰瞳科技2023年的全部总营收。给员工发工资花了2.14亿,只能说鹰瞳科技有个好老板。
鹰瞳科技的业务主要围绕眼底影像诊断展开,然而,这条商业化道路却充满了挑战。首先,眼科眼底病AI识别这个细分领域相对狭窄,市场潜力有限。其次,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鹰瞳科技声称其技术能够呈现丰富的健康信息,并覆盖多种视网膜病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视网膜成像观测+AI算法诊断的结果仍然缺乏可信度。
此外,AI诊断目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花费更多的成本引入AI技术并不划算。因此,鹰瞳科技在商业化道路上遭遇了重重困难。
为了摆脱亏损的困境,鹰瞳科技试图通过拓展近视防控、视觉训练等眼健康产品业务来打造第二曲线。然而,这一尝试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近视防控赛道虽然离C端用户更近一些,但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此外,真正在乎孩子视力的家长更愿意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自然疗法来恢复孩子的视力,而不是花费重金购买医疗产品。
因此,鹰瞳科技的第二曲线业务并未能为其带来显著的收入增长。相反,这一业务的拓展还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状况。
顶着“AI医疗第一股”的光环,鹰瞳科技却未能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持续亏损、研发开支缩减、商业化挑战重重以及第二曲线难以为继等问题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了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鹰瞳科技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问题并寻找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才能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否则,“AI医疗第一股”的光环终将黯然失色。
标签:鹰瞳,难寻,AI,开支,亏损,科技,2023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15113419/article/details/14422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