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数据模型的建模主要针对基础数据、测试数据、执行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准备,具体如下。
基于业务场景的数据建模
描述:根据实际业务流程来设计测试用例,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例如,在线购物网站的性能测试可能包括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结算等操作。
优点: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系统在真实环境下的表现。
缺点:需要深入理解业务流程,准备成本较高。
负载和压力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通过增加虚拟用户的数量或提高请求频率来模拟高负载情况,评估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
优点:有助于发现系统的瓶颈,了解其极限性能。
缺点:可能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的用户行为模式。
持续性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长时间运行性能测试,以检查系统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优点:可以发现系统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内存泄漏等。
缺点:测试周期长,资源消耗大。
并发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同时执行多个请求,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情况。
优点:能够有效测试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缺点:对测试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服务器支持。
峰值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短时间内向系统发送大量请求,模拟流量高峰时的场景。
优点:帮助确定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缺点: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不适合所有类型的系统。
数据量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增加数据库中的数据量,测试系统在大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优点:可以验证系统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能力。
缺点:构建大量测试数据可能比较耗时。
可配置参数测试数据建模
描述:调整系统的配置参数(如连接池大小、缓存设置等),观察不同设置下系统的性能变化。
优点:有助于找到最佳的系统配置,优化性能。
缺点:需要对系统内部机制有较深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数据建模方案时,应考虑项目的具体需求、可用资源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通常情况下,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测试结果。
基础数据准备方案
基础数据的准备我们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准备。第一种通过复制生产数据,同时对生产的数据进行信息的脱敏,把脱敏后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第二种通过造数据来完成基础数据的准备,造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插入数据库的方式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业务功能接口来完成。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可以结合具体项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测试数据准备方案
对于测试数据,我们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消耗型数据,比如注册需要用的手机号、购买的商品数量等。第二种是可重复使用的数据,比如登录的用户、查询的订单等数据。
针对这两种类型的数据,一般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准备:第一种是针对商品数量的数据,直接修改商品数量的上限来完成;第二种是针对查询或者登录要用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库插入数据或者使用业务接口完成业务功能来实现。比如使用登录功能的用户,可以通过注册接口来完成登录用户信息的准备,然后通过SQL语句获取数据库中可用的测试数据来使用。另外针对需要准备多少数据量的问题,测试数据可以按照实际需要的量来进行准备,比如登录需要达到2000并发用户数,那我们可以准备至少2000登录用户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比例多准备一些测试数据。
执行过程中数据准备方案
执行过程中数据准备其实主要考虑两点内容。第一点,如何保障基础数据是一致的。随着压测场景的执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此时需要考虑如何保障每次压测场景的基础数据是一致的。第二点,如何让一次性消耗的数据可以持续使用。针对部分特殊业务场景,可能无法准备所有压测场景的数据,或者准备如此大量的数据其实和生产环境是不一致的。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我们一般先准备好需要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的备份,当每次场景执行完成后再进行数据的恢复。数据的备份可以采用快照方式,也可以采用数据库备份恢复的方式,具体使用哪种方式主要取决于数据量的大小。
如有收获,你的关注,点赞,转发,留言评论等操作是对我最大支持!
标签:场景,模型,建模,测试数据,数据量,准备,数据 From: https://blog.csdn.net/qd_lifeng/article/details/1434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