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ta第二次博客
1.前言
2.设计与分析
第四次作业第一题
1.题目: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下潜至7000米,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6月3日,“蛟龙”出征以来,已经连续书写了5个“中国深度”新纪录: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蛟龙’号是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只是一个深海装备,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赶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进军深海的号角。
了解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骄人业绩,为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自豪,小伙伴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做事精益求精,立科技报国之志!
请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功能:读入关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探测数据的多行字符串,从给定的信息找出数字字符,输出每行的数字之和。
提示 若输入为“2012年2月”,则该行的输出为:2014。若干个连续的数字字符作为一个整体,以十进制形式相加。
输入格式:
读入关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探测数据的多行字符串,每行字符不超过80个字符。
以"end"结束。
输出格式:
与输入行相对应的各个整数之和。
试题分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如何将数字从段落中提取出来,只要对pattern和Matcher有所了解就能解决。
源代码展示:
查看代码
package pta4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regex.Matcher;
import java.util.regex.Pattern;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String S = in.nextLine();
int sum=0;
Pattern x=Pattern.compile("[0-9]+");
while(!S.equals("end"))
{
sum=0;
Matcher matcher=x.matcher(S);
while(matcher.find())
{
zd n=new zd();
sum+=n.zh(matcher.group());
}
System.out.println(sum);
S=in.nextLine();
}
}
}
class zd {
int str;
public int zh(String x)
{
str=Integer.valueOf(x);
return str;
}
}
SourceMonitor生成的报表内容:
类图
代码分析总结:
第四次作业第一题
1.题目: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试题分析
源代码展示:
查看代码
SourceMonitor生成的报表内容:
代码分析总结:
第四次作业第一题
1.题目: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试题分析
源代码展示:
查看代码
SourceMonitor生成的报表内容:
代码分析总结:
第四次作业第一题
1.题目: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试题分析
源代码展示:
查看代码
SourceMonitor生成的报表内容:
代码分析总结:
标签:蛟龙,潜水器,作业,博客,载人,pta,格式,第二次,第四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mshyk/p/1683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