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特斯拉无人出租车的发布,详情见《太前卫了!特斯拉无人出租车Cybercab登场,方向盘&踏板都没了!》,自动驾驶界的“争霸赛”在国内外掀起了热潮。
面对之前已经上路的萝卜快跑,问题来了:百度的“萝卜快跑”和特斯拉的FSD,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这场科技大对决不仅仅是两个系统的比拼,更是两种技术路线的较量,一边是模块化整合,一边是端到端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更胜一筹。
萝卜快跑:
依赖高清地图的“按部就班”派
首先,我们来聊聊百度Apollo旗下的“萝卜快跑”。它其实是一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依靠激光雷达、高清地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融合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
换句话说,萝卜快跑依赖一整套“事前规划”的模块化系统。这意味着程序员需要写好一大堆代码,设定好感知、判断、决策等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以确保车辆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但这种“按部就班”的技术路线存在一个天然的短板——灵活性。只要遇到没有预设过的场景,萝卜快跑就可能会“犯傻”。
比如之前新闻中提到的搞笑场景:一只塑料袋飘过来,萝卜快跑就被吓得不敢动;或者它卡在了马路中间,任凭鸣笛不断,却不知道该往哪开。这些都是因为这些特殊情况没有被程序提前写入,系统完全不知所措。
此外,萝卜快跑特别依赖“车路协同”,这意味着它需要高清地图的支持,必须事先为车辆提供精确的道路信息。
这种方式虽然在北京、武汉等自动驾驶测试区运作得非常好,但要扩展到其他新区域,准备工作就很复杂繁琐:得提前绘制高清地图,人工标注也得同步跟进。
这些步骤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道路情况瞬息万变,很难做到完美覆盖。因此,萝卜快跑在灵活性和成本控制上存在很大的局限。
特斯拉FSD:
自研的“超级老司机”
再来看看特斯拉的FSD,它采取的则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单车智能。
说简单点,FSD完全不依赖高精地图,也不用事先规划好路线。它的核心技术叫“端到端”,意思是通过摄像头获取视觉数据,再由AI神经网络进行处理,直接输出车辆的控制指令。
说白了,它就像人类的驾驶方式,用眼睛观察道路,再用大脑决策该怎么做。不同的是,这个“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已经被AI训练成“几千年老司机”的水准。
FSD依靠的不是程序员预先写好的规则,而是提前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的AI模型。只要数据量足够大,FSD就能应对各种复杂场景,并且它具有极强的泛化能力。
特斯拉从2016年就开始专注于这条自研路线,不依赖高精地图,而是用纯视觉方案。多年来,特斯拉在AI算法、算力和数据等方面深耕,才逐步打造出了FSD的核心优势。
高下立判的
端到端路线差距
很多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近年来也在努力追赶端到端技术的步伐,毕竟这个方向的未来潜力无可限量。
但说实话,特斯拉的积累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特斯拉有数百万辆在全球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每天产生大量宝贵的数据来训练AI模型;另一方面,特斯拉和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合作,不断提升芯片算力,让处理能力以每年超过10倍的速度提升。这些数据和算力的积累,都是特斯拉FSD持续领先的重要资本。
相反,国内大多数研发自动驾驶的厂商没有量产电动车,也就缺少了大量的行驶数据,再加上芯片方面的“卡脖子”问题,算力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
再加上技术路线起步较晚,端到端模式上的差距至少落后了三年以上,这让国内自动驾驶厂商面临巨大的压力。
市场与技术的
互换博弈
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会被允许访问北京,特斯拉与中国之间有着彼此需要的东西——特斯拉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数据,而国内也希望借助特斯拉的技术积累来缩短差距。
双方的这种合作与开放,或许是自动驾驶行业未来加速发展的关键。
两条路线
两种未来
百度的“萝卜快跑”与特斯拉的FSD代表了自动驾驶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一种依赖高精地图和模块化控制,适用于特定场景,强调安全稳妥;另一种则是端到端的AI驱动,强调泛化能力与自我进化,看起来更接近于“真正的人工智能”。
谁更领先?答案或许已经显而易见。
萝卜快跑走的是一条安全稳妥的路,而特斯拉FSD则更激进、更具挑战性,也更具未来感。要想追赶上特斯拉的步伐,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动驾驶的“王者”之战才刚刚开始,这条技术赛道上,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
标签:FSD,特斯拉,AI,萝卜,驾驶,vs,自动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554053/article/details/14298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