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扎实推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遴选了一批较为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循环、利用优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农田灌溉回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景观建设等,鼓励农村黑水、灰水分别处理回用,鼓励污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衔接。
因地制宜、有效管控。根据地理气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灵活运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处理模式,科学确定本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
建管并重、运维长效。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主体和运维主体,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推行第三方运维,鼓励探索污水处理、景观构建、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管控的长效模式。
经济适用、易于推广。统筹考虑农村水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现状和治理需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综合评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
一、纳管处理模式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或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周边(原则上不超过3 km)、人口集中、地理和施工条件均满足输送污水至已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地区。
(二)技术路线
对农户入户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包括改厨、改浴、改厕。改厨主要是设置洗菜池及排水管;改浴主要是将洗衣、洗澡等盥洗污水纳入入户排水管;改厕则是水冲式厕所、化粪池及化粪池排污管,厨房及盥洗污水与厕所化粪池上清液一起经入户排水管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化粪池污泥定期清理,由槽车拉运做有机肥。如河南省济源示范区、新密市、新郑市、灵宝市、孟州市等地将城镇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通过铺设管网与城镇污水管网相连,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纳管处理模式技术路线
济源示范区东部平原近郊及临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村庄,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进行处理,现已铺设管网100千米,覆盖克井镇、五龙口镇等5镇80个村,惠及3.5万人,起到良好辐射带动作用。
(三)适用要求
该技术模式能够同时处理黑水和灰水,充分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不需另建终端处理设施,降低了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在管网建设时一般要求做到“雨污分流”,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在选择该技术模式时需要对符合适用范围的村庄进行可研论证,科学规划布局管网,确保做到经济可行;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二、资源化利用模式
(一)适用范围
针对经济条件一般、人口规模相对不大的农村,或水资源相对缺乏、主要使用传统旱厕和无水式厕所、周边有农田园林可充分消纳厕所粪污的地区,可通过改造卫生厕所,对厕所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或堆肥,实现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二)利用方式
1.草粉生态旱厕+粪污还田利用
(1)技术路线:
“草粉生态旱厕”无需用水,通过利用秸秆、枯叶、杂草并混入生物菌剂制作的草粉,在连接便器的密闭储粪仓中对粪便进行发酵,使用前在储粪仓内铺垫20-30厘米厚混有生物菌剂的草粉,如厕后再加80克,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户可自行清掏后堆放10-15天即可就地就近农田利用,也可依托有机肥加工企业,回收农户的粪污发酵物,生产有机肥,解决农户粪污出路,实现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县(区)政府配备草粉粉碎机和专用清掏工具,乡镇负责后期管理维护,村集体负责草粉制作、发放。该技术模式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草粉生态旱厕示意图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针对山区水资源缺乏、冬季气温低、房屋错落且多为石头建筑的特点,将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创新草粉生态厕所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户改厕难题。目前,已推广使用草粉生态厕所1230套,占山区应改厕所的90%以上,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100%、粪污还田综合利用100%。
(2)适用要求: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山区或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地形条件复杂、干旱缺水、污水产生量较小的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厨房及盥洗等灰水需要单独处理或利用,建设投资每户600-1000元,运行费用每户约为0.05元/天。
2.三格式化粪池
(1)技术路线:
农村粪便污水从住宅排出后进入化粪池,在化粪池内通过厌氧生物分解作用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并充分无害化后出水农用。污水停留时间至少为60天,其中,第一格20天,第二格10天,第三格30天。粪液只能从三格式化粪池的第三格中取用,且禁止向第三格倒入新鲜粪液。该模式在我省大部分农村普遍适用。
标签:农村,草粉,污水,化粪池,粪污,治理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93970/article/details/1425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