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对 Git 做一些配置。
配置别名
有没有经常敲错命令?比如 git status
?status
这个单词真心不好记。
如果敲 git st
就表示 git status
那就简单多了,当然这种偷懒的办法我们是极力赞成的。
我们只需要敲一行命令,告诉 Git,以后 st
就表示 status
:
$ git config --global alias.st status
当然还有别的命令可以简写,很多人都用 co
表示 checkout
,ci
表示 commit
,br
表示 branch
:
$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o checkout
$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i commit
$ git config --global alias.br branch
以后提交就可以简写成:
$ git ci -m "bala bala bala..."
--global
参数是全局参数,也就是这些命令在这台电脑的所有 Git 仓库下都有用。
如果有空格,可以用字符串包住:
git config --global alias.logone "log --pretty=oneline"
同样的,这些配置也是在 Git 的配置文件里的(忘了的同学请回顾《安装和配置 Git》):
[alias]
st = status
cm = commit -m
别名就在 [alias]
后面,要删除别名,可以修改配置文件,删除对应的行删掉;或者使用命令:
$ git config --global --unset
如果想要查看所有别名,可以这样:
git config --list --show-origin | findstr alias
其中,findstr 是 Windows 下过滤字符串的语法,在 Mac 和 Linux 下可以用 grep。
项目配置
在 git 中,我们使用 git config 命令用来配置 git 的配置文件,git 配置级别主要有以下 3 类:
1、仓库级别 local 【优先级最高】
2、用户级别 global【优先级次之】
3、系统级别 system【优先级最低】,使用方式和 global 类似:git config --system
配置 Git 的时候,加上 --global
是针对当前用户起作用的,相关的配置文件在用户目录下。
如果不加 --global
,那只针对当前的仓库起作用,配置文件都放在当前目录的 .git/config
文件中:
$ cat .git/config
[core]
repositoryformatversion = 0
filemode = false
bare = false
logallrefupdates = true
symlinks = false
ignorecase = true
[remote "gitee"]
url = [email protected]:peterjxl/LearnGit.git
fetch = +refs/heads/*:refs/remotes/gitee/*
[remote "github"]
url = [email protected]:Peter-JXL/LearnGit.git
fetch = +refs/heads/*:refs/remotes/github/*
[branch "master"]
remote = gitee
merge = refs/heads/master
一些其他配置
有时候,我们拉取项目的时候,会遇到文件名过长导致无法拉取的情况:
$ git clone [email protected]
......
error:unable to create file xxxx : Filename too long
fatal:unable to checkout working tree
warning:Clone succeeded,butcheckout failed
You can inspect what was checked out with ‘git status’ and retry the checkout with ‘git checkout -f HEAD’
......
git 是可以支持创建 4096 长度的文件名,上述问题在 Unix 系统和 Mac 系统中是不会出现的,这是在 Windows 系统中调用旧的 api,支持长度 260 长度的文件名。允许较长的文件名这个设置在 Windows 系统中默认是关闭的。
此时,我们可这样配置:
$ git config --global core.longpaths true
标签:git,自定义,--,global,alias,Git,config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eterJXL/p/1843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