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经典的软件开发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来对软件系统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以下是对结构化开发方法的详细阐述:
一、定义与基本思想
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在于软件功能的分解和抽象,通过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这种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逐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易于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二、特点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开发过程从整体出发,逐步细化,确保开发过程的有序性和可控性。
-
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模块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文档化、标准化:强调开发过程中的文档化,每个阶段都产生标准化的文档,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
面向数据流:通过分析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来设计和实现系统。
三、实施过程
结构化开发方法通常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这些阶段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
-
系统规划: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范围和约束条件,进行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
-
系统分析:与用户沟通,收集需求信息,通过结构化分析方法(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详细设计则进一步细化每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和数据结构。
-
系统实施: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程序编码,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
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上线运行后,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升级。
四、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
结构化分析方法:如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用于需求分析阶段。
-
系统设计工具:如UML(统一建模语言)和ER图(实体-关系图),用于系统设计阶段。
-
编码工具:如Java、C#等编程语言和Eclipse、Visual Studio等开发环境,用于编码实现阶段。
-
测试工具:如JUnit、NUnit等单元测试框架和Selenium等自动化测试工具,用于测试阶段。
五、优缺点
优点:
-
整体性和全局性强:强调在整体优化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地分析和设计,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和目标的一致性。
-
便于管理和控制: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下一阶段的依据,便于系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
-
文档规范化:按工程标准建立标准化的文档资料,便于软件在以后的维护。
-
技术成熟:是软件工程中最早、最传统的开发方法,技术成熟,是其他开发方法的基础。
缺点:
-
重用性差:当系统对外界接口发生变动时,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产生较大变动,难以扩充新的功能接口。
-
软件可维护性差:由于软件的可修改性差,导致维护困难,维护费用和成本高。
-
难以满足用户变化需求:在开发需求模糊或需求不断变化的系统时,所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往往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
-
不适合大型复杂项目:结构化开发方法更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对于规模大、特别复杂的项目,其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结构化开发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标签: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文档,设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qwfy8910/p/184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