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数据结构中,链表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链表中的环问题是面试和实际编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先复习哈希表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两种检测链表中环的方法:哈希表法和快慢指针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原理以及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哈希表复习
定义:哈希表,又称散列表,是通过哈希函数将键(Key)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以便存储和检索数据的数组。
功能:
- 快速查找:通过哈希函数快速定位数据。
- 动态扩容:随着元素的增加,哈希表可以动态扩展以保持操作效率。
成员函数:
insert(K key, V value)
: 向哈希表中插入一个键值对。find(K key)
: 查找哈希表中是否存在给定的键,并返回相应的值。remove(K key)
: 从哈希表中删除一个键值对。size()
: 返回哈希表中的元素数量。
检测链表中环的存在及入口节点
哈希表方法
原理:遍历链表,使用哈希表记录访问过的节点。如果再次遇到已记录的节点,则链表存在环。
实现: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std::unordered_set<ListNode*> visited;
List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if (visited.count(current)) {
return current; // 找到环的节点
}
visited.insert(current);
current = current->next;
}
return nullptr; // 没有环
}
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逻辑直观。
- 缺点: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对于内存敏感的应用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n为链表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O(n),最坏情况下需要存储整个链表的节点。
快慢指针方法
原理:使用两个指针,一个快指针(每次移动两个节点)和一个慢指针(每次移动一个节点)。如果存在环,快指针最终会追上慢指针。
实现: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ListNode *slow = head, *fast = head;
while (fast && fast->next)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if (slow == fast) {
break; // 快慢指针相遇,存在环
}
}
if (!fast || !fast->next) {
return nullptr; // 没有环
}
slow = head; // 重置慢指针到头部
while (slow != fast)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
}
return slow; // 快慢指针相遇的节点即为环的入口
}
优缺点:
- 优点: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空间效率高。
- 缺点:实现相对复杂,需要理解指针的运动规律。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n为链表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O(1),只需要两个指针。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两种检测链表中环的方法:哈希表法和快慢指针法。哈希表法简单直观,但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快慢指针法则在空间效率上更胜一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链表环的检测方法。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在评论区告诉我。感谢阅读!
点个关注,和博主做朋友,分享更多知识~
标签:slow,fast,next,链表,表与,哈希,指针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72391681/article/details/14126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