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同一个节点中Pod通信原理
网络拓扑结构
Pod:
- 每个Pod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例如,172.16.3.2和172.16.3.3)。
- Pod内部的网络接口(eth0)连接到一个虚拟网络设备(veth)。
虚拟网络设备(veth pairs):
- 每个Pod都有一个veth对应项(veth1和veth2),这些veth是成对出现的虚拟网络接口,类似于一条虚拟的以太网电缆。
- veth的一端在Pod内部(连接到Pod的eth0),另一端在主机(Node)中。
网桥(Bridge):
- 虚拟网络设备的另一端连接到主机上的网桥(Bridge),这里的网桥IP地址为172.16.3.1。
- 网桥在主机上充当二层交换机,负责将来自不同veth设备的流量进行交换和转发。
节点网络接口(eth0):
网桥将流量转发到主机的网络接口(eth0),主机的网络接口IP地址为192.168.0.111。
通信过程
Pod内部流量:
- 当Pod 1(IP 172.16.3.2)需要与Pod 2(IP 172.16.3.3)通信时,数据包从Pod 1的eth0发出,通过veth1发送到网桥。
数据包转发:
- 网桥根据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从veth1转发到对应的veth2。
到达目标Pod:
- 数据包通过veth2进入Pod 2的eth0,最终到达目标Pod。
- veth pairs:用于连接Pod和主机网络空间的虚拟网络设备,一端在Pod内部,另一端在主机网桥上。
- 网桥(Bridge):在主机上充当二层交换机,负责将不同veth设备之间的流量进行交换和转发。
- Pod网络接口(eth0:)Pod内部的网络接口,通过veth pairs连接到主机网络。
这种网络通信模型确保了Kubernetes集群中同一节点上的Pod之间的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
不同节点上的Pod通信原理
在不同节点上的Pod之间的通信过程。
网络拓扑结构
Pod:
- 每个Pod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例如,Node 1上的Pod的IP为172.16.3.2和172.16.3.3,Node 2上的Pod的IP为172.16.4.2和172.16.4.3)。
- Pod内部的网络接口(eth0)连接到一个虚拟网络设备(veth)。
虚拟网络设备(veth pairs):
- 每个Pod都有一个veth对应项,这些veth是成对出现的虚拟网络接口,类似于一条虚拟的以太网电缆。
- veth的一端在Pod内部(连接到Pod的eth0),另一端在主机(Node)中。
网桥(Bridge):
- 虚拟网络设备的另一端连接到主机上的网桥(Bridge)。Node 1的网桥IP 为 172.16.3.1,Node 2的网桥 IP 为 172.16.4.1。
- 网桥在主机上充当二层交换机,负责将来自不同 veth 设备的流量进行交换和转发。
节点网络接口(eth0):
-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网络接口(eth0),连接到外部网络。Node 1的网络接口 IP 为 192.168.0.111,Node 2 的网络接口 IP 为 192.168.0.222。
通信过程
源Pod发送数据:
- 当Node 1上的Pod 1(IP 172.16.3.2)需要与Node 2上的Pod 2(IP 172.16.4.2)通信时,数据包从Pod 1的eth0发出,通过veth1发送到Node 1的网桥。
数据包转发到节点网络接口:
- 网桥根据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从veth1转发到Node 1的eth0网络接口。
跨节点通信:
- 数据包通过外部网络,从Node 1的eth0网络接口发送到Node 2的eth0网络接口。
目标节点接收数据包并转发:
- Node 2的eth0网络接口接收到数据包后,转发给Node 2的网桥。
目标Pod接收数据:
- Node 2的网桥根据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从eth0转发到veth1。
- 数据包通过veth1进入Pod 2的eth0接口,最终到达目标Pod 2(IP 172.16.4.2)。
- veth pairs:用于连接Pod和主机网络空间的虚拟网络设备,一端在Pod内部,另一端在主机网桥上。
- 网桥(Bridge):在主机上充当二层交换机,负责将不同veth设备之间的流量进行交换和转发。
- 节点网络接口(eth0):节点上的网络接口,负责连接外部网络和节点内部的网桥。
- 跨节点通信:不同节点上的Pod之间的通信通过节点的网络接口和外部网络进行传输。
这种网络通信模型利用了veth pairs、网桥和节点网络接口,确保了Kubernetes集群中不同节点上的Pod之间的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
标签:Node,Kubernetes,veth,间通信,网桥,Pod,网络接口,eth0 From: https://www.cnblogs.com/even160941/p/1836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