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辐射机制
1.1. Single Wire 单线
-
如果电荷不移动,则不会产生电流,也不会产生辐射。
-
如果电荷以匀速移动:
a. 如果电线是直的,并且范围是无限的,则没有辐射。
b. 如果电线弯曲、弯曲、不连续、端接或截断,则会产生辐射,如图1.10所示。 -
如果电荷在时间运动中振荡,即使线是直的,它也会辐射。
1.2. Two-Wires 两根线
让我们考虑一个连接到双导体传输线的电压源,该传输线连接到天线,如图1.11(a)所示。在双导体传输线上施加电压会在导体之间产生电场。如果我们假设电压源是正弦曲线,我们预计导体之间的电场也是正弦曲线,其周期等于施加的电源的周期。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由力线的密度(聚束)表示,箭头表示相对方向(正或负)。导体之间时变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形成沿传输线传播的电磁波,如图1.11(a)所示。电磁波并伴随着电荷和相应的电流进入天线。
电场与其相关联的是电力线,电力线在每个点与电场相切,其强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电力线倾向于作用于与每个导体相关的自由电子(很容易与原子分离),并迫使它们位移。电荷的运动产生电流,进而产生磁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相关的是与磁场相切的磁力线。
我们已经接受电场线以正电荷开始,以负电荷结束。它们也可以从正电荷开始,到无穷大结束,从无穷大开始,到负电荷结束,或者形成既不以任何电荷开始也不以任何充电结束的闭环。磁场线总是形成环绕载流导体的闭环,因为物理上没有磁电荷。
进一步,如果把伸出的天线切掉一截,见图1.11(b)所示,自由空间波可以通过“连接”电线的开口端(虚线所示)形成。自由空间波也是周期性的,但恒定相位点P0随着光速向外移动,在半个周期内传播λ/2(到P1)的距离。已经表明[6],在天线附近,恒定相位点P0的移动速度比光速快,但在远离天线的点处接近光速(类似于矩形波导内的相位速度)。
仍未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导波从天线上分离出来,以产生图1.11和1.12中表示为闭环的自由空间波。在我们试图解释这一点之前,让我们将引导和自由空间波与水波[7]进行比较,水波是由鹅卵石在平静的水体中掉落或以其他方式引发的。一旦水中的扰动开始,就会产生水波,开始向外传播。如果扰动被消除,波浪不会自行停止或熄灭,而是继续其传播过程。如果扰动持续存在,就会不断产生新的波,这些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落后于其他波。电干扰产生的电磁波也是如此。
图1.12显示了自由空间波在具有λ/2焦间距离的长椭球体上的产生和传播,其中λ是波长。除天线附近外,中心馈电λ/2偶极子的自由空间波与长椭球体的自由空间波基本相同。
如果源的初始电干扰持续时间较短,则产生的电磁波在传输线内传播,然后进入天线,最后以自由空间波的形式辐射,即使电源已经不存在(就像水波及其产生的干扰一样)。如果电干扰具有连续性,电磁波就会连续存在,并跟随其他电磁波传播。图1.13显示了双锥天线的情况。当电磁波在传输线和天线内时,它们的存在与导体内电荷的存在有关。然而,当波被辐射时,它们形成闭环,并且没有电荷来维持它们的存在。
这使我们得出结论,需要电荷来激发场,但不需要电荷来维持场,在没有电荷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这与水波有直接的类比。
1.3. Dipole 偶极天线
现在,让我们尝试解释一下电力线从天线上分离形成自由空间波的机制,这将再次通过一个小偶极天线的例子来说明,其中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这只是为了对力线的分离给出更好的物理解释。虽然这是一种稍微简化的机制,但它确实允许人们想象自由空间波的产生。
-
图1.14(a)显示了在周期的第一个1/4时刻(电荷已达到其最大值,假设时间呈正弦变化) 在小型中心馈电偶极子的臂之间产生的力线,并且电力线已向外行进了径向距离λ/4。
对于这个例子,让我们假设形成的线条数量为三条。
-
在下一个(第二个)1/4的周期,原始的三条线额外行进了λ/4(从初始点开始总共行进了λ/2),导体上的电荷密度开始减小。这可以被认为是通过引入相反的电荷来实现的,在周期的前半段结束时,这些电荷已经中和了导体上的电荷。在周期的第二个1/4周期时,相反电荷产生的力线有3条并且传输了λ/4的距离,如图1.14(b)中虚线所示。
-
最终结果是,在第一个λ/4距离中有三条向上指向的力线,在第二个λ/4中有相同数量的向下指向的线。由于天线上没有净电荷,因此力线必须被迫与导体分离,并结合在一起形成闭环。如图1.14(c)所示。
-
在剩下的后半段,遵循相同的程序,但方向相反。之后,重复该过程并无限期地继续,形成类似于图1.12的电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