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不足,导致在预期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上存在差异。虽然这种情况在后期有所改善,但前期的压力相对较大。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改进措施:
1. 问题描述与现有分析
- 我们今天的工作进展如何?当前诊断的调查进展如何?
- 如果进展缓慢,是什么原因?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明确外部依赖,并推动其解决。
- 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明天是否有把握得出明确的结论?如果没有,需要关注可能的风险及规避措施,例如:
- 测试团队明天是否会加班支持问题复现(如果不支持,你将如何推进?)。
- 如果问题不一定能复现,如何提高复现的概率?
- 是否存在问题复现后仍然无法获取所需日志的可能?
- 理论推测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 如何避免后续出现类似问题
-
明确结论的可能性:
- 沟通计划:首先评估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否足够支持得出明确结论。如果不确定,提前与相关团队(如测试团队、开发团队)沟通,了解他们的准备情况和潜在的瓶颈。
- 预警和缓解措施:如果明天无法得出结论,提前告诉相关人员,制定应对策略。
-
测试团队支持的情况:
- 提前协调:提前与测试团队确认他们的支持情况。如果他们不能加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安排其他资源或调整优先级。
- 推动计划:无法获得支持,可以考虑向测试团队借用他们的设备完成测试任务
-
提高问题复现的概率:
- 收集更多信息: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确定问题的可能触发条件,增加复现的概率。
- 模拟环境:尽可能复现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情况,增加复现问题的可能性。
- 逐步排查:采用逐步排查法,从最容易复现的条件开始测试,不断缩小问题范围。
-
理论推测的原因:
- 多方讨论:组织相关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 文档记录:将理论推测的原因记录下来,并与实际情况对比,帮助指导后续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 数据支持:利用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推测的可行性,并调整测试策略以验证这些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