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记
1.栈的补充
链式栈
1> 链式存储的栈,称为链式栈
2> 对于单链表而言,我们可以使用,使用头插头删完成一个栈,或者尾插尾删完成链式栈
3> 头插头删:链表的头部就是栈顶,链表的尾部就是栈底(常用)
4> 尾插尾删:链表的尾部就是栈顶,链表的头部就是栈底
2.队列
2.1 队列介绍
1> 队列也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所有操作只能在端点处进行,其删除和插入必须在不同端进行
2> 允许插入操作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队头
3> 特点:先进先出(FIFO)
4> 分类:
顺序存储的队列称为顺序队列
链式存储的队列,称为链式队列
2.2 顺序队列
1> 使用一片连续存储的空间存储队列,并且给定两个变量,分别记录队头和队尾下标
2> 普通顺序队列使用中,存在“假溢满”现象
假溢满:队列中明明还有存储空间,但是由于队尾已经达到了数组的最大下标,不能在继续入队元
素了
3> 为了解决“假溢满”现象,我们引入了循环顺序队列
2.3 循环顺序队列
1> 循环顺序队列:通过相关操作,当对头或队尾达到数组最大下标时,可以返回到下标为0的位置
2> 结构体类型:一个数组存储队列,两个变量分别存储队头和队尾的下标
注意:需要人为浪费一个存储空间,用于判满
2.5代码:
1> loopseqqueue.h
#ifndef LOOPSEQQUEUE_H
#define LOOPSEQQUEUE_H
#include<myhead.h>
#define MAX 8 //队列最大长度
typedef int datatype; //数据元素类型
//定义队列类型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MAX]; //存储队列的容器
int front; //记录队头下标
int tail; //记录队尾下标
}SeqQueue, *SeqQueuePtr;
//创建队列
SeqQueuePtr queue_create();
//队列判空
int queue_empty(SeqQueuePtr Q);
//队列判满
int queue_full(SeqQueuePtr Q);
//入队
void queue_push(SeqQueuePtr Q, datatype e);
//遍历队列
void queue_show(SeqQueuePtr Q);
//出队
void queue_pop(SeqQueuePtr Q);
//求队列的大小
int queue_size(SeqQueuePtr Q);
//销毁队列
void queue_destroy(SeqQueuePtr Q);
#endif
2> loopseqqueue.c
#include"loopseqqueue.h"
//创建队列
SeqQueuePtr queue_create()
{
//在堆区申请一个队列的大小
SeqQueuePtr Q =(SeqQueuePtr)malloc(sizeof(SeqQueue));
if(NULL==Q)
{
printf("创建失败\n");
return NULL;
}
//初始化
bzero(Q->data, sizeof(Q->data)); //初始化数组
Q->front = Q->tail = 0; //队列为空
printf("队列创建成功\n");
return Q;
}
//队列判空
int queue_empty(SeqQueuePtr Q)
{
return Q->front == Q->tail;
}
//队列判满
int queue_full(SeqQueuePtr Q)
{
return (Q->tail+1)%MAX == Q->front;
}
//入队
void queue_push(SeqQueuePtr Q, datatype e)
{
//判断逻辑
if(NULL==Q || queue_full(Q))
{
printf("入队失败\n");
return ;
}
//入队逻辑
Q->data[Q->tail] = e;
//队列变化:队尾后移
Q->tail = (Q->tail+1)%MAX;
printf("入队成功\n");
}
//遍历队列
void queue_show(Seq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queue_empty(Q))
{
printf("遍历失败\n");
return ;
}
//遍历逻辑
printf("从队头到队尾元素分别是:");
for(int i=Q->front; i!=Q->tail; i=(i+1)%MAX)
{
printf("%d\t", Q->data[i]);
}
printf("\n");
}
//出队
void queue_pop(Seq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queue_empty(Q))
{
printf("出队失败\n");
return;
}
//出队逻辑
printf("%d出队成功\n", Q->data[Q->front]);
//队头后移
Q->front = (Q->front+1)%MAX;
}
//求队列的大小
int queue_size(SeqQueuePtr Q)
{
//在不使用循环的情况下求大小
//判断逻辑
if(NULL == Q)
{
printf("失败\n");
return -1;
}
return (Q->tail-Q->front+MAX)%MAX; //核心语句
}
//销毁队列
void queue_destroy(SeqQueuePtr Q)
{
if(NULL != Q)
{
free(Q);
Q = NULL;
}
printf("销毁成功\n");
}
3> main.c
#include<myhead.h>
#include"loopseqqueue.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调用创建队列函数
SeqQueuePtr Q = queue_create();
if(NULL == Q)
{
return -1;
}
//调用入队函数
queue_push(Q, 520);
queue_push(Q, 1314);
queue_push(Q, 666);
queue_push(Q, 999);
//调用遍历函数
queue_show(Q);
//调用出队函数
queue_pop(Q);
queue_pop(Q);
queue_pop(Q);
queue_pop(Q);
queue_pop(Q);
queue_show(Q);
//销毁队列
queue_destroy(Q);
Q = NULL;
return 0;
}
2.6 链式队列
1> 链式存储的队列称为链式队列
2> 实现原理:
单向链表头插尾删实现:链表的头部就是队尾,链表的尾部就是队头
单向链表头删尾插实现:链表的头部就是队头,链表的尾部就是队尾
但是:上述操作中,都要用到链表尾部节点,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完成,效率较低
此时,我们可以引入尾指针的概念,专门指向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
3> 将一个头指针和一个尾指针封装成一个队列
4>代码:
1 looplinkqueue.h
#ifndef LOOPLINKQUEUE_H
#define LOOPLINKQUEUE_H
#include<myhead.h>
//定义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int datatype;
//定义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Node
{
union
{
datatype data; //数据域
int len; //长度
};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Node, *NodePtr;
//定义队列类型
typedef struct
{
NodePtr head; //头指针
NodePtr tail; //尾指针
}Queue, *QueuePtr;
//创建队列
QueuePtr queue_create();
//判空
int queue_empty(QueuePtr Q);
//入队
void queue_push(QueuePtr Q, datatype e);
//遍历队列
void queue_show(QueuePtr Q);
//出队
void queue_pop(QueuePtr Q);
//求队列长度
int queue_size(QueuePtr Q);
//销毁队列
void queue_destroy(QueuePtr Q);
#endif
2 looplinkqueue.c
#include"looplinkqueue.h"
//创建队列
QueuePtr queue_create()
{
//堆区申请一个队列的空间
QueuePtr Q = (QueuePtr)malloc(sizeof(Queue));
if(NULL == Q)
{
printf("创建失败\n");
return NULL;
}
//此时 Q->head 和Q->tail是两个野指针
//创建一个链表
Q->head = (NodePtr)malloc(sizeof(Node));
if(Q->head == NULL)
{
printf("创建失败\n");
free(Q); //释放队列空间
return NULL;
}
//给头结点初始化
Q->head->len = 0;
Q->head->next = NULL;
//将两个指针指向头结点
Q->tail = Q->head;
printf("创建成功\n");
return Q;
}
//判空
int queue_empty(QueuePtr Q)
{
return Q->head == Q->tail;
}
//入队
void queue_push(QueuePtr Q, datatype e)
{
//判断逻辑
if(NULL==Q)
{
printf("入队失败\n");
return;
}
//申请结点封装数据
NodePtr p = (NodePtr)malloc(sizeof(Node));
if(NULL==p)
{
printf("入队失败\n");
return;
}
//初始化
p->data = e;
p->next = NULL;
//尾插
Q->tail->next = p; //将结点连接到链表上
//更新尾指针
Q->tail = p;
//表长变化
Q->head->len++;
printf("入队成功\n");
}
//遍历队列
void queue_show(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queue_empty(Q))
{
printf("遍历失败\n");
return ;
}
//定义遍历指针,从第一个结点出发
NodePtr q = Q->head->next;
while(q!=NULL)
{
//只要结点不为空,就输出数据域
printf("%d\t", q->data);
q = q->next; //向后遍历
}
printf("\n");
}
//出队
void queue_pop(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queue_empty(Q))
{
printf("出队失败\n");
return ;
}
//出队:头删
NodePtr p = Q->head->next; //标记
Q->head->next = p->next; //孤立
printf("%d出队成功\n", p->data);
free(p); //删除
p = NULL;
//判断是否已经全部删除
if(Q->head->next == NULL)
{
//尾指针重新指向头结点
Q->tail = Q->head;
}
//表长变化
Q->head->len--;
}
//求队列长度
int queue_size(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return -1;
}
return Q->head->len;
}
//销毁队列
void queue_destroy(QueuePtr Q)
{
//判断逻辑
if(NULL==Q)
{
return;
}
//释放所有的结点
while(!queue_empty(Q))
{
queue_pop(Q); //不断将结点出队
}
//释放头结点
free(Q->head);
Q->head=Q->tail = NULL; //防止野指针
//释放队列空间
free(Q);
Q = NULL;
printf("释放成功\n");
}
3> main.c
#include"looplinkqueue.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调用创建函数
QueuePtr Q = queue_create();
if(NULL==Q)
{
return -1;
}
//调用入队函数
queue_push(Q, 111);
queue_push(Q, 222);
queue_push(Q, 333);
queue_push(Q, 444);
//调用遍历函数
queue_show(Q);
//调用出队函数
queue_pop(Q);
queue_pop(Q);
//释放队列空间
queue_destroy(Q);
Q = NULL;
return 0;
}
3.树
1.树形结构相关概念
1> 树形结构:表示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2> 树:是由一个根结点个多个子树构成的树形结构
3> 节点:就是树中的数据元素
4> 父亲结点:当前结点的直接上级节点
5> 孩子节点:当前结点的直接下级节点
6> 祖先结点:当前结点的直接或间接上级节点
7> 子孙节点:当前结点的直接或间接下级节点
8> 兄弟节点:拥有相同父结点的所有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9> 堂兄弟节点:其父结点在同一层的所有节点,互为堂兄弟节点
10> 根结点:没有父结点的节点
11>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12> 分支节点:节点的度不为0的节点叫分支节点
13> 节点的度:就是当前结点的孩子节点个数,就称为节点的度
14> 树的度:就是树中节点的度的最大值
15> 节点的层次:从根结点开始到当前结点所经历的层数称为该节点的层次
16> 树的层次:输出节点的层次的最大值
2.二叉树
2.1 二叉树的相关概念
1> 二叉树:由根结点和最多两个子树组成,并且严格区分左右子树的树形结构
2> 左子树:由当前结点的左孩子节点为根结点构成的二叉树
3> 右子树:由当前结点的右孩子节点为根结点构成的二叉树
4> 满二叉树:二叉树的最后一层全是叶子节点,在没有添加层数的条件下,不能在向该树中增加节点的树
(除了最后一层为叶子节点外,其余层中的节点的度全为2)
5> 完全二叉树:在一棵满二叉树的基础上,最后一层自右向左逐渐减少节点的二叉树
2.2 二叉树的状态
一共有五种:空二叉树、只有根结点、只有根结点和左孩子、只有根结点和右孩子、全都有
2.3 二叉树的性质
1> 在二叉树的第 i 层上最多有 2^(i-1)个节点
2> 在二叉树的前n层最多有 2^n - 1个节点
3> 在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总比度为2的节点个数多 1
4> 在二叉树上,如果第i个节点存在左孩子,那么其左孩子一定是第 2*i个节点,如果存在右孩子,那么一定是第2*i+1个节点
二.面试题
第一天
1.typedef定义指针函数的方式
答: typedef int(*a)(int)
2.对void *指针的相关理解 相关应用
答:可以存放任意类型的地址的指针,属于万能指针, 常用于函数的形参,不能直接对万能指针进行取值运算
标准答案:void *表示“任意类型的指针”或表示“该指针与一地址值相关,但是不清楚在此地址上的对象的类型”。void指针只支持几种有限的操作:与另一个指针进行比较;向函数传递void指针或从函数返回void指针;给另一个void指针赋值。不允许使用void指针操作它所指向的对象,例如,不允许对void指针进行解引用。不允许对void指针进行算术操作。
3.static 修饰局部变量的作用
答:从功能上改变局部变量的定义域 使其变成全局变量
标准答案: static实际修改了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型,将原本应该存储在栈区的局部变量存储在静态区。静态的数据存储的特点是,程序结束变量才被释放。我们常见的全局变量就是存储在静态区上。
现在我们分析static修饰后作用域和生命周期的变化:
1.作用域:作用域不变,只是出作用域不被销毁
2.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变长,程序结束生命周期才结束
4.野指针是什么 ,野指针的产生情况
答:指向非法内存称为野指针 1.没有初始化2.下标越界3.指针函数返回的是生命周期较短的地址4.指向的地址空间被释放的指针
标准答案:1.野指针,就是指针指向的位置是不可知的(随机的、不正确的、没有明确限制的)很可能触发运行时段错误(Sgmentation fault)
2.野指针的产生情况
1.创建指针时没有对指针进行初始化,导致指针指向一个随机的位置;
2、释放指针指向的内存后没有置空,从而指向垃圾内存;
3、在超越变量作用域下使用指针,如:在栈内存被释放之后,指向栈内存的指针会指向垃圾内存;
3.如何避免免野指针
第一:定义指针时,同时初始化为NULL
第二:在指针解引用之前,先去判断这个指针是不是NULL
第三:指针使用完之后,将其赋值为NULL
第四:在指针使用之前,将其赋值绑定给一个可用地址空间
5.栈和队列的区别
答1.他们都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都是线性结构2.栈是先进后出 队列是先进先出3.栈的插入和删除只能在一段进行操作 队列可以在队头和队尾操作
标准答案:
栈和队列都是常用的数据结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插入和删除顺序。
栈 (Stack) 是一种后进先出 (Last-In-First-Out, LIFO) 的数据结构,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这一端称为栈顶。新元素插入后成为新的栈顶,而删除时也只能删除栈顶元素。
队列 (Queue) 是一种先进先出 (First-In-First-Out, FIFO) 的数据结构,允许在两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插入在队尾,删除在队头。新元素插入时成为新的队尾,而删除时也只能删除队头元素
标签:queue,结点,队列,坐牢,20240723,NULL,第十五天,节点,指针 From: https://blog.csdn.net/m0_62828714/article/details/14064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