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企业、个人要在社会的宏观趋势中寻找微观的发展方向。历史总在不断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有了规律,我们就有可能从规律中寻找未来的方向。
人类财富从18世纪之后开始了爆发性增长。在这之前的1万多年里,人类财富没有大的变化,历史不断重复,人类走不出“马尔萨斯陷阱”:当粮食产量承受不了人口数量增长时,爆发战争和瘟疫等削减人口,从而重新达到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的平衡。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摄取和利用能量的能力大大增强,人口数量、人均寿命、社会财富等得到了快速增长,人类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之后,人类到底做对了什么?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内在逻辑?人类的大发展还能不能继续,能不能更好?
促成近代大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单从“技术与生产力”的角度找寻一下内在逻辑和宏观规律,为企业微观的技术创新找找方向 。说到与技术相关的宏观话题必须要提及大名鼎鼎的“康波周期”。康波周期是由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提出的,他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这个周期被广泛认为是科技革命周期,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的特征,有句话是“人生发财靠康波”。
康波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回升、繁荣、衰退和萧条。具体来说:
回升阶段:持续约10-20年,经济从低谷开始复苏,逐步增长。
繁荣阶段:持续约13-20年,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采用,资本积累增加。
衰退阶段:持续约8-11年,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萧条阶段:持续约7-10年,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伴随着高失业率、企业倒闭和资产价格下跌,企业在生存压力,寻求新技术走出困境,社会通过创新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康波周期可被视为社会演化的过程,包括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三者的演变会对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其基本演进路线: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制度变革。康波60年的运动发端于技术创新,随着新技术的导入与资本的狂热,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随后是漫长的技术创新展开期,新的技术逐渐从主导产业向全产业漫化,从主导国向外扩散。当技术在追赶国狂热,技术的边际收益降低,就达到了技术的成熟期。此时,长波衰退结束向萧条过渡。现正处于第5轮康波的萧条期,将要进入第6轮康波。
熊彼特开创性地论述了技术创新对经济长期运行的决定性作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争议的共识。技术创新周期有别于康波,早于康波。康波萧条期,上轮创新红利消耗殆尽,企业不得不并购重组集中利润,或走向海外输出产能,或体制改革精细管理降成本提效率,然而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是基本创新。因此,技术革命的爆发往往对应康波萧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技术革命不是发现技术,而是将前期的技术探索转化成新质生产力。当将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时,康波会走出萧条期,进入下一轮康波。
超越康波的时间维度,技术浪潮具有连续性,基本特征是两轮技术浪潮构成一轮大级别的主导产业,再接下来的两轮中,主导产业走向成熟,并逐渐培育下一轮主导产业。实际上,通常意义的“工业革命”对应的就是我们的两次相邻的技术浪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农业仍是主导国的主导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切换到工业。至此,产品生产体系逐渐完善。而从第五次技术浪潮开始,主导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得益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导。以可见的科技发展路径,未来服务业主导的趋势仍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创新系统将得到一定的传承。
中国几乎没有参与人类前4轮康波周期,但却完整经历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五轮康波周期,并与世界同步,现在进入了萧条期。经济的萧条期却是技术创新的活跃期,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从康波萧条走向回升可能的重大技术变革来自:1、能源革命; 2、人工智能。近几年,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找到了走出康波萧条的方向,必将进入第六轮康波,迎来下一波的经济繁荣。
“天时,地利,人和”,企业和个人 的成功离不开这三个前提。天时,指的是发展的规律,当下的大势,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交替区,处理康波萧条和回升阶段的拐点; 地利,我们在身处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充满活力的江浙,服务于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人和,创造中国快速发展奇迹的、积累丰富宝贵经验的企业家和技工群体,具备理论素养的庞大的工程师群体是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底气。我想,企业和个体要认清大势,选择“天时地利”,努力“人和”,通过为他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与上个世纪相比,当下社会已经出现几个明显的不同。1、以前只有物理世界,现在有了数字世界。我们必须思维升级,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联动起来,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2、以后大量的机会出现在生产服务业。以"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只做产品的企业以后会很难。产品是服务的载体,用户最终需要的是服务,用户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光靠产品提供不了用户的服务时,企业就要提供解决方案。3、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一切皆可数据化,我们在卖产品实物的同时,也要给出相关的数据,这就叫增值服务,数据能为我们解释过去,预测未来,让我们活得更加通透、智慧。
最近几天,经常有人问我,考大学选专业的事。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考大学这件事,可能就会简单、清晰一些。读大学是投资行为,希望未来有收益。家长是投资方,学校承接者,小孩是产品,几年之后,通过这个产品为社会、他人提供服务,创造价值,最终收获回报。经济学告诉我们,产品、服务的交易价格最终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成本,要想把钱挣得多点,挣得轻松点,一定要问问未来5年、10年之后市场的需求是什么,供给怎么样。很多人是根据眼前哪个行业挣钱,就给小孩选哪个专业,这很有可能给小孩挖一个天坑。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人容易关注到快速变化的表象,然后被搞晕头转向、身心俱乏。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多去关注一下,不变的东西,可能会轻松一点。事情背后的规律、人性是相对确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先知们已经帮我们找出来,并写在了书里,所以要多读书,重点是读“好”书。特别像康波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细品,“人生发财靠康波”。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来点干货吧。1、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能了解市场需求,具备创新精神,能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工作者;2、跟“数据、信息”相关的专业值得考虑,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更多多关注;3、培养一个阅读的好习惯,不能只读一类书,鼓励多读跨学科的书,多了解一些“不变的东西”,工科生可以多读经济、心理、文学类书籍,智商要在线,情商更要在线。
标签:萧条,康波,技术,轨物,技术创新,洞见,主导产业,周期 From: https://blog.csdn.net/2402_85527642/article/details/14027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