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引用,我挺认可这句话的。
没有痛苦就没有清醒的意识。 ——卡尔·荣格(Carl Jung)
感受肯定比不去感受困难得多,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你不会为此后悔。一旦你发现自己被困在头脑中太久了,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荒原恶土,身边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了无生气,你会渴望找到真是的自己,哪怕是痛苦。当你找回真正的自我,与亲爱的人重建联结时,你往往会热泪盈眶。你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哀伤和感恩——为蹉跎的岁月而哀伤,为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感恩。
概述
书中大致讲了以下防御机制。
以下使用的语言都是我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 分裂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非黑即白的形式并站位,排斥另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把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扁平化和单调化。 - 理想化
从抑郁情绪逃避到理想当中,从而对抗这种情绪。当理想破灭时,又会产生抑郁情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恋爱:恋爱时会把恋爱对象幻想成理想的样子,从而逃避对对方令人讨厌的特质或惹人生气的行为的理解。 - 投射
简单来说就是: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到其他人身上。 - 控制
通过某些行为试图掌握这个不可预测的世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迷信,以及对他人的道德绑架之类的。 - 思考
我思,故我在。
对自己撒谎以逃避痛苦或者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在考试成绩低时,归因于试卷太难。 - 羞耻防御
羞耻,是对内在缺陷的觉察。
通常表现为使用外在的东西进行掩饰,比如华丽的衣服,名牌手表之类的这种。以及自恋人格,对自身的理想化。 - 否认与压抑
自身会产生无意识的对他人的不满甚至愤怒,而这种愤怒是不符合自身道德或者价值观的(比如对于朋友的愤怒,然而朋友实际上没有做错什么)。因此会对其否认以及压抑。
当自身产生痛苦时,否认痛苦的存在,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感受。 - 置换与反向形成
置换,简单来说就是迁怒于他人。
反向形成,把不可接受的感受或冲动表现为与之相反的感受或冲动。
举个例子,戒烟的人渴望抽烟,但是内心不想重蹈覆辙于是对其产生厌恶感,于是在彻底戒烟后对烟味产生极强的厌恶感,这就是一种反向形成。
这个我蛮有体会,我再举一个例子,我很讨厌那些自以为是的小屁孩,因为我大概率以前也是这样的,只是我不记得了(现在想来,这种厌恶就是来自于此),显然我的内心认为自以为是不对的,于是就反向形成了这种厌恶感。
自卑者所表现出的羞耻防御,也是一种反向生成。
评价
对于这本书好坏与否我不做评价。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种讲大道理的书,我看完整本书并没有解决我内心的疑惑,它没有帮助到我,而且内容也很枯燥,不过内容不多,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我不推荐这本书。
标签:为什么,羞耻,感受,厌恶感,反向,防御,自身,总是,痛苦 From: https://www.cnblogs.com/oldsaltfish/p/1815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