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开幕雷击
这次训练最显著的点就是难度上去了,强度上去了(达到了严格的 1/1)。基本上考场上是不可能切题的,只能挖墙角式打部分分。听课前面还好,一到讲题就懵逼+不会做,最后一个小时基本是听天书。可以说,和那些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完全没法比。前两天的任务完成情况因此非常糟糕,无论是考试题单还是补题题单,根本做不了一点。我意识到,如果这样训练,每天不会有太大收获。
Part 2. 调整
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更高效的方式,然后有了一些想法。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每天把精力集中在难度相对比较低的题上,并放弃掉难度大的题。这样可以保证每天有基本的吞吐量,可以把思维能力一步一步往上抬。(其实难度较低的题做着也够呛了)
然后,听评讲时要打开 Markdown 记笔记并全神贯注地听,确保每一个点都理清楚了以便实现,切忌跳证明。但如果有之前没有了解过的算法,可以先当成魔法,确保把讲的东西都听懂,下来实现的时候再自己补。
平时写题和学知识的时候都要注重速度,思维速度非常关键,而且这样也能直接提高训练效率,进一步增加每天的吞吐量。当然,不是说看到题都要急急地尝试秒掉,而是让自己的思维时刻满载。
Part 3. 收获
调整之后,我开始能从每天的训练中都提取一些东西。讲课的时候我积极与各种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效果很显著(对大佬提问是一件很妙的事,很多时候别人开始并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你只要对他一描述你的思路他就知道你错在什么地方了),因此我可以保证课堂练习到一个还算可以的效率。吞吐量上去了以后,感觉对每天学的知识点都有很多新的认识。举例,之前学组合,熟读《组合数学》这本书两遍,现在一听 xtq 大佬讲课,发现之前全是学的抽象的东西,除了例题以外啥都不会,要落实还需要另一套技术。真的有点后悔之前学了很多抽象但不会用的东西,之前冲得太快了,似乎正确的做法是边学边做题,这样能够理解的比较深刻。
每天的题单我都至少能保证切一道(通常是最简单的),感觉这次讲课把所有知识覆盖了以后,虽然没有加深太多理解,但是基本上明白了真正的难题的感觉。一般需要找性质,然后转化,再用算法解决掉一块,再回到第一步,直到把这道题做出来。这样一下去可能会涉及到 3 个以上的算法,哪一步不会走这题都做不出来。
然后我感觉我难题刷少了。这阶段要大量刷紫黑题,这样遇到新题才有感觉。之前我自认为我的题刷得是比较多的,但是看到高一高二那些紫黑题加起来 1k+ 我就不这么想了。
最后引用一句某大佬的话:我做题太急了。有时候与其去一来就想 100 分,不如先想想 30 分,等有了暴力,同时把题的结构理解清楚了,再想正解也可以。时不时会遇到想了很久发现题理解有问题的情况。
Part 4. 接下来的规划
多刷一些难题,把数学知识依次补完,争取六月份去 rdfz 的时候稍微能打一点,为明年 NOI 做准备。
标签:Part,训练,讲课,之前,联训,难度,心得,每天,五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indeveloped/p/18119853/literally-git-g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