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问面试问题:
VUE:
1.vuex为什么 Vuex 的 mutation 中不能做异步操作?
有五种,分别是 State、 Getter、Mutation 、Action、 Module
1、state => 基本数据(数据源存放地)
2、getters => 从基本数据派生出来的数据
3、mutations => 提交更改数据的方法,同步
4、actions => 像一个装饰器,包裹mutations,使之可以异步。
5、modules => 模块化Vuex
1、Vuex中所有的状态更新的唯一途径都是mutation,异步操作通过 Action 来提交 mutation实现,这样可以方便地跟踪每一个状态的变化,从而能够实现一些工具帮助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应用。
2、每个mutation执行完成后都会对应到一个新的状态变更,这样devtools就可以打个快照存下来,然后就可以实现 time-travel 了。如果mutation支持异步操作,就没有办法知道状态是何时更新的,无法很好的进行状态的追踪,给调试带来困难。
**2.双向绑定原理 **
Vue 数据双向绑定主要是指:数据变化更新视图,视图变化更新数据,如下图所示:
- 输入框内容变化时,Data 中的数据同步变化。即 View => Data 的变化。
- Data 中的数据变化时,文本节点的内容同步变化。即 Data => View 的变化。
其中,View 变化更新 Data ,可以通过事件监听的方式来实现,所以 Vue 的数据双向绑定的工作主要是如何根据 Data 变化更新 View。
Vue 主要通过以下 4 个步骤来实现数据双向绑定的:
1.实现一个监听器 Observer:对数据对象进行遍历,包括子属性对象的属性,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属性都加上 setter 和 getter。这样的话,给这个对象的某个值赋值,就会触发 setter,那么就能监听到了数据变化。
2.实现一个解析器 Compile:解析 Vue 模板指令,将模板中的变量都替换成数据,然后初始化渲染页面视图,并将每个指令对应的节点绑定更新函数,添加监听数据的订阅者,一旦数据有变动,收到通知,调用更新函数进行数据更新。
3.实现一个订阅者 Watcher:Watcher 订阅者是 Observer 和 Compile 之间通信的桥梁 ,主要的任务是订阅 Observer 中的属性值变化的消息,当收到属性值变化的消息时,触发解析器 Compile 中对应的更新函数。
4.实现一个订阅器 Dep:订阅器采用 发布-订阅 设计模式,用来收集订阅者 Watcher,对监听器 Observer 和 订阅者 Watcher 进行统一管理
**3.V-SHOW和V-IF区别 **
v-if 与 v-show 都能控制dom元素在页面的显示
v-if 相比 v-show 开销更大的(直接操作dom节点增加与删除)
如果需要非常频繁地切换,则使用 v-show 较好
如果在运行时条件很少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4. data为什么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对象 **
JavaScript中的对象是引用类型的数据,当多个实例引用同一个对象时,只要一个实例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其他实例中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而在Vue中,我们更多的是想要复用组件,那就需要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样组件之间才不会相互干扰。所以组件的数据不能写成对象的形式,而是要写成函数的形式。数据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这样当我们每次复用组件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新的data,也就是说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它们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干扰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
**5.对 SPA 单页面的理解,它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
PA( single-page application )仅在 Web 页面初始化时加载相应的 HTML、JavaScript 和 CSS。一旦页面加载完成,SPA 不会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页面的重新加载或跳转;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路由机制实现 HTML 内容的变换,UI 与用户的交互,避免页面的重新加载。
优点:
用户体验好、快,内容的改变不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避免了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
基于上面一点,SPA 相对对服务器压力小;
前后端职责分离,架构清晰,前端进行交互逻辑,后端负责数据处理;
缺点:
1.初次加载耗时多:为实现单页 Web 应用功能及显示效果,需要在加载页面的时候将 JavaScript、CSS 统2.一加载,部分页面按需加载;前进后退路由管理:由于单页应用在一个页面中显示所有的内容,所以不能使用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所有的页面切换需要自己建立堆栈管理;SEO 难度较大:由于所有的内容3.都在一个页面中动态替换显示,所以在 SEO 上其有着天然的弱势。
**6.说一下Vue的生命周期 **
总共分为8个阶段创建前/后,载入前/后,更新前/后,销毁前/后。
创建前/后: 在beforeCreate阶段,vue实例的挂载元素el和数据对象data都为undefined,还未初始化。在created阶段,vue实例的数据对象data有了,el为undefined,还未初始化。
载入前/后:在beforeMount阶段,vue实例的$el和data都初始化了,但还是挂载之前为虚拟的dom节点,data.message还未替换。在mounted阶段,vue实例挂载完成,data.message成功渲染。
更新前/后:当data变化时,会触发beforeUpdate和updated方法
销毁前/后:在执行destroy方法后,对data的改变不会再触发周期函数,说明此时vue实例已经解除了事件监听以及和dom的绑定,但是dom结构依然存在
7.在哪个生命周期内调用异步请求?
可以在钩子函数 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中进行调用,因为在这三个钩子函数中,data 已经创建,可以将服务端端返回的数据进行赋值。但是本人推荐在 created 钩子函数中调用异步请求,因为在 created 钩子函数中调用异步请求有以下优点:
能更快获取到服务端数据,减少页面 loading 时间;
ssr 不支持 beforeMount 、mounted 钩子函数,所以放在 created 中有助于一致性;
**8.created和mounted的区别 **
created:通常用于初始化某些属性值,例如data中的数据,然后再渲染成视图。
mounted:通常在初始化页面完成后,对html的dom节点进行需要的操作。
因此,在created中,是无法进行DOM操作的,而mounted可以获取渲染出来的所有属性值。
**9.组件通信 **
父传子
通过props传递
父组件:
子组件: props[‘value’],接收数据,接受之后使用和data中定义数据使用方式一样复制代码
子传父
在父组件中给子组件绑定一个自定义的事件,子组件通过$emit()触发该事件并传值。
父组件: <child @receive = ‘receive’ />
子组件: this.$emit(‘receive’,‘传递的数据’)复制代码
兄弟组件传值
- 通过中央通信 let bus = new Vue()
A:methods :{ 函数{bus.$emit(‘自定义事件名’,数据)} 发送
B:created (){bus.$on(‘A发送过来的自定义事件名’,函数)} 进行数据接收
- 通过vuex
10.vue-router 路由模式有几种?
vue-router 有 3 种路由模式:hash、history、abstract,对应的源码如下所示:
switch (mode) {
case 'history':
this.history = new HTML5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case 'hash':
this.history = new HashHistory(this, options.base, this.fallback)
break
case 'abstract':
this.history = new Abstract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default: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assert(false, `invalid mode: ${mode}`)
}
}
其中,3 种路由模式的说明如下:
hash: 使用 URL hash 值来作路由。支持所有浏览器,包括不支持 HTML5 History Api 的浏览器;
history : 依赖 HTML5 History API 和服务器配置。具体可以查看 HTML5 History 模式;
abstract : 支持所有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如 Node.js 服务器端。如果发现没有浏览器的 API,路由会自动强制进入这个模式.
11.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 hash 和 history 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1)hash 模式的实现原理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 URL 中 hash 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 部分不会被发送;
- hash 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hash 的切换;
- 可以通过 a 标签,并设置 href 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 的 hash 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 JavaScript 来对 loaction.hash 进行赋值,改变 URL 的 hash 值;
- 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 事件来监听 hash 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2)history 模式的实现原理
HTML5 提供了 History API 来实现 URL 的变化。其中做最主要的 API 有以下两个:history.pushState() 和 history.repalceState()。这两个 API 可以在不进行刷新的情况下,操作浏览器的历史纪录。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新增一个历史记录,后者是直接替换当前的历史记录,如下所示:
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path);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null, null, path);复制代码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pushState 和 repalceState 两个 API 来操作实现 URL 的变化 ;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 事件来监听 url 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history.pushState() 或 history.replaceState() 不会触发 popstate 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12:路由传参方式 params和query的区别 **
params传参,必须使用命名路由的方式传参;
params传参,不会显示在地址栏上,会保存在内存中,刷新会丢失,可以配合本地存储进行使用;
query的参数会显示在地址栏上,不会丢失;
13. 对虚拟DOM的理解?
优点:
- 保证性能下限: 框架的虚拟 DOM 需要适配任何上层 API 可能产生的操作,它的一些 DOM 操作的实现必须是普适的,所以它的性能并不是最优的;但是比起粗暴的 DOM 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框架的虚拟 DOM 至少可以保证在你不需要手动优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还不错的性能,即保证性能的下限;
- 无需手动操作 DOM: 我们不再需要手动去操作 DOM,只需要写好 View-Model 的代码逻辑,框架会根据虚拟 DOM 和 数据双向绑定,帮我们以可预期的方式更新视图,极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 跨平台: 虚拟 DOM 本质上是 JavaScript 对象,而 DOM 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 DOM 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渲染、weex 开发等等。
缺点:
- 无法进行极致优化: 虽然虚拟 DOM + 合理的优化,足以应对绝大部分应用的性能需求,但在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虚拟 DOM 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极致优化。
14.虚拟 DOM 实现原理?
虚拟 DOM 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 3 部分:
- 用 JavaScript 对象模拟真实 DOM 树,对真实 DOM 进行抽象;
- diff 算法 — 比较两棵虚拟 DOM 树的差异;
- pach 算法 — 将两个虚拟 DOM 对象的差异应用到真正的 DOM 树
15:Vuex 页面刷新数据丢失怎么解决(4)
实现原理 监听页面是否刷新,如果页面刷新了,将state对象存入到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中。页面打开之后,判断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中是否存在state对象,如果存在,则说明页面是被刷新过的,将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中存的数据取出来给vuex中的state赋值。如果不存在,说明是第一次打开,则取vuex中定义的state初始值。
或者插件
16:computed和watch的区别
computed: 是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 computed 的值有缓存,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 computed 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 computed 的值;
watch: 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类似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 ,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运用场景:
当我们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 computed,因为可以利用 computed 的缓存特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当我们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 watch,使用 watch 选项允许我们执行异步操作 ( 访问一个 API ),限制我们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我们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17.$nextTick是什么?
vue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后dom立即变化,而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来进行dom更新。
nextTick 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使用nextTick,则可以在回调中获取更新后的 DOM
18.vue如何获取dom
先给标签设置一个ref值,再通过this.$refs.domName获取,例如:
const dom = this.$refs.test
19.常用的事件修饰符
- .stop:阻止冒泡
- .prevent:阻止默认行为
- .self:仅绑定元素自身触发
- .once: 2.1.4 新增,只触发一次
- passive: 2.3.0 新增,滚动事件的默认行为 (即滚动行为) 将会立即触发,不能和.prevent 一起使用
- .sync 修饰符
从 2.3.0 起vue重新引入了.sync修饰符,但是这次它只是作为一个编译时的语法糖存在。它会被扩展为一个自动更新父组件属性的 v-on 监听器。示例代码如下:
会被扩展为:
<comp :foo=“bar” @update:foo=“val => bar = val”>复制代码
当子组件需要更新 foo 的值时,它需要显式地触发一个更新事件:
this.$emit(‘update:foo’, newValue)
20.vue初始化页面闪动问题
使用vue开发时,在vue初始化之前,由于div是不归vue管的,所以我们写的代码在还没有解析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花屏现象,看到类似于{{message}}的字样,虽然一般情况下这个时间很短暂,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让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在css里加上以下代码
[v-cloak] {
display: none;
}复制代码
如果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则在根元素加上style=“display: none;” :style=“{display: ‘block’}”
21、Class 与 Style 如何动态绑定?
Class 可以通过对象语法和数组语法进行动态绑定:
对象语法:
<div v-bind:class="{ active: isActive, 'text-danger': hasError }"></div>
data: {
isActive: true,
hasError: false
}
数组语法:
<div v-bind:class="[isActive ? activeClass : '', errorClass]"></div>
data: {
activeClass: 'active',
errorClass: 'text-danger'
}
Style 也可以通过对象语法和数组语法进行动态绑定:
对象语法:
<div v-bind:style="{ color: activeColor, fontSize: fontSize + 'px' }"></div>
data: {
activeColor: 'red',
fontSize: 30
}
数组语法:
<div v-bind:style="[styleColor, styleSize]"></div>
data: {
styleColor: {
color: 'red'
},
styleSize:{
fontSize:'23px'
}
}
JS
1.JavaScript有哪些数据类型
JavaScript共有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Object、Symbol、BigInt。
其中 Symbol 和 BigInt 是ES6 中新增的数据类型:
Symbol 代表创建后独一无二且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全局变量冲突的问题。
BigInt 是一种数字类型的数据,它可以表示任意精度格式的整数,使用 BigInt 可以安全地存储和操作大整数,即使这个数已经超出了 Number 能够表示的安全整数范围。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原始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栈:原始数据类型(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
堆:引用数据类型(对象、数组和函数)
2.数据类型检测的方式有哪些
typeof 其中数组、对象、null都会被判断为Object,其他判断都正确
instanceof 只能判断引用数据类型,不能判断基本数据类型
constructor 它有2个作用 一是判断数据的类型,二是对象实例通过constructor对象访问它的构造函数。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创建一个对象来改变它的原型,constructor就不能来判断数据类型了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3.说一下slice splice split 的区别?
// slice(start,[end])
// slice(start,[end])方法:该方法是对数组进行部分截取,该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
// 参数start是截取的开始数组索引,end参数等于你要取的最后一个字符的位置值加上1(可选)。
// 包含了源函数从start到 end 所指定的元素,但是不包括end元素,比如a.slice(0,3);
// 如果出现负数就把负数与长度相加后再划分。
// slice中的负数的绝对值若大于数组长度就会显示所有数组
// 若参数只有一个,并且参数大于length,则为空。
// 如果结束位置小于起始位置,则返回空数组
// 返回的个数是end-start的个数
// 不会改变原数组
var arr = [1,2,3,4,5,6]
/\*console.log(arr.slice(3))//[4,5,6] 从下标为0的到3,截取3之后的数
console.log(arr.slice(0,3))//[1,2,3] 从下标为0的地方截取到下标为3之前的数
console.log(arr.slice(0,-2))//[1,2,3,4]
console.log(arr.slice(-4,4))//[3,4]
console.log(arr.slice(-7))//[1,2,3,4,5,6]
console.log(arr.slice(-3,-3))// []
console.log(arr.slice(8))//[]\*/
// 个人总结:slice的参数如果是正数就从左往右数,如果是负数的话就从右往左边数,
// 截取的数组与数的方向一致,如果是2个参数则截取的是数的交集,没有交集则返回空数组
// ps:slice也可以切割字符串,用法和数组一样,但要注意空格也算字符
// splice(start,deletecount,item)
// start:起始位置
// deletecount:删除位数
// item:替换的item
// 返回值为被删除的字符串
// 如果有额外的参数,那么item会插入到被移除元素的位置上。
// splice:移除,splice方法从array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数组,并用新的item替换它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a=['a','b','c'];
var b=a.splice(1,1,'e','f');
console.log(a) //['a', 'e', 'f', 'c']
console.log(b) //['b']
var a = [1, 2, 3, 4, 5, 6];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a.splice(1, 1, 8, 9)); //被删除的为:2
// console.log("a数组元素:",a); //1,8,9,3,4,5,6
//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 a.splice(0, 2)); //被删除的为:1,2
// console.log("a数组元素:", a) //3,4,5,6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 a.splice(1, 0, 2, 2)) //插入 第二个数为0,表示删除0个
console.log("a数组元素:", a) //1,2,2,2,3,4,5,6
// split(字符串)
// string.split(separator,limit):split方法把这个string分割成片段来创建一个字符串数组。
// 可选参数limit可以限制被分割的片段数量。
// separator参数可以是一个字符串或一个正则表达式。
// 如果separator是一个空字符,会返回一个单字符的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
var a="0123456";
var b=a.split("",3);
console.log(b);//b=["0","1","2"]
// 注意:String.split() 执行的操作与 Array.join 执行的操作是相反的
ES6
1.let、const、var的区别
(1)块级作用域:块作用域由 { }包括,let和const具有块级作用域,var不存在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解决了ES5中的两个问题:
- 内层变量可能覆盖外层变量
- 用来计数的循环变量泄露为全局变量
(2)变量提升:var存在变量提升,let和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即在变量只能在声明之后使用,否在会报错。
(3)给全局添加属性: 浏览器的全局对象是window,Node的全局对象是global。var声明的变量为全局变量,并且会将该变量添加为全局对象的属性,但是let和const不会。
(4)重复声明: var声明变量时,可以重复声明变量,后声明的同名变量会覆盖之前声明的遍历。const和let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
(5)暂时性死区: 在使用let、cons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使用var声明的变量不存在暂时性死区。
(6)初始值设置:在变量声明时,var 和 let 可以不用设置初始值。而const声明变量必须设置初始值。
(7)指针指向: let和const都是ES6新增的用于创建变量的语法。 let创建的变量是可以更改指针指向(可以重新赋值)。但const声明的变量是不允许改变指针的指向。
2: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区别
- 箭头函数比普通函数更加简洁 如果没有参数,就直接写一个空括号即可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可以省去参数括号 如果有多个参数,用逗号分割 如果函数体的返回值只有一句,可以省略大括号 如果函数体不需要返回值,且只有一句话,可以给这个语句前面加一个void关键字。最常用的就是调用一个函数: let fn = () => void doesNotReturn()
-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 箭头函数不会创建自己的this,所以它没有自己的this,它只会在自己作用域的上一层继承this。所以箭头函数中的this的指向在它在定义时一家确定了,之后不会改变。
- 箭头函数继承来的this指向永远不会改变
- 箭头函数不能用作Generator函数,不能使用yeild关键字
3:对原型、原型链的理解 (5)
4:对闭包的理解 (4)
当一个内部函数被调用,就会形成闭包,闭包就是能够读取其他函数内部变量的函数。
闭包作用:
局部变量无法共享和长久的保存,而全局变量可能造成变量污染,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既可以长久的保存变量又不会造成全局污染。
5:对作用域、作用域链的理解 (4)
1)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1)全局作用域
- 最外层函数和最外层函数外面定义的变量拥有全局作用域
- 所有未定义直接赋值的变量自动声明为全局作用域
- 所有window对象的属性拥有全局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有很大的弊端,过多的全局作用域变量会污染全局命名空间,容易引起命名冲突。
(2)函数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声明在函数内部的变零,一般只有固定的代码片段可以访问到
- 作用域是分层的,内层作用域可以访问外层作用域,反之不行
2)块级作用域
- 使用ES6中新增的let和const指令可以声明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可以在函数中创建也可以在一个代码块中的创建(由{ }包裹的代码片段)
- let和const声明的变量不会有变量提升,也不可以重复声明
- 在循环中比较适合绑定块级作用域,这样就可以把声明的计数器变量限制在循环内部。
作用域链: 在当前作用域中查找所需变量,但是该作用域没有这个变量,那这个变量就是自由变量。如果在自己作用域找不到该变量就去父级作用域查找,依次向上级作用域查找,直到访问到window对象就被终止,这一层层的关系就是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的作用是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所有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通过作用域链,可以访问到外层环境的变量和函数。
作用域链的本质上是一个指向变量对象的指针列表。变量对象是一个包含了执行环境中所有变量和函数的对象。作用域链的前端始终都是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全局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也就是全局对象)始终是作用域链的最后一个对象。
当查找一个变量时,如果当前执行环境中没有找到,可以沿着作用域链向后查找。
6: 异步编程的实现方式? (3)
async/await总结
- Promise 的编程模型依然充斥着大量的 then 方法,虽然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但是在语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代码中充斥着大量的 then 函数,这就是 async/await 出现的原因。
- 使用 async/await 可以实现用同步代码的风格来编写异步代码,这是因为 async/await 的基础技术使用了 Generator 生成器和 Promise,Generator 生成器是协程的实现,利用 Generator 生成器能实现生成器函数的暂停和恢复。
- 另外,V8 引擎还为 async/await 做了大量的语法层面包装,所以了解隐藏在背后的代码有助于加深你对 async/await 的理解。
- async/await 无疑是异步编程领域非常大的一个革新,也是未来的一个主流的编程风格。其实,除了 JavaScript,Python、Dart、C# 等语言也都引入了 async/await,使用它不仅能让代码更加整洁美观,而且还能确保该函数始终都能返回 Promise。
异步编程总结
- 早期的异步回调函数虽然解决了同步阻塞的问题,但是容易写出回调地狱。
- Generator 生成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控制函数的执行,是协程的一种实现方式。
- Promise 的更多内容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异步编程 Promise:从使用到手写实现(4200字长文)》
- async/await 可以算是异步编程的终极解决方案,它通过同步的方式写异步代码,可以把 await 看作是让出线程的标志,先去执行 async 函数外部的代码,等调用栈为空再回来调用 await 后面的代码。
7:对Promise的理解 (5)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从语法上讲,promise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
从本意上讲,它是承诺,承诺它过一段时间会给你一个结果。
promise有三种状态: pending(等待态),fulfiled(成功态),rejected(失败态) ;
状态一旦改变,就不会再变。创造promise实例后,它会立即执行。
8:New操作符做了什么事情?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prototype对象
3、让函数的this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值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如果是引用类型,就返回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
浏览器的垃圾回收机制 (4)
**垃圾回收策略(**定期找出那些不再用到的内存(变量),然后释放其内存)
标记清除算法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时会给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一个标记,假设内存中所有对象都是垃圾,全标记为0
然后从各个根对象开始遍历,把不是垃圾的节点改成1
清理所有标记为0的垃圾,销毁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最后,把所有内存中对象标记修改为0,等待下一轮垃圾回收
优点:标记清除算法的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比较简单,打标记也无非打与不打两种情况,这使得一位二进制位(0和1)就可以为其标记,非常简单
缺点:清除之后,剩余的对象内存位置是不变的,也会导致空闲内存空间是不连续的,出现了 内存碎片,并且由于剩余空闲内存不是一整块,它是由不同大小内存组成的内存列表,这就牵扯出了内存分配的问题
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它的标记阶段和标记清除算法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标记结束后,标记整理算法会将活着的对象(即不需要清理的对象)向内存的一端移动,最后清理掉边界的内存(如下图)
引用计数算法
把 对象是否不再需要 简化定义为 对象有没有其他对象引用到它,如果没有引用指向该对象(零引用),对象将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目前很少使用这种算法
它的策略是跟踪记录每个变量值被使用的次数
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且将一个引用类型赋值给该变量的时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为 1
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那么引用数加 1
如果该变量的值被其他的值覆盖了,则引用次数减 1
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为 0 的时候,说明没有变量在使用,这个值没法被访问了,回收空间,垃圾回收器会在运行的时候清理掉引用次数为 0 的值占用的内存
优点
引用计数算法的优点我们对比标记清除来看就会清晰很多,首先引用计数在引用值为 0 时,也就是在变成垃圾的那一刻就会被回收,所以它可以立即回收垃圾
而标记清除算法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那在应用程序(JS脚本)运行过程中线程就必须要暂停去执行一段时间的 GC,另外,标记清除算法需要遍历堆里的活动以及非活动对象来清除,而引用计数则只需要在引用时计数就可以了
缺点
引用计数的缺点想必大家也都很明朗了,首先它需要一个计数器,而此计数器需要占很大的位置,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被引用数量的上限,还有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无法回收的问题,这也是最严重的
V8对GC的优化
再说V8中GC优化
V8 的垃圾回收策略主要基于分代式垃圾回收机制,这我们说过,关于新生代垃圾回收器,我们说使用并行回收可以很好的增加垃圾回收的效率,那老生代垃圾回收器用的哪个策略呢?我上面说了并行回收、增量标记与惰性清理、并发回收这几种回收方式来提高效率、优化体验,看着一个比一个好,那老生代垃圾回收器到底用的哪个策略?难道是并发??内心独白:” 好像。。貌似。。并发回收效率最高 “
其实,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所以在老生代垃圾回收器中这几种策略都是融合使用的
老生代主要使用并发标记,主线程在开始执行 JavaScript 时,辅助线程也同时执行标记操作(标记操作全都由辅助线程完成)
标记完成之后,再执行并行清理操作(主线程在执行清理操作时,多个辅助线程也同时执行清理操作)
同时,清理的任务会采用增量的方式分批在各个 JavaScript 任务之间执行
数组去重 (4)
1.双循环去重
2.indexOf方法去重1
利用indexOf检测元素在数组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是否和元素现在的位置相等,如果不等则说明该元素是重复元素
function unique(arr) {
if (!Array.isArray(arr)) {
console.log(‘type error!’)
return
}
return Array.prototype.filter.call(arr, function(item, index){
return arr.indexOf(item) === index;
});
}
3. ### set与解构赋值去重
ES6中新增了数据类型set,set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不重复。Set函数可以接受一个数组(或类数组对象)作为参数来初始化,利用该特性也能做到给数组去重
function unique(arr) {
if (!Array.isArray(arr)) {
console.log(‘type error!’)
return
}
return […new Set(arr)]
}
4.Array.from与set去重
Array.from方法可以将Set结构转换为数组结果,而我们知道set结果是不重复的数据集,因此能够达到去重的目的
function unique(arr) {
if (!Array.isArray(arr)) {
console.log(‘type error!’)
return
}
return Array.from(new Set(arr))
}
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 cookies 有什么区别?
localStorage: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储存时间没有限制 永久生效 除非自己删除记录
sessionStorage:当页面关闭后被清理与其他相比不能同源窗口共享 是会话级别的存储方式
cookies 数据不能超过4k 同时因为每次http请求都会携带cookie 所有cookie只适合保存很小的数据 如会话标识
9:map和foreach有什么区别
foreach()方法会针对每一个元素执行提供得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是否会改变原数组取决与数组元素的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的值,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值为原数组调用函数处理之后的值:
在地址栏里输入一个地址回车会发生哪些事情
详细简版
1.从浏览器接收 url 到开启网络请求线程(这一部分可以展开浏览器的机制以及进程与线程之间的关系)
开启网络线程到发出一个完整的 HTTP 请求(这一部分设计到dns查询, TCP/IP 请求,五层因特网协议栈等知识)
从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到对应后台接收到请求(这一部分可能涉及到负载均衡,安全拦截以及后台内部的处理)
后台和前台的 HTTP 交互(这一部分包括 HTTP 头部、响应码、报文结构、 cookie 等知识,可以提下静态资源的 cookie 优化,以及编码解码,如 gzip 压缩等)
单独拎出来的缓存问题, HTTP 的缓存(这部分包括 http 缓存头部, ETag , catch-control 等)
浏览器接收到 HTTP 数据包后的解析流程(解析 html -词法分析然后解析成 dom 树、解析 css 生成 css 规则树、合并成 render 树,然后 layout 、 painting 渲染、复合图层的合成、 GPU 绘制、外链资源的处理、 loaded 和 DOMContentLoaded 等)
CSS 的可视化格式模型(元素的渲染规则,如包含块,控制框, BFC , IFC 等概念)
JS 引擎解析过程( JS 的解释阶段,预处理阶段,执行阶段生成执行上下文, VO ,作用域链、回收机制等等)
- 其他(可以拓展不同的知识模块,如跨域,web安全, hybrid 模式等等内容)
浅拷贝与深拷贝 (5)
浅拷贝是创建一个新对象,这个对象有着原始对象属性值的一份精确拷贝。如果属性是基本类型,拷贝的就是基本类型的值,如果属性是引用类型,拷贝的就是内存地址 ,所以如果其中一个对象改变了这个地址,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
1.Object.assign()
2.函数库lodash的clone方法
3.展开运算符…
5.Array.prototype.slice()
深拷贝是将一个对象从内存中完整的拷贝一份出来,从堆内存中开辟一个新的区域存放新对象,且修改新对象不会影响原对象。
1.JSON.parse(JSON.stringify())
2.函数库lodash的_.cloneDeep方法
3.jQuery.extend()方法
你有对 Vue 项目进行哪些优化? (4)
(1)代码层面的优化
- v-if 和 v-show 区分使用场景
- computed 和 watch 区分使用场景
- v-for 遍历必须为 item 添加 key,且避免同时使用 v-if
- 长列表性能优化
- 事件的销毁
- 图片资源懒加载
- 路由懒加载
- 第三方插件的按需引入
- 优化无限列表性能
- 服务端渲染 SSR or 预渲染
(2)Webpack 层面的优化
- Webpack 对图片进行压缩
- 减少 ES6 转为 ES5 的冗余代码
- 提取公共代码
- 模板预编译
- 提取组件的 CSS
- 优化 SourceMap
- 构建结果输出分析
- Vue 项目的编译优化
(3)基础的 Web 技术的优化
开启 gzip 压缩
浏览器缓存
CDN 的使用
使用 Chrome Performance 查找性能瓶颈
什么是同源策略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跨域,怎么解决 (5)
什么是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SOP(Same origin policy)是一种约定,由Netscape公司1995年引入浏览器,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如果缺少了同源策略,浏览器很容易受到XSS、CSFR等攻击。所谓同源是指"协议+域名+端口"三者相同,即便两个不同的域名指向同一个ip地址,也非同源。
同源策略限制以下几种行为:
跨域解决方案
1、 通过jsonp跨域
2、 document.domain + iframe跨域
3、 location.hash + iframe
4、 window.name + iframe跨域
5、 postMessage跨域
6、 跨域资源共享(CORS)
7、 nginx代理跨域
8、 nodejs中间件代理跨域
9、 WebSocket协议跨域
实现AJAX请求的步骤 (4)
(1)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也就是创建一个异步调用对象
(2)创建一个新的HTTP请求,并指定该HTTP请求的方法、URL及验证信息
(3)设置响应HTTP请求状态变化的函数
(4)发送HTTP请求
(5)获取异步调用返回的数据
(6)使用JavaScript和DOM实现局部刷新
vue3.0 用过吗 了解多少(3)
<!-- 组件选项声明方式Vue3.x 使用Composition API setup 是Vue3.x新增的一个选项,他
是组件内使用Composition API 的入口 -->
<!-- 其它方面的更改Suspense支持Fragment(多个根节点) 和Protal (在dom其他部分渲染组建内容)组件
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处理。基于treeshaking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内置功能。 -->
项目开发中遇到那些问题,具体怎么解决的(5)
说一下常见的HTTP状态码?说一下状态码是302和304是什么意思?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一般用在只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而服务器不用向客户端返回什么信息的情况。不会刷新页面。
206 Partial Content: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GET请求(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到了其他位置。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搬到了其他位置
303 See Other:临时重定向,应使用GET定向获取请求资源。303功能与302一样,区别只是303明确客户端应该使用GET访问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有着相同含义。POST不会变成GET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GET方法请求报文中的IF…)时,条件不满足。返回304时,不包含任何响应主体。虽然304被划分在3XX,但和重定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比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