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没有并发和共享,就没有虚拟和异步
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
只有系统有并发性,才能导致异步性
命令接口
联机:交互式
脱机:批处理
程序接口
系统调用(广义指令)
操作系统用作扩充机器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拟机
操作系统发展
手工操作系统:独占全机、CPU等待手工操作
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解决人机矛盾、CPU和I/O设备速率不匹配、每次主机内存仅存放一道作业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资源利用率高、用户响应时间长、不提供人机交互
分时操作系统:同时、交互、独立、及时
实时操作系统:及时、可靠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个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CPU的状态划分为用户态、核心态
中断和异常
中断(外中断):CPU执行指令意外的事件【设备发出的I/O结束中断】
异常(内中断、陷入):CPU执行指令内部的事件【非法操作码、地址越界、算术溢出、虚拟存储系统的缺页、陷入指令】
中断处理过程
graph LR 关中断1--保存断点 保存断点--中断服务程序寻址 中断服务程序寻址--保存现场和屏蔽字 保存现场和屏蔽字--开中断1 开中断1--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关中断2 关中断2--恢复现场和屏蔽字 恢复现场和屏蔽字--开中断2 开中断2--中断返回系统调用
用户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
程序员可以使用高级语言,估计又要可以调用库函数,有的库函数封装了系统调用
用户进程执行 调用系统调用 进入核心态 执行系统调用 退出核心态 从系统调用返回
大内核 微内核
大内核: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提供高性能系统服务
微内核:分离内核与服务、频繁切换用户核心态、操作系统执行开销大、内核内容少、方便维护
第二章 进程管理
进程:程序段、数据段、PCB进程控制块
进程映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动态、并发、独立、异步、结构
进程状态
运行、就绪、阻塞、创建、结束
进程通信
共享存储(需要同步互斥工具PV操作、低级:基于共享数据结构、高级:基于存储区)
消息传递(进程间数据交换以格式化消息为单位、直接/间接)
管道通信(pipe文件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写进程通信、半双工、全双工需要两条管道)
线程 多线程
引入进程目的:更好的使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引入线程目的:减小程序在并发执行付出的时空开销,提高并发性能
线程:线程ID、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结合、堆栈组合、三态【就绪、阻塞、运行】
轻量实体,无系统资源,唯一ID和线程控制块
用户级线程ULT:操作系统意识不到ULT的存在,有关线程管理由应用程序完成
内核级线程KLT:有关线程管理由内核完成
多线程模型: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m<=n)
处理机调度
调度层次:作业调度(高)、内存调度(中)、进程调度(低)
不能进行进程调度与切换:处理中断、进程处于内核态、其他需要完全屏蔽中断的原子操作
调度方式:非剥夺调度(非抢占方式、适用于大多批处理系统、不能用于分时系统和大多数的实时系统)、剥夺调度(抢占方式、有优先权、短进程优先、时间片原则)
调度基本原则:CPU利用率、系统吞吐量、周转时间、等待时间、响应时间
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CPU完成作业的数量
周转时间:从作业提交到作业完成所用时间
\[T=t_{等待}+t_{就绪队列排队}+t_{上处理机运行及输入输出}\\ t_{周转时间}=t_{作业完成时间}-t_{作业提交时间}\\ t_{平均周转时间}=\frac{\sum_i^n{t_i}}{n}(作业i的周转时间:t_i)\\ t_{带权周转时间}=\frac{t_{作业周转时间}}{t_{作业实际运转}}\geq{1}\\ t_{带权平均周转时间}=\frac{\sum_i^n{t_i}}{n}(作业i的带权周转时间:t_i)\\ \]等待时间:进程处于等处理机状态的时间和
响应时间:从用户提交请求到系统首次产生响应所用时间
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非抢占)、短作业优先(SJF、SPF)、抢占式短作业优先(SRTN)、优先级调度、高响应比优先(HRRN)、时间片轮转调度(RR)、多级反馈队列调度
1.先来先服务(FCFS):简单,效率低;对长作业有利,对短作业不利;有利于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I/O繁忙型作业;不会导致饥饿;多用于早期批处理系统
2.短作业优先(SJF、SPF):当前已到达的最短作业先上处理机;有优先权、短进程优先、时间片原则;适用于实时/分时操作系统;调度机制导致长作业长时间不被调度(饥饿);多用于早期批处理系统
3.抢占式短作业优先(SRTN):最短剩余时间算法
4.优先级调度:适用于实时操作系统;剥夺、非剥夺、静态优先级、动态优先级;系统进程用户进程 交互型进程非交互型进程 I/O型进程计算型进程;不导致饥饿
5.高响应比优先(HRRN):多用于早期批处理系统
\[响应比R_p=\frac{t_{等待时间}+t_{要求服务时间}}{t_{要求服务时间}}\geq{1}\\ \]6.时间片轮转调度(RR):时间片大小设置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时间片足够大,以至于所有进程都能在一个时间片完成,退化为先来先服务算法;时间片太小,处理机频繁在进程间切换,增加处理机开销;时间片长短由系统的响应时间、就绪队列的进程数目、系统处理能力决定;不会导致饥饿
7.多级反馈队列调度: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各个队列赋予不同优先级,赋予各个队列中进程执行时间片的大小各个不同,一个进程进入内存后挂在一级队列队尾,时间片内未完成进入第二级队列队尾,第一级队列为空下一级运行;课本认为是抢占式算法;
进程同步
临界资源:进入区、临界区、退出区、剩余区
同步:完成某种任务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进程,需要协调制约关系
互斥:一个进程使用临界资源另一个进程必须等待,当占用临界资源的进程退出临界区后,另一进程允许访问临界资源
为禁止两个进程进入同一个临界区,指定准则:
(1)空闲让进
(2)忙则等待
(3)有限等待
(4)让权等待
实现互斥基本方法:
(1)软件:单标志法(违背空闲让进)、双标志法先检查(违法忙则等待)、双标志法后检查(导致饥饿、违背空闲让进、有限等待)、皮特森算法Peterson's Algorithm(违法让权等待)
(2)硬件:中断屏蔽方法(禁止一切中断发生、优:简单高效 / 缺:不适用多处理机、用户进程,只适用于系统内核进程)、硬件指令方法TS/TSL(优:适用于任意数目的进程,无论是单处理机还是多处理机,简单容易验证其正确性 / 缺:不能实现让权等待,从等待中随机选择一个进临界区,可能导致饥饿)
信号量
整型信号量:用于表示资源数目的整型量S,只要信号量S<=0,就会不断测试,违背让权等待
wait(S){
while(S <= 0)
S = S - 1;
}
signal(S){
S = S + 1;
}
记录型信号量:一个用于记录资源数目的整型量value,一个进程链表L,链接等待资源的进程,S.L解决了让权等待的问题
typedef struct{
int value;
struct process *L;
}semaphore;
void wait(semaphore S){
S.value --;
if(S.value < 0){
add this process P to S.L;
}
block(S.L);
}
void signal(semaphore S){
S.value ++;
if(S.value <= 0){
remove a process P from S.L;
wakeup(P);
}
}
利用信号量实现同步:前V后P,必须保证一前一后,实现同步关系
semaphore S = 0;
P1(){
x;
V(S);
...
}
P2(){
P(S);
y;
...
}
利用信号量实现互斥:
seamphore S = 1;
P1(){
...
P(S);
进程P1的临界区;
V(S);
...
}
P2(){
...
P(S);
进程P2的临界区
V(S);
...
}
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
对不同的临界资源设置不同的互斥信号量,PV必须成对出现
semaphore a1 = a2 = b1 = b2 = c = d = e = 0;
S1(){
...
V(a1);
V(a2);
}
S2(){
P(a1);
...
V(b1);
V(b2);
}
S3(){
P(a2);
...
V(c);
}
S4(){
P(b1);
...
V(d);
}
S5(){
P(b2);
...
V(e);
}
S6(){
P(c);
P(d);
P(e);
...
}
另一角度:图论出度(P)入度(V)
管程
名称、共享结构数据、一组过程(函数)、设置共享结构数据初值
互斥特性由编译器负责实现
各外部进程/线程,只能从管程提供的特定入口才能访问共享数据
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在管程内执行某个内部过程
经典同步问题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
一组生产者进程(Producer)
-
一组消费者进程(Consumer)
-
共享初始为空 大小为n的缓冲区(Buffer)
semaphore mutex = 1; //mutex
semaphore empty = n; //buffer
semaphore full = 0; //full
Producer(){
while(1){
Produce();
P(mutex);
add2Buffer();
V(mutex);
V(full);
}
}
Consumer(){
while(1){
P(full);
P(mutex);
getFromBuffer();
V(mutex);
Consume();
}
}
2.读者写者问题
- 读者进程(Reader)
- 写者进程(Writer)
- 共享一个文档(Document)
- 多进程读,不可多进程写
- 写进程写,不可读
- 写进程检查是否有读进程读
读进程优先
int count = 0;
semaphore mutex = 1;
semaphore rw = 1;
Reader(){
while(1){
P(mutex);
if(count == 0)
P(rw);
count++;
V(mutex);
Read();
P(mutex);
count--;
if(count == 0)
V(rw);
V(mutex);
}
}
Writer(){
while(1){
P(rw);
write();
v(rw);
}
}
写进程优先
int count = 0;
semaphore mutex = 1;
semaphore rw = 1;
semaphore w = 1;
Writer(){
while(1){
P(w);
P(rw);
Write();
V(rw);
V(w);
}
}
Reader(){
while(1){
P(w);
P(mutex);
if(count == 0)
P(rw);
count++;
V(mutex);
V(w);
Read();
P(mutex);
count--;
if(count == 0)
V(rw);
V(mutex);
}
}
3.哲学家进餐问题
- 5名哲学家(Philosopher)
- 每两名之间有一根筷子(Chopstick)
- 每名有一碗饭
- 吃完饭思考
semaphore Chopsticks[5] = {1, 1, 1, 1, 1};
semaphore mutex = 1;
Philosopher(){
do{
P(mutex);
P(Chopsticks[i]);
P(Chopsticks[(i+1)%5]);
V(mutex);
eat();
V(Chopsticks[i]);
V(Chopsticks[(i+1)%5]);
think();
}
}
4.吸烟者问题
- 3个吸烟者进程(Smoker)
- 1个提供者进程(Offer)
- Smoker1(paper, glue)
- Smoker2(tobacco, glue)
- Smoker3(paper, tobacco)
- Offer(offer1) return paper, glue
- Offer(offer2) return tobacco, glue
- Offer(offer3) return paper, tobacco
int num = 0; //store random num
semaphore offer1 = 0;
semaphore offer2 = 0;
semaphore offer3 = 0;
semaphore end = 0;
Offer(){
whlie(1){
num++;
num = num % 3;
if(num == 0)
V(offer1);
else if(num == 1)
V(offer2);
else
V(offer3);
P(end);
}
}
Smoker1(){
while(1){
P(offer3);
smoke();
V(end);
}
}
Smoker2(){
while(1){
P(offer2);
smoke();
V(end);
}
}
Smoker3(){
while(1){
P(offer1);
smoke();
V(end);
}
}
eg1
- 3个进程P1 P2 P3
- 互斥使用N个单元的缓冲区(Buffer)
- P1 produce() return (int num) put() @Buffer
- P2
死锁
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死锁产生的原因:(1)系统资源的竞争(2)进程推进顺序非法(3)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不剥夺条件(已经至少保持了一个资源)、请求并保持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发生死锁一定有循环等待,但发生循环等待未必死锁
死锁的处理策略
死锁预防:破坏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即可
-
破坏互斥条件
-
破坏不剥夺条件
-
破坏请求并保持条件
-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死锁避免:在资源分配过程,防止进入不安全状态
- 银行家算法
死锁检测和解除:系统分配进程时不做措施,应该提供死锁检测和解除的手段
- 资源分配图
请求边:从进程到资源
分配边:从资源到进程
- 死锁定理:依次消除与不阻塞进程相连接的边,直到无边可消除
- 死锁解除:资源剥夺法、撤销进程法、进程回退法
第三章 内存管理
程序装入和链接
- 编译:编译程序将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
- 链接: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一组目标模块及所需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 装入:装入程序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链接方式
- 静态:程序运行前,链接为一个完整可执行的程序
- 装入时动态:装入过程中,边装入边链接
- 运行时动态:程序执行过程需要该模块才进行
装入方式:
- 绝对装入:仅适用于单道程序,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数据装入内存,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完全相同
- 可重定位装入(静态重定位):一个作业装入内存,必须给它分配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若没有足够的内存,则无法装入。一旦运行,作业进入内存,整个运行期间不能在内存中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 动态运行时装入(动态重定位):程序在内存中发生移动,则需要采用动态的装入方式。装入程序把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将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而是将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需要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 地址重定位:当装入程序将可执行代码装入内存时,必须通过地址转换将逻辑地址转换成为物理地址
内存保护
- 在CPU中设置一堆上、下限寄存器,CPU要访问一个地址,分别和两个寄存器值相比,判断有无越界
- 采用重定位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来实现这种保护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单一连续分配
内存分为系统区、用户区,无需进行内存保护,内存中只允许有有一道程序
- 优 简单无外部碎片
- 缺 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有内部碎片,存储器利用率极低
固定分区分配
将用户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分区只装入一道作业。当有空闲分区时,可从外存的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适当大小的作业装入
- 划分分区方式:分区大小相等、分区大小不等
问题
- 程序可能太大放不进任何一块分区,用户不得不使用覆盖技术使用内存空间
- 主存利用率低,程序小也要占用一个分区,现象称为内部碎片
动态分区分配
又称可变分区分配,不预先划分内存,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
问题:所有分区外的存储空间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碎片,克服外部碎片可以通过紧凑技术来解决
动态分区策略
-
首次适应Fiist Fit: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间。会使得内存的低地址部分出现很多小的空闲分区,每次分配查找时,都要经过这些分区,增加了查找的开销
-
最佳适应Best Fit: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的方式形成分区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间。性能通常很差,因为每次最佳的分配会留下很小难以利用的内存块,会产生最多的外部碎片。
-
最坏适应Worst Fit(最大适应Lasgest Fit):以容量递减的次序链接,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选择最大的块,但却把最大的连续内存的划分开,会很快导致没有可用的大内存块,导致性能很差
-
邻近适用Next Fi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询结束的位置开始继续查找。在一次扫描中,内存前面部分使用后再释放时,不会参与分配,导致在内存的末尾分配空间分裂为小碎片。
非连续分配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主存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且固定的块,块相对较小,作为主存的基本单位。每个进程以块为单位进行划分,进程在执行时,以块为单位逐个申请贮存中的空间
分页管理不会产生外部碎片,块的大小相对分区要小,进程按块划分,进程运行时按块申请主存可用空间并执行,进程只会在最后一个不完整的块,不产生主存碎片,,每个进程平均只产生半个块大小的内部碎片
-
页面和页面大小:进程中的块称为页(page),内存中的块称为页框(page frame、或页帧)。外存也以同样的单位进行划分,称为块(block)。进程在执行时需要申请主存空间,要为每个页面分配主存中的可用页框,页和页框一一对应
-
地址结构
- 页表:通过查找页表即可找到相应的物理块
基本地址变换:
将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在系统中设置页表寄存器(PTR)存放内存起始地址F和页表长度M。
\[\begin{aligned} &(1)页号P=\frac{A}{L}\\ &(2)页内偏移量W=A\%L\\ &(3)比较页号P和页表长度M,P\geq M产生越界中断\\ &(4)页表中页号P对应的页表项地址A=F+P*M\\ &(5)物理地址E=b*L+W\\ \end{aligned} \]页式管理中空间地址是一维的
问题
- 每次访存均需地址变换,地址变换必须足够快,否则访存速度会降低
- 每个进程引入页表,用于存储映射机制,页表不能过大
引入快表机制:在地址变换过程中加入具有并行查找能力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快表(相联存储器TLB,主存中的页表为慢表)
一次地址变换流程
(1)CPU给出逻辑地址,将页号送入高速缓冲寄存器,查询此页号是否存在于快表内
(2)若匹配到,直接取出对应页的页框号,与页内偏移拼接为物理地址,访存
(3)若未匹配到,访问慢表查询,读取页表项后复制到快表中,进行地址变换后访存
值得注意的是,题中是否说明快表初始为空以及快表慢表的查询机制,是否同时查询!
两级页表
- 引入页表,执行时不需要调入所有内存页框,为了压缩页表,采取多级映射
- 多级页表大小不能超过一个页面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是从计算机角度考虑设计,提高内存利用率,分页通过硬件机制实现
分段管理是从用户和程序员出发,方便编程、信息保护和共享、动态增长以及动态链接等方面的需要
段号决定每个进程最多可以分几个段,段内地址决定每个段内的最大长度
段表:每个进程都有一张逻辑空间与内存空间映射的段表
地址变换机构
\[从逻辑地址A中取出前几位为段号S,后几位为段内偏移量W\\ 比较段号S和段表长度M,S\geq M,产生越界中断,否则继续执行\\ 段表中段号S对应段表项地址=段表始址F+段号S*段表项长度\\ 段内偏移量\geq C,产生越界中断,否则继续执行\\ 取出段表项中该段的起始地址b,E=b+W,得到物理地址E去访问内存\\ \]段的共享与保护:分段系统,通过两个作业的段表中相应表项指向被共享的段同一个物理副本,当地一个作业从共享段读取数据,必须防止另一个修改数据,不能修改的的代码称为纯代码、可重入代码
段号和段内偏移需要显示给出,地址空间为二维
段页式管理方式
作业的地址空间被分为若干逻辑段,每段都有自己的段号,将每段分为若干大小的固定的页,内存空间分为若干和页面大小相同的存储块,对内存的分配以块为单位。
-
段号位数决定每个进程最多可以分几个段
-
页号位数决定最多有几个页
-
页内偏移量决定页面大小、内存块的大小
段页式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
地址变换
需要三次访存,可以使用快表机制
虚拟内存管理
传统存储管理方式
- 一次性:一次全部装入,才能开始
- 驻留性:装入后,常驻内存,任何部分都不会被换出,直至结束
局部性原理
一个程序,一段时间内,只有一部分会被访问
- 空间
- 时间
虚拟存储器
将程序的一部分装入内存,其余部分留在外存,当所访问的部分不在内存,操作系统将需要的部分调入内存,将暂时不需要的内容换到外存
- 多次性:无需一次全部装入,允许分为多次调入
- 对换性:无需常驻内存
- 虚拟性: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看到的内存容量远大于内存容量
本质:用时间换空间
实现:请求分页、请求分段、请求段页式
支持:内存、外存、页表机制、段表机制、中断机构、地址变换机构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访问不存在内存中的页面,通过调页将其调入,通过置换算法将暂时不需要的页面调到外存上
页表机制
\[状态位P:指示是否调入内存\\ 访问字段A:记录一段时间内被访问的次数\\ 修改位M:标识页面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 外存地址:指出该页在外存上的地址,通常是物理块号\\ \]缺页中断机制
访问页面不在内存中时,产生一个缺页中断,请求操作系统将缺页调入内存,将缺页的进程阻塞,若内存有闲置的空闲块,则分配一个块,将页面装入,并修改页表相应的页表项,若内存中无空闲块,则淘汰某页,淘汰页若在内存中修改过需要同步,写回外存
地址变换机构
页面置换算法
- 最佳置换算法OPT
选择的被淘汰页是以后永不使用的页面,或是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
- 先进先出算法FIFO
优先淘汰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即内存中驻留时间最久的页面
会产生所分配的物理块增大页故障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Belady异常
-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
选择最近最长时间未访问过的页面予以淘汰,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访问字段记录上次被访问所经历的时间
性能较好,需要寄存器和栈的硬件支持
- 时钟置换算法CLOCK
简单的CLOCK算法:每帧关联一个附加位,使用位u,连成一个循环队列。某页装入时,使用位置为1;被访问时,使用位置为1;置换时,操作系统扫描缓冲区,每当遇到一个使用位为1的帧,置为0;最后停留在第一个使用位为0的帧
CLOCK算法性能比较接近LRU算法
改进的CLOCK算法:再增加一个修改位m,P(u,m)
第一轮扫描,指针扫描过的页面使用位u置为0
第一轮扫描中,未找到使用位u为0的页面进行第二轮扫描
第二轮扫描,第一个页面置换出,换入页面m修改位置为1,并将指针后移
页面分配策略
一个进程分配的物理页框的集合,分配给一个进程的存储量越小,任何时候驻留在主存中的进程数就越多,从而提高处理机的效率;一个进程页数过少,基于局部性原理,页错误率会相对较高;页数过多,基于局部性原理,给特定的进程分配更多主存空间对该进程的错误率没有明显改善。
策略:固定分配局部置换、可变分配全局置换、可变分配局部置换(没有固定分配全局分配)
调入时机:预调页策略、请求调页策略
从何处调页:系统拥有足够的对换区间、系统缺少足够的对换区间、UNIX方式
抖动
某进程频繁访问的页面数目高于可用的物理页帧数目
工作集
在某段时间间隔内,进程要访问的页面集合
一般,分配给进程的物理块数(驻留集大小)要大于工作集大小
第四章 文件系统
文件
文件结构:数据项、记录、文件
属性:名称、标识符、类型、位置、大小、保护、时间
所有文件的信息都保存在目录结构中,而目录结构保存在外存上,文件信息在需要时调入内存。
基本操作:创建、写、读、重定位、删除、截断
文件逻辑结构
- 无结构文件(流式文件)
二进制式字符流组成
- 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
顺序文件
索引文件
索引顺序文件
直接文件或散列文件
目录结构
标签:操作系统,装入,简述,mutex,页表,进程,页面,内存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arrawayang/p/18049316